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孔子》新書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桂洋 攝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北京)「君子成人之美」、「仁者人也」、「君子和而不同」、「納於言而敏於行」……有人認為孔子思想誕生於幾千年前,已經過時了。但面對現代社會帶給人們日益增加的精神壓力和下降的幸福感,不少人通過重讀聖人哲思獲得寬慰。7日下午,學者王恩來攜新書《走近孔子》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與讀者見面,結合當今社會經濟形勢、用通俗的語言將孔子的經典學說帶到讀者身邊。
《走近孔子》是一部力圖將歷史與當代現實接軌,系統解讀和還原孔子思想的哲學隨筆著作。本書是對學術性作品的通俗性寫作,通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大量實例,旁徵博引、反覆論證,文風樸實生動。作者對承載孔子儒學思想的《論語》等著作進行深入探索,從一般道理進入到智慧層面,描述了孔子思想中最為務實的處世奧秘,創造性地挖掘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價值、生活哲理和倫理道德。
王恩來認為,今天重提孔子,不是符號化的解讀,而是治療時代之殤的必然需求。孔子所提倡的禮儀,其終極目的不是壓抑人性,而是保持俗世的規則,保障人人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權利。世事的圓滿在於人心,幸福和快樂才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從經典中獲得心靈的力量,也許才是我們今天重提聖賢的價值所在。
[書籍信息]
書名:《走近孔子》
作者:王恩來
出版發行: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定 價:48.00元
ISBN:978-7-5143-3916-1
[內容簡介]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儒家學派的思想在歷史長河的流變中不斷得到補充和發展,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卻也在有意或無意間造成了偏離,也變得僵化。當我們今人剝開它在外表固化的硬殼後,卻可以發現其核心的東西——孔子的思想,富有極為鮮活的務實精神與人性表達的意義。如孔子眼中的禮儀,其本質特徵和終極目的不是人性的泯滅而是弘揚;孔子並不諱言自己求富貴的願望,主張追求財富獲得的正當性;以及孔子在國家和民族大義方面盡現勇武血性,倡導「執幹戈以衛社稷」的政治、軍事謀略和治國理念。這些都是孔子留給中華民族後世無比寶貴的精神遺產。
本書是一部力圖將歷史與當代接軌,立足於當下社會的現實生活,參照對比中西文化,來解讀和還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隨筆著作。作者以清新雋永而又飽含理性情感與思辨精神的文字,對承載孔子的儒學思想的《論語》等著作進行探賾發微,對其所蘊含著的人生價值、生活哲理、社會倫理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從一般道理進入智慧層面,賦予孔子思想嶄新的價值觀照,是一部能夠直抵孔子內心的作品。翻開書的當下,你會被作者創造性的解讀所吸引,在書中遇見孔子,走近孔子。
[作者介紹]
王恩來,1956年2月26日出生,遼寧省大石橋市人,祖籍山東黃縣(今龍口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孔子學會名譽會長。熱衷於孔子和傳統文化研究,兼及雜文、隨筆寫作。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國內哲學動態》、《文史知識》、《孔子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有些文章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上交流,被一些報刊轉載或收入文集。1992年在亞洲出版社出版雜文集《期待》;2005年在中華書局出版學術專著《人性的尋找——孔子思想研究》,於2007年再版。
[編輯推薦]
1.全書列舉大量實例,旁徵博引、反覆論證,充分說理。行文迴環曲折,張弛有致。文風樸實生動、簡捷透闢,有如格言、雋語,令人讀起來卻倍感縱橫如意,格調輕鬆。
2.本書將帶你走近孔子,歸入至聖先師孔子的門下,學習儒學經典《論語》中的諸多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價值和為人處世的能力。
3.讀完此書,你會對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產生更加深刻的體味和領悟;本書在你的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中將具有更實用的指導作用。
4.國學經典《論語》承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此書作為一本闡揚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思想的國學著作,得到了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的高度認可。饒宗頤先生揮毫潑墨,題寫了「走近孔子」四個大字作為此書書名。
責任編輯: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