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二十一: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皆不可得

2020-12-13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96篇

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輪到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的後半部分,上一篇我們聊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五眼,這次繼續聊後面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這三心。

這一篇很重要,而且在其餘的佛經中很少提及——至少就我看到的佛經中沒有,所以各位師兄一定要好好的體會和感悟,機會難得。

關於這一品的破題和綜述我們在上一篇已經聊過了,所以話不多說,直接看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譯文:須菩提,你覺得恆河中所有的沙子,佛認為是沙子嗎?是的,世尊,如來說是沙子。須菩提,你覺得一條恆河中所有的沙子,然後每粒沙子又代表了一條恆河,再把所有恆河裡的沙子加在一起,這個數量多不多呢?當然多,世尊。

這裡承接上面的五眼內容,我們凡夫俗子只有肉眼,而佛有肉天慧法佛全部五眼,從能力和境界來說這個是越來越高的,高級的可以向下覆蓋,比如說,佛眼覆蓋所有眼的功能,而慧眼能夠覆蓋天眼和肉眼的功能。

但是有些人對於佛總有一種誤會,認為佛就像是神仙那樣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所以對於世俗間的東西也都是視而不見,比如說我們普通人眼裡看到的沙子,在佛眼裡肯定是另外一種東西。

這個其實就屬於過分解讀了,真正的聖人反而和凡夫無異,那種把自己包裝的金光閃閃,總想著和別人不同的,往往都是半瓶水,就像是咱們第一品法會因由分中就提到過,佛陀也和眾弟子們一起託缽乞食,回來洗腳打坐,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這才是真正的聖人,那種電視電影裡面的形象不過都是大家想像出來的而已

所以佛眼中沙子就是沙子,恆河沙的恆河沙這個數量也確實非常多,須菩提尊者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回答的也非常誠懇。

02過去心不可得——往事不可追

我們繼續: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譯文:佛陀告訴須菩提,在剛才恆河沙的平方那麼多的國土之中,還有著無數的眾生,然後每個人又有著若干種念頭和心情,但是如來對這些都能知道。為什麼呢?如來說這些心,都並非真心,只是名為心而已。

這一段是在論述「心」的重要性,我們大家都知道修佛就是修心,所以必須要明白我們這個心才行,否則就太盲目了。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佛說「修佛就是修心」,心是人的最根本,眾生沉溺苦海皆因執著妄想,故而,《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其用意就這四個字:放下我執。若能放下,離成佛也就不遠了。
  • 南懷瑾: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打坐是訓練自己走向實證的禪修,體驗自己如何明白自己的心理狀況,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達到心性本來的方法。 修禪的方法很多,其基本原則是,首先要認清自己心理的現況,不一定需要打坐,大家隨便在什麼狀態中都可以體驗出來。只需要把現在自己的思想集中起來,觀察自己在幹什麼。諸位如果照此作去,一定開始發現腦中有很多思想。不打坐還不曉得思想的雜亂,愈打坐則愈覺得雜亂。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一段話是告訴我們,如果心中有一相、有一念,就破壞了如來藏的清淨體,也就變成了阿賴耶識。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個「不可得」,真實地闡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說,這種「不可得」是因為事物本來沒有的緣故,也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後歸於虛空,就都不存在了。很多人都對事物都持這種態度。
  • 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
    (下)說到知心如幻,主要的,就是要我們莫以肉團心為心,莫以喜怒哀樂為心,莫以見聞覺知為心,莫以賢愚利鈍為心。我們不要以為心臟、肉團心是我們的心,喜怒哀樂是我們的心,見聞覺知是我們的心,好壞智愚是我們的心。其實,這都是幻心,不是真心。
  • 如何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
    》裡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有一個句子你們應該都懂、都知道,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因為他有「過去心」,他覺得「你是我的老婆,跟我生活了四十多年,雖然離婚了,你也是我的」,所以當他老婆再去跟另外一個人結婚的時候,他就恨得、忌妒得……他就把他老婆殺了。為什麼?他有過去心,所以《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
  • 《金剛經》:什麼是「三心不可得」?
    導語:《金剛經》中有許多的經典名句,千百年來流傳甚廣。人們在其中反覆揣摩,反覆研究。有些人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些人則不能。對於很多致力與修行的人來說,弄懂其中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因為這部佛經,就是讓人修行的。
  • 743,在時間之外,五眼通天,三心不可得
    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一品說如來有五眼通天的本領,貌似很神奇、很玄的樣子,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五眼,我一說你就懂了。 五眼通天究竟在說什麼?
  • 金剛經中這兩句話,句句戳心,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這部佛學經典,值得反覆來讀,每次讀金剛經時,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我們的心每天也都在變化著,此刻去讀金剛經,是用此刻的心來領會,未來再去讀金剛經時,此刻的心早已不在,而那時你對同一句經文的領悟就會完全不同。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活在過去是否也害了你?放下忘記過去
    同時當我遇到《金剛經》的時候,我也很慶幸可以遇到金剛經,因為金剛經核心理念就是勸人向善,下執念,忘記過去,然後方能輕鬆面對未來。而活在過去是否也害了你?從現在開始面對過去的時候就要想著忘記過去,放下過去。因為活在過去真的會害了你,因為你只是沉浸在過去的那個自己裡面。
  • 《金剛經》教會我們的8種心,多學多用,早晚受益!
    色與空的關係修習佛學就要讀《金剛經》,而《金剛經》中有一個觀念需要辨明,那就是「色」與「空」的關係。沒有空則應無色可以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無」就沒有「有」存在的空間。虛妄之心與實相之心六祖說人的心同時存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念想,然皆為虛妄之心非本性之心,故佛說不可住、不可得。心之虛妄在說明人的色受想行識具有現實性、世俗性、表象性和利害性,一般而言,究竟無法身本性之考量所以說是虛妄。
  • 金剛經:讓你在浮躁的年代裡,持一顆沉靜的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不是說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說一切相都有,但是當我們看清相的本質的時候,心不會受其影響而波動。 之所以發生影響和波動,是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覺得那些人、事、物、環境狀況種種對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關,所以認為是真實相。
  • 《金剛經》中人們喜歡的三句話,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
    《金剛經》譯成漢文以來,受到世人的喜愛,有人每日讀誦,有人已經熟記在心,受持讀誦此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縷暖陽。經中般若妙義頗深,給世人帶來了無量的智慧。經中貼近世人生活,受人們喜歡的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句話看起來很簡單,通俗易懂,其實蘊藏著很深的智慧,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世人的一切心思無非是追憶過去的悲歡離合、執著現在的名聞利養、攀緣未來的榮華富貴,心的著落主要是在這三個方面。
  • 《金剛經》最富含哲理的幾句話,讀通此經,即可開悟
    一說起《金剛經》,出家、在家的人,怕都是非常的熟悉。出家的人,每日早晚課,都念得會背了。在家的人,只要稍有文化,也是沒有不知的。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念經,念的就是《金剛經》。難道還有其他的經?不是他們孤陋寡聞,而是《金剛經》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五觀若存,千金易化。」「有彌勒肚皮,千金易化;無維摩手段,滴米難消。」三心未了是勸說人們要明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心不了,滴水都難以消化。世上一切有為法都是無所有、無所得、畢竟空、達不到、測不準,所以我們處世要無所求、隨緣、順其自然。
  • 金剛經:修好四顆心!
    金剛經是一部經典著作,裡面有很多的經典名句,從這些名句中你可以明白人的一生都是在修行,無過於修好布施心、隨緣心、平常心、安定心。布施心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人間一切功德源於布施,所謂布施並非是施捨,而是源於本心的給予並不會貪求回報,行善布施完以後就會忘記所做的善事,沒有絲毫的求回報的心,心中無所住,無所求,也就是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相!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 金剛經:怎樣才能生出清淨心
    《金剛經》全名《金剛波羅蜜經》,是般若部經中的核心經典。其內涵博大、深奧,並能以辯證的方式,來啟悟不同根性人的智慧,達到讓人明心見性,獲得不同的果位。清淨心是每個人所想要達到的一種狀態,一個人只要心能清淨,做什麼事情都會感覺輕鬆。
  • 讓心歸零,一切都會過去
    人生路漫漫,學會讓心歸零。人總是要有所取捨,負重太多只會讓步伐越來越沉重。未來的路還那麼長,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往。如若,我們不放下過去,如何擁抱未來?我們終究應該為自己而活,凡塵往事,最終都會塵歸塵土歸土。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本篇文章,小編就該經中的五大名句,為大家簡要闡釋,希望大家能夠受益。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