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談易經,周易藏了多少秘密?被質疑6500年,終被證實超科學

2020-12-21 含沁說歷史

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東方文明曾經有過極具輝煌的成就。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 特別是中國所創造的文明永遠是光輝燦爛的。

在眾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華民族具有高超的智慧,而這種智慧集中體現在中國傳統易經文化之內。

如果只能找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應該選哪本?《論語》?《道德經》?《詩經》?

全錯了,答案是《易經》

可以說,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

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

阿里創始人馬雲坦言:《易經》包羅了宇宙萬物產生、變化的根本規律,我很慶幸自己讀得早;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易經》,一生反覆通讀……30多年前,有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楊振寧對易經進行了三個總結:

第一,《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易經》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第三,《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

中國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

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

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並且還通過易經研究出了2個非常重要的理論。

我們的遺傳密碼中有六十四個密碼子,如同易經裡有六十四卦

1950年代,生物學家華生和克裡克破解了遺傳密碼,就在這個時候,專家觀察到一個現象:DNA密碼子和易經卦象同樣有二元結構。

輪軸上的卦象與我們的遺傳密碼相關,直接對應密碼子。人類胺基酸密碼子基礎的運作方式,是透過特定的印記。如果你深入細胞自身結構內的細胞核,進入它的DNA,會發現所有的東西,所有構成人體的基本組成要件,都在那裡。不論是血球細胞還是肌肉細胞,都是如此。

圍繞在外圈輪軸的這六十四卦,在人體圖中轉化為「閘門」,可以用來理解人類圖的主題,或解釋我們的遺傳印記,也為每個人身上的特徵提供非常具體的說明。

卦象與度數之間的關係

每個對應到閘門的卦象都有特定的位置,並且在外環上有一個測量弧度。為了決定它的位置,我們需要再次了解這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總共有三百八十四爻,而十二星座的每個宮位包含三十度,總共三百六十度。

在外環上可見三百八十四爻區別環繞,當這些刻度和內環的三百六十度對齊並測量度數時,可以看到每卦所佔的空間/時間為五度三十七分三十秒弧。

我們出生時即被賦予某些特質,這些特質來自人類圖每個的特定卦象。在特定的時刻印在我們身上,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伴我們渡過餘生。

這四個系統和它們貢獻的部分,建立一個新的、多元化又深刻複雜系統的基礎,提供了解生命奧秘和宇宙運作機制的全方位工具──即是人類圖系統。

這六十四個卦門的人類模型,是人類圖系統獨有且最重要的特徵。

可以看出,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周易》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表示宇宙發展的原動力和規律。

用64卦384爻,囊括了天地變化之道,人生之至理,正是因為做到了以簡馭繁。

說到底,易,就是變化。

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它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先不說它的卦象,光說《周易》的內容,就足夠我們揣摩一輩子,比如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句出自《周易繫辭下》,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世間萬物運行都在這個規律之下。

窮而不變,是沒勇氣。變而不通,是沒能力。通而不久,是沒堅持。

此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這些都是《周易》裡面的卦象,單從文字來說,就不愧被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但是大家都知道易經晦澀難懂,還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其實我們可以用「說文解字」的方法來讀《周易》。

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周易》,它用最直白的方式,用圖片、白話文來詳細講述《周易》內容: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厚厚的一摞書,讓你能看得懂,學的會,用得上,用最簡單的語言、圖片來教你學會《易經》,領略經典傳統文化。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了解了:

相關焦點

  • 被質疑6500年後,《易經》終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的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起來,想到的都是陰陽風水、卜卦算命之類的內容。就連最近大火的網劇《鬼吹燈》,都引用了很多《易經》的內容在講風水運勢。但其實,《易經》是一種超科學,一種我們還無法用理性理解的科學,一種我們逐漸失去解讀能力的科學。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說起《易經》,其實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但或許是只聞其名,對其真正又有多少了解呢?《易經》乃群經之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 被質疑3千年的《易經》,如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可以說,如果你了解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變化,你就會理解《易經》。 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並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易經》。在2019年《易經》被納入國考的時候,曾引發網友的熱烈爭議,一些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也要學算卦」。
  • 伏羲所創《易經》被質疑6500年,研究者終於證實,它實際是超科學
    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我們都知道,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源之所在。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這部千古奇書裡蘊藏了什麼秘密?
    在2004年於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就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這在當時的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那麼楊振寧作為一位科學家,卻為何要選擇與科學背道而馳,毫不相干的玄學著作上?
  •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眾所周知,中國是有著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國度,並且古代老一輩給後人留下的一些古書奠基,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對於中華民族有著極其特別的重要意義。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並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易經》。
  •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提起《易經》國人一定並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說《易經》流傳到現在,但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周易提醒你:那些你經常說的話,會成為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縱觀古今,有心之人都會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讀一本書,比如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如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中國院士臨終前告誡,要注意《周易》,中國可能會因它而大放光彩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1990年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臨終前說的一句遺言。馮友蘭的一生是受人敬重的,但是為什麼要在臨終前說出中國會因《周易》而大放光彩這種備受爭議的話呢?這一切還要從《周易》說起。
  • 周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3樣兒開始的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是一些成功人士對於易經的普遍印象。從古至今,我們發現凡是那些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規律:他們之所以可以衝破逆境出重圍,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作對人生的決策,最後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人才,都是對易經有深刻了解的人。
  • 6500年前的迷信,出現在高考數學試題中,你對周易有多少誤解
    六千五百年前被認為是迷信,現在被證實是科學,而且在主要考試中也多次出現。假如在各大網站上搜索頻道如果輸入周易二字,出現了比較多的還有預言佔卜之類的,可見,不僅以前是現在很多人心中的周易,而且把周易和一些唯心主義者的算命江湖術數聯繫起來。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談起《易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是一部奇書。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為過。>1990年,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老先生臨終前也要告誡學生:「中國將來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為什麼它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易經透露:宇宙中有股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隱藏在我們體內
    《易經》作為中國非常古老的書籍之一,至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幾千年來,《易經》一直不斷地遭受著各界的質疑: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佔卜方式是一種封建迷信,毫無道理可言。然而事實上,它卻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著後世對它進行探索和研究,終於在今天被證實:《易經》中的內容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它的奧秘就在於能夠把握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進而對人對事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
  • 《周易》提醒你經常說的話,就是自己的人生預言,要謹慎小心!
    該書以探尋吉兇開始,後來發展成為富有哲理的寶典,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最終發現是超科學。「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個人生的劇本,每一個選擇都會有一個結果,它都會幫你推演出來,很多事,不僅僅是運氣。《周易》提醒你:人的一生都有福報,你常說的話,就是自己的人生預言,一定要小心,不要常說這種話!
  • 《易經》洩露:你常說的話可能就是人生預言
    縱觀古今,有心之人都會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讀一本書,比如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如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