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現在的姑娘們大冬天的要風度不要溫度,露脖露腰露腳踝,怎能不寒氣入侵?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對於祛溼寒,最好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速度,但如果我們再加一味艾草進去,再按照下列方法,將會使其發揮更好的功效。
艾草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是無處不在。首先,可以作為食材的原料之一,清明時節,江浙地區的地方特有的小吃——青團,就是以艾葉汁加以糯米粉揉制而成,外皮翠綠如玉,口感軟糯清甜。
其次,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前後人們把艾草紮成一束,懸掛在屋外可起到驅蚊闢邪之功效。
當然艾草的藥用價值也是公認的,艾草作為一味中藥,可全草入藥,有溫經、祛溼、散寒等多種功效。對於女性朋友來講,艾草真的是非常友好的一物。
艾草泡腳,強強聯合,更能發揮驅寒祛溼的作用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準備一個泡腳桶,注意,這裡是指水的高度可以沒過小腿肚的桶,而不是水只能沒過腳面的盆;材質方面以木製為最好,可以適當的保溫。
其次,準備艾草,如果是鮮艾草,取量50克左右,如果是幹艾草,取量30克左右,然後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小火再煮15分鐘即可關火,加入冷水調節後倒入泡腳桶內,溫度不宜過高,可按照自身體感的受熱度調節到自己能耐受的溫度,泡至腳部微紅,身體微微出汗為最佳狀態,中途如果水不熱了可以繼續加入熱水。
泡腳的過程做愛美的女士也可以敷上一片面膜,也能加快吸收,美容養生兩不誤。泡完腳後要立即擦乾腳上的水,不能讓其自然風乾,會受涼,這樣就失去了泡腳的意義。泡完腳後可適量飲用溫開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注意,此時千萬不能喝涼水。
最後,是泡腳需要注意的事項:
1、飯後不宜馬上泡腳,因為剛吃完飯,胃部需要供血來消化食物,如果此時泡腳會把血液引流到其他地方,不利於消化;
2、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30分鐘以內為宜,時間過長會導致血液回流過多而出現頭暈、頭脹的情況;
3、水溫不能太高,一般以42度左右為宜,溫度高了會導致血管擴張過度,引起頭暈、心慌的症狀,糖尿病人泡腳尤其要注意水溫問題,千萬不可過高;
並不是只有冬天才適合泡腳,一年四季均可泡腳,每天睡前泡一泡,通過腳底的經絡將藥氣送至身體各部位,輕鬆排出身體裡的溼寒之氣。
古有乾隆「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活到89的高齡,今有各明星達人推薦泡腳養生,孫儷更是注重泡腳養生之人,在微博上也時常能看到娘娘的打卡記錄。小夥伴們,按照上面的方法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