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VS郎朗:天才思想固化和勤才思想開放,結局會不同

2020-12-13 小鹿的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人們應該都知道,電影中的男主是一個音樂方面的天才,擁有著非同一般的鋼琴演奏天賦,但最後的結局卻是其隕落。

而郎朗,我們所熟知的一位鋼琴家,一位在國際上都享譽盛名的"鋼琴天才",被眾多音樂領域的領軍人物廣為稱讚。

而同樣是天才,單從鋼琴演奏技藝來講,《海上鋼琴師》中無師自通的男主顯然在琴技上略勝一籌,但是為什麼二者的發展卻不盡相同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海上鋼琴師》VS郎朗,天才思想固化和勤才思想開放,結局會不同。

一:海上的天才鋼琴家

4K修復版本的《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重新上映,擊中了不少影迷的心,也算趕上有生之年系列,終於能在大銀幕重見這部影史經典。

只要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都能在心裡留下一些印記。

《海上鋼琴師》,一個講述鋼琴天才最終不肯下船走入現實生活,而與鋼琴一起葬送大海的故事。

故事的一切,都是從1990年的遊輪維吉尼亞號開始講起。

而黑人丹尼爾是負責添加煤炭燃料的工人,他本想在下船的富人區撿拾一些寶貝,卻沒想到會在在頭等艙的感情上發現了一個白人棄嬰,為了紀念新世紀的到來,他給這個孩子取名為"1900"。

這個孩子一直跟著丹尼爾生活在海上,從未腳踩陸地的1900,就這麼在漂泊的輪船上一天天長大。

直到有一天,1900無意間聽到了鋼琴聲音,神奇的是從未碰過鋼琴的1900,竟然可以無師自通的在鋼琴上彈奏出動人的音符,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從此,1900與感情結緣,成為了船上的鋼琴師。

更神奇的是他可以根據別人的面部神態表情來揣度他們的額內心,從而彈奏出相應的鋼琴旋律。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遊輪就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人們百般聊賴,而那時候可以聽見優美的曲調就是他們最大的享受。

擁有如此奪目的音樂才華,1900怎麼可能不惹人注意,在一次與爵士音樂大師的鋼琴對決後,1900 的光芒再也掩蓋不住。

可就是這樣一個鋼琴世界中的國王和天才,卻害怕陸地,就如鬥琴時的對手所說:"你只是一個屁股下面只有坐著大海才能彈琴的人。"

面對名利地位的誘惑,他不為所動,摯友的勸導他也不曾聽從,就連愛情的出現,都讓他在下船階梯中間停住了腳步。

最後,1900也選擇了和遊輪一起葬送大海,也不曾踏上陸地。

二:天才的思想固化葬送了前程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海上鋼琴師》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喜歡它的人說看完電影後會忍不住痛哭流涕,不喜歡它的人說它空洞、是投合了偽文青的三流文藝電影。

而我感覺,這部電影除了讓我們在驚嘆和惋惜男主人公驚世絕倫的鋼琴出眾才華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到了思維一旦窄化,前途也將是一片末路。

當然也有人把這看作是一種信仰的單純,一種精神世界裡的純淨,也真是這種心理學中的窄化效應,才使得1900在鋼琴彈奏時達到精力的高度集中。

成就越高,自己所涉及的範圍也越窄,逐漸收縮,變得局限越來越多。

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有的人一直都沒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在不斷地探索著,但是1900知道。

他明白這艘船已經給了他想要的一切。

就是這個我們看似貧瘠,甚至稱得上狹小的空間,就是他構築起的完整精神與世界生活。

這種狹隘化思維所導致的結局,對於一些專注某一領域或者從事一個單一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值得反思。

三:郎朗的勤學苦練鑄就現今輝煌

近日,郎朗和其妻子吉娜頻頻出現在話題熱搜榜上,而談論話題關鍵多還是出自兩人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

在節目中,郎朗和吉娜可謂是撒足了狗糧,不過最惹人爭議的是吉娜不讓郎朗做家務的這一舉動。

郎朗空有一顆想做家務的心,可是妻子吉娜卻頻頻阻止,堅決不讓郎朗做家務,還多次提醒他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手。

這樣不難理解,郎朗畢竟是世界著名的一流鋼琴家,不論才華如何,就單論金錢價值方面的體現,據傳郎朗的一根手指就價值一千萬,一雙手一共投保了一億元的保險!

但,天才鋼琴家的手絕不是無緣無故這麼金貴的,郎朗能獲得現如今這般高的成就,這其中所付出的汗水和艱辛,也不是我們想像中那般簡單。

郎朗,1982年出生在遼寧瀋陽,是滿族的後裔。

往遠了說,郎朗的音樂天賦應該是遺傳自父輩,朗朗的爺爺曾經就是一位音樂老師。而郎朗的父親郎國任,人稱"狼爸",其虎狼式的教育曾受過很多人的抨擊,但是隨著郎朗的成功,批判之聲也逐漸減少。

對於郎朗在鋼琴上的培養和鍛鍊,父親郎國任是制定了全方面的計劃安排。

在郎朗還未出生時,父親郎國任就早早準備好的鋼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成為鋼琴家。

在很早之前,郎朗的父親就和妻子共同探討過哪一種樂器可以讓孩子走向國際,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風採,不得不說,朗爸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夫妻二人意見一致決定,以後讓孩子學習鋼琴。

就這樣,郎朗還沒出生,就被父母決定了自己命運的走向。

夫妻二人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注重胎教,孕期期間家中一直飄揚著世界演奏名曲。等到郎朗出生,朗爸就開始自學鋼琴,每天下班都彈奏鋼琴,為的就是培養孩子對鋼琴的興趣,而到了郎朗兩歲的時候,朗爸就開始讓孩子接觸鋼琴彈奏。

慢慢的,年幼的郎朗對鋼琴越來越感興趣。

郎朗從四歲起,就可以彈奏很多完整的曲子了,不看譜子, 僅憑超群的記憶力,就可以完成。

朗朗的成功,若說有他自身60%的天賦、20%的老師授課,那麼剩下的20%的勤奮必定是來自朗爸的監督訓練。

四:勤才思想開放不斷追求創新

朗爸對郎朗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對郎朗的培養,除了鋼琴,還有英語和教養上都不從鬆懈。

這也是為什麼,郎朗不僅在鋼琴上造詣不淺,在為人處世上也能獲得大家的肯定和讚賞。

朗朗在鋼琴上的才華我們都有目共睹,但和1900不一樣,他在父親的引導下不僅僅是進行鋼琴上的學習。

他的目光在向整個世界去展現自己的琴技,並且注重琴技之間的交融與提升。

就在14年的春節晚會上,郎朗還同幾位外國友人向我們大家展示了一場創意樂器節目《野蜂飛舞》

單從1900和郎朗人生發展來看,兩者都是對鋼琴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但是1900是把自己禁錮束縛在了鋼琴的世界裡,而郎朗是在借用鋼琴走向世界,不斷地開拓自己見世面,以及豐富提升自身的鋼琴水平。

五:不斷地提高孩子思想境界和目光高遠

眼界的高低是很重要的,1900最後的悲惋結局其實就是其窄化所致。

窄化是一個建立和喪失的過程,伴隨窄化的一定是喪失。

因此窄化的對象,如果是對我們有益的,那麼窄化會讓我們在某一方面的培養上更加精力集中,但如果窄化對象是不益的,這就只會導致我們的路越走越窄,最後把自己禁封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不再會有大的突破進步,最後甚至會導致自己把自己"堵"死了。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專注孩子的學習,而是應該注重全方面的培養。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化,我們只能隨著時代的節奏不斷地調整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加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人,固地自封的人是不能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站穩腳步的,所以與時俱進很重要。

所以學習不應該只針對於考試,很多家長看來是"業餘愛好"或是"無用知識",其實也能讓孩子用多維度看待問題,能更就有發散性思維去分析和理解問題。

在孩子特長培養上,也是如此,我們要學會借用自己的優勢去融匯不同的技能優勢,以此來讓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聽徐老師談《海上鋼琴師》
    作為學鋼琴的人,不能說沒看過《海上鋼琴師》,那多不好意思呀!有人說《海上鋼琴師》是鋼琴系的教科書,一點不誇張,作品中有些片斷對於鋼琴音樂的解讀肯定是登峰造極。再欣賞主題曲:《海上鋼琴師》由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凡是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 《海上鋼琴師》:有時候,選擇多了未必是好事
    by 谷崎潤一郎 《痴人之愛》到處漂流無處躲藏的孤獨有一天,《海上鋼琴師》放到一多半的時候,就是1900剛剛生出愛意,自己的情緒有點糟糕,只好去陽臺打岔。樓下是接親的花車,形式上,這時候的流程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不知人類為什麼一念起一念消,短的像貓哈氣。怯弱的人,消除我執的辦法,基本靠的是自己。
  • 《海上鋼琴師》:他用實踐證明,孤獨與自由可以共存永生
    這樣的人會孤獨,會寂寞嗎?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一生局限在船上,而不肯涉足陸地生活呢?如果你看過《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那麼你一定不會陌生。主人公1900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小被遺棄在船上,被煤炭工收養後,便與船結下了不解之緣。
  • 俗人難以理解的《海上鋼琴師》,劇情卻精彩絕倫
    看完《海上鋼琴師》,在劇尾字幕不斷滾動的時候,整個人可是呆坐著的,影片實在太精彩了,整個腦子還沉浸於劇情中,很多東西想不通,又很多東西想到了,但不知道怎麼去表達,總之就需要靜一靜,緩一緩情緒。其實這不是全新的大片,而是1998年的義大利經典之作,從豆瓣可以看到,其片名還有不少:聲光伴我飛(港) / 一九零零的傳奇 / 1900海上鋼琴師 / 傳奇1900 / The Legend of 1900 /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海上鋼琴師》: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圖)
    莫裡康內曾為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三部經典作品配樂,是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本周推介的佳片就是二人合作的《海上鋼琴師》,一起去回顧那些念念不忘的音樂迴響。  大海、遊輪、鋼琴,如果這三樣存在就構築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怎樣的世界?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這樣一段充滿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 一個人的烏託邦《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烏託邦」,和豐子愷先生的詩配圖「不寵無驚過一生」,都是直達靈魂深處的感動。誰能保持一個孩子一樣的心過一生?即使不能,我們仍然要去想!——《不寵無驚過一生》豐子愷吳興一:一個人的烏託邦——《海上鋼琴師》影評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看它時並不愉快,甚至有些煩躁。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古希臘與巴比倫、埃及接壤,極易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以海洋為媒介,以商品交換為手段,並且用探究未知構建理論的方法,促生了有利於服務於商品經濟,開放進取式的科學思想體系形成。古希臘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以及宏偉的科學思想體系,是近現代科學誕生的思想源泉,幾乎所有近代科學的學科都能在古希臘思想體系中找到源頭。
  • 豆瓣9.2分《海上鋼琴師》:人這一輩子,如果可以的話請忠於自己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影片,經4k技術修復後,去年在電影院震撼上映,當時引起了很大一波懷念熱潮,畢竟也已時隔20餘年。如今再翻看,影片仍依舊動人,主人公1900的故事很燃,很美。《海上鋼琴師》在豆瓣電影TOP250中位列第15位,95萬人的評價下依舊保持著9.2分的高分,許多人認為它是一生必看的電影,而且不僅是必看,還是看很多遍不會膩的電影。但每次看完影片,總會有一個疑問揮之不去。為何主人公1900不願走下船,到陸地上生活,或者到其他什麼地方生活,而是一定要選擇跟船一起被毀滅?
  • 即使是【海上鋼琴師】也需要帥氣的西裝油頭打扮
    1998年上映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風靡全球,斬獲各類大獎22項。21年後終於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
  • 《海上鋼琴師》黑白琴鍵,指尖生花,每個人心中有一片遼闊海洋
    阿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身邊很多朋友安利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阿慄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是阿慄的好朋友熱情推薦一定要看的,那時候它只是必看榜單裡等待被發掘的電影之一。那時候的阿慄在看過影片之後,也僅僅有些感慨,感慨鋼琴聲的美妙、感慨音樂的神奇,黑白琴鍵的合奏竟然能敲到心坎裡。
  • 《海上鋼琴師》:理想主義的幻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闖天涯
    這句話用來表達對《海上鋼琴師》這部偉大的電影作品,可以說是最貼切不過的了,這部電影最初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而後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聯袂出演的一部文藝劇情片。
  • 《海上鋼琴師》中無疾而終的初戀,讓人遺憾,所以才那麼值得回味
    #愛情劇評#系列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位名叫1900的偉大鋼琴師,他從生到死都生活在輪船上,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輪船半步,後來與報廢的輪船沉入海底的故事。海上鋼琴師1900瞬間就被小鹿般靈動的少女吸引,他對少女一見鍾情了。眾所周知,輪船就是1900的家。他憑藉對輪船的熟悉,夜晚偷偷跑到了大通鋪三等艙,找到了少女的床位,在熟睡的少女臉上印上了他的唇。
  • 元雜劇:在不同時期的思想碰撞中逐漸沒落
    在民族大融合的趨勢下,文化思想的發展,在不斷融合碰撞的過程中也達到巔峰。能歌善舞,各個民族博採眾長,集聚多種藝術形式於一身。最後就是當時的元朝貴族對於歌舞、戲曲的愛好,這方面也有不少的相關文獻記載。這才促使了元雜劇的興起。第二、在於科舉制的廢除,科舉制在歷史上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 《海上鋼琴師》:每個人都有深藏的愛與怕,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文/安若兮用溫暖的文字,點亮孤獨的靈魂2019年底,兩部世界電影史上殿堂級的義大利經典電影4K修復版相繼登錄全國院線,其中一部是上映於1997年的《美麗人生》,另外一部則是上映於1998年的《海上鋼琴師》。
  • 《龍貓》、《千與千尋》、《海上鋼琴師》老片重映為何如此吃香?
    包括之前4K修復版的《海上鋼琴師》,貢獻票房的同時,也是致敬經典。當然了,也有人會覺得,誰都沒有欠誰的電影票,這不過是一場營銷而已。不可否認。只要是重映的老片,幾乎都是曾經的經典封神之作,看多少遍都不會覺得膩,並且不同的時間段拿出來欣賞總是會有不同的感受。《大話西遊》失去之後才懂的珍惜這個道理你真的懂了嗎?《龍貓》30年如一日的童真守護你真的能保持嗎?
  •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彈琴,即使外面在打仗」
    ——《海上鋼琴師》1822年,舒伯特創作《b小調第八交響曲》,43年後樂譜才被首次公演。1851年,梅爾維爾的《白鯨》無人問津,70年後,興起梅爾維爾復興潮,它作為其代表作聞名於世。相比之下,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無疑幸運很多。1998年,《海上鋼琴師》上映,人們普遍稱之為爛片。媒體記者藉機問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如何評價該影片,他說,希望很多年以後,大家能喜歡它。
  • 推薦7部天才電影,看看他們不平凡的人生,真是讓人嘆服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盪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名為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浪漫主義風格,以嫻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這部經典影片。2.
  • 荷蘭到底有多「開放」?對於思想開放的人來講,這裡就是天堂
    相比於其他國家來說,我國是非常保守的,像一些西方國家他們的思想,行為都非常開放,讓我們一些思想觀念比較老舊的人很難接受。舉個例子來說,荷蘭這個國家的女性都穿得非常性感,小短裙,露臍裝都非常的普遍,這也就意味著它的道德倫理方面約束相對來說比較少,而我國如果穿成深V,超短褲都經常被人評頭論足,也會被老一輩的人說成生活不檢點,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的思想也越來越向開放的方面發展,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去改變之前的老舊思想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荷蘭文化。
  • 電影《海上鋼琴師》:長大後,我們終於看懂了自己!
    在生活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部電影,讓你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    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他生來就是屬於大海, 鋼琴是1900唯一的寄託。
  • 《海上鋼琴師》:從心理學三個層面,分析1900選擇與船共沉的原因
    《海上鋼琴師》,這部上映於1998年的電影,如今雖然過去20多年,但依舊經典不衰。2019年11月15日在國內上映後依舊好評如潮。豆瓣在100萬人參與點評的情況下獲得9.3的高評分。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由維吉尼亞號遠洋客輪的船員撫養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