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9月1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據臺媒報導,臺當局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最高官員李光章,當地時間16日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柯拉夫特進行午餐會。柯拉夫特聲稱代表美國政策承諾,「會協助臺灣參與聯合國事務」。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根本就是民進黨當局自導自演、以犧牲臺灣利益換得美國配合的一出鬧劇。
近段時間,隨著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趨緊,民進黨當局完全倒向美國,各種小動作更加頻密。美臺勾連沆瀣一氣,接連演出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荒誕劇,就是最典型例子。此外,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還花重金四處買版面,不斷在外媒「發文章」,鼓吹臺灣「防疫貢獻」,叫囂參與世衛組織,儼然一副「烽火外交」的架式。雖然美其名曰為臺灣「拓展國際空間」,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倚美抗陸」、「以疫謀獨」罷了。在兩岸關係得不到改善情勢下,臺灣所謂「國際空間」其實是每況愈下。
單說臺當局的「邦交關係」。蔡英文上臺前,臺灣尚有22個「邦交國」,3年多時間臺灣還是丟掉7個「邦交」,包括:2016年的聖多美普林西比;2017年的巴拿馬;2018年的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2019年的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
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民進黨當局表面上有些進展,實質上挫折更大。自2016年以來,臺灣已連續多年無法參加WHA;此外,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大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組織等,都不得其門而入。即便民進黨當局向美日求援,也都無濟於事。
為什麼會這樣?關鍵在民進黨當局搞錯了方向,抓錯了藥方。拒絕「九二共識」,搞壞兩岸關係,卻要尋求拓展「國際空間」,根本是緣木求魚。
國臺辦多次強調,大陸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臺灣的「對外交往」與「國際空間」問題,任何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企圖都註定會失敗。歷史的趨勢,不可阻擋。只要兩岸關係保持發展的勢頭,兩岸政治互信不斷增強,這方面的問題才可能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來加以妥善處理。
時至今日,民進黨當局依然在「裝睡」。為了所謂「拓展國際空間」,繼續往南牆上撞,其下場當然是頭破血流。幻想藉助美國力量「參與聯合國」?痴人說夢罷了!如此鬧騰下去,臺灣的「國際空間」只會越走越窄。若哪一天再丟「邦交」,誰也不會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