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已經是常見了,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能遇到一種車,那就是貨車,因為有貨物運輸的需求,所以卡車在路上也能經常看見,在我國,運輸行業還是非常發達,所以貨車的使用率很高,再加上網購的發展,所以貨車的數量也是巨大,但是讓很多網友都疑惑的一點,為什麼國內都是扁平卡車,而美國都是長鼻子的?內行人說出了答案。
首先長頭卡車只在美國最為流行,美國地廣人稀,特別是西部地區公路,基本上跑幾十上百公裡遇不到一輛車是常事,很多公路都是筆直的,所以不需要考慮太多轉彎半徑,加上人少,所以視野相對差些影響不大,但話說回來,長頭卡車維修方便,前面是動力艙,直接打開就能上下左右全方位修理動力艙,還有,國外的政策不同,美國計算貨車的荷載長度是從貨箱算起,所以車頭就比較好設計了,國內是從車頭算起,所以只能壓縮車頭空間換載貨空間。
對於司機朋友來說,我想如果沒有這麼多的規定也許也會選擇像美國那種卡車,畢竟來說這樣的卡車還是非常的方便,就算碰到卡車問題的時候,也只需要打開蓋子就能維修了,而不用像我們現在的平頭卡車一樣,非常麻煩,對於發生事故來說,我們也能發現國內的這種平頭卡車幾乎就會變得非常致命,對於時速超過100公裡來說,如果是國內的平頭卡車,相信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但如果是美國的這種設計,發動機艙的吸能作用,也能大大的減少司機的受傷可能性。
平頭貨車相對比較好的地方就是駕駛艙設計更高,視野比長頭貨車更好,但是上車更加費勁,而且轉向相對長頭貨車來說更加靈活一點,還有我國大貨車的技術多從歐洲學習得來,而歐洲貨車也是以平頭貨車居多,所以自然而然國內也基本上採用了平頭貨車的設計,其實,國外重卡更受大家青睞也不無道理,畢竟他們幾百年的工業文明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我國因為國情的不同,再加上成本方面的壓力,制約了國產重卡走向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