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三絕:畫、字、詩

2020-12-22 音之妄

鄭板橋,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為人「風流雅謔」,憤世嫉俗,怪各成癖。他一生所走過的是一條超越前人、獨樹一幟的藝術道路。他的詩、書、畫為後人贊為「三絕」。有詩為證:「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三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清·蔣心餘)。此詩對鄭板橋書畫特徵作了精確的藝術概括。

我們先說說一絕板橋的畫。鄭板橋一生作畫,「五十餘年,不畫他物」,專攻蘭、竹。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蘭圖」:《幽蘭圖》、《從蘭荊棘圖》……作者筆下的蘭花,或遵勁傲立,似不屑與權貴同流合汙;或雅逸飄幽,似遠避世塵而悠閒自得。板橋的墨竹畫,成就最高也最能體現他的「怪」。他曾在《墨竹圖》中題款曰:「昔日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無竹則黯然無色矣。餘作竹石固無取於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於竹,多於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我們從中可見板橋作畫不囿於傳統,不拘泥古法,而銳意改革,注重創造。因此,他的墨竹畫常常「出于格外」。大竹、小竹、老竹、晴竹、雨竹、鳳尾竹、佛珠竹…….無不各具神韻和風姿。看了他的墨竹,你仿佛置身於一個竹子的王國,令你眼花繚亂,盡享其美。

墨竹圖

說了畫,再來說說鄭板橋的書法。「板橋作字如寫蘭」,他的字同他畫畫一樣「怪」,世稱「板橋體」。古人作字,或行書,或隸書,或草書,或楷書,一體到底,絕不半中換體;可鄭板橋獨具匠心,一幅字雖以行書為主,中間雜以楷、草、隸、篆等體,此一怪也。另外,板橋作字,字體時大時小,時濃時淡,時長時扁,時正時歪,你說怪不怪?怪!可又不怪,它看似亂,實則有序;看似歪,實為正,它字字相關,字勢相貫,統鑑全篇,便覺協調而有致形俊而意遠。

再來說說最後一絕——詩。鄭板橋作詩,多精力面題詩,他無意雕琢,而注重意境的創造及自我的體現,常借詩抒懷,諷世疾俗。我們來看他的一首題畫詩:「春風春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鳥盆更人山。」讀罷此詩,我們不難品味出作者為世上知音甚少而發出的慨嘆,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超脫世俗、高傲自信的個性。

可見,鄭板橋真可謂一代崇師。但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不能片面地從藝術角度去評價板橋的「怪」,而要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去賞析,方知怪中之「絕」。

相關焦點

  • 揚州八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之外的又一絕——對聯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1693年——1765年),原名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居士。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淮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精通詩書畫,並有「三絕」的美譽。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上篇小覓分享了于謙的《石灰吟》,詩中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確是于謙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 鄭板橋想喝茶卻遭老者為難,當即寫首趣詩,短短28字令人拍手叫好
    「詩書畫三絕,一官歸去來」,這是揚州的繪畫同行對鄭板橋的評價;而他評價自己則是寫了4個字:難得糊塗。但在民間,鄭板橋或許是除了蘇軾後,百姓最愛說道的文人。在民間,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一員,明明畫著蘭、竹、石這般極雅之物,身上卻時常沒有文人雅士的影子。
  • 鄭板橋冷門的一首詠梅詩,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今天我們就再來讀一首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梅詩——《山中雪後》,結尾7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堪稱神來之筆。《山中雪後》清·鄭燮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乃「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尤擅長畫竹。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傷,所以他經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後》就是詩人在大雪之後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
  • 難得糊塗鄭板橋,畫作欣賞
    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怎麼就三絕了?我們來細品。 一,畫 四時不謝之蘭 上圖《幽蘭圖》以側鋒淺墨勾勒山坡,略作皴擦,幽蘭、稚竹便生長於坡石縫隙間。蘭葉、竹葉均用濃墨撇寫,淡墨寫蘭花,濃淡相襯,瀟灑雅秀。用墨的濃度來做一個遠近景,畫面逼真生動形象。可以說跟現在的畫畫手法沒什麼區別。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的畫很是有名,他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千金難求,屬於有價無市的寶貝,許多人都想買他的畫。而鄭板橋呢,他和別的畫家不一樣,歷來文人畫家賣畫都是遮遮掩掩的,不肯開出明確的價碼,把自己的畫炒得很貴,鄭板橋的畫則是明碼標價的。 早年鄭板橋為生活所迫常以賣畫為生,後來鄭板橋當了官,政績顯著,他還是做回了老本行,賣畫!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鄭板橋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鄭板橋爽快答應了,欣然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然後取出刻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閒章蓋上。長者眯著眼睛端祥了一下這章的題款,提筆在鄭板橋那幅「難得糊塗」書法上寫了一個跋:「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五代後唐李夫人首創臨摹窗上竹影的墨圖,繼之詩書畫三絕蘇軾創作《枯木竹石圖》,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筆下之竹更是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之法。 到清朝時風格更為多樣化,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淳樸而拙厚,現代黃賓虹、齊白石等皆為一代畫竹大師。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鄭板橋(1693- 1765),江蘇興化縣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享年73歲。他為人狂放不羈,被稱作揚州八怪」 之一 。他不僅詩、書、畫上技藝精湛,堪稱三絕,而且在養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租茶淡飯鄭板橋為他在江蘇興化老家的廚房自撰自書了一副對聯,其聯為:「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寥寥幾個字概括了他平常吃的是青菜、蘿蔔、糙米飯,喝的是天然水所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國傳統的瓦壺。鄭板橋的這種粗茶淡飯是大有益於健康的。性情曠達鄭板橋在60歲時為自己寫下一副壽聯:渾為做客,何問康寧?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鄭板橋繪畫作品精選「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和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 鄭板橋小故事:好聯不打折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十分顯著,後來他辭去官職,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成為「揚州八怪」重要的代表人物,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 據說,他的詩詞能力更佳,常有絕詞妙句令人嘆為觀止。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石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鄭板橋 蘭竹圖 濰縣署中畫竹 (清)鄭板橋
  •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鄭板橋的《新竹》,是不是讚美教師的
    一首古詩鄭板橋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有人把它當作是讚美教師的一首詩,其實並不是。這首詩寫的非常妙,一石二鳥。既讚美新竹挺拔出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時有讚美老竹才德高尚,堪為宰相,是國家棟梁。詩中的老枝到底指的是誰呢?是指教師嗎?其實並不是。
  • 你以為鄭板橋只會寫「六分半書」,那是你沒見過他的楷書!
    鄭板橋(1693-1765),別名鄭燮,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漢族,江蘇興化人。 鄭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 鄭板橋《竹石圖》臨摹示範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