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為什麼敗給《寄生蟲》,它承載了我們每個人心中……

2020-12-13 西米粑粑讀書減肥

這一屆奧斯卡,《寄生蟲》和《小丑》毫無疑問是最受關注的兩部電影。最終《寄生蟲》擊敗《小丑》,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

這兩部電影,故事的主線都和階層對立有關,都是弱勢群體和上層社會的衝突。很多人認為《小丑》被擊敗,一部分原因是《寄生蟲》的故事層次比《小丑》更豐富細膩,戲劇化衝突更激烈。

雖然《小丑》未能斬獲最佳影片的小金人,但這仍然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因為它打造了一個極端到近乎變態的反派角色,卻仍然讓這樣的一個角色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這一點,從影視創作的專業角度來看,是個格外難的挑戰。

2019年底,《小丑》在美國創造了歷史。

它還沒有放映前就在美國社會上造成了巨大的爭議。它放映的第一天,荷槍實彈的警察在電影院中警戒。它上映的第一個周末,就打破了所有十月份上映影片的票房紀錄。它是史上第一部突破10億美元的R級電影。

縱觀所有的電影和電視,以反派人物作為主角而成為主流影片的作品並不多。也許你能想到,《教父》是講一個二戰英雄犯罪殺人,繼承父業成為黑手黨黨魁的故事。《計程車司機》講述越南退役老兵成為殺人兇手。電視劇《絕命毒師》是罹患癌症的中學老師最後成為雄霸一方的毒梟……這些影片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並獲得影視藝術的最高獎項和巨大的商業成功。

但是,《小丑》仍然有些不同。

小丑是DC漫畫《蝙蝠俠》中的一個反派角色。但他不是一般的壞人,他是所有超級英雄漫畫和電影中排名第一的惡棍:一個手段高明的罪犯,冷酷無情的殺手,帶著黑色幽默的瘋子。但他也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和其他罪犯不同,他的犯罪動機不是為了金錢、名聲、野心,而帶有獨特的哲學和社會含義。

自從1940年小丑這個角色被創造出來以後,就一直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這個彩色面具下的小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而為什麼以這樣一個惡魔罪犯為主角的影片,卻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呢?

這背後其實是有規律的。

我在紐約大學上劇本寫作課的第一天,我的教授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只有10分鐘的時間,讓觀眾和你故事的主人公產生感情上的連接。如果你成功的話,觀眾會和你的主人公同喜同悲,跟隨他走到天涯海角。也就是說:一個電影成功的要點是要觀眾與主人公共情。

《小丑》恰恰做到了在開始的10分鐘之內,讓觀眾和主角產生了共情。

在影片一開始,我們看到了主人公是個職業小丑,舉著廣告牌在街上招攬顧客。一群小流氓搶走了他的廣告牌。小丑追到小巷中,被小流氓們毒打而倒地不起。然後我們看到他患有嚴重的癲笑症,每天要吃七種藥才不再被關進精神病院。他生性靦腆,喜歡逗小孩笑,溫柔地照顧生病的母親。儘管生活中有種種不易,但他心裡有個夢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給人們帶來歡笑。

十分鐘後,小丑和我們在感情上產生了連接:他就像我們中的每個人。生活充滿艱辛和不易,陷於困境而無力自救,但依舊懷有自己微弱的夢想。

但是到這裡還只是第一步。更難的是在電影後續的劇情中,當反派角色作出極端的選擇時,讓觀眾始終保持共情。這就要說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現象了。

《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在講小丑的故事時,給觀眾設了一個巧妙的陷阱,激發了前面我們說到的心理學現象。

什麼樣的陷阱呢?他有意模糊了故事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而把焦點集中在一個底層小人物在自私、冷酷、虛偽的社會中遭遇的各種欺辱和打擊。

小丑對生活的要求非常簡單:他只是不想再那麼難受。但是這麼一個微小的要求卻是那麼難以滿足。維繫他能每天往前走的工作、家庭、夢想、身世遭到接踵而至的打擊而粉碎破滅,周圍又是惡劣的環境、卑劣的同事、冷酷的富人,小丑就成為了弱小的受害者。他的不公平的境遇為他的極端行為提供了感情上的合理性,隨之的爆發得到了觀眾的同情和支持。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有個心理學理論: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黑暗部分,他稱為陰影(Shadow)。陰影是我們最原始的情感,不受任何道德和法律約束。它代表著我們放開手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得到任何想得到的東西的願望和衝動,就像自由落體和熵的無序性。

按照榮格的說法,影片裡小丑和他的遭遇表達了我們最原始的恐懼、欲望、憤怒和激情。他做了我們內心深處想做,但不可能做的事情,他實現了我們在某些時刻試圖擺脫道德和法律約束行為的願望。

有一幅《小丑》的宣傳畫,描繪了主人公的臉像陳舊的油漆一樣剝落,露出了裡面的另一張臉:畫了油彩的小丑。這幅畫詮釋了主人公並沒有變成小丑,而是小丑一直在他的身體裡。小丑承載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黑暗的那一部分。在電影院裡,觀眾在小丑身上看到了自己,找到了情緒釋放的出口。

比起超級英雄們理想化的人物塑造和價值觀,小丑更貼近人們複雜的心理需求。

男演員傑昆·菲尼克斯精湛的演技,更是把小丑內心的痛苦、掙扎和瘋狂的心理層次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表面上靦腆、膽小,希望用自己的微笑取悅於他人的普通人,但內心壓抑著一個惡魔:憤怒,瘋狂,冷血,殘暴。為了塑造一個匹配的外形,傑昆還專門瘦身25斤。你肯定也知道,傑昆最終斬獲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任何電影如果想在社會層面引起廣泛的共鳴,還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它紮根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用戲劇化的手段把最真實的社會矛盾演繹出來。

《華盛頓郵報》把《小丑》列為當年最具爭議的影片。文章將《小丑》和四十年前的《計程車司機》相比較。兩部影片都敘述了在不同的社會大背景中,一個普通人是怎麼一步步鋌而走險,成為瘋狂殺手的。《計程車司機》講述的是越戰後的紐約,人們的孤獨和迷惘。在一系列試圖改變生活努力失敗後,主人公試圖通過暴力來拯救理想和發洩挫折感。《小丑》描述的是在大蕭條時的哥譚市(紐約的化身),一個有殘疾的社會底層人物,遭受了社會上更多的歧視和霸凌而無力反抗,最後付之於暴力的過程。

導演菲利普斯說他想通過影片把美國社會真實的暴力顯示給觀眾。

充分暴露美國當前面臨的暴力、槍擊事件等社會問題。

根據聯邦調查局的統計,2019年美國針對殘疾人、種族、宗教、性取向的仇恨犯罪達到16年來最高。同年的大規模槍擊案發生了417起,達到歷史最高。《小丑》就像一面鏡子,直面美國的當今社會面臨的弊病和矛盾。

它給觀眾提了一個犀利的問題,用電影裡的那句經典臺詞來說就是:「我不知道是我瘋了,還是外面的世界瘋了?」

《小丑》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英雄和惡魔只是一線之隔,道德和罪惡在於一念之差。我們和世界可以相互毀滅,也可以相互成就。

「什麼是好電影?一部好電影表達了我們感情,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內心,但是歸根結底,它表達了我們到底是誰。」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小丑》,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

其實,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直都是影視和文學作品,以及哲學討論中經久不衰的主題。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最終成就一個人的,並不是善或惡的本性,而是在善事和惡事之間,人做出的一次次選擇。

相關焦點

  • 《黑暗騎士》蝙蝠俠為什麼不殺小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超級英雄,你的英雄是誰?《黑暗騎士》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麥可.凱恩、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的動作、犯罪、劇情電影,於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
  • 2020年奧斯卡提名:《小丑》大贏家《寄生蟲》刷亮韓國電影
    作者:說星影評《小丑》成為了2020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獲得11項的提名。同時韓國電影《寄生蟲》可以實現了零突破,獲得6項提名。奧斯卡是電影界一年一度的盛宴,也是檢點全球電影的發展勢頭一個重要的窗口。下面再介紹一下韓國電影《寄生蟲》。在2020年奧斯卡中,電影《寄生蟲》將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國際影片共6個獎項。《寄生蟲》先在去年5月夏納國際電影節上映並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並在5月底在韓國上映,10月分在北美上映。
  •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
    做為旁觀者,我們可以罵他沒人性、冷血、殘忍,可光罵他沒有用,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反思一下,為什麼一個十九歲的孩子,會這麼殘忍、冷血、沒有人性。難道他天生就是一個惡魔?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有的人天生缺乏同情心,情感冷漠,具有反社會型人格。我記得上中學時,生物老師曾經講過一個國外的案例。
  •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1917》、《小丑》、《寄生蟲》爭霸
    今年的頒獎典禮上,行業人士預測戰爭劇情片《1917》和韓國喜劇劇情片《寄生蟲》將成為今年最大贏家。 9日上午,洛杉磯雖然下起了小雨,但主辦方一早就在杜比劇院外的紅毯上搭好了雨棚,絲毫不會影響女星們在紅毯上的爭奇鬥豔。頒獎典禮將於5點正式開始,明星們目前已經陸續抵達紅毯現場。
  • 奧斯卡頒獎 小丑 最佳男主角 《寄生蟲》 愛奇藝鑽石會員活動
    韓國影片《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電影四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韓國影片,也是奧斯卡歷史上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外語片。2月10日消息,愛奇藝電影官方微博預告,《極速車王》、《婚姻故事》、《小婦人》、《好萊塢往事》、《喬喬的異想世界》、《寄生蟲》等電影即將在愛奇藝上線。這些電影均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獎項。
  • 《小丑》萬眾期待的電影,不愧是觀眾心中的2019年度第一
    《小丑》不愧為觀眾心中的年度第一 然而2019年的小丑則更像是DC小丑的前傳,除去邪惡的外表,這個小丑悲慘的一生會讓我們更加立體的認識這個人物。
  • 斬獲劇情類影帝的《小丑》我們害怕的不是小丑,是自己
    而他在《小丑》的演出,外媒及多數影評幾乎已提早為他頒獎,傑昆·菲尼克斯 真的值得這座獎盃的加冕。很難說《小丑》是一部「好看」或者討人喜愛的電影,畢竟它本身並不以娛樂觀眾為目的。要知道,就連《招魂》這種恐怖片也是為「娛樂」而存在的。
  • 92屆奧斯卡:《寄生蟲》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小丑」加冕影帝...
    奉俊昊憑藉《寄生蟲》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四項大獎,他超越了李安、伯格曼、費裡尼導演此前未達成的成就。 同時,他也成為韓國影史上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第一人。華金·菲尼克斯憑《小丑》斬獲最佳男主角;芮妮·齊薇格憑藉《朱迪》獲最佳女女角。
  • 戴錦華:奧斯卡為什麼要下《寄生蟲》這劑猛藥?
    有趣的是,我在看《愛爾蘭人》時感到極度悲哀,我深愛的阿爾·帕西諾、德尼羅的被「減齡」彰顯了衰老,猶如今日電影的狀況:它儘管努力真的扮演著「炫」和「燃」,但它真的到了暮年、甚至是彌留之際了。但到看完《好萊塢往事》時,我突然燃起一線希望——也許死亡進行時的是好萊塢,而非電影。「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電影並未死亡,我們應該矚目何方?奧斯卡選擇了《寄生蟲》。
  • 《神探》:每個人心中都藏著「鬼」,如何戰勝它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但我覺得,雖然「鬼」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似乎無處不在。就比如,生活中,人們總是很習慣地將某些不好的東西,稱之為「鬼」:我們喜歡把愛喝酒的人叫作"酒鬼",把非常吝嗇的人叫做「小氣鬼」,就連天氣的變化,都被稱之為「鬼天氣」。現在,和別人一言不合,我們還會來一句:「什麼鬼?」可見, 「鬼」雖然不是什麼好詞,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洞需要人或事物去填補
    去抱怨說為什麼我會過成這個樣子?去抱怨為什麼別人會這樣對我?去抱怨為什麼這樣的事情要發生在我身上?……在我生日的第二天,一個朋友跟我吃飯,當時他對我過去的經歷非常感興趣,我就這樣又給他講了很多。但當我講完的那一刻,我突然醒悟了一件事情:在我講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了這些事情上,無形中給它增加的能量,使它變得更加強大,即使最開始這些事對我沒有那麼大的影響,但在我無數次重複之後,這些惡劣的影響充斥著我的生活。這都是我自找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自己受害者的角色扮演的淋漓盡致。
  • 為什麼弱者會被社會逼瘋?電影《小丑》,載入影史的男人魅力爆表
    上半年《寄生蟲》在坎城電影節口碑炸裂,讓國內影迷焦心等待,沒想到下半年這個過程又重來了一遍。不過這次等待的對象換成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在全球掀起熱議的《小丑》。比起《寄生蟲》,《小丑》自帶的光環可能要更加強烈。首先它是一部漫改電影,主角小丑是《蝙蝠俠》系列裡人氣最高的反派,常年穩居美媒票選的TOP100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這就已經為電影吸納了龐大的粉絲。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
    「這是我們修的護欄。」「這是我們開墾出的菜園子。」王仕花帶著記者邊走邊熱情介紹著,這都是夫妻倆奮鬥歲月的見證。  由於患有股骨頭壞死,她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王仕花感慨:「土和種子是我們一點點背到島上的,把島上能種的地方都用上了。」  王繼才去世後,王仕花仍堅守小島,每天堅持升國旗、巡島。她說:「開山島就是我的家。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桿秤,但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準確性
    當你稱量某物時,它使用不同的標準。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齊齊。有了金錢的誘惑,我們每個人都能保持平衡嗎?根據材料的統計,選擇「紳士」標準的人越來越少。友誼的偉大在於危機和利益的道德優越性。史玉柱先生曾說:勝利取決於智慧,戰勝德國!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市場,我們每個人都有社會道德和自我修養的雙重選擇。我們需要人才,但我們需要一個誠實的紳士。
  • 《寄生蟲》獲最佳影片等四獎
    共41張 1905電影網訊> 北京時間2月10日早,一年一度的電影盛會——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順利舉行。
  • 蝙蝠俠心中永遠的痛,小丑為什麼會對羅賓下手?
    雖然這個故事很難評價質量到底如何,因為DDD強勢讓TK改變了其中的劇情,不過我們也看到了超級英雄心中最黑暗的一面,每一位超級英雄都有自己的弱點,每一位超級英雄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問題。小丑想要給蝙蝠俠一次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打擊,而羅賓正是蝙蝠俠最大的弱點。
  • 《小丑》: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
    by 帕斯捷爾納克《小丑》: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這是今年觀看的最令人沮喪的電影,《小丑》的含義,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卑微的意思,好像我們在生活中不得不扮演的角色,多數人甘於平庸,可是平庸也未必會放過你,它繼續煎熬你,讓所剩無幾的夢想和努力,繼續被吞噬的渣渣都沒有。
  • 電影《小丑》:每一個求職者心中,都有一個小丑!
    此次的《小丑》是一個全新的版本,劇情完全不同於漫威電影中的小丑,主演傑昆·菲尼克斯完全不參考之前的版本,演繹著屬於自己的小丑,也演繹著大家心中的小丑!很多人雖然喜歡漫威電影,但是他們喜歡的是其中的超級英雄,卻對裡面的反派人物恨之入骨。
  • 為什麼《寄生蟲》可以摘得奧斯卡桂冠,《戰狼2》卻不可以?
    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以"黑馬"姿態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刷新多項紀錄,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會與影片產生共鳴,可是我們國家的《戰狼2》票房也很高,為什麼不能引起東西方不同國家觀眾的共鳴呢?
  • 相信每個人心中還有一個自己的女神,女神節快樂,我的媽媽!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近有劉胡蘭寧死不屈,今有屠呦呦醫學報國,自古以來,各大女性盡顯巾幗風採,他們都是我們心中共同的女神。相信每個人心中還有一個自己的女神,她可能是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的母親,可能是誨人不倦耐心負責任的教師,可能是一直陪伴自己的親密愛人,可能是粉了很多年的偶像,可能是意難忘的動漫人物。誰是你的女神呢?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你想對你心中的女神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