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有一本書叫做《大戰拖延症》,我沒看過,但是通過別人的解讀大概知道裡面的具體內容。
書裡的女主高光時刻都在高中時候。到大學以及工作之後,就變成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每天就是打遊戲,看小說,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要努力,但就是提不起精神努力。
典型狀態就是:前一天晚上立下雄心壯志要改變,結果第二天吊兒郎當,眼睜睜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直到夜深人靜,遲到的悔恨和焦慮鋪天蓋地地湧來,一瞬間達到頂點。於是你再立下雄心壯志,拖延症循環開始。
書裡這麼說,所謂拖延,其實源自於一種害怕。在所有無序和拖拉的背後,人們其實害怕他們不被接受。以至於他們不僅要躲開世界,更要躲開自己。
後來女主因為一些真正刺痛到靈魂的事情,開始慢慢改進,戰勝了拖延症。
只是看著這個視頻的解讀,好多人都在評論區或者彈幕上留言說:這說的不就是自己麼。
我想說,這也是我。
— 1 —
關於我的拖延症
最近有兩件事,讓我很苦惱。
一是減脂營需要擴外部流量,但是我無從下手。二是保險的帳號也要重新做起來,但是我一直遲遲未動。
關於這兩件事的思考糾結,應該已經圍繞在我心頭大概四個月時間了。
我抗拒逃避做這件事,自責和內疚就一直追著我,ta越追,我就越煩躁,然後就跑得越遠。如同書裡的主人公一樣,陷入惡性循環。
了解到priest書裡的故事,加上和一些朋友的探討後,我找到我自己拖延症背後的原因:我害怕失敗,害怕被評論。害怕自己做了某件事之後,結果不如預期,我害怕這種「失敗」的感覺,害怕別人評論我是個「差生」。只要我不去嘗試,我就不會失敗,那麼「差」「失敗」的這種形容詞就可以遠離我。
但我還是非常焦慮。一方面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因為這些「害怕」變得小心翼翼。
上周看明白老師寫了一篇文章 面對困難,李笑來和亦仁,說了同樣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
文章裡提到的核心觀點:當面對困難、問題、痛苦、煩惱、麻煩時,對我們最有利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1、解決
2、接受
我目前處於這兩個方法的對立面。一方面不去做,另一方面,也不能接受這個不去做的自己。
焦慮無用。還是要去想辦法做事。
— 2 —
大戰拖延症
如何戰勝拖延症呢?
我目前已經找到自己的癥結所在:害怕失敗,害怕別人評論,尤其是差評。
需要克服關於失敗的和差評的恐懼。
有兩個道理是這樣的。
1、做事,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失敗。LPL100%勝率adc只存在於王思聰身上。
2、不管你失敗或者成功,都會有人不喜歡你,給出差評。
你成功了,帳號做得再好,事兒做得再完美,都有人會嫉妒你,嘲諷你。
你失敗了,落井下石的人有,但是誇讚你的人也會有,大家可能會感謝你帶來了知識分享,也會覺得你表達自己很棒。
如果可以接受失敗是一個高概率事件,那麼就放心大膽去做唄。又不是這輩子只做這一個帳號。這一個帳號失敗了,是否可以做其他帳號?依然可以。
所謂的別人的評論,好評當然很滋養人,那差評呢?差評其實要看權重。關於這個,我發現我之前發過一個朋友圈。
讓惡評退散的最好辦法——給每個人打權重。
如果有人給你的內容打差評,那你就要對這個人的重要程度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每一個給你評論的人,其實都有他對應的權重,如果權重很低,不管多糟糕的惡評,都不用管ta。那如果是比較重要的人告訴你內容做的不好,那麼就需要引起重視,而且一般他們給的建議都是可以讓你往更好方法改變和發展的,可以作為參考意見吸收。
而且講真,流量還小的時候,別人都不會來評論你。只有流量大了才有黑粉。套用娛樂圈的話,有黑粉的人,才是真的紅人。
— 3 —
應對拖延症
我做了什麼
前面還是停留在說和想的層面,我一大學朋友經常對我耳提面命一句話:不要想太多,別給自己加戲,去做。
既然我在心理層面找到了疏解的說法,那麼我真的去做了麼?
在我上面所說的兩件事中,保險自媒體,我會先去做起來。估計下周就能看到第一個視頻出來。
而減肥的自媒體視頻,一方面因為我專業知識儲備不夠,第二因為時間分配原因,可能短時間不會啟動。
然後為了督促自己可以去做事,我加入了一些監督復盤群,大家會在群內說出自己每周要做到的最小目標值,這個目標不用太大,但是完成起來又有一定的難度,這樣就不會陷入最開始說的,一整天或者一整周過去,覺得自己碌碌無為的感覺。
目前我定的小目標是2021年前,每周更新1篇公眾號文章。現在額外再加上,每周更新3個保險帳號視頻。如果對監工群感興趣的,歡迎加我微信私聊。
成為更好的自己路上,需要戰勝一些困難,如果覺得一個人比較孤單,可以找一些夥伴一起前行。
2021還剩3個月,立了一些小flag,每周更新一個文章。內容會圍繞保險、減肥、副業,還有一些感悟展開。
想聊這些話題,或者想隨便看看我朋友圈的,歡迎加我微信。記得備註【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