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紀錄片——總編導闡述

2020-12-15 我神演義
我拍紀錄片

我計劃拍攝紀錄片,畢竟就目前這種國際國內實際狀況,不要說拍攝院線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即便是拍攝網絡大電影網絡劇,也是很困難很奢侈。我那些影視劇本,如若拍攝影視作品,資金是關鍵,而且還需要興師動眾大動幹戈,總之很麻煩。我暫時還不想自己投資拍攝影視作品,找投資拉贊助就更困難了,而拍攝紀錄片那就省資金省人力了,有時候我一個人基本上就可以搞定了,拍攝設備也足夠。

我的紀錄片,總名字最初僅僅只有一個,那就是《神速中國行》,也曾經把這個名字植入到幾部影視作品中,以達到宣傳和推廣之目的。而現在又增加了四個名字,一個是《娑婆紀錄簿》,一個是《娑婆大紀實》,一個是《娑婆記》,一個是《拍攝者筆記》。這五個名字,幾乎囊括了我所有紀錄片作品,起到了總集作用。我拍攝紀錄片,也是為了拍攝其它影視作品奠定基礎,還可以直接在拍攝影視過程中拍攝花絮。事實也證明,這是比較好的紀錄片題材,而殊為可惜的是,我們以前在拍戲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同時拍攝紀錄片,儘管那個時候我曾經也是這麼計劃過。

平日裡,我有必要多拍攝一些素材資料空鏡頭,以豐富自己的影視素材庫,做影視後期用得到,而沒有必要在網絡上花錢買了。而事實情況就是,網絡上也沒有多少讓我可心的好素材,我也可以去賣了!這也是一個研修和熟練過程吧,就仿佛好像我喜歡寫日記一樣,美其名曰必修功課,其實也是為了練筆,這算是機密了!實際上一直以來,我正在另闢蹊徑,尋找憑藉自己的力量大成功的好方式,如今總算尋找到了一條好蹊徑,這就是——拍攝紀錄片!而拍攝紀錄片,想要賺錢也不容易,企圖獲大獎就更不容易了,不容易也要拍,畢竟這正是我的神聖計劃主要內容。拍攝紀錄片,尋找題材很關鍵,可是有時候題材也是次要,最關鍵是要力爭拍得美拍得很漂亮,讓觀眾們也喜歡。

紀錄片,其實也和院線電影、電視連續劇、網絡大電影、網絡劇、短視頻一樣重要。我喜歡把紀錄片看作是散文和日記,把院線電影電視連續劇網絡大電影網絡劇看作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因為紀錄片和散文日記一樣都是真實的紀實的文藝作品吧。拍攝紀錄片,劇本當然不能少,包涵解說詞畫外音。也有一些紀錄片導演們拍攝紀錄片並不需要劇本,那是他們的自由了,我卻不喜歡這麼做。我是編劇也是導演,自詡為總編導,不喜歡單一地只是做編劇以及只是做導演。

總之是,我既然擬定了拍攝紀錄片神聖計劃,就要在未來不放過拍攝紀錄片好時機,畢竟有時候,拍攝一部好紀錄片也是可遇不可求呢。我當然也要有自己的拍攝紀錄片團隊,我也喜歡把這個團隊稱為劇組,卻不是太喜歡稱為攝製組,總感覺「攝製組」這三個字太咬嘴太拗口,儘管這三個字很全面地表達了含義。而無論我的拍攝團隊叫作什麼名字,拍攝出許多好紀錄片作品才是正道,全憑真功夫真本事!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這部大連紀錄片再獲重要提名
    11月1日晚2019(第十五屆)四川電視節在成都閉幕作為該節一個重要獎項首屆「金熊貓」國際傳播獎評選結果揭曉由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對外傳播交流中心創作李汝建擔任總編導的此次,評委會從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5部參評作品中,評選出了本屆「金熊貓」國際傳播獎紀錄片單元、電視劇單元和評委會特別獎共13個獎項的獲獎作品。紀錄片·內容簡介《巢裡巢外》記錄了在大連一座叫做「礬坨子」的無人小島上,白鷺、海鷗、銀鷗等鳥類從築巢交配到育雛離島的完整生存過程。
  • 怎麼拍好紀錄片?這5個小技巧要記牢
    作者|學院二師兄如果你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偶爾發現,拍的片子似乎有點無聊,那今天的這5個技巧或許能幫上你一點忙。01研究故事和結構任何一部優質紀錄片的主要目標都是——首先是提供信息。而且,由於紀錄片是電影的一種流派,因此適用於敘事敘事的許多技巧和技術也可以在這裡應用。國外有著名的紀錄片製片人表示,大部分「無聊」紀錄片的問題都來自故事和結構方面的問題,並且許多敘事電影項目也是如此。只是紀錄片相對「更容易」變得無聊,因為紀錄片其實更依賴故事和結構。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03殺馬特自述史:獵奇與人文關懷,遊客與紀錄者——「城鄉故事」與邊緣群體紀錄片創作談主題闡述:2020年,《殺馬特,我愛你》重新將「殺馬特」這個將要被人遺忘的群體帶入到大眾視野,重新燃起公眾對這一群體的好奇心
  • 日本紀錄片傳奇再出山,告訴你紀錄片要這麼拍
    我有一個情結,就是一定會選擇表現者為我紀錄片的主人公。我自己是個弱者,所以才想要遇到並拍攝那些過激的人,希望他們能解救我的軟弱。過激的人有著運轉世界的力量,哪怕是普通人也會被過激的人所刺激,從而開始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只拍表現者。結束前四部作品的拍攝後,我一直在找更強大的人。但是,十年了,哪裡都沒有這樣的人。
  • VR全景還能拍紀錄片?又漲知識了
    但是,你知道紀錄片也能用VR全景拍嗎? 來,漲知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中,《我生命中的60秒》因其獨特題材和「共創」形式而備受矚目。
  • 《黑鏡》製片人合作休格蘭特拍偽紀錄片講述2020
    近日,休·格蘭特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自己正在拍攝《黑鏡》製片人查理·布洛克撰寫的關於2020年的偽紀錄片。「我明天要拍個片子,是查理·布魯克撰寫的關於2020年的偽紀錄片。Netflix的項目。我飾演一位歷史學家。
  • 專訪於光中:從小有導演夢 跨行紀錄片拍西山樂隊
    於光中:我其實是電影系的學生,最早是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大學也學了舞臺劇跟電影、導演,在大三的時候我就拍了一個《陽春老爸》,那是根據我的舞臺劇的舉本改編。這部電影的卡司現在講起來是很嚇人的,王童導演,攝影師是李屏賓,收音是杜篤之,編劇是蔡明亮,大三拍完那部電影,那電影就是從我家裡的故事改編的。我本來是做一個舞臺劇,拍完那部電影我就想說,書還是要念完。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上學時,竹內亮喜歡電影,也有志於記者工作,紀錄片成為結合他兩大興趣的樞紐。但拍紀錄片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來到毫無人脈的異國拍攝紀錄片更是苦 上加苦。長久以來,他一直為緊張的拍攝資金憂慮。《好久不見,武漢》之後,尋找投資人似乎變得方便許多,但他又不想被贊助商幹涉拍攝內容。「再看吧」,他說。
  • 致孤獨的紀錄片人,FIRST紀錄片實驗室徵集中
    在黑暗的森林裡,洩出一點光,歡迎FIRST紀錄片實驗室進去,我們因此感到溫暖,臨近年末,我們喊來了一些紀錄片人,聊一聊這些問題。012020想要拍,但沒拍成/並拍成了的話題?02有在內心大喊「我不拍了」的時候嗎?
  • 私信送片的紀錄片導演,拍出了家鄉塵肺病的真相|百家故事
    紀錄片導演蔣能傑蹲守在豆瓣,把自己新片《礦民、馬夫與塵肺病》的觀看連結一個一個發送給點擊「想看」的觀眾。這部片子的拍攝、製作歷經十年,導演從患病的父親開始拍起,串聯起一個礦區的塵肺病群體,他們如同某種原料,在使用之後被廢棄,甚至死亡。
  • 泰勒·斯威夫特、蕾哈娜、碧梨,流行巨星為啥都在拍紀錄片?
    他不留情面地大聲說:「喂,泰勒,我很替你開心,我會讓你說完,但碧昂斯的MTV是史上最棒的!」接著,全場噓聲,19歲的泰勒·斯威夫特窘迫地站在臺上。這個尷尬的場景被導演拉娜·威爾遜放在了關於泰勒·斯威夫特的紀錄片《美國甜心小姐(Miss Americana)》裡,該片於今年1月23日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1月31日在Netflix正式上線。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赴嘉峪關拍紀錄片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赴嘉峪關拍紀錄片嘉峪關關城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平麗豔)11月5日記者從嘉峪關市文旅局獲悉,受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委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星空下的文明》節目組和中宣部五洲傳媒中心一行,10月28日專程赴嘉峪關取景拍攝專題紀錄片《長城
  • 中國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入圍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8月1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VR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成功入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影片將於9月2日至9月12日全部在線上放映。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12月5日下午,憑藉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今年6月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
  • 紀錄片中的底層擬像與緘默倫理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這是一場中產階層發起的對於社會底層的觀看,中產階層在對底層的觀看中重新映照自我,重新體察生活,重新「知道自己有多幸運」,重新在導演的反思性闡述「我覺得他們比我們很多人都幸福……我們比他們更悲哀」中「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
  • 克麗緹娜紀錄片創投回歸,「女人勇敢愛」升級「勇敢愛不等待」
    當天提案闡述邀請到了紀錄片學者、剪輯師林旭東,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等行業人士作為評委,克麗緹娜集團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與克麗緹娜「燃燈基金」發起人蘇鈺珊女士也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動,並為其入圍十佳影片頒獎。
  •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網友:物是人非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憑什麼得9.2高分?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生活是怎麼怎麼的好,吃的又有多好,什麼珍珠奶茶,火鍋,烤肉,西餐天天都可以換著吃,但最近我發現一個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突然覺得,我的生活還沒有以前好呢,這80年代吃的也太好了一點吧,而且這評分有9.2之高,這評分也太高了點吧,要知道現在最火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也就5點多,那麼它憑什麼得9.2高分?
  • 為Michael Jordan 打造一部史詩級紀錄片,究竟有多難?
    Jordan 固然被封為傳奇,但我們更想看到一個有血有肉,對 「冠軍」 充滿著原始欲望的球員,而非操控一切的 「神」,這個紀錄片的亮點就是在還原於此。 30 多年後, Jason Hehir 有幸執導了以 Michael Jordan 為主角的紀錄片。
  • 紀錄片我行我樂,我們將繼續召喚不安
    《我行我樂》的目的不是要覆蓋傳奇搖滾樂隊的成團史,也不是要推廣滾圈文化,我們看到基於紀錄片視角的音樂人日常,以及導演穿插在故事線索中的交流和漫談。他想擺脫種種風格,拍點「別的」,更加個人化,獨立性的東西。
  • 紀錄片|色彩大師 馬蒂斯 Henri Matisse:Modern Masters
    今天這部紀錄片從Matisse出生地開始探尋他的藝術創作脈絡及發展變化,跟著小Sooke去探訪那些曾經影響Matisse的人和世界。紀錄片《Modern Masters:Henri Matisse》,58分鐘,中字亨利·馬蒂斯被與畢卡索共同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但他為人謙虛、儒雅,對人生的榮華富貴和畫壇的名利都毫無野心,性格也與畢卡索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