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讀書|《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2020-12-26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阿寶、滬生、蓓蒂、李李......寥寥百字,命運判詞,160餘位人物形貌躍然紙上。在最近上市的新版《繁花》中,人們將看到作家金宇澄親自為書中人物書寫的「小傳」。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0" align="alignnone" width="800"]

▲《繁花》

金宇澄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0年11月[/caption]

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筆下的《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也是一部記憶小說:六十年代的少年舊夢,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九十年代的聲色犬馬,是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金宇澄以滬語入小說,重溫說書人傳統,書寫上海民俗習慣和人文傳統。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2" align="alignnone" width="512"]

▲金宇澄[/caption]

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繁花》新版,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達20多處,受到讀者普遍關注,記者專訪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繁花》責任編輯王丹姝,講述新版《繁花》推出背後的故事,以及和舊版主要的區別。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1"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繁花》新版人物小傳[/caption]

新增「人物小傳」和「關係圖」

上海文藝出版社王丹姝告訴記者,這一版最大的特色就是增訂了「人物小傳」和「主要人物關係圖」,二者均為金宇澄授予上海文藝出版社獨家出版,是讀者閱讀《繁花》最好的腳註,擴大了閱讀這本經典文學作品的體驗維度。

電影導演王家衛曾如此評價繁花:「這部小說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補白了我六十年代來香港後的上海面貌。《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圖》,它是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這座城市的發展寫照,代表了上海的精氣神。《繁花》是讓全世界了解上海、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的一部辭典。」

擬「人物小傳」,最初是回應英譯者的需求,方便英譯者迅速理清本書複雜的情節結構和繁雜的人事關係。金宇澄按照人物先後出場的順序,介紹每一章的主要情節,對各章出現的人物的一生進行了提煉,也反映作家對筆下每一個人物的認識,冷靜敘述背後隱藏了態度上的針砭。比如介紹主人公阿寶:「也稱寶總,少時與滬生、小毛交往,祖父為資產階級,父親曾是中共地下人員,1966年隨全家掃地出門遷至郊區工人新村,曾在裡弄工廠上班,後從事非洲百貨貿易,一直未婚,時代旁觀者。」

介紹大妹妹:「出身『奉幫』裁縫家庭,弄堂小家碧玉,1970年代初中畢業,在即將『被分配』安徽軍工廠上班前短暫半年中,肆意遊蕩,甚至以吸引『盯梢』者為樂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了時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一生。

滬生、蓓蒂、李李、汪小姐......一百六十多個人物,總結出的小傳總計八千餘字,可在閱讀正文前讀,提前預覽書中內容;也可在全文後讀,幫助回顧文中情節。

「人物關係圖為同名舞臺劇方提供,最初是應演員排戲的需要而作,也方便觀眾梳理人物關係。此次將人物關係圖、人物小傳與原文並置出版,也是有深意的。讀者可看出從作者和舞臺劇的角度來看繁花的角色譜,有何不同,這個對比饒有趣味,留待讀者去探索。另外,通過拉頁設計的人物關係圖,千頭百緒的情節線索,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一眼即見分曉。」王丹姝表示。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3"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繁花》新版人物關係圖[/caption]

對語言「提純」

《繁花》新版為作者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有20多處,整個籌備過程也十分瑣碎繁雜,在延續舊版風格的基礎上,檢查每一處細節,包括文字上的勘誤、封面裝幀的調整、重新選用正文用紙、調整插圖位置、改動封面封底文字……在延續讀者心中對《繁花》經典印象同時,讓各處細節和閱讀體驗都跟得上市場需求。

王丹姝介紹,此次改動主要在具體用字和語式方面,有一處在正文72頁(第伍章—貳):「蓓蒂說,馬頭想帶我去高郎橋去看看,馬頭住的地方,全部是工廠」這一句中,「帶我去高郎橋去看看」改為「帶我到高郎橋去看看」,兩個「去」字,在滬語的語境中,讀起來沒有問題,但在普通話中卻有一種重複感。金老師改掉一個去字,雖然是極其細緻入微的變化,但更符合大部分讀者聽覺上的審美學。「可以說,《繁花》新版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提純』中誕生的,這也體現作家金宇澄對語言的敬意。」

隨著王家衛導演、胡歌主演的《繁花》同名電視劇的拍攝,《繁花》帶起的公眾話題被廣泛討論。最近網絡上又掀起了一波自發用滬語朗讀《繁花》的熱潮。主持人潘濤在央視《夜讀》欄目率先用「散裝上海話」朗讀《繁花》壹章的經典段落,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先生也表演了一段正宗的滬語朗讀,並且評論說:「《繁花》通過正宗的海派方言、上海人說話的口語風格,讓地域風情更濃。而那種上海海派地域的神味,沒有這些上海母語詞彙的閃光,沒有上海度過都市生活經驗的民間表達方式,各階層百姓的不同風情是難以顯現的,這就是《繁花》人人愛讀的成功之處。」

「《繁花》作為語言學的現象和文化的現象,早已破出文學之『圈』,對上海會越來越重要。」王丹姝介紹。作為一本暢銷8年的書籍,《繁花》重印超過45次,每年賣出超過10萬冊,早已證明了它的市場的力量。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阿寶、滬生、蓓蒂、李李......寥寥百字,命運判詞,160餘位人物形貌躍然紙上。在最近上市的新版《繁花》中,人們將看到作家金宇澄親自為書中人物書寫的「小傳」。《繁花》新版人物小傳新增「人物小傳」和「關係圖」上海文藝出版社王丹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一版最大的特色就是增訂了「人物小傳」和「主要人物關係圖」,二者均為金宇澄授予上海文藝出版社獨家出版,是讀者閱讀《繁花》最好的腳註,擴大了閱讀這本經典文學作品的體驗維度。
  • 新版《繁花》來了!央視主持人滬語朗讀被刷屏,金宇澄:蠻好白相額
    這兩天,央視主持人潘濤滬語讀《繁花》刷爆朋友圈!許多上海人聽完捧腹大笑,「這上海話聽得上海人都哭了。」潘濤自帶網紅流量的體質,讓朋友圈沸騰了。儘管議論紛紛,但不可否認,潘濤用這散裝滬語,帶全國網友,再一次走進金宇澄筆下「繁花」的世界。
  • 《繁花》之外,金宇澄「畫紙上的上海」
    近四年來,藝術之橋有幸與很多出色的藝術家同行,他們或沉靜訥言,或自由揮灑,在藝術之橋的平臺上,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光芒。也因藝術之橋的推廣,為他們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更多的知音。網上寫小說,A4廢紙上畫畫,一部《繁花》寫盡上海,讓王家衛痴迷,《繁花》之外,金宇澄另有一重畫紙上的秘密建構。
  • 海派文學的繁花盛開:再讀金宇澄先生的茅獎長篇小說《繁花》
    對於《繁花》的寫作得到眾多讀者好評甚至得到小說學會眾北方評委的認可,金宇澄最初沒有想到,在採訪中他個人將這一結果歸結為「個性」。金宇澄先生說,自己作為一個文學編輯,始終認為文學其實應該強調寫作者的個人特徵,包括語言風格和創作手法,只有具備個性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古話說:「文如其人」,所言不差。
  • 繁花官宣胡歌 《繁花》改編自金宇澄長篇小說
    繁花官宣胡歌 《繁花》改編自金宇澄長篇小說時間:2020-08-03 10: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繁花官宣胡歌 《繁花》改編自金宇澄長篇小說 8月2日,中國影視圈好消息不斷。
  • 金宇澄丨《繁花》:用上海話講上海故事,方言小說你能接受嗎?
    消息一出,有無數人好奇,《繁花》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為什麼會讓王家衛導演費力的集結如此強勢的人馬只為拍攝一部網劇,或許我們可以從金宇澄《繁花》的原著之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尋找當年上海都會風光的浮光掠影。
  • 胡歌演阿寶,金宇澄獻上三朵玫瑰,王家衛的《繁花》終於「響了」
    當劇集《繁花》發布「不日花開」預告,宣布上海演員胡歌出演主角阿寶,小說原著作者金宇澄以三朵玫瑰的表情符號表達對劇集的期待。《繁花》最初發表於《收穫》2012年秋冬長篇專號,後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繁花》問世後,迅速引發全國業界和讀者追捧,幾乎包攬包括茅盾文學獎在內的所有重要文學獎項,也令長期在《上海文學》編輯部工作的金宇澄從幕後走向臺前。
  • 了解人物小傳文體特點,學習寫一篇人物小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追隨的人,他們或以深邃的思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或以其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或以其在自然課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造福於人類……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寫人物小傳。小傳的定義傳記是記述某人生平事跡的文章。
  • 王家衛發布《繁花》新版劇照 刪除胡歌手寫獨白
    王家衛發布《繁花》新版劇照 刪除胡歌手寫獨白 時間:2020.10.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胡歌王家衛都搶著拍,《繁花》究竟有什麼魔力?
    劇版《繁花》則採擷了小說中90年代一葉,以胡歌飾演的寶總為焦點,通過其與「三朵金花」的愛恨情誼,展現人人爭上遊的90年代,上海灘的潮起潮落。 《繁花》小說於2015年獲得茅盾文學獎。評委王春林曾這樣評價:「說到上海敘事,大約有四位作家是絕對繞不過去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他們分別是韓邦慶、張愛玲、王安憶以及金宇澄。」
  • 金宇澄:王家衛喜歡那種來無影去無蹤的故事
    近日,劇集《繁花》正式官宣。「儂好,我是阿寶,長遠不見。」一句地道的滬語,從上海籍演員胡歌口中講出,寶總的形象便鮮活起來,也把人們重新帶進他的世界。「阿寶」是《繁花》的核心人物,出自由王家衛擔任總導演及監製的電視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的同名長篇小說。
  • 王家衛掌鏡,胡歌新劇《繁花》開拍:夢回朦朧又曖昧的上海舊時光
    看來這部《繁花》,又將是墨鏡王的一部上海情懷之作了。在動態海報中,胡歌還是一如既往地英俊,嘴上卻說著軟糯道地的滬語,成了情場浪子「阿寶」,也將我們帶入那個朦朧、曖昧的上海舊時光。金宇澄的小說《繁花》曾於2015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潘濤的散裝滬語《繁花》刷爆上海人朋友圈!作者金宇澄也忍不住神...
    既然潘濤讀的是 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 大家好奇老金怎麼點評 昨天 印海蓉&金宇澄聊潘濤的上海閒話來自儂好上海00:0006:21 金宇澄老師談聽後感:
  • 全年讀書筆記寫了381篇,大致在350本左右
    全年讀書筆記寫了381篇,大致在350本左右。不是讀書必寫筆記,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是書本上寫了批註的,便懶得再寫讀書筆記了。在誠品和三聯書店裡未曾通讀的就模糊了,至於瀏覽、過手之書目亦不可知。葉先生這套書,部分就是演講稿,紮實解讀,也有私貨。語言偏口語化,讀起來不艱澀,節奏也比較慢。顧太清是和納蘭容若相提並論的才女,書中清代貴族生活和政治鬥爭,還是蠻好看的。葉廣芩是正宗格格,本姓葉赫那拉。父親是個王爺,母親是貧民繼室。
  • 對話│《繁花》日文版譯者浦元裡花:「不響」用省略號來翻譯
    其三,眾所周知,《繁花》出色地調和了上海方言與標準語,大量吸納了傳統話本中的敘述技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這也給《繁花》的海外譯介工作帶來了相當難度。那麼,書中的上海方言,尤其那兩千多個「不響」如何被翻譯成日文?日本讀者有可能在哪些方面關注這部作品?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帶著上述諸多疑問,筆者於2019年8月27日在日本滋賀縣大津市對《繁花》的日文譯者浦元裡花進行了訪談。
  •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甄士隱,我從慘痛的人生中,總結出三個教訓
    《紅樓人物小傳》系列之四:甄士隱我叫甄士隱,在《紅樓夢》這部宏篇巨著裡,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總是被讀者忽略。其實,我所佔的篇幅雖然少,但我的份量很重。因此,曹雪芹先生用一整個章回,來寫我人生的起伏,並通過我的慘痛經歷,帶給讀者三個教訓。
  • 王家衛新片《繁花》,胡歌馬伊琍主演,會方言是選角的標準之一
    ——《繁花》 「墨鏡導演」王家衛要拍電影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大眾的觀眾,紛紛去查這部《繁花》的來歷。 金宇澄這樣講述自己的書《繁花》:「一衣一飯的瑣屑,皆有了情致;市井與俗世的庸常,亦隱含著意義;對日常世界的從容還原,更是曲處能直,密處能疏」。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讀書,是件有趣的事
    清代嘉慶年間,禮部尚書姚文田的書房裡題著一副對聯: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詩書傳家,不止十代;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曾國藩天資不高,出身耕讀人家。從一個鄉下笨小子,一躍成為進、翰林。後又成為一品大員後,在家訓中說:吾不願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 #胡歌主演《繁花》
    由王家衛擔任總導演及監製的電視劇《繁花》發布海報,正式官宣由胡歌擔任主演。《繁花》是一部由金宇澄編著的長篇小說,於2013年3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該書用10歲的阿寶開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結束,講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上海人的生存狀況的故事。曾獲得茅盾文學獎,併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