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二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究竟有何區別

2020-12-13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94篇

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輪到了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這一篇和之前的內容並不連貫,在整個上半部也沒有提及,而且也沒有涉及到如何「離四相」和「無所住行布施」這貫穿全經的兩大主題,顯得非常突兀。

那麼是釋迦佛在講經的時候偏離主題了嗎?當然不是,以佛陀的智慧又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呢,他其實是另有深意,待會兒看完了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了。

這裡先來破一下題,所謂的「一體」就是實相般若,或者說是真如本性,法身佛,佛性,本心等等,名稱無所謂,反正就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追尋的那個究極目標。

至於同觀,說的是我們一切眾生都具備這個佛性,與佛無二,這也就是釋迦佛菩提樹下打坐,夜觀晨星突然悟道後所感慨的那句話——奇栽,原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福德。

所以這一品的核心,就是世尊告訴我們——大家和他一樣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只不過他老人家已經成佛,是果地上的佛,而我們還在修行路上,是因地上的佛

這一品的內容可以說非常重要,有些概念《金剛經》會反覆強調,前面沒懂後面還有機會,但也有少數章節是獨一無二的,過了這村兒就沒這店兒,比如說這一品。

這一品主要介紹了兩大塊內容,前半部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這五眼,後半部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心,合稱「五眼三心」,咱們這一篇先來介紹五眼,三心等到下一篇再聊。

這五眼並非隨便定義的,而是和佛法的五乘有對應關係——人,天,二乘,菩薩,佛,咱們具體來一一介紹。

02肉眼——凡夫俗子

先看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譯文:須菩提,你覺得如來有肉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

這個經文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字面意思,但是裡面的含義卻很深刻。

所謂的肉眼,就是我們一切凡夫俗子都有的眼睛,也能看到這個世界的色相,作用非常之大,畢竟我們所獲取到的信息至少有七成是通過眼睛的,比其餘的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加起來都多。

當然了,由於我們凡夫俗子都缺乏智慧,看到的世界往往都是色塵在妄心中的反映,說白了很多都是假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兩句話後者固然是假的,但前者也未必真。

只不過我們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佛陀是沒有肉眼的,比如他看天不是天,看地不是地,所以世尊才特意問了須菩提尊者這個問題——如來有肉眼嗎?

這個是有的,至少佛陀的這個化身喬達摩悉達多是有的,他特意示現凡人之身,也要和大家一樣吃飯喝水睡覺,也要赤腳託缽走路,也有生老病死,因此當然也有我們凡夫的肉眼。

03天眼——天道眾生

來看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相關焦點

  • 佛陀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各指什麼?
    《金剛經》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佛陀問:「須菩提,你怎麼想的?如來有沒有肉眼?」「是,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你怎麼想的?如來有沒有天眼?」「是,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你怎麼想的?如來有沒有慧眼?」「是,如來有慧眼。」須菩捉,你怎麼想的?如來有沒有法眼?」「是,如來有法眼。」
  • 都說肉眼凡胎,佛眼通天,到底肉眼和佛眼的區別在哪呢?
    肉眼清澈(1),靡不分了(2);天眼通達(3),無量無限(4);法眼觀察(5),究竟諸道(6);慧眼見真(7),能度彼岸(8);佛眼具足(9),覺了法性(10)。極樂菩薩的肉眼,能了了分明的看見一切的色相;天眼能徹見十方恆沙世界眾生死生循環的業因果報;法眼能遍觀六道眾生的根性與欲樂,及三乘道法的差別相;慧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得我空法空之二空,而得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佛眼能見諸法空有不二之法性,有了佛眼就同時具足其他之眼的功能,無所不見,無事不知。
  • 《金剛經》中的五眼是什麼?(音頻)
    到底什麼是五眼,在《金剛經》當中,佛就曾經問須菩提說:如來有肉眼嗎?如來有天眼嗎?如來有慧眼嗎?如來有法眼嗎?如來有佛眼嗎?佛有問了須菩提這些問題。那須菩提就說,佛統統有,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就是說,如來具有這樣五眼。所以我們講五眼,其實就是針對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跟佛眼來作說明。那首先我們來說明肉眼的部分。
  • 《金剛經》的智慧 天眼是神通還是功能 佛家與道家的不同解釋
    佛陀問須菩提:須菩提,你怎麼看,如來有天眼麼?須菩提回答:如是,佛陀,如來是有天眼的。「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經文原文用的是:於意云何。大意是你如何認為,實際應是考較之意,佛陀用一些問題考較須菩提的境界,見地。此時的問題是問須菩提如來有天眼麼?須菩提回答:有。為什麼問天眼,這天眼是何意呢?
  • 一切大眾都有五眼五種法身?
    斷貪嗔痴三毒,持戒修善名為肉眼。身口意三業清淨名為天眼。不染雜一切境相名為慧眼不於一切境相生愛憎心名為法眼。外離於相,內離於心,內外明徹,猶如琉璃名為佛眼。《金剛經口訣》:  一切人盡有五眼,為迷所覆,不能自見。故佛教除卻迷心,即五眼開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羅蜜法,初除迷心,名為第一肉眼。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起憐愍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為第四法眼。細惑永盡,圓明遍照,名為第五佛眼。
  • 【見者得福】菩薩的五眼:伏藏般若法身慧眼圖
    然後,閉眼,雙手搓熱敷眼多次,閉目2-3分鐘。最後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菩薩的五眼功德:行般若波羅蜜的菩薩能淨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此處雖然說菩薩能調伏一切有情,能摧伏有情的一切煩惱,但這是就有緣眾生而言的,如果是無緣的眾生,不要說這些菩薩,連功德圓滿的佛陀也沒辦法度化。換句話說,只有當眾生的善根成熟時,諸佛菩薩才能調伏他們,才能摧伏他們的煩惱(摘自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法》講解) 。
  • 金剛經第二十一: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皆不可得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96篇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輪到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的後半部分,上一篇我們聊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五眼,這次繼續聊後面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這三心。
  • 陰陽眼和天眼
    大家晚上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陰陽眼與天眼的區別在哪裡。很多人認為,陰陽眼能看到很多常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因此就認為陰陽眼就是天眼。其實天眼與陰陽眼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天眼指佛教五通或六通中的天眼通,天眼通即能看見眾生的生死、苦樂、和世間的種種行色。而天眼通是佛教徒經過艱苦修行後獲得的一些神通之一,一般需要修行的時間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   所謂陰陽眼傳說世間分為陰間和陽間,萬物皆有靈魂,包括石頭也有它的靈氣。人死後也是人,只是性質發生了變化。
  • 聲樂版《金剛經》,全新體驗,給你全方位的強大【值得收藏】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 《金剛經 》蔣勳誦讀
    金剛經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名家名篇|蔣勳:關於《金剛經》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 佛教經典|《金剛經》蔣勳誦讀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2塊錢的維生素C,和98塊錢的維生素C,有什麼區別?
    三、五眼  (一)人眼  又稱肉眼,指常人的視覺能力。  (二)天眼  天眼不是指天上的眼。佛家講有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指人有各種欲望,欲就是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