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詞
她沒有珍貴的材質和美麗的花紋,卻在城市在鄉村,在溝渠在道邊,在公園在宅院,世代護佑著大地。她沒有灼灼其華的桃花絢爛,沒有玉蘭花的晶瑩潔潤,沒有牡丹花的豔麗,卻有著羞澀內斂的韻致,或抬頭或低眉頷首,僅用一抹綠織染大地,把嫵媚和柔曼駐留世間。她是平凡的柳樹,她有不凡的品格。
樹木檔案
柳樹,楊柳科楊柳屬落葉喬木或灌木,種類較多,我國各地均有分布。適應性廣,生命力強,喜光,耐溼,耐寒,一些品種也較耐旱和耐鹽鹼。枝條因品種不同或細長柔韌下垂,或粗壯直立、斜展。葉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等,兩面無毛或微有毛,有的品種幼葉兩面被銀白色絹毛,老葉無毛。葉色因品種不同或淡綠色或深綠等。花序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放,花期3-4月,果期4-5月,或6月等。
柳樹原產於中國,是我國人工栽培最早、分布範圍最廣的鄉土樹種之一。我國古人與自然萬物長期相處中,逐漸認識到柳樹的柔美和藥用功效,引種栽培柳樹。在數千年植柳實踐中,農人察柳,文人詠柳,畫家畫柳,藥人用柳療疾,這些由柳樹栽培實踐進而發展到詩文吟唱、繪畫讚美、故事傳說、折柳贈別習俗等,共同組成了獨具特色的柳文化。歷代國人發展豐富柳文化,使之成了中華文明史河裡一束耀眼的亮光。
柳樹原產於中國,是我國人工栽培最早、分布範圍最廣的鄉土樹種之一。湖邊的垂柳婀娜多姿,蓊鬱蔥蘢。Kotafoty攝
柳之詩文
我國古代典籍記載柳樹的文獻很多。《山海經》多處記載柳樹分布,如「又西十裡曰廆山……其木多柳楮」「又東一百五十裡曰熊山……其木多樗柳」等。《戰國策》中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的記載。《管子》中有「五粟之土……其榆其柳」等記載。
我國歷代詠柳的詩詞曲數量龐大。《詩經》中有多篇記載柳,如《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小弁》中「菀彼柳斯,鳴蜩嘒嘒」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折楊柳》曲中有「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李白《宮中行樂詞》《望漢陽柳色寄王宰》等10多首詩描繪了柳色黃金嫩、紛紛亂若絲的境界。杜甫對柳樹有別樣情懷,20多首詩中涉及詠柳詩句,最為廣知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居易愛柳植柳,有《東溪種柳》《種柳三詠》等10多首詩提及柳。王維也有多首詠柳詩,《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一幅景色優美的油畫底蘊。劉禹錫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描繪了少女賞春時內心感受。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則是一幅蒼涼荒蕪、悲壯慷慨的戍邊畫卷。在眾多詠柳詩中,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為傳神。今天讀柳宗元《種柳戲題》中「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詩句,或許會幻化出柳刺史柳江邊種柳的穿越歷史幻景。陸遊《遊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他10多首涉及詠柳詩中意境最深邃悠遠的詩句。
說到柳樹,人們不會忘記從甘肅到新疆傳令植柳數千公裡的左宗棠。如今在蘭州、酒泉等地,依然健在的左公柳,歷經一個半世紀風霜雨雪洗禮,見證著左宗棠希冀漸綠的華夏大地和正在逐步實現的祖國繁榮強盛史。
「春風楊柳萬千條」是毛澤東《送瘟神》中的詩句,毛主席用「春風楊柳」表達了新中國人民消除血吸蟲病成功,繼而開創新生活的喜悅心情。此外,有關柳樹的成語、諺語、禮俗、神話傳說等都非常有趣並富有哲理。
柳屬所有樹木均為雌雄異株,圖為盛開的垂柳雄花。中國植物圖像庫 周洪義攝
柳之繪畫
我國歷代傳世山水名畫中或多或少都有柳樹身影。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描繪了洛水之濱垂柳掩映下神人之戀纏綿悽婉的故事。唐代王維《輞川圖》中柳浪景致,是王維輞川別業欹湖植柳的書畫記錄。宋代趙佶《柳鴉圖》,一段老柳根粗壯,垂下兩根細枝,柳枝上白頭鳥與老柳根下白頭鳥相望鳴叫,趣味盎然。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垂柳、旱柳等柳姿婆娑,毛益《柳燕圖》中柳樹狂風搖曳,陳居中《柳塘牧馬圖》柳樹靜穆肅然。梁楷《秋柳寒鴉圖》中斷裂的枯柳側生一枝柳條昂揚向上又飄拂而下,構圖奇絕。此外,趙令穰《湖莊清夏圖卷》的柳叢,馬遠《踏歌圖軸》中的孤柳,以及宋代佚名《柳塘呼犢圖》《柳塘鴛戲圖》中柳樹,姿態柔媚,婀娜曼妙。
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柳樹,體態嫵媚,樹幹蒼老,柳枝柔美。盛昌年《柳燕圖》整個畫幅僅數條柳枝垂懸而下,幾乎鋪滿畫面,一隻燕子爪抓柳枝,隨風搖曳,另一燕子穿梭柳枝間,構圖空靈。明代沈周《柳外春耕》中兩株老柳樹尚未放葉,汪肇《柳禽白鷳圖》中老柳新綠初綻。吳偉《柳岸閒步圖軸》,周臣《畫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等多幅傳世柳畫,柳樹風情各異,搖曳多姿。
清代華嵒善繪柳,有多幅柳圖傳世,如《黃鸝垂柳圖》等。陳崇光《柳下曉妝圖》,一侍女在細柔的柳枝下整理晨妝,清麗脫俗。李蟬《桃花柳燕圖》《桃花春柳》,柳與桃花相伴掩映,構圖妙曼。此外,改琦、任熊等不同時期多名畫家都有《柳蔭侍女圖》,其柳風格各異,曼妙可人。
近代,繪柳名家非常多。陳樹人多幅柳圖柳葉嫩黃或綠中泛黃,清新空靈。豐子愷很多漫畫涉及柳,他的柳多用綠色勾勒枝條,枝葉難辨,惹人愛憐。林風眠的柳枝挺拔,滿樹嫩黃,別具一格。傅抱石的柳秀逸朦朧,蓊鬱蔥蘢。黃幻吾的柳枝極細,氣韻飄逸。吳冠中的柳有西洋畫意,枝條不見葉,卻掛著淡嫩的綠,春意盎然之感頓溢。此外,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李可染、關山月等名家筆下的柳姿態千變,意韻幽深。
柳之醫藥
遠古時代,我國先民就逐漸認識到柳樹的藥用功效,我國多部醫學典籍裡均有記載。《神農本草經》記載:「花,味苦寒。主風水黃疸,面熱黑。一名柳絮。葉,主馬疥痂瘡。實,主潰癰,逐膿血。子汁療渴。生川澤。」《本草綱目》記載更詳細:「柳絮,氣味苦寒無毒。主治風水黃疸,面熱黑。痂疥惡瘡金瘡。柳實,主潰癱,逐膿血,子汁療渴。花主止血,治溼痺,四肢攣急膝痛」。《本草綱目》記載,時珍曰:「《本經》主治風水黃疸者,柳花也。《別錄》主治惡瘡金瘡、潰癱逐膿血。《藥性論》止血療痺者,柳絮及實也。花乃嫩蕊,可搗汁服。子與絮連,難以分別,唯可貼瘡止血裹痺之用。所謂子汁療渴者,則連絮浸漬,研汁服之爾。」柳葉「主治惡疥痂瘡馬疥,煎煮洗之,立愈。又療心腹內血,止痛。煎水,洗漆瘡。天行熱病,傳屍骨蒸勞,下水汽。煎膏,續筋骨,長肉止痛。」柳枝及根白皮「主治痰熱淋疾。可為浴湯,洗風腫瘙癢。煮酒,漱齒痛。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煎枝浴之。煎服,治黃疸白濁。」《本草綱目》記載,時珍曰:「柳枝去風消腫止痛。其嫩枝削為牙杖,滌齒甚妙。」柳膠「主治惡瘡,及結砂子。」《中華本草》對柳樹花、葉、枝、根、白皮、柳屑等入藥都分別作了詳細說明。此外,近年來研究發現柳枝可防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慢性氣管炎、心絞痛、冠心病,並對燒燙傷有療效。
垂柳的雄花在枝條上悄然綻放,用一抹綠色織染大地。 中國植物圖像庫吳棣飛攝
柳之景致
柳樹枝條柔雅,樹形優美,早期放葉形如蝴蝶,一串一串凌空而下,美麗可人。古人很早就認識到柳樹清雅溫婉、賞心悅目的特點,多用其造景。
我國古代植柳圍圃護院遮陰造景歷史悠久。《詩經》中有「折柳樊圃,狂夫瞿瞿」的詩句。皇家園林植柳記載見於《漢書》「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僕地,一朝起立,生枝葉」等。庭院植柳文字記載較早的有曹丕《柳賦》「在餘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陶淵明《歸田園居》「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等。隋唐時期,長安廣栽柳樹,唐代皇家園林曲江池是柳樹景致集中的園林,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中有「曲江池畔多柳,亦號為『柳衙』,意謂其成行列,如排衙也」的記載。唐代私家園林植柳也很普遍,唐人很多詩歌中有柳樹詩句,王績《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中有「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宋代也常種柳樹, 或庭園遮陰生景或防洪護堤。宋代私家園林沈園名氣很大,《宋史》記載:「軾既開湖,因集葑草為堤,相去數裡。橫跨南北兩山,夾道植柳。」杭州西湖十景自南宋時期便名聲遠揚,西湖「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是柳樹最惹眼的地方,蘇堤上桃柳間種,營造了春天桃紅柳綠的景致,為西湖增色許多。
我國現代園林建設中亦多植柳造景。北京柳蔭公園,以柳取勝,因柳得名。柳蔭公園柳樹品種多、數量大,是北京市內唯一以柳樹命名的具有田園風光的野趣公園。瀋陽市萬柳塘在清代被譽為「柳塘避暑」列入盛京八景。近些年來經過改擴建的瀋陽市萬柳塘公園,因種植柳樹多被市民和攝影愛好者青睞。柳樹是濟南市的市樹,柳樹蔭及萬千戶的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以大明湖為代表的濟南柳景是泉城亮麗的風景。北京頤和園、圓明園以及各地許多公園、植物園,特別是公園景區水域周邊大多都栽植柳樹,使景觀秀雅柔美。我國以柳樹命名的公園不勝枚舉。此外,許多城鄉小區綠化,行道樹栽植,都有成片柳林或柳蔭大道。
我國古代皇家園林和私家庭園大多喜植柳樹,直到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人們依然鍾情用柳樹造景或補景。我國歷代植柳不絕,因而華夏大地上以柳命名的地名很多。我國較大行政區域地名有柳州市、柳河縣、柳林縣,以柳命名的鄉鎮很多,村名則更多,這是柳樹廣布華夏大地的地理印記。
柳樹是我國最常見、最普通的鄉土樹種之一,因其適應性強、栽植範圍廣,極易成活且萌生力超強,被視為華夏民族興旺的精神象徵。柳樹伴隨華夏民族千萬年,因而柳樹在中國古代植物學史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都佔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進入21世紀的今天,人們依然用柳樹來創造景觀多樣化,提升生活品質,這是柳樹自身品質所決定。在我國進行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中,柳樹必將繼續閃耀其個性光輝,發揮其獨特魅力,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繼續作出新貢獻。
作者簡介
杜榮 現供職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業餘從事生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文學》《新華文摘》等報刊,出版有《印象生態》《故鄉背影》《心靈絮語》等5部作品集。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關注森林資源 ○ 展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