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五彩繩,系好了嗎?

2020-12-11 瀟湘晨報

不少人幼時都有這樣的經歷,端午節早晨起來,發現手腕、腳腕和脖子上多了漂亮的五彩繩,原來是父母前一天晚上或是當天天還沒亮時,為孩子系上的。今天(6月25日)就是端午節了,孩子的五彩繩系好了嗎?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系五彩繩,它有什麼寓意呢?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一般用五彩絲線編製成繩,然後纏繞在幼兒的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有保護兒童、驅妖闢邪之意。五彩繩的顏色也有講究,須為青、白、紅、黑和黃色,從陰陽五行上講,這些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和東、西、南、北、中,彼此相生相剋,具有驅邪迎吉之用。另外,五彩繩系上之後不能隨意丟棄,要等下雨時取下,讓五彩繩被雨水衝走,寓意帶走煩惱和憂愁。

這些流傳千年的習俗,蘊含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劉海搏

【來源:東北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都在系五彩繩,你知道怎麼系才能有更好的寓意麼?
    坐標哈爾濱,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小區門口的物業人員正在給路過的業主發五彩繩,雖然不是很貴,卻給人一種很暖心的感覺…不管南方北方,端午的習俗有幾個大多是一樣的,吃粽子,煮茶葉蛋,踏青賞龍舟,系五彩繩。前幾個都不說了,今天採雲給大家說下帶五彩繩的一些小風俗哦:一、五彩繩應該是在端午節那天的早上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也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戴上。不用帶的太早!二、系五彩繩的時候孩子最好不要開口說話,而且戴好之後要囑咐小孩子儘量不要任意扯斷或丟棄五彩繩。
  • 佩戴五色繩(五彩繩)的習俗
    製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    其實,五彩繩還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五彩繩在古代也叫長命縷,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長命縷、續命縷。明人餘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就是這種習俗。 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
  • 系五彩繩、登讀書樓、發「糕棕」禮包 揚州何園端午佳節祈福考生
    為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預祝孩子們取得好成績,25日,「晚清第一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何園舉辦端午節親子活動,與高考中考祈福同步進行。「糕粽」狀元。系五彩繩、佩戴香包是端午節傳統習俗,有著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長輩們說,系上五彩繩的孩子們,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福祿相伴、健康快樂。
  • 五彩繩再長也纏不住童年
    蘇軾的這首詞裡就出現了端午帶五彩繩的習俗。五彩繩,又稱五彩絲,具有闢邪作用,兼有祈福的寓意。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闢陰邪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在諸多闢邪習俗當中,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五色絲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包粽子 制香囊 編五彩繩 石家莊各個社區端午節活動異彩紛呈
    包粽子比賽 關愛孤寡老人  幾片蘆葦葉,旋轉折成一個漏鬥形,依次放入蜜棗和糯米,再用繩子扎捆好,一個小巧精緻的粽子便包好了。6月23日,長安區河東街道辦事處煤機街社區會議室內充滿歡聲笑語,社區邀請30多位居民歡聚一堂,舉行包粽子比賽,並為孤寡老人送上節日粽子以表關愛。
  • 做香囊、編五彩繩,益陽市博物館開展傳統習俗體驗活動
    參加活動的孩子正接受點雄黃活動通過傳統習俗儀式體驗和傳統手工體驗兩個環節,讓參與者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特色和趣味。傳統習俗體驗有沐蘭湯、點雄黃和射五毒。沐蘭湯是用艾草在孩子們的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點雄黃是用毛筆蘸上雄黃酒點在孩子們眉心,都有驅邪避惡之意。而射五毒是用弓箭射擊蠍、蛇、蜈蚣、壁虎、蟾蜍這五種動物的畫像。
  • 話屈原、 包蜜粽、編五彩繩……省少兒圖書館陪你「雲端」過端午
    井邊有塊石碑,刻著「照面井」三個大字,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此系屈公遺井,切勿荒穢。井旁青樹,永世勿得砍伐。」屈鄉人民世世代代愛護這口井,並且傳誦著屈原少年時代的一個故事。今天的雲端讀書會,讓我們跟隨齊老師,一起聽聽「照面井」和屈原的故事吧。主講:齊佔輝。文心出版社資深編輯,「米家共讀」兒童閱讀推廣人。、
  • DIY龍舟,香包,五彩繩,開心過端午
    ——這個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似乎顯得格外溫和,除了動手包美味的棕子,還可以怎麼帶孩子過節呢?其實端午的習俗在民間有很多,這些對孩子們的吸引力不比洋節的活動小,關鍵在於父母如何來引導,跟著我們的分享,帶孩子過一個既新鮮又快樂的端午節吧:)賽龍舟,應該是端午節最熱鬧的盛事。
  • 吃苦菜見三鮮做五彩繩,今天就帶孩子這麼過收穫滿滿幸福 | 二十四節氣
    又有怎樣的親子手工最適合在小滿這天帶著孩子一起做呢?來~戳戳視頻,跟著子悅媽媽一起玩轉小滿節氣吧~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小滿節氣相關的,也可以拉到下方看看文字版的內容喔~《小滿》(宋歐陽修)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 有小確幸的孩子長大更溫暖:端午節,爸媽需帶孩子做這五件事
    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儀式感,同時也不會讓孩子吃得太多不消化。第2件事:採艾草這件事情在我小時候是最隆重的一件事情,每年5月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們幾個好朋友會提前約好,大概天剛蒙蒙亮,五六點鐘的時候,我們就一起騎車子去河邊一個比較遠的很大的河邊,去那邊採艾葉,採回來後掛在自己家的門前。
  • 包粽子、系彩繩、帶香包,德州幼兒園裡的「濃情端午節」
    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親手包粽子,用粽葉、八寶米、江米、紅棗、豆沙等食材,一板一眼地包起「真傢伙」來,那副認真勁兒真賽得上點心師了。端午習俗之系五彩繩,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孩子和家長相互協作,動手編織、佩戴五彩繩,讓五彩繩帶來一年的好運。
  • 教你用五彩繩編金鋼結幸運手繩
    教你用五彩繩編金鋼結幸運手繩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這款手繩很簡單 用五彩繩編一條金剛結手繩 金剛結 象徵金玉滿堂、平安吉祥 無論是自己戴,還是送給親友都非常合適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夜讀丨還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手腕上那一抹彩虹嗎?
    本期由青島城陽區融媒體中心主播徐敏和您分享端午習俗《五彩繩》。童年的快樂仿佛很簡單,一顆甜甜的粽子,一條手編的五彩繩,就是端午最深的記憶。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闢邪作用,還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 粽子一開始不是給人吃的,而且小孩還得系五彩繩,各有各的用處
    五彩繩還有在春秋時期,最早粽子是用來祭祀的食物,到了近代了時候,粽子成了端午節的慶品。而且端午節在世界上的影響都很大,一些其他國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我們在端午節這天如要要問候親朋好友的話,一定不能再說端午節快樂了哦,而是要說端午安康,記住了嗎?
  • 孩子的見識,藏在父母回答裡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孩子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們的端午都是怎麼過的吧。07系五彩繩古人在端午節還會在手臂、腳腕上繫上用五種顏色編織成的五彩繩,又叫作「合歡索」,有祈求戰爭和瘟疫不要發生的意思。給孩子系五彩繩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青、白、黑、黃、紅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也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蘊涵著五方神力。主要用來祈福納吉、闢邪驅災。五彩繩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作——長命縷。這個習俗,有些地方還保存著。
  • 【青動態】萬水千山「粽」是情,絲絲彩線系近鄰
    自己動手包粽子對許多人來說也許已有些陌生,捋粽葉、做漏鬥狀、填糯米、壓緊實、封口、扎捆…要想包好一個粽子,著實要費一番功夫,大家圍在桌邊,你一句我一句,其樂融融如同一家人。
  • 孩子不會繫鞋帶,而父母只給孩子買帶「魔術貼」的鞋子,這樣好嗎
    文|空谷幽蘭繫鞋帶本來是生活中芝麻大小的事情,怎麼就有人做不好,甚至不會做呢?哎~還真的就有這樣的人。「勒布朗-詹姆斯可以做到一切……除了系好他的鞋帶。」「今天我的鞋帶開了,以前都是你們幫我繫鞋帶,我自己不會。我就讓同桌幫我繫鞋帶,她說我是『長不大的孩子』」。女兒抬著頭向我一字一字的描述著。朵朵的話,讓媽媽突然震驚,她這才想起來,女兒平時大部分時間都是穿「魔術貼」的鞋子,很方便,她自己就能穿上。而每次穿繫鞋帶的鞋子時,都會讓家裡人幫著系,因為她自己不會。
  • 古代青樓女子為什麼都喜歡在腰上系紅繩? 原因不簡單 !
    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會在手腕或者腳腕上系五彩繩。在下一次下雨的時候,將五彩繩扔進雨水中衝走,祈求衝走黴運,祈求團圓幸福。這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習俗。到了現代,手腕腳腕上繫繩子不僅僅是祈福的意思了,而是包含著裝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