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2020-12-21 袁玟凡

一提到《易經》,想必很多人想起的便是封建迷信和佔卜。

例如先前二零一九年《易經》被列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起了許多 網民的異議。一部分網民傳出「當公務員也要學習算卦」等類似調侃,因此可見大家對《易經》的固有印象。

實際上,這裡邊的誤解多了!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全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而在我國,問過著名哲學家、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也曾在人生最後一刻留下來遺言:「我國未來必定會大放風彩,要留意《周易》。」

《易經》為什麼會得到這般的肯定?

《易經》不僅是算命,他蘊含著改運之道

《周易》被稱作最晦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很形而上的書,也就是談哲學。後人拿它用於談命理,倒也合適。

那麼《周易》為什麼用於算命會這般精確?

這是由於它揭露了1個人、1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即然可以包攬天地宇宙與眾生,做為個體的你,當然也逃離不了。這類規律無所不在,只不過是跟地球引力相同,大部分人並不會特意去研究。

人的命運要依照天命來改,要合乎天道。天道便是宇宙轉變的大規律裡,在其中有種規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就是因果關係,做好事的人有善報,做缺德事的人有惡報。

再例如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陽氣要升高,地是陰氣要降低,這般陽陰就溝通交流了。

人和人之間分歧是怎麼結果的,分歧的99%就源於誤解,誤解的99%就源於不溝通交流,不溝通交流就是不是卦了,就危險了,因此 這一卦是告知我們要陽陰要溝通交流,天地要交合。

《易經》告知了大家這一天道規律,你依照這一規律來做,就可以解災、趨利避害,這就是改運。

因此可見,《周易》與其說是算命,還倒不如說是引導人更好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就算是經營管理公司,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是一樣的適用。

《易經》對大家的現況也具備指導作用。

現階段,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承擔著壓力,這類狀況如同《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

可是窘境總是會過去的,困卦以後是井卦,對外擴大遇阻,那麼就需要自我提升,深層挖掘出自身的潛力;井卦以後是革卦,自我提升產生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

《易經》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我們想像之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有很多內容還有待解讀。

在現代社會中,星座和塔羅的流行,反映了當今社會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又似乎面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對《易經》相當陌生,甚至覺得這根本就是封建迷信。

而易經裡藏著的是我們老祖先幾千年的智慧,大部分人更是沒耐心研究了。

如今我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從小學生開始,一股熱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潮已經興起有一段時間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重視起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講目光聚集到我們博大精深、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上。

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很想讀一讀,學習一下《易經》,但他們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裡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但一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讀完後感到很驚喜。這本書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朋友從學到了很多,對人生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本書在全譯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並且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製的古圖,並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

這本書是採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懂,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一經在手,運轉乾坤。這樣一本60不到的書,卻蘊藏著如此的大智慧,令人終生受益。

心動的話,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被質疑3千年的《易經》,如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並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易經》。在2019年《易經》被納入國考的時候,曾引發網友的熱烈爭議,一些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也要學算卦」。如今這些都快消亡了,天天硬碰硬,自己還覺得很了不起,很敬業。然而並不是,該馬虎的要馬虎,該用心的要用心,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2、為什麼陰陽是分不開的西方人最不可以接受的有哪些?便是《易經》裡的2個表述,一個叫不易,一個叫變易,這也是一陰一陽的智慧,陽是變易,陰是不易。
  • 30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卻被納入國考
    《易經》也叫《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但是,經常被人誤解為「封建迷信」的書籍,為學者難,為師者更難。終於,被質疑了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納入國考筆試,還被證實是超科學!有學者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命」,感嘆說:「根本看不懂?」
  • 被納入國考的《易經》,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國家親自為它正名
    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臨終前,還留下過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是封建迷信,還是自然規律?這也是現在大部分人所認同的一種觀點,但這其中還分了兩種說法。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伏羲所創《易經》被質疑6500年,研究者終於證實,它實際是超科學
    一直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大多數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迷信等,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易經》被納入國考,將會再次掀起國學熱!你還在說易經是迷信?
  • 它被納入國考、社科院博士點一年有餘,還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嗎?
    為了扭轉這種不正確的認知,國家政府機關、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一年以前就做出了重大舉動為《易經》正名,那麼我們還懷疑它是迷信嗎?一、國家政府機關及人文社科權威機構為《易經》正名(1)納入國考在2019年度國考筆試中,《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曾引起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提起《易經》國人一定並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說《易經》流傳到現在,但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但是,由於《易經》的內容太過於玄妙,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是一本算卦用的書。從17年《易經》出現在高考試卷中,到去年《易經》被納入我國公務員考試,都引起了眾多關注和討論。不難看出,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
  • 被質疑6500年,終被證實超科學
    中國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
  • 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被質疑6500年後,《易經》終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的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起來,想到的都是陰陽風水、卜卦算命之類的內容。就連最近大火的網劇《鬼吹燈》,都引用了很多《易經》的內容在講風水運勢。但其實,《易經》是一種超科學,一種我們還無法用理性理解的科學,一種我們逐漸失去解讀能力的科學。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
  • 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在證實為超科學
    在這封信裡,萊布尼斯還就了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稱讚,他說伏羲是中國科學的創始人。這句話雖然看起來很不著邊際,但這確實是萊布尼茨的原話,放到現在恐怕會讓很多人忍俊不禁。除了這兩個科學發現之外,與易經相關的科學研究,還有另外一個科學原理,那就是西方的波粒二象性。
  • 國考面試真題:記者報導給貧困戶發放慰問金,在現場有村民質疑!
    特別提示:本專欄共計國考面試真題精講100例!乾貨滿滿,助你成公!國考面試真題:鎮政府組織下村給貧困戶發放慰問金,記者隨行全程報導;在現場,有村民對此表示質疑;請問,你作為鎮政府隨行的工作人員,你怎麼辦?
  • 被質疑了3000年的神話傳說,如今終於被證實!西方學者:真實歷史
    從古至今的3000年來,無數人對它產生了質疑,甚至說它是一本荒誕的怪書。書中的東西太過於離奇,例如有補天追日、填海造人的神話,也有「狀如狐而九尾」的奇珍異獸,以至於沒人敢相信,就連朱元璋看完後也直呼''荒唐''。
  • 為什麼西方星座這麼流行,而我們的《易經》成了算命的封建迷信?
    在中國,相比於星座的流行程度,許多人對《易經》的認知卻都停留在「佔卜」與封建迷信上,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 「風水學」千年不衰,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風水學」千年不衰,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風水學脫胎於《易經》,歷史上一直是爭論不休,說不出所以然。看正史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主宰黎民蒼生的「真龍天子」,縱是富有四海,但對風水學依舊是深信不疑。
  • 漢語被俄羅斯納入國考,看到題目後,網友:想起被英語支配的恐懼
    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幾個國家,都將漢語列入選秀科目,俄羅斯更是將漢語納入國考,也就是俄羅斯的高考統一考試科目。漢語被俄羅斯納入國考,看到題目後,網友:想起被英語支配的恐懼!中國人從小學習英語,很多都是為了將來高考做準備,大多數人的工作對英語水平沒有要求。回想學生時期,英語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學科,發音、語法,聽力、作文,讓不少學生直呼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