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微博刷到一句話:
人不「出格」枉少年,
喜歡就要廝混在一起。
不知道出處,但很喜歡。
它道出了年輕人交朋友該有的模樣,
每個人都足夠獨特,
彼此欣賞就可以混在一起!
恰巧最近頻頻上熱搜的「跨界CP」
雪碧和江小白
就是這種獨特個性的一次碰撞——
江小白味的雪碧 和 雪碧味的江小白
你不來一口嗎?
是的,你沒看錯,雪碧這次真的放飛自我,和江小白「混在一起」,聯名出了款 #就要這樣混# 禮盒,禮盒內的產品正如其名果然「混在一起」——雪碧白酒檸檬味汽水和江小白檸檬氣泡酒。
也就是說,以後開車的老鐵們也可以肆意幹了這一瓶「雪碧」白酒檸檬味汽水,隨時隨地,享受一把無酒精的痛快!純正的酒香和甘冽口感,著實令人過足了嘴癮。
我們不僅是「情人的眼淚」
更是越混越對味
喜歡喝酒或飲料的人,可能會發現早在雪碧和江小白「官宣」組CP之前,「江小白+雪碧=情人的眼淚」的網紅喝法就已紅遍全網。
雪碧也是順勢打造了官方版網紅同款,看似驚喜,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包裝和海報走的也是潮酷到爆的路線,著實能夠擊中大批擁有獨特個性的年輕人。
「別人眼中的另類,
恰好是我喜歡的那一類。」
「歐美風?蘿莉風?
重要的,是不跟風!」
「別人說我們不可能,
我說:不!可能!」
從潮酷的年輕人中來,到潮酷的年輕人中去。可以說,雪碧這次和消費者投契的品牌「混在一起」,三者聯動後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很激烈——
白酒口味雪碧一出來,網友們就炸了,甚至還有人在試過之後笑稱:「是對付醉鬼的好東西!」
也是real真實了。
▼
強勢圍觀完雪碧這場與江小白的跨界,我琢磨了它背後的2個品牌思路:
第一,跨越原有行業邊界,滿足多元化消費。
現在的年輕消費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個性化。人們消費的不再只是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產品和服務背後被解構出的附加價值和象徵意義。
雪碧從潮酷年輕人的自我調配中提取創作靈感,打造了汽水×白酒品類的首次跨界,從味道上創新,和消費者建立起互動接觸點。一方面能帶給消費者驚喜、愉悅的體驗,滿足他們多元、個性化的需求;一方面又傳遞品牌態度,用實際行動點讚年輕人「混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第二,話題性的跨界,創造了社交價值,彰顯年輕群體個性。
總的來說,跨界營銷品牌間跨度越大,結合點越是新穎,就越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特別在面對潮酷的年輕人時,體驗過程中感到的刺激感、新鮮感和體驗過後的滿足感,是跨界營銷的關鍵。
雪碧和江小白碰撞出的「網紅產品」,本身就自帶流量、自帶話題,是消費者在網絡空間自我呈現和展示個性的道具,能引發消費者自發的分享,掀起 #就要這樣混# 的熱潮,自然也就輕而易舉為品牌贏得免費的、包含社交價值的二次傳播機會。
事實上,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不喝飲料會死星人」,就會知道這不是雪碧第一次玩跨界了。
從雪碧×力士推出慕斯沐浴露,讓人感受沐浴露 mix 雪碧的酷爽
到雪碧×網易遊戲打造「夏日酷爽求生禮盒」
再推出雪碧×黃小廚「椒麻味雪碧拌麵」
好玩、愛玩、會玩的雪碧,在跨界搞事情的路上,不但沒有停過,甚至越來越野,不斷放飛自我,以便更自在地與年輕人玩到一起。
不過,無論雪碧跨界的路子多寬、多野,它始終都堅守了合作雙方品牌屬性的契合,以及緊緊抓住了消費群體的互動屬性。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雪碧和別人組CP,帶給我們的感覺都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而且,每次也都能跨界成深入人心的奇妙組合,並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議,廣泛傳播。
回顧下雪碧的跨界史,雪碧也算跨界營銷的「老司機」了。
期待雪碧下一次的跨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