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書本就想睡覺,學習壓力大心情鬱悶,家長這樣引導孩子

2020-12-21 兔小媽日記

文丨兔小媽原創,歡迎寶媽寶爸們分享和轉載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一家人一直都在家也麼怎麼出門,尤其是兒子,假期準備的各種培訓班輔導班也停止了,孩子們在家就是每天就是吃飯,睡覺和學習,打發休息時間就是和妹妹玩會,練習會繪畫或者練會琴。有天女兒給我說:媽媽,我實在不想學習了,覺得壓力好大,看書也看不進去,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看書沒看會就想睡覺!

我知道兒子現在正處在學習的關鍵階段,假期裡不僅要完成假期的作業,鞏固上學期的作業,還要現在上網課,完成當天的作業,沒有了學校的學習環境,整天面對電腦比較枯燥,而且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壓力也很大。面對孩子無助的眼神,我知道整天重複這樣枯燥的學習,又沒有發洩口,孩子鬱悶是在所難免的。網課剛開始的時候,學習勁頭還挺大,過了一段時間聚學不進去了,越學不進去越是著急,越著急就感覺壓力越大。

這時的首要任務是給孩子解壓。在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從不逼迫,家裡人會陪著他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喜歡畫畫,我們會陪在他身邊看他盡情地描繪自己的作品,孩子想練書法,我們會和他一起討論書法。或者抽空,我們一家人會去小區後面的小山上去登山,或者在家裡陪著他看部電影,聊會天,或者一起瘋。

放鬆的時候感覺狀態還不錯,可過了沒多長時間孩子就又感覺鬱悶了。 兒子性格也是挺要強的,每次都是逼著自己回到書桌前,可總是沒多久就不能投入的學習了。昨天晚上孩子看了部電影改變了這種狀況。

這是一部日本電影,名叫《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講述了20歲的女主人公市子從城裡回到故鄉——小森,獨自一人務農、做飯的日常生活。情節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分卻很高。女兒很喜歡看,看完之後她便主動到自己的臥室裡去學習了,一直學了一個下午。晚飯過後,我們坐在一起聊天,她告訴我:「媽媽,今天下午學進去了,感覺很好。」女兒把下午《學習情況記錄本》拿給我看了,確實時間安排得挺緊湊的,學習的內容也不少,這是近幾天來學習效果最好的一天。我問她:「是因為〈小森林〉給你的影響嗎?」她點點頭。

受電影的影響孩子的這種狀態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但現在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這個現在引起我們夫妻兩的重視,抽空就和孩子聊起了這部電影。對於為什麼能給到孩子這麼好的解壓效果,也有了清晰的認識:

一、美食能解壓

人說美食能解壓,此話一點也不假,不必去吃,就只是看看心情也會變得很好。食物常常和美好的回憶相關.以前我和老公都是在感覺工作壓力大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兩經常會去餐廳美美地吃上一頓,吃我們平時沒吃過的各種美食,吃過之後,就會覺得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也感覺輕鬆了很多.食物吃進我們的胃裡,在我們的身體裡呆上幾個小時,不僅給我們提供我們所需的營養,還能給我們提供滿滿的正能量.

女兒是個吃貨,不但愛吃也愛看,對於各種新奇菜式尤其感興趣。《小森林——夏秋篇》就是以14道不同的菜品綴連起整個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千迴百轉的情感糾葛,但是卻把女兒的目光牢牢鎖在了電影中,不能離開。

美食能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也能減輕生活的壓力。所以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帶我們的孩子看看美食電影吧,並且親身實踐一下,為孩子做一道美味的菜餚,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佐料吧。

二、慢生活能緩解壓力

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無形中加重了人們的焦慮感,增大了壓力。人的內心總是處於浮躁之中,而應對這種狀態比較好的方式便是讓生活慢下來。對於因為學業負擔重,而壓力較大的孩子同樣適用。

《小森林》電影一開頭就是女主人公騎行在鄉間的林蔭小路上,長達兩分鐘的鏡頭,滿屏的綠色,這種慢悠悠的鏡頭感能瞬間撫平人們內心的浮躁.

電影裡的大多數鏡頭都是主人公在剝著西紅柿皮,揉面,剝核桃等等,每一個鏡頭都很舒緩且讓人感到舒服,仿佛也跟著主人公一起生活在這種舒緩的生活氛圍中,會讓人感覺安定下來,這樣緩慢的生活節奏,或許孩子也是感受到這樣輕鬆的氛圍吧.

我們改變不了當下緊迫的生活環境,但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將我們的生活變得沒有那麼的急躁和焦慮,對我們的孩子也少一點催促和緊張,這樣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就會少一點.

三、對生活自立自強

一個靠近森立的房屋裡.又沒有鄰居,一個人要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包括無數個寂寞的黑夜,還有自己所害怕的各種昆蟲,動物甚至是大熊.自己還要忙於耕作,安排一日三餐,而主人公卻把自己的每一天過得像詩一樣,自己的每道菜雖是家常便菜,卻做得特別精緻.兒子或許也是被主人公的這種自立自強的態度和對生活的深深熱愛所打動吧.

以前孩子出現學習壓力大看,心情鬱悶的時候,我們夫妻兩個都會給孩子講很多的大道理,這時孩子就會很排斥: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一個人在壓力大時,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感染,這或許就是一個好的故事的重要性,他會讓孩子產生共鳴,會給到孩子正能量的輸入。

【兔小媽寄語】

帶孩子就如升級打怪,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出現。面對困惑,不斷提升認知和思想,用我們的愛心和智慧去幫助孩子,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吧。

我是兔小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看到書本就想睡覺,為什麼1部電影14道菜式,就讓孩子學了一下午
    由於疫情的原因,春節過後我們一家人就沒有出過門,尤其是女兒,之前準備要上的輔導班也取消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學習,休息時或者和弟弟玩一會,或者練習繪畫。這幾天女兒告訴我:「媽媽,我一點兒也學不進去,覺得壓力好大,看著書本就覺得提不起精神,就想睡覺。」
  • 一年級孩子學習成績全班倒數,孩子自己覺得壓力大,家長怎麼辦?
    只要從現在開始,重視孩子的學習,和孩子一起找到造成考試成績不好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加以改正,相信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有進步的。集思廣益,孩子家長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家長要反思自己,然後要觀察孩子,一起找原因,想辦法。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孩子其實都熱愛學習,但父母對學習太狹隘,激發孩子好奇心很重要
    其實這與父母給還的壓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給孩子傳遞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不學習的孩子是壞孩子,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長的壓力下逐漸消磨殆盡,孩子的積極性也自然而然的不高了。我是覺得不會支持你的」這個場面不知道在多少個家庭上演過,不是孩子不喜歡學習,而是孩子的學習家長沒有看到,家長所認為的學習就是學校課程的學習,看到孩子看外書也是被稱為看閒書,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的認知太過淺顯。三、父母要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好奇心呢?
  • 家長/老師注意了!孩子需要正向引導,而不是一昧地懲戒!
    反觀今年3月,日本福井縣池田鎮長裡中學有一名初二學生因時常拖欠作業,多次受到班主任的大聲訓斥等嚴厲批評,家長跟班主任協調溝通過,但並未見其班主任改變教育方式,該學生覺得走投無路而從宿舍跳下。這名初二的學生在花一樣的年紀,還未綻放卻先凋零,實在可惜!現在的孩子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這更顯得正向引導是多麼的重要!
  • 孩子壓力大,4個方法,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面臨的壓力也不小,尤其是來自學習上的壓力更是讓很多孩子喘不過氣。那麼面對孩子壓力過大的狀況,家長們要如何幫助孩子紓解呢?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壓力的來源。二、家長無效的解壓方法1,盲目地鼓勵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有壓力的時候,經常拉著孩子講道理,或者和孩子說「你不要有太大壓力」,這樣的言語其實沒法讓孩子實際的放下壓力,說得多了孩子還會覺得煩躁,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這樣反而給自己增加了壓力。
  • 尹建莉直言: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遇到了家長不正確的引導
    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學習無疑是一條最佳出路,投入少而回報高。但就是這樣一條明顯而正確的出路,卻並不一定被孩子所喜歡,因為學習把家長氣得七竅生煙是很多孩子常有的事。而針對孩子的學習方面的問題,北京師範大學的著名教育家尹建莉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苦惱,凡是因為此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為遇到了家長不正確的引導。」
  • 孩子的教育,不能照本宣科,這些方面也要培養,家長快來學習一下
    我們常說紙上談兵,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在看完書本上的育兒知識時,覺得我能行,我學得很好,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真想孩子的教育發展好,其他方面也應該要學習培養。在社會上,有很多的人能力很強,也有很多人沒有什麼成就。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的教育。那到底為什麼這樣說呢?
  • 睡覺前,和孩子聊天還是講故事?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而家長到了晚上之後,儘量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去陪伴孩子,有耐心地與孩子交流,這樣孩子也會將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不會出現隔閡。利用這個時間很容易跟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能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家長可不要忽視了。
  • 孩子缺少自信,家長這樣引導孩子,培養自信心爆棚
    她說這些孩子剛剛步入小學生的校園,對於這個新學習環境還不是很熟悉。但是,她特別注意到班上有個叫洋洋的小朋友,這個孩子表現的很自信,上課時,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他總能把小手舉的高高的,踴躍回答。班裡選小班長、紀律委員什麼的,他都能自告奮勇的站起來,對著全班小朋友充滿信心的說:「我可以,相信我,我能行」。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聰明父母這樣做
    你家孩子,會不會玩著玩著就突然生氣了呢?反正我家孩子是這樣,特別是到了兩歲的時候,經常發脾氣甚至亂丟東西,從來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和父母吵架。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想避免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關鍵,聰明的孩子都這樣做。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的處理方式出乎孩子意料之外,但值得家長學習
    文丨飯飯媽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竟然在課堂上睡著了。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應該都能夠想到,老師肯定會對孩子實施「扔粉筆頭」,或是其他方法,來叫醒孩子繼續上課,又或是對孩子進行一番批評之後繼續上課。
  • 孩子看書想睡覺?父母提前規劃「前閱讀」,幫助孩子趕走瞌睡蟲
    有一部分人有一個毛病,就是一旦看書的時候總犯困,想睡覺,仿佛書本是無副作用最好用的"安眠藥"。研究表明,大腦在閱讀這方面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來逐漸的開發的,只有這樣,大腦裡負責這部分區域的神經網絡才會逐漸發育。所以我們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閱讀能力,我們就要培養好孩子"前閱讀"。"前閱讀"是指什麼呢?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善於在言語中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找到交流的切入點再去引導。如果孩子與你衝突時,等雙方冷靜下來,先用柔和的方式緩解情緒,待心情平復後,再傾聽孩子要說什麼。謹記一個道理,情在前,理在後。#尊重理解,換位思考了解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就會多一分理解。孩子到了初二,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正確引導。
  • 孩子心情煩躁,一點就「著」,家長怎麼應對?專家給您支招
    作為家長,總會碰到孩子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造成孩子心情煩躁不安,要如何幫助孩子來緩解煩躁心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吳振梅怎麼說。正視煩躁的原因吳老師認為,心情煩躁是一種情緒表現。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陷入「舒適區」,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在很多家長教育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總是喜歡重複做一些自己擅長或者喜歡的事情,對於不擅長的東西而報有強烈的排斥感。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不喜歡學習,他便經常畫畫甚至還在上課的時間畫畫,有的孩子喜歡語文討厭數學,能看到他做語文作業而不去碰數學作業,當孩子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就是陷入了「舒適區」,那麼舒適區是什麼呢?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他們認為這樣是在保護孩子,但過度的保護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正常交往。與其擔心孩子磕碰,不如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及時引導,理性對待孩子之間的矛盾,才是成熟父母的做法。當被問及最想吃什麼的時候,嗯哼看到老師手裡拿著的蛋撻,就說自己想吃那個,並表示想自己端著。之後,嗯哼把那盤蛋撻放在桌上,並將其分給了班上所有的小朋友。當分到最後一塊時,他將蛋撻給了自己的爸爸,爸爸問道那老師怎麼辦呢?還問那你就不吃了嗎?
  • 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導孩子1.生活能力的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的首先是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當代的家長有一些過分的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教育,反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生活能力的教育。2.愛的教育孩子的學習更多的是由學校進行引導的,家長要做好的反而是愛的教育的工作。我從小給孩子做好愛的教育的工作,讓孩子學會怎麼愛人怎麼愛自己。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讓孩子在學習生活當中更加遊刃有餘。
  •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第十五期本期內容(中學篇)■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這種壓迫感使孩子們更加刻苦用功,而一旦學習成績下降或者長時間沒有明顯的進步,他們就開始對學習產生厭惡和恐懼,覺得對不起父母產生負罪感。如果孩子的壓力大,需要監護人引導其釋放壓力,避免因為壓力過大而出現意外。
  • 中考家長必讀:如何讓孩子心情舒暢
    一、改善家裡環境,保證適宜的照明   照明環境好可以使孩子心情舒適。我們搬家幾年了,房子裡原來安裝了很多燈,但有些不亮了,我便挨個拆開,最後跑幾個燈具市場才將同類型的燈泡全部買齊,還有備份,這樣就可以保證家裡所有的照明燈具都可以正常工作了。但不提倡家長在這個時候在家做太大的改變,只做局部改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