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所創《易經》被質疑6500年,研究者終於證實,它實際是超科學

2020-12-23 布一定通古

一直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大多數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迷信等,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是因為它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哲學巨作!其闡述的內容,就這個世界根源不變的規律。

哲學大師臨終留下一句話,千叮萬囑,將一本書視為中國崛起的依仗

馮友蘭,這個名字背後,是近代中國的哲學光芒在閃爍,其留下的諸部哲學巨著,直到今天依舊影響著世人。

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我們都知道,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源之所在。千百年來,它的智慧哺育著我們一代代華夏子女...

雖然易經有著如此高的學術地位,可是在21世紀的今天,易經對於現代人卻很陌生。

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

《易經》被納入國考,將會再次掀起國學熱!你還在說易經是迷信?

2019年初新聞發布「2019年度國考筆試,《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有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但大部分網友則認為「肯定要考,中國人連《易經》都不懂,做什麼幹部」、「《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被列為群經之首,早該考了!」,考《易經》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此舉值得點讚。

2019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聲明: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

可以看出了,國家在為《易經》正名,這是中國易學研究之裡程碑,將推動易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易經不是封建迷信,是超科學!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一切,包括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那部分。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不是因果元素匯集產生的明確結果。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西方的學者驚奇的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幾千年來,《易經》可以預測人生,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是一位有著廣泛興趣的西方學者,他研究的領域涉及數學、哲學、邏輯學、地質學、力學、法學、歷史、法律、語言與神學等,當然也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

1697年12月,萊布尼茲寫信給法國傳教士白晉,闡明了自己的二進位觀點,並且希望對方將它推薦給康熙皇帝,但收到的回信令他大吃一驚。白晉在信中寫道,二進位不應該是一門新科學,中國的伏羲幾千年就已經發明了。

由此可見,認為《周易》是封建迷信的,才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而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終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古人說的好,《易經》博大精深,在於它包羅萬象。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還是一本涵養福報的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以前聽人這麼說《周易》的學問博大精深,我還不太理解,直到後來,我聽到一位老人家講:

我們從出生,到上學,再到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易經》足足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家庭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只不過,《易經》智慧雖然好用,但是我時常能碰到學習易經的朋友向我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向他們推薦了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

這本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這本書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才56塊錢,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經》被質疑6500年,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距現在的考古發現,距今超過6500年,作者有很多說法,最多的說的是伏羲。《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古人探尋宇宙的奧妙《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但是對於《易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被質疑6500年後,《易經》終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的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起來,想到的都是陰陽風水、卜卦算命之類的內容。就連最近大火的網劇《鬼吹燈》,都引用了很多《易經》的內容在講風水運勢。但其實,《易經》是一種超科學,一種我們還無法用理性理解的科學,一種我們逐漸失去解讀能力的科學。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是由周文王和他兒子周公旦所撰寫的,主要寫的是六十四卦,卦辭和爻辭;而易傳是孔子在研究完《易經》的卦辭和爻辭後所撰寫的十篇文章,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易傳》也被叫做孔子十翼。對於《易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
  • 楊振寧談易經,周易藏了多少秘密?被質疑6500年,終被證實超科學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 特別是中國所創造的文明永遠是光輝燦爛的。在眾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華民族具有高超的智慧,而這種智慧集中體現在中國傳統易經文化之內。如果只能找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應該選哪本?《論語》?《道德經》?《詩經》?
  • 被質疑3千年的《易經》,如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如果你用一句話來總結《易經》的道理,你會用什麼?不過還有一句話可以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當時,伏羲畫了一個圖像,我們稱之為作一,一畫開天。一就是現在的太極。太極生陰陽。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從它衍生出來的。陰陽是宇宙萬物中最基本的元素。
  • 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在證實為超科學
    1990年,馮友蘭先生在臨終之時留下一句遺言,他認為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提醒人們注意周易。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一、《易經》的科學性6500年前「橫空出世」的這一本《易經》,其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與人類息息相關,根據相關國學大師們的解讀,其中記載著的其實都是有關於人類生命的奧秘。
  • 中國院士臨終前告誡,要注意《周易》,中國可能會因它而大放光彩
    二進位是易經的祖宗,比西方早了幾千年,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他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易經》。
  •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提起《易經》國人一定並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說《易經》流傳到現在,但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易經透露:宇宙中有股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隱藏在我們體內
    《易經》作為中國非常古老的書籍之一,至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幾千年來,《易經》一直不斷地遭受著各界的質疑: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佔卜方式是一種封建迷信,毫無道理可言。然而事實上,它卻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著後世對它進行探索和研究,終於在今天被證實:《易經》中的內容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它的奧秘就在於能夠把握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進而對人對事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 易經透漏:宇宙中堅不可摧的一股神秘力量,可能就存在每個人體內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伏羲作為上古氏族的首領,肩負著族人生存的大任。別人吃飽穿暖是第一要務,而他還需要學習和領悟。通過對天地無常、自然更迭、四季交替等變化的觀察,華夏最初的哲學體系開始萌生。便是伏羲所創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八卦。同時,這種八種自然元素,在上古神話的構成中也是最核心的元素。同時,也形成了東方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徵。
  • 人祖伏羲、一畫開天,我們的王是個大天文物理科學家
    65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起源於結繩記事的原始時代的伏羲文化淵源,對中華民族文化構成與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伏羲文化的精華——陰陽八卦思想,體現的是先民的宇宙論模式。它囊括了宇宙最高原理,奠定了東方哲學思維模式的基礎。
  • 1990年一老人臨終前告誡:中國將來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而從《易經》中衍生的各種文化,如醫學、命理學、卜筮學,在如今卻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封建迷信。可是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幾千年來,《易經》可以預測人生,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1865年孟德爾發表從豌豆雜交實驗得出的遺傳基本傳遞規律,發現遺傳基因。1910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證實基因位於染色體上,說明了基因的物質基礎。
  • 被納入國考的《易經》,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國家親自為它正名
    我們都知道,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源之所在。千百年來,它的智慧哺育著我們一代代華夏子女...雖然易經有著如此高的學術地位,可是在21世紀的今天,易經對於現代人卻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 《易經》的財富觀:大部分人的錢用錯了地方,所以不能大富大貴!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楊振寧、馬雲、李嘉誠等人,他們每一個人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26歲之前熟讀《易經》,懂得招賢納士,養賢納賢,才會成為人中龍鳳。然而就是這麼一本經典著作卻被質疑是迷信,長達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
  • 易經提醒你:與人交談時,儘量少說自己這「兩件事」,是有道理的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常有人認為風水好壞決定人生命運。
  • 《易經》成功破譯生命密碼: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曾被宗教一手壟斷的解釋權,終於透出科學的聲音:1865年孟德爾發現遺傳基因;1910摩爾根明了基因的物質基礎;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並製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
  • 《易經》洩露:你常說的話可能就是人生預言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