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拍的大語文紀錄片真是絕了!強推!

2020-12-15 米粒媽福利社

北京的隆冬,天氣冷到不像話,周末的下午,不出門的日子,米粒就愛磨我跟他一起看各種紀錄片。

這段時間,我也是卯足了勁,給他找了不少好看的紀錄片,第一時間也安利給了老粉們。

之前的推薦戳這裡

驚呆!有這7部紀錄片,娃連動畫都不看了!

這8部神仙紀錄片太香了,快給孩子安排上!

亮家底:是時候讓你們看看老母親的私藏了!

贊爆!這6部歷史紀錄片,值得孩子刷N遍!

有了這6部紀錄片,還怕孩子學不好語文?

今天,米粒媽繼續發力,給大家推薦一部央視出的、跟娃語文學習相關的片子:《跟著書本去旅行》。

找這部片子,我是「夾帶」不少私心的。

進入高年級後,語文真的特別讓人發愁,雞都不知道往哪裡雞?

古詩文和作文不用說,老傳統難點了。

現代文居然也讓我發出了靈魂的顫抖:

字都認識,但也已然不是當年那個「學幾個字詞,造個句,再概括一下中心意思「了的語文了。

內容變多了,融合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像歷史、地理、博物學等等,生生逼著輔導的老母親得博學起來。

所以,日常除了在閱讀上給米粒多看看歷史、科普向的非虛構圖書外,米粒媽就是多給他看紀錄片了。

《跟著書本去旅行》開掛的地方在:專家帶孩子一塊兒走進課本中描寫的地點,學習課文中文字和背後的知識。

就跟一節生動的語文課一樣,米粒媽表示太滿意了。

米粒爸也看了,說「去景點也不用找導遊解說了,感覺這個比99%的導遊解說得都好!」

現在節目已經播出了一百多集,每集十幾分鐘,差不多一集動畫片的長度。對孩子來說很友好,沒什麼太大壓力。

米粒媽強烈建議大人小孩一塊兒看,一定會讓他對課本裡的內容,生發出新的認知。

快讀學透一篇課文

米粒媽先帶大家看一看,十幾分鐘的片子裡,是怎麼講清楚課文的?

真心特別有趣。

就拿國寶「馬踏飛燕「來聊,之前被刷屏的不能拍正面照的那匹馬。

現在,小學語文中就有《馬踏飛燕》這篇課文,咱們小時候也學過。

雖然這是一篇說明文,但紀錄片一開始,孩子們就提出了不少問題。

比如「馬的腳下為什麼踩了一隻燕子?」

「馬的尾巴為什麼是豎起來的?」

話說,這些問題問得米粒媽有點慌。

這要是米粒問我,真一時半會兒回答不出來。

而這些問題,也瞬間激發了米粒的極大興趣。

我倆跟隨紀錄片去找答案時,就跟「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非常長知識。

知識廣度,讓老母親汗顏。

首先,先單純地說一下馬踏飛燕中,這匹馬。

有意思的是,紀錄片中的孩子來自出土地武威,他們都聽過馬踏飛燕,但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孩子們都顯得很激動了。

馬踏飛燕中的馬,跟唐朝和清朝的馬都不一樣,它居然是當年漢武帝夢寐以求的大宛馬,又叫汗血寶馬。

專家還糾正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謬誤:「馬踏飛燕」裡的「飛燕」準確來說是龍雀。

前兩年,米粒媽陪娃看《國家寶藏》時,一直不太明白為啥要把「馬踏飛燕」叫「銅奔馬」?

看到這,米粒媽才恍然大悟,馬踏飛燕的名字不太準確呀,準確來說應該叫「馬踏龍雀」。

但是因為馬踏飛燕太有名了,米粒媽估計《國家寶藏》乾脆用了馬踏飛燕的另一個名字「銅奔馬」。

跟孩子一起漲知識,真.其樂無窮。

課文對馬形態的形容是:「馬踏飛燕是三隻蹄子騰起,只有一個蹄子踩在燕子的軀體上。「

問題又來了,這馬為啥會站的這樣穩?

原來馬蹄、燕子所在的位置,恰巧也是馬的重心,這構成了力學的平衡點。

千年前的物理知識,還是非常給力的。

紀錄片也給了馬正面的特寫。

將它和同時出土的幾十個騎手的銅像放下一起,這些銅像出土自漢代的一個將軍墓。

前面是馬踏飛燕,後面是騎兵隊伍,即便是塑像,它們看著也是氣勢非凡。

但,米粒媽依然要說,馬踏飛燕的正面真的不能看,太戳笑點~

站在許多千年前的文物前,專家告訴孩子們:這支隊伍充分展現出漢朝時中國軍事力量的強盛。

為了從另一方面證明漢朝的偉大,領隊和專家帶著孩子們去了博物館,看了看漢朝的養老、敬老制度。

又來一個知識點:只有社會發達了,人們才有餘力照顧弱小。

漢代皇帝曾下詔書,要善待地方上70歲以上老人,還給老人一個拐杖,作為享受福利的證明。

這樣實物加講解,小朋友立馬就聯想到了書本中的那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從銅奔馬到漢代養老敬老制度,不僅僅讓孩子們在知識層面舉一反三,還讓他們多了探索生活的熱情,棒呆。

正當米粒媽以為有關《馬踏飛燕》的內容要結束時,節目組還繼續往下挖。

既然是銅奔馬,自然就得講背後的青銅鑄造工藝。

有關這部分,片中也給了很詳細專業的展示。

怎麼判斷一個社會是否進入文明階段?除了有文字、有城市外,還得有一個,就是青銅器的使用。

古代中國人鑄造青銅器,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太一樣,咱們祖先使用的是範鑄法,就是先用黃泥做出青銅器的造型,叫「內範」,俗稱「模子」

然後,再用黃泥拼接在在造型的外側,叫「外範」。

內範、外範做好之後,合在一起,再往裡面澆灌燒好的銅液,冷卻之後,把內範、外範打破,一件青銅器就製作完成。

因為一件模子只能鑄造一件器物,於是產生了一個成語「一模一樣」

米粒媽也是從這部片子才知道這個成語本來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詞語,也跟青銅鑄造有關,就是「模範」。

因為鑄造青銅器的過程中,需要內模和外範嚴絲合縫,人們就把值得學習的榜樣稱之為「模範」。

直到看到這些,米粒才終於有點明白了語文課本上說的那句話:

「從這匹踏燕的奔馬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先進的科學知識,看到了他們卓越的創造才能。「

這要讓米粒媽生說,真的完全無法說明白。

比起一般的紀錄片,它的知識密度簡直了,對此,我也只能說,必須繼續追。

如何徹底學習一首詩詞?

我跟米粒已經追了好幾集,印象最深還有《楓橋夜泊》。

以前,米粒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問了我無數個問題:「媽,為什麼詩人要睡船上?為什麼要半夜敲鐘啊?鐘聲不會打擾到別人嗎?」

我特別頭大,今天終於有人給他解答了。

央視大佬邀請來的主持人是《中國詩詞大會》嘉賓、《百家講壇》主講人、文學教授楊雨

有意境的是,孩子們是跟著老師在京杭大運河的遊船上學習。

這課堂,也是絕了。

首先,楊雨回答了:為什麼詩人要睡船上?

唐朝實行宵禁制度,就是晚上不讓出門,城門關閉,很有可能是詩人沒在城門關閉前進城,只能暫住船上。

那詩人張繼看到的風景是什麼樣子呢?

「月落烏啼」中的「烏」,指代的是「烏鴉」。

「烏鴉」經常出現在跟秋天相關的詩詞中,表現秋天的蕭條。

詩歌中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楓」,指的是「楓橋」。

為什麼叫「楓橋?」

「楓橋」也叫「封橋」,唐代時政府在這裡設卡、封鎖河道,因此得名。

一路行,一路講,終於到了《楓橋夜泊》的第三、第四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米粒的同款出現了,問:這樣不會吵醒僧人嗎?

楊雨解釋,蘇州的寺廟就有一種半夜敲鐘的習俗。

原來如此!

更讓米粒尖叫的是,為了體驗《楓橋夜泊》的意境,孩子和老師一直呆到晚上。

晚上孩子們聽著寒山寺的鐘聲,體會夜晚的清冷,同時也懷想當年張繼的心情。

當老師問孩子們,讓他們用一個字來想像詩人當年的心情,他們不假思索,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靜」、「冷」、「愁」……

這理解真是到位了。

以上只是《跟著書本去旅行》當中的兩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我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怎麼輔導孩子的語文。

孩子數學不好,根子在語文沒學好。

語文不僅僅是讀故事、古詩,還包括大量的非虛構文字,比如科普類、人文社科類等。

前面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後面鍛鍊的是孩子的抽象思維、分析能力、邏輯和信息整合能力。

想想中高考的語文考試、英語考試,裡面有多少非虛構文字?

大學更不用說了,查文獻、做課題、寫論文都是非虛構文字,還有出國留學必考的託福、雅思,100%的內容都是非虛構文字。

閱讀非虛構文字比較枯燥,所以才需要從小開始訓練孩子,讓他習慣非虛構文字的寫作風格和語氣,才不至於等長大後「硬扛」。

《跟著書本去旅行》中有關說明文、歷史地理文章的講解,就是孩子怎樣學習非虛構文章一個很好的例子。

先讓孩子去觸摸實物,形成感性認識,產生問題

然後由專家帶領著逐一解謎,這樣下來小朋友既加深了對課本的認識,又拓展了的文學常識、科學、歷史甚至地理知識。

整個內容直觀又飽滿,很適合孩子的學習節奏和接受水平。

這也是米粒媽最推薦這部片子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這部紀錄片不僅有塞北江南,還會聊到祖國的其他地方。

從新疆吐魯番到福建武夷山,從盛唐長安聊到北京胡同,從皮影戲聊到涮羊肉,真正做到了跟著書本去旅行。

看完之後,米粒媽也恨不得自己拉著娃,到大好河山走一圈。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相關焦點

  • 強推!這是一部比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還要好吃的深夜美食紀錄片
    央視都為此尋遍了全國的上千種美食,繼而一共拍了三季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深得觀眾的喜歡,衍生出了舌尖上的中國見紅打卡點。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一檔美食紀錄片也深得「舌」心,它的畫風雖沒有《舌尖上的中國》那麼高大上,卻也把人生裡不可缺少的美食夜生活表達得淋漓盡致!
  • 央視將中小學語文課本拍成了紀錄片,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上課會走神
    ——張繼《楓橋夜泊》還記得語文課本中這些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詩句嗎?這些詩句中描述了中國三個頗負盛名的景點:武漢的黃鶴樓、九江的廬山、蘇州的寒山寺。如果沒有去過實地,沒有看過實景,我們平常人尤其是中小學生都很難理解這些詩人眼中的景色。
  • 央視紀錄片:潮汕僑批
    32729_1280_720_2000.mp4/tzwj_video.m3u8 央視紀錄片:潮汕僑批 央視紀錄片:潮汕僑批
  • 央視花3年拍出杜甫紀錄片,9月即將刷屏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BBC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爆紅網絡,引起中國網友的熱議。也有不少網友發出不滿:憑什麼唐代詩聖,反而先被英國人拍出來了?唐代詩人曾走過的風景,如今的文人依舊在走其實早在2017年,央視紀錄片頻道的導演李文舉和團隊,就開始籌備《跟著唐詩去旅行》的項目,依照杜甫、孟浩然、王維、岑參四位唐代詩人的生活軌跡
  • 紀錄片《逐夢天河》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內容提要:由國防科技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逐夢天河》將於11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晚8點播出。《逐夢天河》海報天津北方網訊:由國防科技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逐夢天河》將於11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晚8點播出。
  • CCTV5直播天下足球+足球之夜中超紀錄片,央視3大平臺轉國乒+CBA
    CCTV5直播天下足球+足球之夜中超紀錄片,央視3大平臺轉國乒+CBA北京時間12月28日(周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已經通過官微發布了體育頻道(CCTV5)、央視體育客戶端(CCTV5APP)和體育賽事頻道(CCTV5+)今日最新節目單。
  • B站大語文資源,精選童書,頂級動畫...這條推送我寫了300天,不看看?
    習慣翻開繪本就開講的爸媽,一定要看看  泛讀10本不如精讀1本,大語文時代我給孩子這樣講繪本  孩子「精讀」效果不好?2個雷區要避開,3個竅門要記好  美國禁華為禁微信卻禁不了它,有這個能力的中國娃到哪兒都不怕!  老師說了:有這個特點的孩子,不可能學好語文  大語文時代從小讀什麼?
  • 央視最全紀錄片揭秘抗日金融戰
    原標題: 央視最全紀錄片揭秘抗日金融戰  1938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後,侵華日軍在中國大地上更是展開了瘋狂地掠奪,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更為殘酷的封鎖和掃蕩。以戰養戰的侵華日軍,企圖最大程度上的搜刮中國的物產,財富,滿足自己戰爭的需要。
  • 央視卻把它拍成了紀錄片
    現在不僅全民恐慌,就連這些生產商,不管大企業還是小作坊也都進入「草木皆兵」的狀態,生怕某個不合規的生產線被別人拍了去,引發輿論危機。在茶行業裡,有一道「用腳揉茶」的工序,央視爸爸還把它拍成了記錄片。傳統制茶工藝大概分為採摘、攤晾、篩選、殺青、揉捻、蒸壓、晾乾等幾個步驟。
  • 央視紀錄片《第三極》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第三極》4K版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從《河西走廊》到《神秘的西夏》、《第三極》,央視近一個月來連續播出的三部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令人驚豔。近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開播的《第三極》開場可見,這是一部在影像畫面上表現出極高製作水準的紀錄片,敘事從微觀到宏大,從傳奇人物到野生物種,無所不包。  這幾部紀錄片表現出的整體高水平在觀眾心目中重新定位國產紀錄片,從畫面到配樂,更重要的是敘事手法都越來越引人入勝,相應的投資額也大幅提升,動輒2000萬起。那麼,這是否成就了一個因果關係,有錢了,就有精品?有精品,一定會有識貨人?
  • 央視春晚紀錄片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去年大年初一,由央視紀錄頻道製作的聚焦春晚30年曆程的5集高清紀錄片《春晚》曾登陸央視螢屏,蕩漾了國人的情感記憶。今天該片國際版《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首映式在北京舉行。該片講述了2012年春晚上6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歌手李玉剛、舞蹈家楊麗萍、華裔小夥胡啟志等分飾主角。50分鐘的紀錄片將當下與往昔的春晚影像交織,感人至深。
  • 央視播放詹姆斯紀錄片,為何禁NBA,不禁詹姆斯?
    央視的在禁播NBA的態度上一直非常堅決,在是非問題上,也一步都不能退讓。不過就在近日,央視播放了NBA洛杉磯湖人隊當家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紀錄片,就在很多球迷都以為NBA即將要回歸央視的時候,央視也做出了強勢回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與NBA有任何的接觸,在面對中國主權的問題時,我們絕不會有任何讓步,也沒有商量的餘地。
  • 央視攝製組赴林口縣拍攝八女英雄紀錄片 預計今年9月下旬在央視...
    央視攝製組赴林口縣拍攝八女英雄紀錄片 預計今年9月下旬在央視CCTV9紀錄頻道播出 2020-08-31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開年大型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破圈層傳播激勵人心
    「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看到第二集果斷給了滿分,能把最前沿的醫學方面科技做成這麼好看的紀錄片,贊!」,「這是一部反映時代新氣質、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紀錄精品。」這個元旦,央視開年大型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刷屏社交網絡,獲得了全國觀眾的高度稱讚。截至目前,《智造美好生活》在全網的播放量已近百萬次,在融媒體深度發展的今天,得到了觀眾、網友的廣泛參與。
  • 被央視屢次點名批評的「芒果臺」,這次推出了一部正能量的紀錄片
    儘管被央視點名批評說它「過度娛樂化」,可是它並沒有放棄探索的步伐。近期芒果臺推出的一部歷史紀錄片《中國》讓人耳目一新,看來芒果衛視確實有實力。 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就是《河西走廊》的製片人李東珅。
  • 央視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豆瓣評分高
    央視也拍了一部與盜墓相關的紀錄片,說是紀錄片卻帶著真實的歷史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這部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很好,一星評分為0。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土司遺城海龍屯》,乍一看這個名字,許多人也許和小編一樣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大家不用擔心,繼續跟著小編往下看。這部紀錄片有二集,單集長度只有26分鐘,也就是說,整部紀錄片總共長52分鐘,對於常見的電影來說,這個長度算是短的了。
  • 我拍紀錄片——總編導闡述
    我拍紀錄片我計劃拍攝紀錄片,畢竟就目前這種國際國內實際狀況,不要說拍攝院線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即便是拍攝網絡大電影網絡劇,也是很困難很奢侈。這五個名字,幾乎囊括了我所有紀錄片作品,起到了總集作用。我拍攝紀錄片,也是為了拍攝其它影視作品奠定基礎,還可以直接在拍攝影視過程中拍攝花絮。事實也證明,這是比較好的紀錄片題材,而殊為可惜的是,我們以前在拍戲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同時拍攝紀錄片,儘管那個時候我曾經也是這麼計劃過。
  • 央視《鄉村大舞臺》首播麻陽地域特色節目 力推麻陽名優農特產...
    央視《鄉村大舞臺》首播麻陽地域特色節目央視《鄉村大舞臺》首播麻陽地域特色節目央視《鄉村大舞臺》力推麻陽名優特產「四寶」之麻陽冰糖橙央視《鄉村大舞臺》力推麻陽名優特產央視主持人還在節目中力推和展示麻陽名優農特產「四寶」麻陽冰糖橙、麻陽白鵝、麻陽小籽花生、麻陽腊味(臘鵝、臘肉)等美食,將它們呈現在全國觀眾視野中。節目播出當天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官方主流媒體進行了大力宣傳推介。
  • 央視記者轉行拍「羞恥」紀錄片,所有人哭著看完
    最近在B站,一個被無數網友說了若干遍「好看不火」的紀錄片吃播終於火了。它有多火呢?本來以為只是個普通的vlog,竟然在豆瓣上架了。不僅如此,嚴苛的豆瓣網友給它們的每部評分都高得驚人,最高的9.3分。要知道,在紀錄片裡,能達到這個評分的,通常只有BBC的神級製作。
  • 央視主題系列紀錄片順利拍攝 水滴青戶外用品獲官方點讚
    2020年7月10日,央視記者以及相關工作人員,成功抵達四川省綿陽市,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紀錄片拍攝工作。據了解,此次央視拍攝的主題為「匠人匠心」,而拍攝對象則是世代從事水滴青磨刀石生產製作的水滴青戶外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