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棋也能變成實體桌遊?不止於暢想!

2021-01-09 騰訊網

2019年初,《DOTA自走棋》橫空出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遊戲類型,很快就引爆了遊戲圈,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作品。各大遊戲主播打發碎片時間的遊戲也從《歡樂鬥地主》變成了「下棋」,這可以看作是遊戲市場發出的新「爆款」信號。

在其取得空前成功後,各大廠商,各路IP也紛紛推出了各類遊戲的自走棋模式。包括11月才後知後覺推出「酒館戰棋」自走棋玩法的爐石傳說,雖入場較晚,但也吸引了大批沉迷「下棋」的玩家。

自走棋玩法能夠獲得大量玩家好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簡單易上手的規則、短期和長期規劃並存的策略深度、一定的隨機性、較高的耐玩度,同時,它也並不要求繁瑣精準的操作。

這些特點,粗看之下不正是優秀的桌遊作品所具有的特質嗎?那麼,自走棋玩法是否有改編為實體桌遊的可能性呢?本文就將從各方面剖析這一暢想的可能性。

繼續八人對戰吃雞?不太可能

如今,各自走棋類遊戲基本上都採用了8名玩家隨機交戰,最終1人「吃雞」的模式,在保證了對局豐富性的同時,也十分驚險刺激。不過,如果自走棋要改為桌遊,8人對戰模式幾乎沒有可能。

這不僅僅是不容易湊夠人數和找到場地的問題。首先,相較於電子遊戲,桌遊幾乎都需要一個開局SET的步驟,如果真的進行8人對戰,想開一局光設置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即便有人真的願意花這個時間,但因為是車輪戰,每次對戰後玩家還需要輪番不斷換位置,同時得帶著自己的手牌、牌庫和各種配件一起走,「拖家帶口」實在太過繁瑣。

其次,8人不間斷對戰,會讓進不去決賽圈的人率先被淘汰。電子遊戲中,被淘汰了退出直接匹配下一把就好。但是桌遊中被淘汰的玩家只能成為旁觀者,無疑會興致大減。

更何況,無所事事之下,被淘汰玩家很有可能會在一邊給繼續對戰的玩家出謀劃策,下棋的玩家思路和心情很容易受影響,「觀棋不語」只存在於理論中。

最後就是遊戲配件和卡牌數量的問題。因為自走棋需要豐富的隨從數量和類型,因此每個人都需要一套牌庫及其他配件,算下來成本高昂,且8個人一起共用牌庫也是絕對不現實的。

所以整體而言,自走棋若想桌遊化,人數最多為4人,最佳為2人。雖然少了一些「吃雞」的樂趣,但兩個人彼此針鋒相對,你來我往,想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牌庫、回合、戰鬥與勝敗機制調整

考慮到實體桌遊和電子遊戲的巨大差異,自走棋的桌遊化除了對戰人數的改變,還需要解決一些更關鍵的問題。

比如:使用公共牌庫還是各自單獨的牌庫?同時進行還是輪流進行隨從購買和布陣的操作?採用何種戰鬥模式?連勝連敗和最終勝負如何判定?

1、牌庫設置

首先要確認一點,玩家要抽取的隨從卡牌庫,是要從初級到高級分成多個牌堆的,因為只有升級過本方基地才能抽到高等級的隨從。

使用公共牌庫有兩個好處,一是節約成本,一套牌就夠了;二是在對戰中可以拿取對手想要的隨從,破壞對手陣容成型速度,增加了博弈性。

但與此同時,公共牌庫也會帶來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雙方升級速度的不一致所造成的抽卡混亂。簡單來說,一方升級後並不是只在二級隨從牌堆裡抽卡,畢竟那太過簡單無腦,也失去了自走棋的精髓。因此升級過一次的玩家,要將一級與二級隨從牌堆放在一起混洗再行抽取。

那麼沒有升過級的對手該如何抽卡呢?這就成為了一個不容易解決的難題,所以雙方玩家必須擁有自己的單獨牌庫,每次升級後就將更高等級的隨從牌堆與原有牌堆混洗,這麼一來,即使人數擴展到4人也依舊不會產生抽卡衝突。

2、回合細節

接下來就是抽卡和打造陣容環節。在電子版自走棋中,所有玩家這一階段是同步進行的,主要在隨機抽出的隨從中進行購買、出售、刷新以及升級基地等操作。

不過,在沒有電腦AI來幫忙計算的實體桌遊中,玩家同時進行操作的話則有可能產生一些貓膩。前期還好說,金錢和隨從少,有沒有暗箱操作一目了然;但到了後期,金錢充裕,各種買賣隨從都會造成金錢波動,這時對手多一個或少一個隨從,根本看不出來是否存在超額消費。

可是並不能專門找一個發牌員來監督雙方行為,所以在實體桌遊中,輪流進行,相互監督更好一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將自己所有的操作和卡牌都展示給對手看,完全的信息透明也會影響遊戲的可玩性。

監督可以通過將升級基地、買賣/刷新隨從的費用固定,同時卡面朝向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舉個例子,假設買隨從需要10金,刷新和賣隨從為5金,玩家抽的卡以及所購買的隨從卡都是卡背朝向對手的。但只要拿取一張隨從卡,就要扣除10金,再行抽卡(即刷新)就要扣除5金,將自己的隨從出售則增加5金。

這樣一來,只要玩家操作和金錢數的增減一一對應就不會出問題,很容易監督,且買賣隨從的戰術策略都要等對戰正式開始才會被對手知曉。

可能有人會問,為何高等級隨從和低等級隨從一個價位?這是因為,玩家支付了升級費用才得以有機會購買高等級隨從。此外,如果卡牌設計得好,在各式流派相互配合度高的情況下,低等級隨從也可能會有更強力的效果。

那麼形成三連怎麼辦呢?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預先放置一個三連後的高質量隨從卡牌堆,玩家買到三個相同隨從後,秘密從這一卡牌堆中拿取對應的隨從,然後將原有的三張相同隨從卡背面朝上放於中央。對戰開始後,自己若派遣了三連隨從上場,則翻開中央的三張隨從卡向對手展示,然後加入棄牌堆。

3、戰鬥模式

考慮到結算問題,雙方的對戰回合儘量不要那麼複雜,前排後排、隨從技能施放等都可以捨棄。也可以參考爐石「酒館戰棋」的模式,雙方隨從一字排開,從左至右展開隨機攻擊。

當然,還可以加入一些容易結算的元素。比如,必須先承受攻擊的嘲諷,可優先攻擊對手高攻或者低血的隨從等;隨從也可以附帶一些諸如濺射、破甲、穿刺等容易理解和結算的被動屬性。

除去受嘲諷和其他攻擊特效隨從的影響,其他隨從可以通過擲骰子的方式來決定攻擊對手的哪個隨從。比如敵方場上有6個隨從,那麼我方隨從攻擊時,一個六面骰擲到幾點就攻擊第幾個隨從。開始隨從數量不夠但擲出了高點數,那麼就重新投擲一次。當然,實戰時6個隨從有些少,可以擴展到8個,用多面骰來解決攻擊選擇的問題。

每次戰鬥直到一方隨從全部死亡後結束,勝者通過場上剩餘隨從數量和基地等級來決定給對手造成的傷害。進行多輪遊戲後,血量先被打空的玩家落敗。

不過,一些自走棋中常見的連勝金幣獎勵,為了遊戲的平衡性,桌遊中不建議加入,否則會導致雪球滾的太快,落後者很難有逆轉的機會。

4、其他元素

很多自走棋遊戲作品,會在原有的玩法基礎上進行創新。不過作為實體桌遊,不需要加入太多影響結算或過於複雜的元素,比如金幣利息、打野、暴擊、隨從裝備等等。

但是,也有一定要保留的玩法元素。比如設置具有技能的英雄或者職業,玩家選擇不同特性的英雄/職業,可以與一些特定的流派更好地配合,讓戰術更加多變,避免雙方打法的同質化。

此外,「酒館戰棋」中三連後可以發現一張高等級隨從的設定也可以加入,因為執行起來比較容易。形成三連後,只要從比自己基地等級高一級的隨從堆裡抽三張隨從,選擇一張保留,其餘放回去就好。

自走棋桌遊的簡易規則書

下面就將這些玩法暢想簡單梳理一番,匯成一套簡單的桌遊規則書吧。

背景故事

在一片被虛無之雲覆蓋的神秘大陸上,各大種族為了生死存亡而浴血奮戰……

開局設置

每位玩家抽取三張具有技能和一定血量的英雄卡,選擇一張放置於自己左手旁;將基地等級標識物放於英雄卡牌面上;將六疊不同等級的隨從卡堆按順序放於前列;將三連後可形成的高質量隨從卡堆以及公共金錢庫放於中央。

右手邊為隨從存放區,可將購買的隨從派遣至作戰區域,或暫時留在該區域。如下圖所示:

每位玩家起始有10枚金幣;第二回合,每名玩家將從中央金庫中得到20枚金幣,以此類推,直到每回合得到40枚金幣為止,不再增加。

回合流程

遊戲要進行多輪才能分出勝負,每個回合分為抽卡與陣容階段、戰鬥階段和最後的結算階段。玩家們依次進行抽卡與陣容階段,當雙方都結束這兩個階段後,進入戰鬥階段和結算階段。

1、抽卡與陣容階段

在這一階段,玩家們主要進行抽卡、買賣卡牌和升級的操作。

首回合玩家在抽卡階段,可在1級隨從卡堆中抽取三張。每次升級基地後,將當前等級的卡堆與原有隨從卡堆混洗再行抽取,每升級一次,可抽取的卡牌多一張。比如升為3級基地後,每次可抽五張卡。第一次升級費用為20金,此後每次增加10金。

玩家可以使用手中的金幣在所抽到的隨從卡牌中選擇購買,並放於自己的隨從存放區,每名隨從價格為10金。不管購買與否,都可以花費5金,將前次抽到的卡牌放入可抽牌庫中混洗,然後再行抽卡。

選擇混洗而非進入棄牌堆,是為了防止玩家不斷刷新來快速獲得自己想要的卡牌。玩家們在這一階段還可以任意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隨從,將其放入可抽牌庫並獲得5金。

玩家金錢充足,就可不斷進行隨從買賣操作,但是單回合只能升級一次。隨從買賣完畢後,可以選擇將自己所擁有的隨從牌面向下放置在戰鬥區,位置由自己決定。

這一階段是充分自由的,玩家們可以保留金錢留在下回合使用,也可以保留一些隨從暫時不上場。回合結束後,若玩家們有心儀的隨從但金幣不足,還可以保留自己最後抽到的卡牌,在下回合再行購買。

但需要注意的是,玩家們放於戰鬥區的隨從,下回合無法撤回隨從存放區,只能出售和調整位置。

2、戰鬥階段

雙方均進行完陣容階段後,就將進入戰鬥階段。由於各自牌庫獨立,陣容階段的先後手隨意。但在戰鬥階段,需要通過剪刀石頭布決定首回合的先手,然後下回合交換先手,以此類推。

戰鬥階段開始後,玩家將自己隨從的牌面翻開,由先手玩家投擲骰子,決定最左側隨從所要攻擊的對象。但實際攻擊時,需要先結算隨從的嘲諷和攻擊特效。比如有嘲諷要先攻擊嘲諷,但若這一隨從具有先攻擊對手最高攻隨從的被動技能,則無視嘲諷,先攻擊對手特定隨從。

攻擊完畢後,依據雙方血量、攻擊、護甲及特效來結算相互的剩餘血量,血量清零則移出戰鬥區,放於戰鬥區下側。否則就放置一個血量標識物,代表隨從的剩餘血量。接下來由對手投擲骰子,來決定對手最左側隨從的戰鬥。

雙方交替進行這一操作,最後一個隨從攻擊後,再從最左側隨從繼續戰鬥,直到一方的隨從全部陣亡為止。

3、結算階段

一場戰鬥完畢後,進入結算階段。依據勝利方的基地等級和剩餘隨從的數量,來決定給對手造成的傷害。然後各自將戰鬥區下側的隨從放於戰鬥區,開始下一回合。

哪一方的英雄血量先清零,則為失敗方。玩家們每回合可以使用一次英雄技能,不管是作用於陣容階段還是戰鬥階段,都需要向對手聲明後,再結算效果。

結語

當然,本文只是對自走棋的桌遊化進行了簡單的規則設計和暢想,還有更多細節問題需要完善。為了適應實體桌遊的特點,英雄和隨從的卡牌設計,以及對局機制的調整也都必須精雕細琢。

但是也可以看到,自走棋模式的策略性、隨機性樂趣和快節奏的互車大戰,在桌遊領域同樣存在著實現的可能性。不知2020年,各大桌遊廠商會不會從自走棋玩法中獲得啟發,推出自走棋類桌遊,帶給玩家雙倍的快樂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周末玩什麼:輕度、友好的電子化桌遊,Roguelike加「自走棋」的時間...
    隨後,這位初出茅廬的桌遊設計師將她的作品《展翅翱翔》(Wingspan)帶到了公眾面前,成功拿下2019年德國年度桌遊大獎。隨後,這款備受讚譽的桌遊得到作者的授權,被正式改編為電子遊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54490/ 陳靜:《奇幻東徵》(Steam) 關鍵詞:Roguelike、像素、角色扮演、冒險 一句話推薦:Roguelike加「自走棋」元素
  • 自走棋手遊公布第四波英雄模型:風行姐姐變成鳥人,能忍?
    自走棋手遊官方在今天公布了第四波英雄模型。這一波模型依然秉承Q版畫風。一共有蝙蝠騎士、混沌騎士、小黑、飛機、賞金、風行、聖堂TA和火槍八個英雄,風行是大家最不可想像的變成鳥人!刀塔自走棋蝙蝠騎士-自走棋手遊冰霜騎士自走棋手遊冰霜騎士:坐騎出賣了你朋友,你就是蝙蝠!
  • 兵家必爭自走棋
    《刀塔自走棋》這一「草根爆款」的出現,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一款遊戲只要有玩家自主編輯器,就充滿著無限可能。這一被遊戲界奉為圭臬的真理,在無數作品上得到了驗證。運營伊始,這款遊戲就早早上線創意工坊編輯器,「亂戰先鋒」,「鉤肥大戰」,「10v10」這樣的DIY地圖雖說沒能大熱,卻始終有著不俗的人氣。「現象級」的《刀塔自走棋》就誕生在這片沃土上。論核心玩法,自走棋脫胎於《魔獸爭霸3》的對戰TD,其出品小組「巨鳥多多工作室」也是RPG地圖《寶石TD》的製作方。《刀塔自走棋》並非無中生有的創新,而是對老元素的優秀整合。
  • 周末玩什麼:輕度、友好的電子化桌遊,Roguelike加「自走棋」的時間殺手
    隨後,這位初出茅廬的桌遊設計師將她的作品《展翅翱翔》(Wingspan)帶到了公眾面前,成功拿下2019年德國年度桌遊大獎。隨後,這款備受讚譽的桌遊得到作者的授權,被正式改編為電子遊戲。陳靜:《奇幻東徵》(Steam)關鍵詞:Roguelike、像素、角色扮演、冒險一句話推薦:Roguelike加「自走棋」元素,不錯的時間殺手。
  • 《刀塔自走棋》遊戲火了,「自走棋」商標註冊亂了
    《刀塔自走棋》,是巨鳥多多工作室開發一款休閒對戰遊戲,誕生於Dota2的自定義地圖編輯器,於2019年1月4日正式登陸Dota2自定義遊戲專區。1月13日《刀塔自走棋》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10萬,次日,電魂網絡和龍淵網絡兩家公司申請了「自走棋」商標,這也是能夠查詢到的「自走棋」商標最早的申請記錄;
  • 魔獸自走棋登場,LOL自走棋內測信息流出?
    不過雖然自走棋的發展很喜人,但是畢竟只是個小工作室,連最基本的註冊商標的權利都沒有,而且就在前不久,很多公司就已經註冊了自走棋的商標,作為發行者,他們甚至連搶註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對此,巨鳥多多工作室也發了聲明,表示說,任何自走棋的遊戲或者盜版圖只要是聲稱他們授權的全是假的
  • 刀塔自走棋手遊版《自走棋》正式公布 Q版畫風超萌
    《刀塔自走棋》開發團隊巨鳥多多正式宣布推出《自走棋》手遊 !這款讓大家心心念念的國產人氣作品終於推出了自己的獨立遊戲!該作將由龍淵網絡發行,並由 IMBA TV 進行市場開發和推廣。之前皮皮君還擔心是否會負氣中國海外發行,看到國服推出的消息真的讓人懸著的心瞬間落地了。《自走棋》手遊預計於3月下旬開啟首次限量刪檔測試。
  • 多多自走棋這操作真迷了
    《多多自走棋》雖然玩法是獨立的,但本質上是衍生自《刀塔2》的玩家自製模組,甚至可以說前者之所以能火,都是靠《刀塔2》給了一個合適的舞臺。而這次《多多自走棋》推出MOBA,相當於本質上把改編的玩法變回《刀塔2》的玩法,而且《刀塔2》沒有手遊,相當於走在《刀塔2》之前一步。甚至可以理解成"搶生意"。
  • 2020五大最火「自走棋」!各具特色!
    快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好玩的自走棋吧!第一位:《Dota Underlords-刀塔霸業》刀塔自走棋是自走棋的鼻祖,當時火爆程度,一個網吧有一半人在玩。steam平臺好評率:84% 在線人數:第四位自走棋為什麼能火玩過的玩家都心知肚明——賭博加運營,雙重快樂,畢竟輸了可以甩鍋給運氣,贏了可以當自己是天選之子,但運氣也成為了自走棋的一個限制,幾個自走棋的高手都告訴我當你熟悉了遊戲中的各種套路之後,接下來就開始考驗運氣,運氣差的時候50塊錢都搜不來一個潮汐,
  • LOL自走棋公布之後,V社認真了...V社自走棋來了!
    今年,自走棋的玩法非常火爆,一時之間萬物皆可自走棋,許多遊戲都推出了自己的自走棋玩法
  • V社官方自走棋曝光,英雄聯盟推出自走棋模式!
    快跟隨D君一起開啟今日的電競饕餮盛宴吧~這之前有跟大家說過,V社註冊了Underlords商標,疑似就是自走棋的官方版本。近日國外水友曝光了一款名為Underlords的手遊,打開一看果然就是自走棋,並且是原汁原味的官方自走棋手遊。
  • 你可能錯過的啟蒙桌遊——飛行棋和大富翁
    , 就是純粹好玩呀, 扔扔棋子 , 然後走幾步」。      首先孩子可以在遊戲中學習點數(按骰子的點數走格子), 學習上下前後等空間的概念。      其次孩子可以養成輪流等待和遵守紀律秩序的習慣, 不管是誰, 按規則玩才是保證公平玩桌遊的前提。
  • 騰訊多多自走棋宣布停運 多多自走棋停運補償內容一覽
    《多多自走棋》停運公告騰訊多多自走棋在一年前上線,上線後風頭一時無兩,不過此後玩家不斷流失,在8月5日騰訊多多自走棋也宣布停運退市。為了補償玩過遊戲的玩家,騰訊也開展了補償策略。那麼這次的補償要如何領取呢?這裡就為大家帶來騰訊多多自走棋停運補償活動詳情。
  • 無限進化自走棋:起源於棋又超脫於棋,現代棋類遊戲的成功典範
    直到今天自走棋出現在了玩家眼前,它原本是一個小工作室按照DOTA2的設定製作出的一款小遊戲,誰知一經推出後立刻火遍全球。自走棋的玩法很簡單,玩家在對戰中可以獲得金幣,囤積的越多利息給的也就越多。玩家擁有金幣後則可以購買商店中的英雄來為自己作戰,湊齊三個同樣的角色便可升級,滿級後的英雄擁有極強的實力足以左右戰局的發展。
  • 《多多自走棋》保持原創初心,堅守自走棋玩法深耕不輟
    也正是因為存在如此多同質化的追隨者,才讓自走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之一。正如老話所說,只有當潮水褪去時,才會發現誰才是這個玩法真正的熱愛者與堅守者。作為自走棋玩法的原創,《多多自走棋》將會帶著堅守自走棋玩法深耕不輟的心態,精心打磨遊戲體驗,致力於讓全球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的玩家沉浸在自走棋玩法裡,感受公平競技帶來的樂趣。
  • wegame三國殺:萬物皆可自走棋,當「三國殺」與「自走棋」結合
    最近比較火熱的一種遊戲,那就是「刀塔自走棋」了,不少人或多或少的都玩過這款遊戲,我也不例外的去玩了幾局,遊戲玩法整體比較漫長,並不是我喜歡的那種。但你想過「三國殺」居然也可以有「自走棋」玩法麼?wegame三國殺出來一款全新的遊戲模式,「自走棋模式」,這個遊戲模式旅人特別好奇了的體驗了好幾次,相比與正常的自走棋,三國殺的自走棋玩法還是挺有趣的。
  • 自走棋也能玩三消?一款「有毒」的創新型獨立遊戲《召喚與合成》
    當別人家的自走棋要麼是知名IP的情懷皮囊,要麼乾脆走起二次元的陽光大道。只有本作依舊「不忘初心」。你可以想像下,一堆醜萌的角色不斷地在自走棋盤上升級進化是什麼感覺。那可能是本作粉絲才能體驗到的爽快上頭。不過,這依舊不能阻止即便是迎合潮流做出來的自走棋,從上到下依舊透露出「我很好玩」的氣質。
  • 多多自走棋8月5日停運公告 多多自走棋停運補償一覽
    多多自走棋8月5日停運公告 多多自走棋停運補償一覽 2020年8月5日中午,多多自走棋的官方微博發布《多多自走棋》停運公告,其中多多自走棋表示經騰訊遊戲與開發商友好協商騰訊將於
  • 49元買6套桌遊,飛行棋、跳棋、蛇形旗、鬥獸棋...一家老小都愛玩!
    (點擊上圖直接購買)六款桌遊分別是:象棋、跳棋、飛行棋、鬥獸棋、白鵝尋寶棋(法國經典棋類遊戲鵝棋的升級版)和恐龍冒險棋(即百數棋)。師弟去某寶搜了一下,這些遊戲拿出來單賣竟然這麼貴!兩三個加起來就比咱們整本書貴了!
  • 《自走棋》開發大爆料!遊戲設計細節全方位問答
    《自走棋》目前開發進度如何?預計什麼時候上線?什麼時候開測?目前《自走棋》手遊首測資格已通過簡訊陸續發放,我們將在保證遊戲品質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讓它儘快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自走棋》採用了龍淵提供的圖形素材,和《刀塔自走棋》幾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團隊內部如何評價這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