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竹石圖》臨摹示範

2020-12-22 騰訊網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此幅《竹石圖》在1948年被著名畫家徐悲鴻收藏,他認為,此作畫面中,竹子主要集中在畫面左側,惟一伸向右側位於山石右上方的竹竿上,竹葉過於稀疏,破壞了畫面的均衡感與節奏感,於是,他在稀疏處補畫了幾片竹葉,以彌補其認為的不足。並在右側裱邊處,題有「戊子始夏,悲鴻得之,為補六筆,不能自已,罪過」之語。

步驟一:點葉,先用濃墨勾點一組竹葉,注意筆的提按,使竹葉有翻轉之感。

步驟二:繼續點葉,畫出第二組竹葉,注意疏密穿插,用筆靈動灑脫。

步驟三:勾枝,以淡墨勾出竹枝,用筆要肯定力度,並注意枝幹和葉片的穿插關係,使之合理。

步驟四:皴石,用濃淡有變化的墨色側鋒勾皴石頭,重墨點苔點。

步驟五:題款,注意題款的位置和畫面的呼應關係。

相關焦點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石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鄭板橋 竹 1、鄭板橋詠竹 竹石
  • 鄭板橋作品欣賞
    鄭板橋梅蘭竹菊書畫作品欣賞 鄭燮作品欣賞鄭燮 竹石 立軸 水墨紙本 鄭板橋梅蘭竹菊書畫作品欣賞 鄭燮作品欣賞鄭燮 幽蘭圖 立軸 設色絹本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今日小覓分享: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注釋】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接下來所說的這首《竹石》,其作者是鄭板橋,一位清朝詩人。這首詩其實是一首題畫詩,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竹石畫創作出來的。在這首詩中,鄭板橋著力表現竹子堅韌的品質,並將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態度注入其中,使堅韌的竹子逐漸轉變為作者的人格追求和對世界的態度。
  •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詩歌《竹石》,卻不知道他畫的竹子有多好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今天來講一個鄭板橋醉畫竹子的故事。鄭板橋的朋友家中新砌了一道院牆。請來鄭板橋和眾多好友來家中慶祝。這位朋友趁著鄭板橋正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請鄭板橋為新牆畫一幅畫。
  • 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
    清 鄭板橋 《蘭竹石圖》 鄭板橋畫竹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 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枝「夠」,兩枝「湊」,三枝「成」。有人說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他自己在一幅畫的題款中寫道:「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四是畫竹時,多與石、蘭相配,鄭板橋對「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心嚮往之,他一輩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勁如竹、清如蘭,堅如石」,就像他畫的《竹石圖》,寄情於竹石,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在瘦石折襉處略施以劈皺技法。修竹數枝,傲然挺拔。竹濃石淡,既瘦且硬。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五代後唐李夫人首創臨摹窗上竹影的墨圖,繼之詩書畫三絕蘇軾創作《枯木竹石圖》,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筆下之竹更是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之法。 到清朝時風格更為多樣化,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淳樸而拙厚,現代黃賓虹、齊白石等皆為一代畫竹大師。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文同《墨竹圖》《墨竹圖》是文同代表作,絹本水墨,縱113.6釐米,橫105.4釐米。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鄭板橋《竹石圖》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喜竹愛竹。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以茶傲世
    鄭板橋,圖源網絡。鄭板橋在「揚州八怪」裡算是名氣最大的了。儘管有「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年齡大、資格老、文化厚實。但為人高傲,書畫也就清高了許多。相比之下,鄭板橋確有幾點優勢。三是其畫的蘭竹石獨樹一幟,書法自謂「六分半書」,行楷隸夾雜,猶如「亂石鋪街」。四是他的詩詞也是非常接地氣,尤其是他的題畫詩。齊白石的題畫詩學他比較多。明清時的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土豪雲集、燈紅酒綠、聲色犬馬。有了錢即附庸風雅,玩起了文化,除了攀附權貴,包養小妾,也喜歡結交書畫名家。這也給草根畫家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間接地推動了書畫藝術的發展。今日的煤老闆與昔日鹽商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鄭板橋三絕:畫、字、詩
    鄭板橋,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為人「風流雅謔」,憤世嫉俗,怪各成癖。他一生所走過的是一條超越前人、獨樹一幟的藝術道路。他的詩、書、畫為後人贊為「三絕」。有詩為證:「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三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清·蔣心餘)。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此圖描繪了在清風中搖曳的勁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構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於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將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筆底。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紙本墨筆 127.6cm×57.7cm 故宮博物院《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7.6cm,橫57.7cm。畫上自題:「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
  • 古詩文學習050:六年級下冊,鄭燮《竹石》
    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讚頌了立根於破巖之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一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後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鍊與考驗。這首詩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 穀雨時節,賞析清代鄭板橋的《七言詩》
    正是清明已過,臨近穀雨的時節;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畫間多麼寂靜。注釋1.晴和:指天氣晴朗,氣候溫和。2.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3.節柯:竹節交叉的枝莖。賞析談到鄭板橋,就繞不開一個「竹」。鄭板橋的畫,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詩,都離不開「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扯上心愛的「竹」,才好下筆。總共兩首,每首都寫「竹」。仿佛鄭板橋喜歡的松蘿茶,不是為好友準備的,倒像是為筆下的竹子準備的。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墨竹圖》 03 鄭板橋的「怪」 鄭板橋在當時的文學藝術界混的有聲有色,單單靠他自己的畫作詩詞就創出了一番天地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畫家少白湯發周趣談: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和齊白石畫的相比誰會贏?
    鄭板橋像本季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將推出兩件板橋巨幅佳構,一立一橫,皆十餘多尺,《竹石圖》原為北京文物商店舊藏,並經多次在《鄭板橋書畫集全2冊》中收錄出版著錄;>《鄭板橋書畫集全2冊》中收錄的《竹石蘭草圖》構圖奇絕,曾參加重要展覽。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每日詩詞38:鄭板橋:請你做一棵竹子,熬過風雨,必現彩虹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是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  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韌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