如今距義大利疫情暴發已過去一周,我想寫點什麼,來記錄一下這短短幾天裡疫情的發展和我的所見所聞。
3月4日,在義大利羅馬,幾名遊客戴著口罩參觀鬥獸場。 新華社 圖每幾分鐘就變化一次的確診數字義大利疫情要從2月21日說起。
此前,義大利的確診人數一直限於三人,可就在我們的生活正常繼續時,2月21日媒體上突然報導了義大利新增16名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的新聞,一時間關於疫情的報導重返頭條,氣氛開始緊張起來。
2月22日,義大利《共和報》在網頁上實時更新確診數據,每隔幾分鐘,數字便變化一次,一天之內確診人數從16人變為了79人。根據報導,1號病例出現在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Codogno鎮,患者馬蒂亞是聯合利華的一名員工。從後來披露的行動軌跡看,馬蒂亞是一名十足的社交和運動愛好者,在出現症狀前的一段時間裡,他參加了球賽,跑了馬拉松,去了酒吧,和朋友約了飯……
在馬蒂亞第一次出現症狀去了醫院以後,被醫院遣回家中,第二次去醫院才被收治。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馬蒂亞並沒有告訴醫護人員自己有與從中國回來的朋友共進晚餐的經歷,因此醫護人員一直把他當成普通流感患者醫治,直到馬蒂亞懷孕的妻子想起這件事時,醫院才為其做了病毒檢測,而此時馬蒂亞已經住院好幾天,由此感染了一波醫護人員。
到那時,加上患者此前數天密切接觸過的親朋,倫巴第大區出現了第一批感染者(直到今天,馬蒂亞仍在醫院進行治療,情況並不樂觀)。與此同時,在東北部的威尼託大區也出現了兩名確診病例,這兩名患者在確診前已在醫院住院數十天,同樣感染了一波醫院中的醫護和病人。就這樣,倫巴第和威尼託成了疫情暴發之初的兩個主要感染區,而醫院則是最初的暴發點。
對零號病人的追溯是疫情暴發之處的重點。在倫巴第大區,最初的懷疑對象是有中國工作史並和馬蒂亞共進了晚餐的同事A,但奇怪的是這名同事除了有過輕微的流感症狀,並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且所有的病毒測試均為陰性,免疫系統也沒有和病毒鬥爭過的痕跡。同事A的懷疑基本被排除。同樣在威尼託大區,最初被感染的兩名老人也沒有和中國有過任何的聯繫。直到今天,零號病人的身份仍然是一個謎,但顯然對零號病人的追溯在病毒已經全面暴發的當下已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風向轉變:「這只不過是流感」接下來的兩天,義大利政府迅速對疫情做出了反應,除了十多個感染嚴重的小鎮實行封閉隔離外,北部大區的學校紛紛停課,公司也給予了員工遠程辦公的選擇。這段時間內政府的措施和民眾的反應是:超市貨架被搬空,消毒水售罄,網上口罩翻倍漲價……我所在的博洛尼亞市雖然沒有出現確診病例,但郊區的大型超市裡也出現了民眾囤積貨物的現象。我住處附近離市中心不遠的超市則還算正常,只有一小部分意面區域和清潔劑區域出現了缺貨的現象。線下藥店的口罩早已售罄了,現在連亞馬遜網站上的口罩價格也翻倍增長,我們去藥店詢問口罩,店員告訴我們倉庫都不供貨了。
我以為事情的發展大概會是政府進一步採取嚴厲管控措施、民眾大幅提高警惕時,義大利開始出現了新的現象。大概從2月25日左右,媒體報紙上開始出現新冠病毒不過是一種流感的新聞,《共和報》上原本佔據頭條的實時更新數據時有時無,一會兒移動到下方其它位置,一會兒消失不見。
我們的瑜伽館老師在仔細研究了政府出臺的條文後,決定重新開館,部分原本關閉的公共場所(教堂、博物館等)重新開放。此時,媒體宣傳的重心變成了「新冠病毒只是一種流感」,「新冠病毒只對年邁和患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構成危險」。我身邊的義大利同學和朋友同樣不以為意,照常出行和社交,畢竟禁足在家對崇尚自由的人來說,是很大的犧牲。
社交網絡上,有人嘲諷被恐慌支配的民眾「愚昧」,有人表達對政府舉措的不滿,有人極力主張恢復正常秩序……梵蒂岡教皇方濟各為了安撫民眾,緩解恐慌,和眾多信眾擁抱握手,傳遞正面信號。我所在的博洛尼亞地區市政府為了鼓勵民眾參與文化活動,連續幾次發放免費的博物館文化卡,領取此卡的民眾在市中心排起了長龍。在社交網絡上,一則名為「米蘭不停歇」(Milano non si ferma)的視頻得到了大量轉發,視頻中的米蘭精緻而又充滿活力,整個視頻宛如一個城市宣傳片,中心思想是如此充滿生命力的米蘭要繼續正常運轉,不能向病毒屈服。
確診病例每日成百增長,醫療系統不堪重負這樣過了幾天,義大利的確診病例開始以每天幾百人的數量增長,很快破千。這個時候,報紙上開始出現疫情區醫療系統負荷過重的報導,據稱米蘭治療重症病患的床位全滿,需要向私立醫院借用床位。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醫院甚至向退休醫護人員發起了返聘的號召。這時,此前和眾多信徒有過密切接觸的教皇方濟各也患了感冒,取消了接下來幾天的活動。4日,義大利媒體報導稱,方濟各的新冠病毒測試呈陰性。
我所在的艾米莉亞羅馬尼亞大區學校繼續停課,上班族可繼續遠程辦公。到3月3日晚,義大利確診2546例,病重229例,死亡79例。3月4日,義大利教育部長阿佐利納宣布,由於新冠疫情發展迅速,決定自5日起關閉全國所有學校直至3月15日。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和我的室友已經居家一周多,除了扔垃圾和去了兩次超市,便再也沒有出過門。就我所知,身邊大多數中國朋友也較少出門,出門必帶口罩。相比之下,義大利人比較「淡定」,當我的義大利朋友問我為什麼不願出門聚會時,還以為我是擔心被人歧視,我只好告訴他我是擔心被病毒傳染才不願出門。當然,這樣的做法在義大利人看來有點過於誇張,甚至當我們戴著口罩去超市的時候,也有人做出無語的手勢。
就我看來,義大利從決策者的層面來說十分重視此次疫情,並採取了相對嚴格的措施,但媒體對疫情的報導和宣傳往往不具有連貫性:從密切關注確診病例到 「只是普通流感」這一態度的轉變只是兩三天的事情。這樣的報導時常讓人困惑。
此外,在義大利,人們對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的恐慌更為明顯,媒體多次有意無意對病毒嚴重性的輕視或許也是出於對經濟的考慮。畢竟一旦疫情影響正常生產,民眾失業,這對於經濟情況本不樂觀的義大利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最後,真心希望這次疫情能夠早日結束,大家早日回復正常作息,明媚的春天早日到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