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過程中嗅覺和味覺的變化

2021-02-19 楊定一博士專欄

前一章集中在視覺和聽覺的變化,因為對我們現代人而言,這兩個感官佔了最大的知覺的比例。有意思的是,《楞嚴經》提到,在佛陀的年代,有二十五位菩薩,各自講自己的修法。這些修法,大致可以依五官和頭腦的本身、對象和作用來區分。每一個感官,比如眼睛,把注意力鎖在上頭,就是一個方法,將注意力放在所看的對象,或放下每一個眼前所看的,或內觀,可以逐一擴充為成二十五種法門。

在其中,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也就是聽的法門。耳朵可以接收前後上下左右幾乎360度的範圍,在空間上的阻礙很少,也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法門。最有趣的是,代表這個大法門的觀世音菩薩,也代表慈悲。不光在東方有一個主要的地位,也有人認為祂化身成西方各式各樣的象徵,比如聖母瑪麗亞。

不過,現代人經過這兩千多年的演變,自然發現眼根「看」的作用愈來愈強烈,甚至成為我們最主要的感知體驗。而且,在感官的範圍內,視覺遇上了幾千年來科技上最大的突破。仔細想想,是透過眼睛,我們才可以看到電視、計算機、手機的屏幕,而看懂這個世界。一個人假如失去了視覺,所受到的衝擊和障礙,可能遠遠大於失去聽覺或嗅覺。

我們都會說「眼見為憑」,也就是在表達,各種數據,都要轉成眼睛可以看的,才算數。可以說現代科學的進展,全都依賴著要先把各種現象轉成眼根可以領略的。很有意思的是,就連古人留下來的脈輪科學,也用「第三眼」來描述眉心輪。一般談到「神通」或「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時,即使許多這類的現象其實是從耳根來,我們也會用「開天眼」來表達,這也反映了眼根在我們觀念中的重要性。

就我個人的看法,透過眼睛看的練習方法,對現代人特別重要。正因如此,我在各個場合,都喜歡用觀想的方法帶著大家練習。也就是知道,如果透過「眼睛的看」(無論對外或對內)讓注意力可以專注,對雜念踩個剎車,頭腦也就安靜了下來。有機會,我還會針對這兩個感官的變化再多談一些。但是,其他的感官,也一樣會受到影響。

比如說嗅覺,在「短路」的經過,一個人可能突然聞到過去未曾聞過的味道。有些人突然聞到香氣,和過去在人間體會的香味都不一樣。這些香氣,和記憶是相連的。透過香氣的刺激,自然會有一些畫面浮出來。不只是自己過去和家人或其他人互動的畫面,還有些畫面,從個人的角度難以解釋,甚至,可能是整個文明的記憶。

也有些人會聞到難聞的氣味,甚至是屍體腐敗的臭味。雖然一般人長期吃素,也會對人的味道特別敏感,但是,在短路的經過中,嗅覺的敏感度是放大到不知多少倍。透過這樣的體驗,他不斷體會到無常,徹底看到世界是妄想,隨時知道是妄想,而不會被它帶走。

一般人不知道,飲食所體會到的滋味,很大一部分是靠嗅覺而來。所以,一個人在短路的經過中,透過氣味,馬上可以體會到飲食健不健康,而自然不想接觸某些飲食。光是從味道,可能體會到眼前的肉食是怎麼來的,甚至體會到動物死前肉體的痛苦。所以,自然會想吃清淡,也許就吃素。

味覺,也可能有類似的變化。一個人對每個味道突然都特別敏感,而且敏感到一個地步,一般的調味,他會覺得太重,自然會想吃清淡的飲食。然而,這樣的經過可能是暫時的,甚至接下來可能反而變得遲鈍,好像每個味道都差不了多少。對他來說,最珍貴的美食和粗茶淡飯,好像都一樣。他最多只是當作延續生命的工具,不會在這方面著手,也不會在上面集中注意力。對他,都不重要。

透過嗅覺和味覺的體會,也可能突然之間,對飲食能量的層面,有了完整而貫通的體會。自然會知道飲食的滋養,不是只有化學的層面。每一個活的飲食,活的生命,無論動物、植物、礦物,本來就有它的能量場或生命的螺旋場。然而,在加工過程中,生命力都被破壞掉了,變成了「死的食物」,原本的螺旋場自然被破壞或慢下來。我們吃了這樣的飲食,也會覺得被拖慢下來。有意思的是,一般人其實也有這種直覺,只是敏感度不那麼高,而會被調味料給帶走。

除了對飲食的來源和處理過程是不是健康,有一個很直接的靈感,也會自然體會到所吃的食物,和健康的對應。因為體質比較敏感,知道每個飲食的化學物走到哪個部位,都可以標定出來。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知道了對健康的作用。

回頭想,華人傳說中的神農氏,遍嘗百草,而建立了最早的藥典《神農本草經》,其實靠的也就是嗅覺和味覺。因為達到某一個修行的程度,對每個物質的藥性都很清楚,自然將所嘗到的食物分成上、中、下三類(君、臣、佐使)。會發現有少部分的飲食可以調整體質,而稱為「可治百病」的「上藥」。

對我而言,這些上藥,可以稱為「調理素」(adaptogen 或bio-modulator),也可以說是天然的荷爾蒙。這些上藥的作用,並不在於引發某個很具體的生理或化學反應,最多只是調整體質,所以沒有任何副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化學藥物的觀念,反而是在更下遊著手。作用雖然比較具體,也許可以針對哪一個酵素代謝的路徑,或是對某一個組成調整或補充,但同時也避免不了副作用。我會忍不住想開玩笑,從西藥開發的角度來看,難免會認為一個藥如果沒有副作用,也可能就沒有效。因為已經習慣了作用和副作用的存在,就像照鏡子,沒有一個,也就沒有另一個。到最後,只好在藥學上評估利弊得失,來衡量該不該用。

回到感官帶來的變化,一個人味覺慢慢打開,飲食自然會減少,可能常常斷食,甚至會用水或一些特別的飲食來淨化身心。因為身體已經在轉變,能量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就好像消化或代謝能量的機制,都跟過去不同。這種斷食,跟我們想的不見得一樣,可能維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我過去親眼見過有人斷食近兩個月,最多是喝水,加一點檸檬。但是,從體重來看,完全看不出來他在斷食。一接觸到這樣的人,自然發現他都在一種專注或定的狀態,完全脫離世界的吸引。

我過去也常在各場合提到《美國心臟期刊(Americ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將一名接近七十歲的瑜伽士Satyamurti,埋在地底下一個完全用水泥磚塊密封的小空間,時間長達八天。這八天,他沒有進食,沒有新鮮空氣,只有最少量的水。他在第二天之後,心跳慢到心電圖測不到的地步,可以說是代謝都停了。八天後,Satyamurti從地底出來,大約再兩小時,心跳又恢復了正常。到現在,科學仍然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過去,也有一位德國修女紐曼(Therese Neumann)四十年沒有吃東西,甚至她時常出現天主教所稱的「聖痕」現象,也就是像右邊這張歷史照片所拍到的,從身體不同的部位流出血來。從生理的角度,既不進食,還在不斷地流血,居然能活下來,是無法解釋的。當然,這些朋友處在很深的信仰狀態,會說自己是靠聖靈而活。這些經過,都有客觀的紀錄。

      我過去只會談這位瑜伽士的實例,因為發表在有公信力的學術期刊,又有醫師在一旁做專業的記錄。但是,其他像紐曼修女和我個人的實例,過去很少分享。即使這些實例有建立信心的作用,我還是擔心有些朋友可能會把因—果顛倒,認為這些成就是可以追求的,而去斷食或守戒。或是透過功夫,刻意去修煉某些狀態。卻沒想過,這些轉變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代表性。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佛陀開悟前,一個月左右坐著不起身,突然醒覺過來。重點不在於他斷食或靜坐不動多久,最可貴的,是他把世界看穿的決心。認為沒有什麼比醒覺更重要,而願意犧牲肉體的生命來達到解脫。一個月後,醒覺過來,弟子們很好奇中間的過程,想知道他有沒有得到什麼特殊的能力,或到了哪個空間,得到了什麼領悟,而佛陀最多只是回答Buddhoti ma.──I am awake.我是醒的(而這個我,不是小我)。

再回到味覺的變化,其實也離不開消化系統和腸道,有數不清的紀錄。我們最多是可以參考。比如說,一個人在很專注的狀況下,會突然發現舌頭往上翹,頂住上顎,而從舌頭滴下甘露。這些現象,古人都知道,道家叫瓊漿玉液,梵文叫soma,古代的波斯人稱為haoma,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神藥。

我過去當然也想知道這個液體是什麼,但是並沒有得到結論。我個人的看法,它跟斷食一樣,與代謝、內臟的變化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後來也自然教大家舌頂上顎。也就發現,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馬上活化副交感神經,讓全身放鬆,呼吸變得深長。甚至,比專注而達成舌頂上顎的效果更快。也就是說,光是舌頂上顎這樣的一個動作,就是直接調節自律神經系統的橋梁。只要做,就有效果。當然,只有少數人會有甘露。這一點,不需要去追求。它最多還只是個現象。

講到腸道,一個人會發現消化和排便的功能自然也改了。有一個現象,我過去很少跟別人分享,但它完全是可以重複的自然現象──也就是解出來的糞便會變得很長,甚至半米到一米長,幾乎是將腸道裡的糞便一次排空。而且氣味會不同,完全沒有很重的發酵味或臭味。這些變化,當然跟腸道的蠕動與代謝的轉變可能都有關係。但從我個人的看法,跟甘露其實直接相關,只是我們現在沒辦法在科學上做個解釋。

連尿液和身體的汗也是如此,好像因為身體的整體結構都在改,身體排出的廢物也跟著變。產生的味道,不是我們可以形容出來,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做個比喻。一般人所知道的尿療法或糞療法,其實是這麼來的。古人都知道,在腸道或尿道可能有一些代謝的產物,對身體可能有種種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現象,我們最多也只能當一個「果」來看,倒不需要去追求。

--摘自《短路》

【楊定一博士】簡介

楊定一博士現任臺灣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康奈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對T淋巴細胞和殺手細胞如何殺死癌症細胞的發現與研究,寫入全世界醫學教科書。已有三百多篇醫學論文發表在世界頂尖期刊,如《科學》、《細胞》、《自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是迄今唯一獲得極高榮譽《自由神獎章》的華裔科學家,並被列入美國國會紀錄。

【楊定一書房】「全部生命系列」簡介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文字作品:《真原醫》、《靜坐》、《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十字路口》、《插對頭》、《時間的陷阱》、《短路》、《好睡》、《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清醒地睡》、《我:弄錯身分的個案》

(建議大家依序閱讀《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插對頭》《時間的陷阱》《短路》《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清醒地睡》《我:弄錯身分的個案》至於《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螺旋舞》(1書1DVD)《結構調整》(1書3DVD)《十字路口》(全部生命系列問答:3本+音頻卡片)《好睡》可以隨時參考。

音聲作品:《等著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最終的真相》、《森林、瀑布及巖漿的靜坐》

影音作品:《螺旋舞》、《結構調整》與《蛻變.重生》、《這裡.現在》一日共修營實錄DVD

備註:

1)中國地區購買楊定一書籍:請上淘寶網搜索「行旅書店」或直接微信聯繫——李泰運(在微信裡直接購書比行旅書店便宜)

微信號:lty010128        電話:13527010128

 

2)全部生命系列作品列表 >>https://totality-of-life.com

3)瑜伽系列(光之、真實、呼吸、四大)、結構調整等已在大陸千聊平臺上架

4)想參加「全部生命系列讀書會交流群」請加微信:qinqin845987(備註:楊粉)

 

5)海量楊定一博士音頻節目請關注:喜馬拉雅--楊定一博士專欄

6)更多全部生命系列信息請關注:新浪博客(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專欄)

7)海外人事請關注:臉書(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專欄)

相關焦點

  • 嗅覺、味覺和觸覺方面:何為適口性?
    嗅覺、味覺和觸覺方面:指餌料的味型、在水中的擴散能力和魚吸食餌料是否輕鬆提高中魚率,簡單說就是魚喜歡吃,吃起來沒警惕性吸食容易並且這種味型在水中能大面積擴散,做到快速誘魚中魚頻率高。先說嗅覺,前面文章我們已經詳細說過不同魚類在不用季節喜歡的味道,大家可以參考;魚類的視力一般,超出可視範圍那麼要想找到食物就需要靠嗅覺發現,要知道魚類的嗅覺是相當靈敏的,據說比人的嗅覺靈敏數百倍,那麼相較而言視覺只起到輔助作用。
  • 只是小小的感冒,我的嗅覺味覺都去哪了?
    吸氣時,空氣中含氣味的微粒到達嗅區黏膜,並溶解於嗅腺的分泌物中,此時就會刺激嗅毛的雙極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這些衝動經過嗅神經、嗅球傳到大腦嗅覺中樞而產生嗅覺。 (舌面上的味蕾)除此之外,大腦中味覺中樞和嗅覺中樞是相鄰的,於是有些信息就是混合在一起。很多時候,大腦需要嗅覺和味覺兩家同時作用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當感冒時,嗅覺失靈了,大腦反應不過來,便連味覺也分別不清了。
  • 鼻道通暢但沒了味覺和嗅覺,這可能是新冠早期症狀
    本月初,有一篇預印本論文建議把嗅覺和味覺喪失列入新冠肺炎的症狀列表,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觀點和論文對此予以印證,把喪失嗅覺和味覺列入篩查列表的呼聲越來越高。Denneny III 在接受 Medscape Medical News 的採訪時說:「多檢查一項味覺和嗅覺是沒有壞處的。這不需要任何外科手術、活檢或者特殊治療,把它當做一種症狀,如果有人有症狀但是沒有感染新冠,那它的負面影響幾乎為零。」(來源:pixabay)最早觀察到這一關聯並發表論文的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耳鼻喉專家和頭頸外科醫生 Carol h.
  • 吉姆·帕森斯自曝曾感染新冠病毒:失去味覺和嗅覺
    在回顧感染的過程時,吉姆·帕森斯依舊沉浸在痛苦中,「我們(我和伴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就是覺得感冒了,失去了味覺和嗅覺……在隔離期間,真的無事可做,只能吃東西,(因為失去味覺)感覺好殘忍,就是什麼都吃,但是品不到滋味。」 吉姆·帕森斯曾因在《生活大爆炸》中飾演謝爾頓被觀眾們熟悉,他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也讓人感到震驚。
  • 嗅覺、味覺,皮膚、內臟感覺,平衡覺,運動覺「心理學了16」
    它由兩感覺系統參與,即嗅神經系統和鼻三叉神經系統。嗅覺和味覺會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覺是外激素通訊實現的前提。嗅覺是一種遠感,意思是說,它是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相比之下,味覺是一種近感。對於同一種氣味物質的嗅覺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區別,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覺能力,我們通常叫它為嗅盲。就是同一個人,嗅覺敏銳度在不同情況下也有很大的變化。如某些疾病,對嗅覺就有很大的影響,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覺的敏感度。環境中的溫度、溼度和氣壓等的明顯變化,也都對嗅覺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響。
  • 失去味覺和嗅覺後,她最後悔沒有養貓
    所以,許多人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從確診到自愈的過程。 正如這些博主所說的一樣,這些經驗只希望如果在海外的你不幸確診,可以從中獲取幫助和溫暖。  最初,我們通過新冠的症狀,即發熱、乏力、乾咳等表現來判斷是否感染新冠。
  • 嗅覺味覺對人類的心理感受非常強烈,但個體喜好差別巨大
    鼻子和舌頭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感覺器官,但感受的都是味道,也就是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從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上看,這兩種感官感受的都是特殊的化學物質,功能是相似的,因此我在這裡也就把這兩種感官合二為一了。除了感受之外,鼻子和舌頭在人的輔助發音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除了嗅覺味覺外,鼻子舌頭與認知無關的呼吸、進食等功能,這裡就不多說了。
  • 視覺、聽覺、嗅覺,都會影響味覺?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眼睛、鼻子、耳朵是如何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你的味覺 —— 讓咖啡變得更酸或者讓巧克力變得更甜。然後,咀嚼的同時鬆開你的鼻子,你會感受到爆炸在口腔中的所有味道 - 葡萄,蘋果,橙子,漿果等等。其實,有關風味的感知,我們更多會從嗅覺中去感受,而我們舌頭對風味的感知其實是很少的。
  • 《哈利波特》「盧娜」演員伊文娜·林奇疑似感染新冠,失去味覺嗅覺
    3月30日,近日,《哈利波特》中「盧娜」的飾演者伊文娜·林奇在社交平臺上用英語發表長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有人也神秘地失去了味覺和嗅覺,並且其實很享受這種狀態嗎?感覺像是一種更高效、升級版的人類,不會因氣味和嗅覺引發的各種念頭而分心。說真的,我如何能保持這樣的狀態?
  • 味覺?or嗅覺?「風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風味〓一部分味覺+一大部分嗅覺香草和香料的作用是為我們的食物增添風味。風味是種複合特質,由不同感官經驗結合而成,也就是來自口中味蕾和鼻子上端嗅覺受器的感受。這些感官經驗本質上都是化學作用:當時物中特定的化學成分觸發了我們的受器,我們便會嘗到味道,嗅到氣味。
  • 大一男生一夜之間喪失味覺嗅覺,半年後才知道,被它害了……
    因為半年時間裡,他的嗅覺、味覺都沒了。飯菜在嘴裡,他連鹹淡都嘗不出來,簡直味同嚼蠟。想到現在正是特殊時期,新冠肺炎的一個特徵就是嗅覺減退甚至喪失,昊昊慌了。他找了時間去醫院測了幾次核酸,結果都是陰性。後來,在醫生建議下,他去了耳鼻喉科檢查,發現偷走他味覺的元兇其實是篩竇炎鼻息肉,炎症導致了鼻黏膜水腫和鼻腔阻塞。
  • 貓咪的嗅覺居然和花色相關?
    這次的觀察與貓咪的五感有關所謂五感是指——「視覺」「嗅覺」「聽覺」「味覺 因為貓咪的眼睛在深夜裡非常強大,可以說專門為黑暗而生的,所以它們對於色彩的認知會差很多,可以識別出綠色和藍色,卻無法識別出紅色。你大概萬萬想不到,不同貓的嗅覺靈敏度是不一樣的,而嗅覺好與差與他們的顏色深淺有關。
  • 【英美專家發現:嗅覺味覺喪失或為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近日,英美...
    2020-03-24 16:06:03來源:FX168 【英美專家發現:嗅覺味覺喪失或為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近日,英美兩國耳鼻喉專業組織相繼發布聲明稱,嗅覺喪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要症狀之一,應考慮對這些患者進行「自我隔離和檢測」。
  • 英國首相視力受損,查爾斯王子失去味覺嗅覺
    (圖源:BBC)除了視力有可能受到影響,嗅覺和味覺也是一大問題。根據《北京青年報》今天的報導,北京地區近期200多例患者,其中有33人嗅覺改變,21人味覺改變。根據以前的報導,這些嗅覺味覺發生改變的患者,多半是這些感官變得遲鈍、不敏感了。而即便患者康復,這種改變依然還會存在。
  • 曾出演《悲慘世界》男星艾倫特維特確診,並且失去了味覺嗅覺
    好萊塢遭受重創,繼早前傳出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等多個明星名人染疫的消息後,曾出演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又譯:孤星淚)的美國男星艾倫·特維特(Aaron Tveit),在Instagram(IG)自曝確診,並且失去了味覺和嗅覺。
  • 聞香治腦疾:抑鬱焦慮者嗅覺退化早
    這代表著生物進化過程中,作為動物,最原初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就是通過「嗅」,即通過對化學分子「味道」的差異,來分辨自己所在的環境。作為原初單細胞生物,它最早只能通過細胞膜內外的化學分子濃度來感知外界環境,並尋找最適合自己生活的環境。
  • MATLAB在電力系統短路故障仿真分析中的應用
    作者簡要介紹了MATLAB / Simpowersystems在電力系統仿真分析中的應用。利用MATLAB中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構建了一個簡單的電力系統輸電線路模型並進行了三相短路故障仿真分析。由仿真結果驗證了MATLAB 在電力系統研究方面是一個實用而且有效的工具。掌握MATLAB / SPS的使用對電力系統研究有很大的意義。
  • 香味對味覺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香味不是味覺,而是一種嗅覺空氣中飄散著各式各樣的分子,大多數都是看不見的,而我們的鼻子之所以能夠聞到氣味,就是感受到了這些空氣中的分子,在我們的鼻子深處,有一個名為「嗅上皮」的組織,這裡排列著嗅覺細胞,它的表面有一種名叫「嗅覺感受器」的蛋白質,專門負責氣體中的各種分子,
  • 味覺藝術
    廣義的味覺既包含鹹、甜、酸、苦、鮮、香與千變萬化的滋味與氣味等化學味覺,也包括對飲食品的機械特性、幾何特性、觸覺特性感覺到的物理味覺,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的飲食習俗等因素下形成的對飲食品的不同感覺這種心理味覺。(一)味覺可溶性物質作用於味覺器官產生的感覺稱之為味覺。它通常具有嗅覺、觸覺、溫度覺和痛覺等成分。日常生活中單純的味覺是沒有的。
  • 咖啡可能會影響人體味覺敏感度?
    這項新發表的研究旨在調查喝咖啡對味覺和嗅覺的影響。 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56名參與者在飲用咖啡前後的嗅覺和味覺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的嗅覺沒有發生變化,但他們的味覺或味覺敏感度改變了。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喝咖啡後的幾分鐘內,對甜味(敏感性增加)和苦味(敏感性降低)的檢測閾值發生了變化,對鹹的和酸的促味劑的味覺或嗅覺的靈敏度沒有變化。 研究小組排除了味覺變化與咖啡中咖啡因含量有關的可能:脫咖啡因咖啡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