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劉奭:真作為還是昏庸無道?

2021-01-09 歷史小迷弟V

說起中國的四大美女,想必很多人能夠脫口而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嫁塞外的故事也是人盡皆知,即歷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那麼昭君為何出塞?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說一說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劉奭了。

漢元帝畫像

屢次遭人陷害,所幸無大礙

漢元帝劉奭,漢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漢宣帝劉詢與皇后許平君的兒子。元帝是宣帝在民間所生的兒子,元帝出生不久,宣帝劉病已便被霍光等人迎立宮中成為皇帝,然不久之後皇后許平君便被霍光的妻子毒死,劉奭成了沒媽的孩子。地節三年(前67年),劉奭被立為皇太子。

許平君死後,霍光的女兒霍成君成為繼任的皇后,她在霍光夫婦的授意下,千方百計的想在飲食中下毒害死劉奭,立自己與宣帝的兒子為帝,但是每次都沒能得逞。因此劉奭在宣帝的保護下得以很好的成長。雖然從小沒了母親,但是身為太子劉奭倒也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波折,公元前48年,漢宣帝劉詢去世,劉奭順利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宣帝劉詢影視畫像

柔仁好儒,差點錯失皇位

史書記載劉奭多才多藝,能夠寫一手漂亮的篆書,另外彈琴鼓瑟、吹簫度曲、辨音協律更是無不窮極其妙,令人嘆為觀止。而且劉奭痴迷儒學。

漢宣帝劉詢繼位後奉行的是「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對於不法分子是嚴懲不貸。而劉奭痴迷儒學,在一次陪父親吃飯時,他委婉地向父親建議,說:「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宣帝頓時臉色大變並狠狠地批評了劉奭一頓。批評完後,宣帝深深的長嘆了一口氣說道:「亂我家者,太子也」。然而鑑於對已故皇后許平君的感恩與報答,宣帝並沒有廢黜劉奭的太子之位,這也算是劉奭的一大幸運。

漢元帝影視形象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說實在的,劉奭在位期間拿得出手的政績並不多,相比於他的父親宣帝劉詢,劉奭要遜色得多。劉奭繼位時,大漢朝在他父親的經營下已經達到最為鼎盛的時期,可以說是四夷賓服,在大漢建國之初威脅最大的匈奴此時已不復當年,此時的匈奴早已沒有當年的威風,內部也開始鬧分裂了。

北匈奴的郅支單于自認與漢朝相距甚遠,不把大漢朝放在眼裡。郅支單于將勢力伸到西域,嚴重影響到漢朝對西域的統治。公元前36年,新一任的西域太守甘延壽和陳湯對北匈奴發動攻擊,大勝,此役西域維持了近40年的和平。戰後陳湯給元帝的奏本中寫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不僅彰顯了大漢朝的赫赫軍威,即使放到現在來說,我們也敢大聲喊出。

陳湯

自斷臂膀,致使權威旁落

宣帝劉詢在去世之前給劉奭留下了三位輔政大臣(以樂陵侯史高領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由於劉奭的信任與支持,蕭望之等儒臣看到了改弦更張推行仁政的希望,歷史對這兩位師父特別信任,但是卻使被冷落的史高備受打擊。由此三位輔政大臣之間產生了嫌隙,大臣之間有過節終究對朝政不利。

大概是承平日久的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劉奭慢慢地掉進了溫柔鄉裡,大臣之前的勾心鬥角他也懶得理,而宦官們千方百計的迎逢他享樂,所以他變得十分信任宦官。後來宦官頭兒石顯勾結外戚,迫使他的老師蕭望之自殺,氣死了周堪。石顯以太監身份繼任中書令,仗著劉奭的寵信,石顯儼然成了大漢朝實際上的掌舵者,任意發號施,將朝政弄得烏煙瘴氣,大漢朝也從劉奭開始逐步走向衰落。

大漢疆域

昭君出塞,是劉奭的幸與不幸?

劉奭年輕的時候也有一位他非常喜愛的女子,但是這位女子卻英年早逝。劉奭卻因為心愛女子的早逝而悲痛欲絕,很長一段時間不近女色。但是他的父親宣帝劉詢可不這麼想啊,作為國家未來的繼承人,必須得繁衍子嗣,將國家傳承下去。於是讓王皇后挑選了幾個出身良家的女子供劉奭選擇。

由於劉奭對這幾個女子的心思不大,便隨手指了一個,這個女子便是王政君,王政君雖不是劉奭最喜愛的女子,但是她在大漢朝最後的幾十年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漢朝便是滅亡在她的侄子王莽手中。王昭君雖然在漢朝最後的幾十年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這一時期的王昭君最國家做出的貢獻也值得大書特書。

王政君影視形象

王昭君本是被搜羅到宮中的美女,但是由於劉奭搜羅到宮中的美女太多了,但是劉奭沒有耐心去一個一個的看,便讓畫師將她們畫出來便於自己挑選。這樣對於那些一心想要上位的女子來說,她們會極力的賄賂畫師將自己畫得漂亮一些,這樣自己中獎的機率就會增加。

而王昭君卻不願意隨大眾,對畫師一點表示都沒有。畫工毛延壽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卻挾恨報復,將貌美如花的昭君畫成了一般貨色。「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入宮對於一個弱小的女子而言,久久不能與君王照面,新奇之後就是長長的迷茫。苦悶難拗啊,王昭君巴不得有機會走出這深宮!

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覲見皇帝並提出了「願為天朝之婿」的請求,漢元帝劉奭便決定將一名宮女以公主的身份嫁給呼韓邪單于。由於長居深宮,昭君不免有些怨恨,便請求掖廷讓自己去。

在與呼韓邪單于話別時,包括昭君在內的五名女子被叫到了漢元帝面前,那一天昭君打扮得非常漂亮,呼韓邪單于一眼便相中了昭君,劉奭也大驚失色,宮中有如此美麗的一名女子自己竟然不知道,頓時想要把昭君留下了,但是君無失言,只能忍痛割愛。昭君到匈奴後,呼韓邪單于十分寵愛她。昭君雖然離開故國但是總歸比呆在深宮要強許多。

王昭君影視形象

失去昭君這樣一個絕世美女,對漢元帝來說或許會心疼那麼一段時間,自己後宮佳麗無數慢慢的便會淡忘昭君。但是對於昭君來說,將自己從深宮解脫,婚後被自己的丈夫寵愛,何嘗不幸福。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縱觀漢元帝劉奭的一生,絕大多數時間用在了吃喝玩樂上,一生拿得出手的政績也就是陳湯滅北匈奴郅支單于和昭君出塞了。他在位期間使漢朝從強盛走向了衰落。他死後被上廟號「高宗」,不過在東漢時被廢除了。毛主席也說:『「前漢自元帝始即每況愈下。漢元帝好儒學,掘斥名、法,拋棄了他父親的一套統治方法,但優柔寡斷,是非不分」。可見漢元帝劉奭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相關焦點

  • 漢元帝不適合當皇帝,為何漢宣帝多次天人交戰後,任用劉奭為帝
    漢元帝劉奭,一個柔柔弱弱的皇帝,一個將儒家推向高潮的帝王…… 漢宣帝劉病已在位時,就已發現這個太子繼承帝國的意志,必將走向下坡路。作為中興之君的漢宣帝,心中早已知道這個兒子不適合,多次準備廢除劉奭時,都止住了。
  • 漢元帝的皇帝老師周堪,他是如何被整垮的,又經歷了怎樣的失敗
    作為昔日的太子少傅,周堪在他的學生漢元帝劉奭的心中佔有非常重的分量。然而與昔日的同僚蕭望之一樣,在已經得罪宦官石顯的情況下想要做到全身而退、東山再起,卻是萬萬不能。這不眼見著他被皇帝學生又重新啟用任命為光祿勳後,石顯立即行動起來,發動朝堂之上一切可以動用的政治資源,務必將這隻已經失勢的死老虎徹底打倒批臭。
  • 漢元帝傅昭儀:極品綠茶,一朝四太后,30年後殘殺情敵馮昭儀洩恨
    漢元帝劉奭的寵妃傅昭儀不知道是天生腹黑還是後期黑化,剛出場的時候是個人見人愛的美麗女子,後來她的孫子漢哀帝劉欣繼位後,她不僅欺負一直善待她的王政君,還翻起了26年前舊帳,抄了情敵馮氏的外戚家族並將其毒死。這種外貌美麗、表面賢惠、內心卻如潑婦、極度記仇又極度忍耐的綠茶也是少見。
  • 令漢元帝悔恨莫及,嫁給祖孫三代的王昭君,為何依然受人敬仰?
    連帶著漢元帝劉奭也飄飄然起來。這個時候,郅支單于的死讓他的老對頭—本已依附於漢朝的呼韓邪單于—在欣喜之餘更多地感到了恐懼,更加不敢對漢朝再起什麼別的心思了。為了表示自己的臣服,也為了防止自己成為別人建功立業的踏板,從而落得跟郅支單于一樣的下場,呼韓邪單于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親自來到長安入朝。
  • 漢元帝:壞人當道的社會,好人沒有好報|資治通鑑
    漢元帝:壞人當道的社會,好人沒有好報 | 資治通鑑圖 | 上林圖卷今天我們繼續來講石顯的故事。石顯的人生經歷,是那個時代的整個縮影。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獨斷專權的奸臣,是如何把整個社會給搞亂的。我們也能夠看到,在這樣一個時代裡面,好人是如何被陷害,而那些阿諛奉承,勾結朋黨的人,是如何上位的。
  • 面對後宮佳麗三千,漢元帝如何挑選妃子的
    漢元帝時後宮佳麗眾多,不可能見到每一個妃子,於是他通過畫工給每個妃子畫像,把畫工畫好的畫像掛在元帝面前元帝喜歡哪個畫像,就挑選召見這個畫像的妃子。影視劇中漢元帝哪時,可沒有現在pS一說,可以把人像PS的美若天仙。但是,你的容貌掌握在畫工筆下。於是,後宮裡的嬪妃們都紛紛賄賂畫工,多的給十萬錢少的也得給五萬錢。
  • 漢元帝年間的瓦
    漢元帝時期的王昭君從長安出發,過雁門關途經朔州青鍾村,奔赴一場婚姻;而緊隨其後,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則在長安深宮中賦詩傷懷,悼念一場愛情。兩位女子花容月貌,滿腹才華,在一場伴隨著君王的愛情婚姻中那些迷茫、悵惘、甜蜜和辛酸,在塞北的土地上輾轉流傳、詩書聯綿、朝飛暮卷中,隆起的黃土遺蹟在風中緩緩地付了似水流年。
  • 漢元帝登基後西漢國力達到極盛,為何後世對其卻評價很差
    也就是說漢朝到了漢元帝以後逐漸走向滅亡。漢元帝登基後西漢國力達到極盛,為何後世對其卻評價很差? 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漢元帝卻是一個優柔寡斷,不能駕馭局勢,缺乏主見的一個人。漢宣帝彌留之際,給漢元帝安排了史高、蕭望之、周堪三人輔政。 漢元帝原本讓蕭望之推行仁政,沒有想到蕭望之卻招致弘恭、石顯等人的嫉妒,於是聯合史高、許章兩姓外戚聯手,共同對付蕭望之,只用了兩個回合,就將蕭望之逼死。蕭望之的死,漢元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漢元帝時期,儒家徹底實現了其文治理想,為何大漢帝國卻走向衰落
    漢元帝但是也正是從漢元帝時期,大漢帝國開始走向衰落。那麼儒家上臺後做了什麼?漢宣帝而到了漢宣帝的兒子漢元帝時期,情況發生了改變,自幼受諸多儒生教誨的元帝,與其父宣帝的政治作風截然不同。西漢自漢元帝開始,號稱 「上無異教,下無異學」。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真正佔據了核心地位。作為聖人門生的儒生們也隨著太學、徵辟、察舉等政策的穩步實施,越來越走進了政治權力的中心,逐漸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社會勢力———士大夫。自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儒生主要是在野的批評派,他們在先秦時期從未真正走向權力舞臺。
  • 昏庸無道的宋理宗,死後被人「掀起頭蓋骨」
    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掀起你的頭蓋骨」事件,而且這個被掀頭蓋骨的人還是個皇帝。這個皇帝的屍體被人從墳墓裡拖出來,倒掛樹上,取走嘴裡夜明珠,還割掉了他的頭顱。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宋朝的倒黴皇帝格外多。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虜去,受盡屈辱,宋徽宗死後還被煉成了燈油。宋高宗被金國人嚇得四處逃竄,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沒有子嗣。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千萬不要陷入思想誤區,就是覺得漢朝打不贏匈奴了,漢元帝只能和親了。昭君出塞事實上,漢元帝時期是西漢強盛時期,此時的匈奴早就被漢朝連番打擊得元氣大傷,又加上匈奴本身由於貴族勢力爭權奪利,匈奴分裂成五,形成五足鼎立局面,漢朝完全可以各個擊破。然而,傾巢之下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