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批評中餐不健康!中國人:呵呵呵......

2021-02-17 發現紐西蘭


在國外生活,真正的鄉愁其實就是中國胃。


剛到國外,西餐剛開始吃的確新鮮,午餐各種cafe,周末brunch,偶爾fine dining,甚至覺得再也不會吃中餐了……


但是很多在國外住久的小夥伴會感同身受,天天吃西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然而,就在最近我們最愛的大中華美食卻被外媒批評了。

01

中餐=不健康?

最近,英國一個叫Action on Salt 「減鹽行動」的健康公益組織,在分析了150多份中餐外賣菜餚之後發現其含鹽量普遍偏高


對英國人來說,平時叫份中餐外賣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好吃又省時。但是英國媒體坐不住了,警告中餐很不健康,大家要少吃。

甚至還有媒體表示,中餐外賣含鹽量是巨無霸的五倍!

 

根據「減鹽行動」公益組織提供的數據,中餐的豆豉炒牛肉或雞肉中的含鹽量較高。在外賣中,炒飯和炒麵中含鹽量最高,最高可以達到11.5克,幾乎接近世衛組織推薦量的兩倍。

「減鹽行動」組織的負責人格萊格說,

中餐外賣中的含鹽量驚人,而且人們不可能只吃一份外賣,很可能會同時點幾個不同的菜,再加點醬油及其他調料,攝入的鹽量可想而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鹽量不要超過6克,據悉,英國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鹽量平均在10克或以上,美國人平均攝入量在8.7克左右。

但根據2012年衛生部的數據,中國南方居民每日攝鹽量高達10-12克,北方居民則達到15-22克,高居全球首位。

從超市櫃檯中所購買的中式快餐含鹽量不等,其中排骨和香酥鴨的含鹽量相對較低,但是炒飯和炒麵類的含鹽量較高


看到這裡,小編笑出了聲。香酥鴨鹽是少了,油呢油呢油呢?你們……果然是英國人。

為了直觀起見,他們把超市裡售賣的中式快餐和薯片的含鹽量進行了比較,並標註了一份快餐相當於幾袋薯片。

咕咾雞肉=9袋薯片;牛肉炒飯=9袋半薯片;雞肉炒麵=8袋薯片.

此外,中餐蘸醬中的鹽量也很高,以醬油為醬汁的調料最鹹,甜辣椒醬以及梅子醬等甜酸汁中也含有大量的鹽。

02

中式快餐=中餐?

 

中餐含鹽高,這個我們知道,所以結論是……你們吃的漢堡就比中餐要健康咯?

籠統地拿中餐和西餐來說事,明顯不科學啊。

 

事實上,英國公益組織的調查對象只是中餐外賣和超市裡的快餐而已,而誰都知道中式快餐為了吸引本地人,會迎合他們的口味作出改良。

比如,咕咾肉就是為迎合不會啃骨頭的老外們改良的中餐代表。

而且為了外賣生意好,這些中餐店會捨棄湯汁多的菜式,著重推出煎炸炒為主,方便外帶的食物。

所以,老外的眼裡的中餐無非就是宮保雞丁、咕咾肉、炸春卷、炸雲吞、炒麵之類。

再不然就是吃通過美劇普及的左宗棠雞等絕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吃過的「美式中餐」。

 

雖然,傳統中餐含鹽量高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老外有明顯不同。中國人喜歡吃米飯,靠菜提味下飯是中餐精髓。這對以麵包為主食的西方人來說,顯然無法完全適應。

而且吃中餐加醬油並不是平時中國人在家就餐的習慣,因為人們在家裡吃中餐時,如果炒菜中本身已經有鹽的話,就不會再加醬油了。

 

何況中餐有八大菜系,其他旁支更是數不勝數,你們以為自己眼裡的所謂改良川菜就能全部囊括中餐了嗎?

中餐並不是像有關報導標題中描繪的那樣全部高鹽,那麼不健康,快餐並不能真正代表中餐文化和飲食。



03

真正的中餐健康嗎?

 

老外指責起中餐含鹽量高好像振振有詞,但他們的日常飲食含糖量也很嚇人啊。

 

通常,華人如果覺得老外做的西點不錯,總會加上一句:不太甜!這幾乎就是最高段位的讚美了。

之前有媒體曾發出過這樣的觀點:中餐才是拯救西式肥胖的救兵。前提是,你吃的是真正的中餐,而不是中式快餐。

英國的飲食專家Lorraine Clissold曾寫過一本書《為什麼中國人不計算卡路裡》,在書中,她表示:

真正的中國飲食不會讓你變胖,中國人的肥胖水平不斷上升實際上是由含糖的、過度加工的西餐造成的

她認為中式飲食注重平衡葷素、喝湯、不吃生食、深信食療、喝綠茶等種種習慣都讓中國人在吃飯時候不用斤斤計較卡路裡卻也能獲得健康。

早在1990年就有調查發現,中國人消耗的熱量比美國人多30%。中國人保持健康的秘訣是避免攝取含糖、無營養食物的空熱量。

營養學家Patrick Holford表示:最新的減肥研究表明,控制熱量、低脂肪的飲食比低血糖負荷的飲食更有效,這正是中國傳統飲食的特點。(註:血糖負荷GL是既兼顧血糖指數又兼顧總碳水化合物的量的指標)

你以為你天天忙著計算卡路裡就健康了?

營養學家Ian Marber用一個最好的例子來反駁:

健怡可樂中含有1卡路裡,而牛油果卻含有340卡路裡。那麼,你覺得哪個對你有好處?這顯而易見。牛油果給你提供單一不飽和脂肪和omega-6,這有助於提高代謝率。

///

 

其實,無論中西餐,健康與否都和烹飪方式和食材選取有關。

誰都知道,把所有高油高脂的肉類都替換成雞胸肉,蔬菜一律清水煮,主食一律換成粗糧,就是天底下最最(xìng) 健(lěng) 康(dàn) 的餐食了。

 

可是,我們討論的是美食。美食就是舌尖上的鄉愁,美食就是讓你味蕾蠢蠢欲動的勾魂精。

為了健康著想,控鹽控糖防止「三高」,管住嘴邁開腿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民以食為天」的烙印已經寫在華人的基因裡了,再怎麼呼籲,都無法阻止人類對中華美食的頂禮膜拜!

中華吃貨:請問這東西好吃嗎?

歪果仁:好吃,但不健康,因為.

中華吃貨:我就問你好吃不好吃,

跟我扯這麼多沒用的幹嘛!

- End -

/ 推薦閱讀 /

△ 比死更可怕的是,還沒玩命地活過

 4月,紐西蘭要讓全世界嫉妒!


相關焦點

  • 別來毀中餐啊!愛上中餐的英國人居然開始發明起了菜品
    沒錯,中餐早已成為最受英國人歡迎的五大菜系之一。然而,知道了英國人喜歡並且為之瘋狂的中餐竟然是這些菜的時候,有些真的中國人已經覺得自己變假了……糖醋雞球(Sweet & Sour Chicken Balls)英國總有聲音說,中餐不健康,容易長胖,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們自找的。
  • 「重油重味」是不少中餐的一大健康隱患
    但相比洋快餐,某些中餐不但同樣不健康,烹飪過程還存在環保問題,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久前,一位政府官員在介紹北京市的城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時,也提到了中國人的烹飪習慣,認為中式烹飪習慣對空氣汙染影響不小,並引起一定的爭議。總結來看,中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不論在營養上,還是烹飪過程的不環保上。二、為什麼說某些中餐是「垃圾食品」?
  • 英媒剛黑完中餐,又把它捧上了天
    他們老是嫌棄中餐油鹽重、不健康——《獨立報》:英國Actionon Salt 「減鹽行動」的健康公益組織認為,中餐外賣應該有強制性的高鹽警告但最近,外媒對中餐的整體印象好像又變了:Trim Down Club:中餐比你想像的要健康
  • 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餐服務員有「讀心術」
    讀心術其實是很多人都想要擁有的特殊技能,因為讀心術可以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被騙,因為人往往是很難看出別人真實的想法的,所以就寄託於超能力方面,但是這很顯然是不實際的。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餐服務員有「讀心術」。這個法國人表示自己在去中餐館的時候,明明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這個餐館。而且也沒有見過這個服務員,但是服務員卻準確的說出來他想要點的那三個菜,分別是沙爹雞、糖醋排骨以及蒙古牛肉,這個法國人瞬間就驚呆了,沒有半分誤差,他甚至都快懷疑中國人是不是都有讀心術了,但是答案也會是很明顯。
  • 美式中餐也配叫中餐?這位白人大廚說了句公道話
    這幾天,美國大廚兼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安德魯·齊默恩說「中餐像屎」,導致美食節目被雙雙停播。有人看了很解氣,認為齊默恩的言論跟義大利時裝品牌杜嘉班納一樣涉嫌辱華,激起了眾怒。事實上,齊默恩犀利的觀點並沒有遭到一邊倒的批評,反而還獲得了不少華人的支持。因為他抵制的是山寨美式中餐,提倡真正的中餐。
  • 世界七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沒有中餐 中國人最不服韓國這一款
    要說其它的六大美食,中國人或許還少有話說,這韓國泡菜也太普通了吧,隨便在中國拎一種醃菜,都不會比韓國泡菜差。看到這樣的結果,中國人是大大的不服啊。要不了多久,許多正宗的傳統美食就會在民間走向消亡。比如以麵食自豪的山西,雖然號稱有上千種做法,然而掌握這些做法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年青一代,只會吃了。雖然城市化是大勢所趨,可是丟棄傳統飲食習慣卻不應該。
  • 外國人對中餐的偏見
    我剛去雪梨讀書的時候,吃不慣每天漢堡、熱狗、披薩,於是慢慢學著自己做飯。就像很多留學生出國之後才更愛國一樣,我也是在一個遍布西餐的環境裡愛上中國美食的。我住的學生宿舍中有一個法國女生,我常常讓她試試我學的菜,有時候也會一塊聊聊對中餐的看法。我吃了二十多年中餐,卻發現自己除了好吃什麼都說不出來。對中餐的「觀念」我幾乎是從頭學起的。
  • 老美喜歡的中餐,中國本土卻少見:關於美式中餐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綜合外媒近日報導,美式中餐在美國知名度不小喲,大家可能認當地的中國菜沒什麼特別。然而,許多被美國人稱為「中國菜」的菜餚,實際上是在美國發明的,從左宗棠雞到蟹肉仰光和幸運餅都是如此,中國本土卻少見。下面,這裡有六個美式中餐的冷知識,跟高贊君一起看看。
  • 放棄沙拉吧,研究發現:中餐可以減肥!他就靠中餐吃瘦了76斤…
    英國的飲食專家Lorraine Clissold認為認為中餐在國外名聲不佳主要是由於中餐為了適應當地的口味做出了巨大改變,添加了更多的糖和油脂,而真正的中餐可以讓人減肥。中國人肥胖率的迅速提高與中餐無關,而是高糖和高脂的西餐湧入中國導致的。
  • 沙縣小吃,也可以是中國人的健康餐
    作者/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重返健身房後,相比「三天炸雞,兩天吃草」的突擊減脂,一份市井小巷的沙縣小吃,也可以是更多中國人的健康餐。 更多健康餐品牌,直接沿用美國農業部於1992年提出的膳食金字塔,值得再推敲。相比過度提倡「不吃肉減肥」以外,如何按日常油鹽醬醋的生活習慣,做均衡膳食調配,也是沙縣小吃,能被稱為健康餐的原因所在。
  • 外媒:美國國內批評美對華疫情反應過度
    綜合外媒消息:繼美國日前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發布對華限制措施後,美國國內一些專家和媒體批評此舉「反應過度」。
  • 中國人易起不雅英文名 外媒建議:傳統的就是好的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官媒央視網上的一則幽默報導就中國人如何取英文名提出了建議。文章警告說:「英文名帶有不同的含義。並且英文名也會帶有感情色彩,或者顯示個人性格和名字主人來自哪裡。」
  • 「中國人太冷漠!」英國領事救起落水女孩後,外媒報導跑偏了
    中國網友紛紛點讚外國大叔,外國媒體卻開槓了,《紐約時報》批評中國人自己不知道救人,還"一本正經"地分析了原因,稱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遊泳這項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比較低,近些年來,很多人擔心幫助他人自己可能需要承擔醫療費用,BBC甚至將這個新聞上升到了中國"人性"的高度來進行討論。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 沙縣小吃,也可以是中國人的健康餐|GymSquare
    而在強調健康餐是低脂、低卡的基礎上,回歸營養均衡或許更重要。更多健康餐品牌,直接沿用美國農業部於1992年提出的膳食金字塔,值得再推敲。相比過度提倡「不吃肉減肥」以外,如何按日常油鹽醬醋的生活習慣,做均衡膳食調配,也是沙縣小吃,能被稱為健康餐的原因所在。
  • 這些「中餐」中國都吃不到!日本人到底對中餐有什麼誤解?
    在這裡,仙貝君並非歧視主食和麻婆豆腐、青椒肉絲這種經典川菜。不過號稱喜歡中餐的日本朋友,卻只能說出來這麼幾個常見菜式,未免對中餐的誤解太深了吧!日本的「中華料理」和真正的中餐,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很大了。
  • 疫情把傳統中餐推到風口浪尖,埃及記者:不要老想著...
    從《環球時報》駐美國、法國、日本、埃及、巴西、秘魯等國記者近日的調查和採訪看,中國飲食文化仍備受推崇,但各國民眾希望的是,為了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健康風險,中國人應切斷經營野生動物的牟利鏈條,政府應嚴格管理甚至叫停銷售活物食材的「溼貨市場」。
  • 中餐在美國走紅,當地發明「筷叉」解決就餐問題,網友:不正宗了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實有很多的中國人到外國去,特別是選擇到美國去,當然其實當時不僅僅是中國,世界各國的人都在湧入美國,因為當時的美國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到美國去實現暴富的希望。而到美國的中國人多了,中餐就開始在美國出現了,但是最開始的時候,美國人並不能接受中餐,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所以中餐必然也是沒有什麼好吃的,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在美華人堅持不懈的在各大節日裡開店。
  • 我曾經對美式中餐充滿偏見,但是我錯了
    簡單總結,美式中餐是左宗雞代表,再加上宮保雞丁(甜)、陳皮雞(甜)、芝麻雞(甜)、以及西藍花炒一切。據說包郵區是有不少同胞相當喜歡的?後來我就愛上了跟歪果仁朋友說「你們最喜歡的左宗棠雞在中國根本就不存在」,而且他們居然大多數都是一副WTF的表情,真的是要留下同情的淚水。
  • 以後再也不能使用「呵呵呵」了,嗶哩嗶哩正在申請「版權」
    商標不同,商標成本低,短時間內就可以快速「變現」,商標不需要維護、可遺傳、終身制,車子需要持續保養,不耐腐蝕,變現能力差。所以,如果各位老闆想要投資房產和車產,建議您先等一等,或許註冊一款商標更能讓你快速致富。這也是很多大企業在數年十幾年快速崛起的秘訣,他們在商標上的用心,讓你無法想像。
  • 掌握美國人運氣的中餐餅乾
    原創 梅姍姍 風味星球 收錄於話題#風味世界19#中餐出海記4中國人求轉運,轉發楊超越和錦鯉;美國人求轉運,去中餐廳拿幸運籤餅(Fortun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