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買了幾個蘿蔔,準備做一道美味!這是我們煥煥同學拿手的一道菜---泡蘿蔔,可下氣寬中,清熱化痰。
趁此機會,來聊聊冬季的當家蔬菜~白蘿蔔!
白蘿蔔:《爾雅》稱蘿蔔為蘆菔。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已有蘿蔔栽培方法的記載。唐代蘇恭著《本草》中談到「萊菔」有「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的藥用價值。宋代蘇頌著《本草圖經》中提到萊菔「南北皆通有之,..北土種之尢多」。說明當時中國各地已普遍栽培。
蘿蔔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消食順氣、化痰治喘、解毒散瘀、利尿止渴和補虛等功效。用於消化不良、胃酸脹滿、咳嗽痰多、胸悶氣喘、傷風感冒等症。《本草綱目》雲,蘿蔔生吃可止渴消脹氣,熟食可以化瘀助消化。
蘿蔔從大眾美食蘿蔔豬肉餃子到國宴洛陽燕菜,到藥用小兒增食丸,三子養親湯,可謂人人愛。
蘿蔔中略帶辣味的成分是芥子油,它和蘿蔔中的澱粉酶相互作用,有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所以人們吃了肉類等油膩食物後,吃點生蘿蔔會感到很舒適,凡飲食過度,可生嚼咽之助消化。
蘿蔔全身都是寶:如蘿蔔葉子,治療咽炎,咽喉腫痛,止瀉止痢。蘿蔔的種子,學名萊菔子,善於消食化積,並長於行氣除脹,多用來治療食積氣滯之脘腹脹痛。又因其能入肺經,所以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治療痰壅喘咳之證也是不在話下。我們常用的是蘿蔔的根部,功效如上述。
白蘿蔔食譜
蘿蔔荸薺湯:白蘿蔔 150 克,荸薺 50 克。洗淨,榨汁飲用。
作用:清熱消炎,止咳化黃痰。
冰糖(蜂蜜)蘿蔔水:白蘿蔔500克,冰糖適量,加水清煮。
作用:潤肺化痰止咳(痰熱咳嗽),和中下氣。
糖醋蘿蔔絲:白蘿蔔一個,加少量鹽與適量的白糖與醋拌勻,醃製1~2個小時食用。
作用:解毒醒酒。
羊肉燉蘿蔔湯:羊肉500克,溫熱水洗淨切塊,晾乾水氣,放油鍋中與蔥段、薑片、黃酒等爆炒後,加水適量,用文火慢燉。將蘿蔔切塊,待羊肉基本熟軟時,加入蘿蔔,並加食鹽與味精等調味燉至蘿蔔熟軟即可食用。蘿蔔與羊肉共燉,不但有去羶作用,還有助消化的功效,能補脾腎,壯筋骨,御風寒,且補而不膩,消而有度,不易上火。
蘿蔔四汁飲:白蘿蔔500克、甘蔗(去皮)500克、荸薺200克、鮮藕300克,共榨汁,每次取20毫升,用沸水衝服代茶飲。
作用:潤肺止咳、養陰生津。對防治秋燥、肺熱咳嗽、咽喉癢痛、口乾舌燥等有良效。
蘿蔔白菜湯:白蘿蔔150克切片與大白菜適量,加水與蔥、姜適量共煮,熟軟後再加少量香菜並調味即可服食。
作用:防治感冒。
蘿蔔薑汁飲:白蘿蔔150克、鮮姜30克,洗淨切片搗汁服。
作用:治療咽幹失音。
白蘿蔔的藥用價值
1、治療高血壓病:萊菔子片(每片含生藥5G),每次5片,日服2~3次。治療原發性高血壓Ⅱ期患者70例,顯效31例,有效29例,無效10例。在降壓幅度和改善症狀方面優於利血平治療組。《中醫雜誌》
2、治療癲狂症:生萊菔子、生大黃各30G,芒硝24G(衝服),白芥子9G。治療7例,療效卓著。《中藥通報》
3、治療腸梗阻:萊菔子24~30G,大黃10~15G,芒硝(後下)10~15G,蜂蜜60~120G。先取水500ML,煮萊菔子、大黃,煎取250ML。另煮蜂蜜至沸入芒硝,煎熬20分鐘,與前藥汁混合,候涼1次頓服。亦可少量多次,頻頻飲用。服藥後腸鳴逐漸恢復和增強,約3~4小時後開始排便,可連續達5~6次。若不排便時,可再進1劑,至排便為止。治療7例(術後黏連2例,蛔蟲團引起1例,燥屎引起4例),2例治療1次即愈,餘5例治療3~13天痊癒。《中醫雜誌》
4、治療老年性便秘:萊菔子(文火炒煮)30~40G,溫開水送服,2~3次/日。治療老年性便秘32例,總有效率90.6%。《重慶醫藥》
5、治療崩漏:萊菔子120~15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1~2劑。治療11例,治癒7例,顯效3例,無效1例。《中醫藥學報》
6、治療小兒口瘡:萊菔子(炒至微黃)、白芥子、地膚子各10G,研細,放入煮沸的食醋中(冷卻倒入藥末),調成膏狀,貼於兩足湧泉穴,每日換藥1次。治療43例,敷藥3~5次痊癒者38例。《湖北中醫雜誌》
7、甘桔卜纓湯:白桔梗5克,粉甘草2克,陳蘿蔔纓15克煎湯頻飲。治療咽喉腫痛。
白蘿蔔食用禁忌
1、由於蘿蔔性偏寒涼,所以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脾虛洩瀉者宜熟食而不宜生食,也不宜一次吃的過多。
2、蘿蔔有破氣作用,進服人參、熟地、首烏、鹿茸等補藥時不宜食蘿蔔,否則會影響藥效。
3、因蘿蔔有下氣、產氣作用,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單純甲狀腺腫、子宮脫垂的人,不宜多吃蘿蔔,以免加重病情。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