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得遇鍾子期,此生值得

2020-12-18 騰訊網

高考作文出來了,就鮑叔牙舉薦管仲,齊桓公放下「一劍之仇」而後管仲輔助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這個故事,講講對哪個人物感觸最深。

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鮑叔牙。鮑叔牙留給世人的感慨最多的就是知己這個形象吧。

在《史記》裡,管晏列傳第二,有管仲的原話,據說是鮑叔牙去世之後,管仲大慟,動情地對身邊人說起和鮑叔牙過往,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我和鮑叔牙相識於微時,和鮑叔牙一起在南陽做生意,到分財利的時候,我給自己多分一點,鮑叔牙不以為我是一個貪婪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家裡貧困。

我曾為鮑叔牙出謀劃策,結果搞得事情更加糟糕,鮑叔牙不以為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和有不利的。

我曾經三次出仕,都被君主趕出來了,鮑叔牙不以為我是個無能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只不過生不逢時而已。

我曾經三次參加戰鬥,三次都臨陣逃脫,鮑叔牙不以為我是一個怯懦的人,因為我家裡有老母親在。

公子糾被殺,同為他老師的召忽隨之自殺,我淪為階下囚,受盡屈辱,鮑叔牙不以為我是一個沒有羞恥心的人,因為他知道,我是不以功名顯天下為羞恥的人,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就這麼一段短短的話語,概括了管鮑之交的淵源。世人皆知管仲窮困潦倒,貪財怯懦,是不成功的商人,不合格的士兵,不稱職的官員,不忠義的臣僚,唯有鮑叔牙知道,管仲志存高遠,有治世之能。

這個信任從哪裡來,或者是很多個夜晚,明月下,小舟上,二人同酌,談及對於未來的設想,對政治的思索。讓鮑叔牙對管仲深深的了解,並且欣賞又推崇。管仲的言語裡有鮑叔牙的理想,他們的志向是一致的。

除了無條件的信任,鮑叔牙還為管仲精心籌劃,逆轉乾坤,把管仲從一個階下囚變成一個宰相。歷史上這段猶為精彩,事情是這樣的。

說齊僖公去世後,他的長子齊襄公即位,齊襄公荒淫無道,昏庸無能,成功把自己作死了。然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去爭奪君位。途中相遇,管仲射中了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倒地裝死,實際快馬加鞭回國,先一步登上了君位。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齊桓公的對頭基本是沒有活路的,公子糾,管仲一個也逃不掉。這個時候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射你一劍,那是忠君之事,您如果捐棄前嫌,使他成為你的臣子,他也會忠於你的。而且管仲是難得的人才,魯國也知道,如果他在魯國掌權,那麼對齊國是大不利的。齊桓公覺得有道理,又說,這人現在不再我這邊啊,鮑叔牙說這事我來搞定。

鮑叔牙就帶領一支軍隊出使到魯國,他對魯莊公說,我們國家有兩個不法的人在你們這裡,公子糾是主犯,但他是國君的兄弟,國君不忍親手殺自己的兄弟,所以你們把他殺了。迫於威勢,魯莊公就把公子糾殺了。鮑叔牙又說管仲是我們國君的死敵,一定要把他帶回齊國,等候我們君主的發落。

這個時候魯國的一個謀士建議魯莊公,一定不能把管仲放回齊國,他說管仲和鮑叔牙的交情,天下誰人不知呀,(原來那時候管鮑之交就很有名氣呢),管仲要是回到齊國,肯定不會被殺掉,既然不能為我國所用,也不能為齊國所用,給他個屍體就好了。

魯莊公覺得有道理,就把管仲綁上來,準備下刀,鮑叔牙說,且慢,管仲是我國君主的死敵,一定要由我國君主,當著眾大臣的面殺了他,才能起到警策作用,如果現在把他處死,就不是我這次出使貴國的目的了。魯莊公迫不得已,只好把管仲交給了鮑叔牙。

管仲就這樣被帶回了齊國。史筆簡豔,寥寥數語。卻可以想像當時是怎樣的一個生死時速,命懸一線。如果沒有鮑叔牙的周密籌劃,步步為營,管仲隨時都可能被兩隻大佬捏死,然而鮑叔牙做到了,與死神博弈,他搶到了管仲。

這令人落淚的知己情!

由鮑叔牙推薦,管仲當上了宰相,事實上, 他確實給齊桓公挖了一個寶藏。管仲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提出了一系列利於民生的改革。輔助齊桓公一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孔子評「民到如今受其賜」。可以看出,管仲對於民生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何其有幸,顛沛流離,有人陪 ; 生死一刻,有人助 ; 才華未展,有人信。管仲得遇鮑叔牙,此生值得。

相關焦點

  • 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們需要怎樣的良師益友?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已經流傳兩千多年,鮑叔牙與管仲之間管鮑之交亦是千古佳話。此四人之間相互的友誼或者情感,古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莫過於此。人,首先是社會性動物,所以一生之中必然需要良師益友。在江邊砍柴的鐘子期聽到了琴音,伯牙彈琴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兩人由此成為知音密友。後來鍾子期去世了,縱然餘音繞梁,奈何知音不在,俞伯牙「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 【孔子家語】子路對管仲的評價
    【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管仲(注1)之為人何如?」子曰:「仁也(注2)。」子路曰:「昔管仲說襄公,公不受,是不辯也(注3);欲立公子糾而不能,是不智也(注4);家殘於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注5);桎梏而居檻車,無慚心,是無醜也(注6);事所射之君,是不貞也(注7);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
  • 俞伯牙為鍾子期摔碎名貴的瑤琴,到底值不值?「知己」二字抵萬金
    山後出來的人是鍾子期,想要抓捕他的士大夫是俞伯牙。鍾子期是一個砍柴人,他在山後避雨,偶然聽到俞伯牙的琴聲美妙,於是他就停下來聽琴。俞伯牙卻笑話他:「山中打柴人,也敢說'聽琴'二字」。鍾子期也是有脾氣的人,他沒走,反而說道:「大人如果欺負山中沒有聽琴人,那荒山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 俞伯牙和鍾子期
    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封不再彈奏。可悲!可恨!可惜!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 ​姚老師講:鮑叔牙與管仲之交
    聖賢讓我們學習,鮑叔牙和管仲互相之間關係相處,因為鮑叔牙的大度,包容,會找人的好處。找好處生真金,有義氣能包容,值得我們學習。今天來學習與朋友之間如何把握尺度,才能相處得和諧? 聖賢說:近人要遠點,遠人要近一點。因為近人近了好欺人,又是你的命,好歹都要認命,只能憑德性感化。對於近人,好也不許說,歹也不許說,還不許尋思。
  • 桓公大度,任用管仲(管仲故事之五)
    沒有料到的是,魯軍被齊國的軍隊打得大敗,只得求和。齊桓公便提出條件,要求魯國要除掉公子糾,要把輔助他的召忽和管仲送回齊國,接受嚴懲。魯國只好殺死了公子糾,召忽見主公已死,便自殺了。管仲沒有自殺,他被魯軍押送回齊國,等待他的將是嚴厲的懲罰。小白當上國君,鮑叔牙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小白對鮑叔牙的輔助非常感激,他繼位後不久,就要任命鮑叔牙為宰相。
  • 「鍾子期」為什麼改成「鍾子期」:細說鍾、鍾、鍾、鐘
    在漢語中,對於非常要好、相互了解、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一個特別的叫法——「知音」,這來源於動人的故事《高山流水》,故事有兩個主人公,分別是俞伯牙與鍾子期。這個故事被選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安排在第21課《文言文二則》中,題目改為《伯牙鼓琴》。
  • 管仲是如何把齊國治理成「春秋五霸」之首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完備的經濟思想的人正是管仲。管仲治國方面最擅長的是資源配置,提高效率,以妥協和謹慎的方式重建各種秩序。這些特徵無疑很有點企業家管理的精髓。他在經濟上的創新很多,其中最值得記載的是三項:四民分業、貿易興國和鹽鐵專營。
  • 當羅本遇見裡貝裡,就像伯牙遇見了鍾子期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當羅本遇見裡貝裡,就像伯牙遇見了鍾子期 當羅本遇見裡貝裡,就像伯牙遇見了鍾子期 懂球號作者: 穆大爺啃檸檬 01-03 16:13 德甲賽場的最後一場比賽。裡貝裡和羅本先後替補出場,這兩位註定要寫進拜仁史冊的球星分別用一粒進球給自己的拜仁生涯添上了最後的註腳。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本文介紹的是武漢歷史上有名的「知音之交」的主人公——鍾子期。武漢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赫,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東南西北四方連接四川、陝西、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和廣西九個省,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武漢不僅是我國地理上的交通樞紐中心,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要理解這句話,得先知其背後的故事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的字面意思很簡單,是說,如果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都要披頭散髮、穿左衽的衣服了!其中「被髮左衽」是理解為野蠻人的形象特徵,也是孔子所鄙夷的人,可是為什麼說沒有管仲就會「被髮左衽」呢?「被髮左衽」怎麼就野蠻了呢?管仲又做了什麼呢?
  • 【名人百科】品性貪婪卻譽滿天下的「春秋第一相」——管仲
    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
  • 《蝶圖騰》中的齊桓公、管仲和鮑叔
    從管仲的自述來看,他的道德品質、能力、氣節都值得懷疑,他自己也感到說不過去,但是鮑叔牙不這麼想,鮑叔牙永遠把管仲往好處想,為他的貪婪、失敗、膽怯、苟延殘喘找客觀原因。因此,管仲最後總結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五不以」,寵信管仲到如此程度,2500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無比動容。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麼「神仙組合」?
    讓齊國變強的,恰是管仲。管仲確實是一位大才,頒布了一攬子富國強兵的政策。管仲制定的不少國策,值得稱道,比如在強軍方面,齊國人要在春秋兩個季度狩獵,既可以獲取食物,又可以鍛鍊體魄。管仲還提倡以小團隊形式來練兵,如此一來,將領和士兵們知己知彼,「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平時,將士們一塊居住,共同行動。
  • 齊桓管仲鮑叔的三角戀,憑什麼能成為今年最難高考作文題?
    從孔子的解讀中,我們可以提煉出1、團隊才是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再厲害的人物(齊桓公)也需要有人幫助和輔佐(管仲、鮑叔牙);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齊桓公的霸業能夠成功,軍隊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人才(管仲)。而從司馬遷的解讀中,我們可以提煉出1、千裡如何得遇伯樂:雖然是金子總會發光,前提是遇到人生的伯樂。
  • 春秋時期霸主:齊恆公與管仲的故事
    齊恆公的成功和管仲卻是密不可分。周莊王十一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了,公孫無知作了國君。不久公孫無知也被殺,齊襄公兩個兒子小白(即齊恆公)和糾都想繼承你位,當時管仲輔佐的是糾,鮑叔牙輔佐小白,管仲和鮑叔牙是很好的朋友,管仲設計害小白沒有成功,最後貴人的幫助下小白(即齊恆公)登上了皇位,後管仲被魯國抓走,鮑叔牙勸說叫齊恆公把他救出來,齊恆公說:「管仲當初都要殺我。」
  • 南懷瑾老師講述:管仲的養生之道
    「晏平仲問養生於管夷吾」,晏子、管子兩人都是齊國的名宰相,春秋時代第一個名宰相是管仲,就是管子,號夷吾。管仲比孔子還早約一百年,孔子對他都非常佩服的。後來一個宰相是晏子,比較後一點了,但是這裡扯在一起,沒有辦法考證他們的年代關係了。這些子書講起來中間差別很大,可以說道家喜歡作假託之文。管仲當宰相奢華得很,氣派大,好享受,要吃好穿好,神氣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