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2020-12-12 文蹤旅跡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我國相鄰,有時,它屬於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勢力範圍之內。有時,它則是獨立出來,成為藩屬國等。

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大約公元前1000時,那裡進入了文明社會。

漸漸的,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政權在這片土地先後建立。

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古朝鮮

首先,我們看看"古朝鮮"。

所謂的古朝鮮,大體上指的是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兩大時期。而被韓國學者們奉為正史的所謂"檀君朝鮮",則不過是一種沒有史實支撐的神話傳說。

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著"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的記載。可見朝鮮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原王朝的記錄中,而《尚書大傳》則記載道:"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為周之釋,走之朝鮮。"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他與微子、比幹被並稱為"殷末三仁",是得到孔子高度評價的一位賢臣。

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箕子苦苦勸阻卻被其無視。無奈之下,箕子裝瘋賣傻逃避現實,紂王以為他真的瘋,便將其關進了大牢。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箕子被邀請出山治國,但忠於商朝的他不願意為周效力,於是逃往了遼東、朝鮮半島一帶。

武王聽說箕子逃往了朝鮮,便索性將其分封在那裡。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北方的燕國強盛,箕子朝鮮成為了其附庸。

這之後它一直存在於邊荒苦寒之地,直至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統一中國後,將功臣盧綰封為了燕王,後來盧綰叛投匈奴,其部下衛滿則帶領千餘人前往了朝鮮半島。在那裡,衛滿召集當年齊國、燕國的人民組成軍隊,滅亡了箕子朝鮮,在其基礎上建立了新政權,史稱衛滿朝鮮。

衛滿朝鮮傳到第三代國王衛右渠時,漢武帝發兵將其消滅,並把其領地劃分為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

高句麗

漢元帝建昭二年(前37),扶餘人朱蒙在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建國,這就是後來的高句麗。

後來中原王朝戰亂不休,而高句麗則得以置身事外,慢慢積累和發展。

到六世紀,它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期。

這一時期,隋朝的隋煬帝多次發兵攻打高句麗。但因為準備不充分、戰略失當等原因都宣告失敗,反而是高句麗靠著劫掠隋軍物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唐朝建立後,又多次進攻高句麗,但直到總章元年(668),唐軍才在李勣、薛仁貴的帶領下將高句麗徹底擊敗並滅國。在原本高句麗的領土上,唐朝設置了安東都護府。原本的當地百姓則逐漸與唐人、突厥融合,消失在了歷史上。

百濟

高句麗建立不久後的東漢末年,夫餘王尉仇臺在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建立了百濟。

依靠不俗的軍事實力,百濟吞併了於公元前二世紀左右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的部落聯盟馬韓,又多次擊敗了高句麗的進犯,最終站穩了腳跟。

新羅

時間到了公元七世紀,鄰國新羅請來了龐然大物唐朝當援軍,最終百濟被輕鬆消滅。

這個請得動唐朝的新羅脫胎於和馬韓同屬部落聯盟"三韓"之一的辰韓,直到南北朝時期才算是正式定下國號。

新羅的發展可謂十分波折,在北有高句麗、西有百濟的情況下,它常常是沒能崛起多久,就被聯手打壓。好在真德女王被擁立為王后,新羅開始尋求與唐朝結盟。為此,他們引入唐朝官服、年號,奉唐朝為正朔,遣子女入唐為質。

唐高宗年間,應新羅的請求,唐朝派兵先後攻滅百濟、高句麗,幫助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後者也就此進入了全盛時期。

高麗

正所謂盛極必衰,新羅在唐朝滅亡後也走向了衰落。中原王朝處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公元936年,新羅被朝鮮半島新崛起的政權高麗所滅。

高麗建國於公元918年,在此之前新羅已經是農民起義爆發不斷,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了。

這一情況下,義軍領袖弓裔的得力幹將王建發動兵變奪位,建立了高麗政權,並先後消滅新羅、後百濟,統一了朝鮮半島。

高麗存在近五百年,歷經了三十多代君主,在朝鮮半島深深紮根。

李氏朝鮮

明朝初年,權臣李成桂自立為王,將原本的高麗王室取而代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下詔:"除高麗國名,遵用朝鮮之號",於是李成桂廢除高麗國號,正式建立朝鮮王朝,史稱李氏朝鮮,高麗也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傻傻分不清,「高句麗」和「高麗」和朝鮮三者之間,到底是啥關係?
    朝鮮一名,雖為朱元璋所定,但並非朱元璋所創。根據一些歷史研究的結論,朝鮮最早源於周代商後,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領一部分殷商遺民來此建國,並取名為朝鮮。在《山海經》《尚書》等先秦典籍中也均出現有朝鮮這一名稱。
  •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而南邊各部落組成的國家為辰國(公元前2-3世紀),辰國主要由馬韓、辰韓、牟韓組成的聯盟國,這就是著名的「三韓」。三韓繼而演變為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和北邊四郡中建立的高句麗,並稱為「朝鮮三國」: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
  • 三千裡錦繡河山,中國史書上的有據可查的朝鮮半島3000年正史
    :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唐太宗時期唐太宗派兵討伐高句麗,最後受阻於安市(遼寧海城),最後撤軍。唐高宗時期派兵攻滅高句麗和百濟,這一時期日本還出兵幫助百濟,發生中日第一次戰爭,白江口之戰。而後朝鮮半島原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大唐領土,建安東都護府統治高句麗和百濟舊地。「先三國時代結束」,新羅仍舊獨自立國,並不斷蠶食唐朝疆域,逐漸佔據大同江以南地區,按時向中央朝貢。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與山東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和中國是什麼關係?
    誠然,人們在關注這些事件的同時,慢慢地,開始追尋中朝關係的歷史淵源。那麼,中國與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是什麼關係? 大家的答案幾乎都是三個字:「一家人」。 美國教授艾澤曼20多年前在《美國人眼中的韓戰》這本書中曾指出:「在朝鮮的大部分歷史中,中國在東亞地區佔據著統治地位。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427年,高句麗將國都從國內城遷至平壤(原樂浪郡郡治便在此),此時的高句麗已經成了一個佔有今遼寧、吉林兩省大部、朝鮮全境及韓國北部的東北亞地區強國,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與新羅(由三韓部落中的辰韓和弁韓建立)、百濟(以三韓中的馬韓為主體,統治集團則是扶餘人)三國並立的形勢。
  • 閒談朝鮮三千裡錦鄉江山
    漢四郡時代的模式一直延續到西晉,西晉中原大亂,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扶餘人一部分在中國東北遼東地區和朝鮮北部建立了高句麗國,一部分進入朝鮮南部馬韓地區,與馬韓人融化,並建立了百濟國。高句麗和百濟不斷交戰,高句麗同時還與中原諸侯時不時發生爭鬥,同樣地處朝鮮南部的辰韓金氏便乘壯大,建立了新羅國,從此朝鮮便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是朝鮮史上的「三國時代」。
  • 韓國和朝鮮是什麼關係?曾經是一個國家?
    朝鮮最早的政權是由燕國遺民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建立,稱為衛滿朝鮮。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失去了對朝鮮的控制。朝鮮半島先後崛起多個國家,高句麗、新羅、百濟。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新羅之後,朝鮮半島內部戰爭,出現了高麗王朝,隨後被推翻又有朝鮮王朝。朝鮮王朝,又稱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
  • 新羅王朝|出韓國記
    ——《聖經·箴言》崛起於諸韓新羅—高麗的歷史書寫,是將徐羅伐創世以來便置於一種充滿神聖光輝的境界。周邊諸國、諸勢力迅速降服或通好,即便是為敵者也很快衰敗。高麗官修正史《三國史記》,系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完整史書。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
  • 新羅王朝|出韓國記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與其說是新羅使臣對馬韓說的話,毋寧說是新羅召告天下的雄心,以及精心鋪陳這一故事的高麗史家彰顯的高麗雄心。瓠公劈頭第一句,說的是「我國」即徐羅伐自從樸赫居世和閼英二聖開創國家而興起,天時、人和,糧倉充實,也就是新羅擁有堅實的國內基礎。第二句,自辰韓遺民,以至卞韓、樂浪、倭人全都敬畏,這也就是新羅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
  • 高麗、朝鮮、高句麗是一家麼?搞不清楚可是要鬧笑話!
    說起高麗,很多人都會想到歷史上的高句麗和現代的朝鮮半島的朝韓兩國。其實這三者並不是一回事,因為歷史問題,三者有著巨大的區別。那麼高麗、高句麗和朝鮮又是怎麼樣的一種關係呢?朝鮮,對於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代朝鮮和今天的朝鮮完全不是一個意思,就好像古代的「中國」專指中原地區,並不包括中原以外的廣大地區。今天人們說的朝鮮,通常指公元1392年由朱元璋確定的名稱,而在這之前的朝鮮,則應該稱之為「古朝鮮」。
  • 6張地圖看完朝鮮半島的歷史演變,李白和韓國還真沒任何關係!
    圖片來自網絡今天,小佛就用6張歷史地圖告訴大家,我們和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韓國人要查自己的歷史,真的只有來翻我國的史書。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原本在朝鮮半島的漢四郡被當地豪強控制,並在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高句麗,而原來的三韓也已經淹沒在歷史洪流中,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新羅(辰韓中的斯盧部統一辰韓後建立的政權)和百濟,朝鮮半島進入了三國時代,這個情況大約持續了三百多年,直到唐王朝的建立,朝鮮半島的情況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為什麼以前的「南朝鮮」,現在改稱「韓國」,這個名字有何來歷?
    此後,這兩部分也先後在各自背後的政權支持下獨立,大韓帝國和二戰時期的臨時政府都已不復存在,被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和三八線以南的韓國取而代之。那麼,之後的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名字有什麼來歷呢?▲高麗時代的建築024世紀以後,朝鮮半島上的各個大小政治勢力經過多次分裂合併,最終形成「朝鮮三國時代」——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 朝鮮在明朝只是個不起眼的藩國,卻為何對大明死心塌地
    上圖_ 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一、特殊的宗藩關係 唐代以前朝鮮半島上還上演著「三國演義」,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一直不穩定
  • 關於朝鮮歷史的一點討論
    >【管理員】倒行逆施伍子胥  但是隨著李唐的衰落【管理員】倒行逆施伍子胥  新羅就把李唐的勢力驅除了【活躍】伊人  高句麗是李治時期滅的吧【管理員】倒行逆施伍子胥  對【管理員】倒行逆施伍子胥  朝鮮半島的統一是從新羅開始的【管理員】倒行逆施伍子胥  新羅 後三國
  • 與漢服有什麼關係?
    《漢書》說「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他離開故土東渡朝鮮建立政權,史稱「箕子朝鮮」。箕子朝鮮的都城在今天「平壤」一帶。箕子朝鮮亡於燕國人衛滿。西漢時漢武帝在鴨綠江流域設「玄菟郡」,平壤一帶設「樂浪郡」。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高句麗與當代南北朝鮮,只是地理上重合了一部分而已,民族,血統,語言,文字,習俗都不一樣,且最後被亡國滅種。類似西夏党項人之於漢人王朝,區別是党項是大宋藩屬,所以西夏是中國領土。而高句麗不是新羅藩國,所以新羅無權繼承高句麗法統。
  • 疫情期間,《愛的迫降》火了,朝鮮和韓國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
    還向觀眾展示了朝鮮的生活和社會現狀。雖然我們多多少少了解朝鮮高度工業化的狀態,但是此片通過描述大部分朝鮮人民還燒不起蜂窩煤等細節,以及展示相對落後的畫面,闡釋了朝鮮相對落後的事實。劇中以男女主的愛情主線展示了朝鮮和韓國的緊張關係,引起了觀眾對朝鮮和韓國的歷史的好奇心。說到朝鮮半島,我們中國與之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