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黑白琴鍵,指尖生花,每個人心中有一片遼闊海洋

2021-01-11 雲強攝像

阿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身邊很多朋友安利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阿慄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是阿慄的好朋友熱情推薦一定要看的,那時候它只是必看榜單裡等待被發掘的電影之一。那時候的阿慄在看過影片之後,也僅僅有些感慨,感慨鋼琴聲的美妙、感慨音樂的神奇,黑白琴鍵的合奏竟然能敲到心坎裡。

而當阿慄第二次重新翻看的時候,才驚訝的發覺,原來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位我海上鋼琴師。阿慄想,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片遼闊的海洋,盛滿了孤獨和無助,想要遊出局限的地域,卻深感無力,掙扎著度過一生,迷茫又無奈。阿慄想,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一塊孤獨的礁石,在海上,漂浮。

這部影片是由三個主要元素串聯起來的:一個叫1900的男主人公、一片遙望無際的大海和一架鋼琴。整部影片用回憶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音樂天才傳奇的人生,電影的一個關鍵情節是,1900和剛認識的Max談笑風生的某一天,伴著曲子,十分愜意,後來Max回憶起這段時光,說那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阿慄覺得,對於1900來說,又何嘗不是難得的開心呢?

Max和1900共同在海上生活裡一段時間,在見證著音樂天才魅力的同時,也在和爵士樂鼻祖鬥樂的奇妙經歷裡,被1900最後一曲的反擊震撼。阿慄想,Max也一定懂得1900的孤獨,但同時也欣賞著他對於鋼琴的執著。現在阿慄還記得電影裡,1900坐在鋼琴前,指尖飛快跳動旋轉的場景,整曲下來一氣呵成,叫人難以忘懷。

緊接著,影片的高潮在1900第一次遇見心上人的時候出現了。當時男主彈奏的曲子聽起來十分舒緩動人,阿慄覺得就像是在描述一段純真又甜蜜的愛戀。男主小心翼翼的跑到船艙上想偷偷親吻心儀的女孩,但心中的害怕卻讓他猶豫不決,生怕被發現,於是只好悄悄地躲藏起來。然而這世間的一些事總是有些巧合和遺憾,直到分別,1900也沒能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喜歡的女孩。

阿慄覺得,或許1900是覺得自己可能永遠無法走出船艙、永遠無法走出那片海,而女孩屬於外面廣闊的天地,他或許是覺得自己是個怪人吧。但即便如此,阿慄還是從女孩閃閃發光的眼睛裡看到了她對1900的喜歡和認可,只是人生好多事,有了抉擇便會有遺憾相伴,最終兩個互相喜歡的人還是錯過了。

其實那時候,1900心中也有了想下船的念頭,那是他第一次有這樣的衝動。阿慄想,那份衝動裡不僅僅有女孩對他的影響,還有對於大海之外廣闊世界的好奇心吧。雖然最終他還是沒有下船,依舊留在了那架鋼琴前,留在了自己心底的那片海裡,正如影片中他自己說的:「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

阿慄覺得,也許絕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逃離的困境,正是那片海。倘若有一天我們終於有勇氣選擇離開,選擇去外面的世界經歷未知的人生,所能得到的也未必是榮耀,也可能會失去所有。除此之外,阿慄從這部電影中明白,鍵盤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正如1900的選擇那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阿慄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人生。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聽徐老師談《海上鋼琴師》
    作為學鋼琴的人,不能說沒看過《海上鋼琴師》,那多不好意思呀!有人說《海上鋼琴師》是鋼琴系的教科書,一點不誇張,作品中有些片斷對於鋼琴音樂的解讀肯定是登峰造極。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豔世界?他將怎樣譜寫自己非凡的人生。但1900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後來郵輪被廢棄、引爆,1900不願離開生於此長於此的"維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 《海上鋼琴師》:每個人都有深藏的愛與怕,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海上鋼琴師》曾榮獲全球各類22項大獎,無數神仙口碑觸動萬千觀眾,更是豆瓣評分9.2的「神作」。《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的一生。嬰兒時的他被遺棄在維吉尼亞號郵輪的頭等艙,被水手意外發現並收養,取名1900。他憑藉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成為樂隊的鋼琴師,驚豔了所有人。他指尖流淌出的美妙音樂,總能深深打動每一個聆聽他彈奏的人,甚至在鬥琴中贏了爵士樂的鼻祖傑尼。
  • 俗人難以理解的《海上鋼琴師》,劇情卻精彩絕倫
    看完《海上鋼琴師》,在劇尾字幕不斷滾動的時候,整個人可是呆坐著的,影片實在太精彩了,整個腦子還沉浸於劇情中,很多東西想不通,又很多東西想到了,但不知道怎麼去表達,總之就需要靜一靜,緩一緩情緒。怎麼能有這樣的故事?怎麼能有這樣的人?怎麼能有這樣的名字?怎麼能有這樣的傻事?這電影怎麼在當年就能拍得那麼精彩?
  • 電影《海上鋼琴師》:長大後,我們終於看懂了自己!
    在生活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部電影,讓你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    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他生來就是屬於大海, 鋼琴是1900唯一的寄託。
  • 《海上鋼琴師》:理想主義的幻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闖天涯
    這句話用來表達對《海上鋼琴師》這部偉大的電影作品,可以說是最貼切不過的了,這部電影最初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而後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聯袂出演的一部文藝劇情片。
  • 一個人的烏託邦《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烏託邦」,和豐子愷先生的詩配圖「不寵無驚過一生」,都是直達靈魂深處的感動。誰能保持一個孩子一樣的心過一生?即使不能,我們仍然要去想!」她不停的解釋道歉又害羞的格格笑個不停,為自己的行為本身,也為這每個人身上都潛存著的孩子天性!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海上鋼琴師》: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圖)
    莫裡康內曾為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三部經典作品配樂,是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本周推介的佳片就是二人合作的《海上鋼琴師》,一起去回顧那些念念不忘的音樂迴響。  大海、遊輪、鋼琴,如果這三樣存在就構築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怎樣的世界?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這樣一段充滿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 《海上鋼琴師》他天縱奇才,用雙手點亮琴鍵上黑白以外的色彩!
    我們都會羨慕天才,那些人天賦異稟之人,出類拔萃地活躍在我們遙不可及的金字塔頂端,但是我們很少知道,他們的天賦可能是某種程度騎虎難下的無奈,我們眾所周知,莫扎特是一個萬中無一的神童,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當別人有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的時候,莫扎特卻被父母帶著四處巡演,臺下的觀眾眼睛放光地看著莫扎特在鍵盤上雙手如飛
  • 《海上鋼琴師》:從心理學三個層面,分析1900選擇與船共沉的原因
    也許是大海給了1900無限的靈感,讓年紀輕輕的他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後來成為維吉尼亞號的鋼琴演奏家,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的打動。然而這一切事情僅僅發生在海上,因為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1900,一個鋼琴天才,如果他踏入陸地的話,那麼以他的才華足以贏得大凡人們想追求的一切:財富、地位、他人的尊重和仰慕、愛情等等。
  • 《海上鋼琴師》:有時候,選擇多了未必是好事
    最初是男人主動地願意「受騙」,一旦有了自己所迷戀的女人,不管她的話是真是假,男人聽起來都覺得很可愛。by 谷崎潤一郎 《痴人之愛》到處漂流無處躲藏的孤獨有一天,《海上鋼琴師》放到一多半的時候,就是1900剛剛生出愛意,自己的情緒有點糟糕,只好去陽臺打岔。樓下是接親的花車,形式上,這時候的流程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不知人類為什麼一念起一念消,短的像貓哈氣。
  • 豆瓣9.3分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1900拒絕下船?
    隨著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的上映,我們終於得以在電影院裡重溫這部足以名留影史的經典作品,並為「1900」和導演託納多雷補上那一張欠在心中許久的電影票。與此同時,那個與影片同樣經典的問題也再一次成為了議論的焦點——1900為什麼選擇了拒絕下船?今天加七君將以此文的方式,從四個角度展開分析,試圖探尋這一問題的答案。
  •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彈琴,即使外面在打仗」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憂慮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然而我並不羨慕。——《海上鋼琴師》1822年,舒伯特創作《b小調第八交響曲》,43年後樂譜才被首次公演。
  • ...被無數人視為經典,《海上鋼琴師》寂寞你能理解嗎;《雷神》中...
    1 豆瓣9.2分,被無數人視為經典,《海上鋼琴師》寂寞你能理解嗎 競逐第一部朝聖,豆瓣評分9.2,豆瓣Top15,並被許多人推薦列入「生活必看」電影名單。這就是《海上鋼琴師》因為他的名聲,很多人都是讚美,但是你真的理解他嗎?
  • 即使是【海上鋼琴師】也需要帥氣的西裝油頭打扮
    1998年上映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風靡全球,斬獲各類大獎22項。21年後終於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
  • 《海上鋼琴師》:他用實踐證明,孤獨與自由可以共存永生
    有這麼一個人,一生都生活在船上,從來沒有踏上過陸地。這樣的人會孤獨,會寂寞嗎?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一生局限在船上,而不肯涉足陸地生活呢?如果你看過《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那麼你一定不會陌生。主人公1900就是這樣一個人。
  • 《海上鋼琴師》中美麗的音樂在電影中起了哪些作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通過背景音樂描述電影所傳達給人們的關於電影所描繪的時間信息,以及時代背景;第二方面是音樂的表達呈現出人物性格、精神面貌,通過配樂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暗示, 使人物的熒幕形象更加生動;第三方面表現在音樂推動了劇情發展,為後續的劇情做鋪墊,暗示劇情的進展;第四方面依據音樂的聽覺形象、旋律的起伏、和聲來有效地表現電影原本的情緒以及內涵的藝術形象。
  • 《海上鋼琴師》VS郎朗:天才思想固化和勤才思想開放,結局會不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看過《海上鋼琴師》的人們應該都知道,電影中的男主是一個音樂方面的天才,擁有著非同一般的鋼琴演奏天賦,但最後的結局卻是其隕落。而同樣是天才,單從鋼琴演奏技藝來講,《海上鋼琴師》中無師自通的男主顯然在琴技上略勝一籌,但是為什麼二者的發展卻不盡相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海上鋼琴師》VS郎朗,天才思想固化和勤才思想開放,結局會不同。
  • 《海上鋼琴師》中無疾而終的初戀,讓人遺憾,所以才那麼值得回味
    #愛情劇評#系列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位名叫1900的偉大鋼琴師,他從生到死都生活在輪船上,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輪船半步,後來與報廢的輪船沉入海底的故事。1900的皮鞋,雖然沒有踏上過陸地,可是他卻擁有一段讓人遺憾,但又非常值得回味的無疾而終的美好初戀。
  • 豆瓣9.2分《海上鋼琴師》:人這一輩子,如果可以的話請忠於自己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影片,經4k技術修復後,去年在電影院震撼上映,當時引起了很大一波懷念熱潮,畢竟也已時隔20餘年。如今再翻看,影片仍依舊動人,主人公1900的故事很燃,很美。《海上鋼琴師》在豆瓣電影TOP250中位列第15位,95萬人的評價下依舊保持著9.2分的高分,許多人認為它是一生必看的電影,而且不僅是必看,還是看很多遍不會膩的電影。但每次看完影片,總會有一個疑問揮之不去。為何主人公1900不願走下船,到陸地上生活,或者到其他什麼地方生活,而是一定要選擇跟船一起被毀滅?
  • 《海上鋼琴師》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
    那時的歐洲電影已經過了名著翻拍、政治意識形態以及電影工具化的時代,開始更多地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從自身本體出發,講述對世界的認知,對社會的理解,對人和人、人與事之間多維度的思考。不僅僅是《海上鋼琴師》,同時代的《鐵達尼號》、《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阿甘正傳》,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