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的學業到底有多難,我想不少父母深有體會。畢竟,當今社會的孩子智商越來越高,學習領悟力超強,甚至很多孩子在小學前就認識700多個字,就連大人看了都不得不感嘆一聲太厲害!
一、中國小學題目,逼哭日本高智商學生
在大眾眼裡,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嚴謹和智商高,哪怕出門在外,空閒時間都會拿出書本觀看,這點中國孩子確實比不上。但書看得少並不代表智商低,這不,最近網上爆火的一道小學生「數學題」,卻讓日本學霸網友自愧不如。
事情是這樣的:有位小學三年級的男同學經常做奧數題,並且對數學有很高的學習興趣。有一天,男孩費心出了一道「變態」數學題:3個橘皮換1個橘子,買30個橘子能吃幾個橘子?
當他把這道題拿給老師看的時候,老師也被震驚了,因為這個題目的難度確實很大。為了檢測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將這道題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解答,但半節課結束後孩子們依舊沒人解答出來。
看到同學們都解答不出來,於是男孩把這道題發布在了社交平臺上,並引起了眾多學霸的關注。其中有位日本初中一年級的學霸,他滿懷信心地給了答案45個,結果男孩依舊被判錯,為此日本學霸都快急哭了!
用男孩的話說:「首先,買30個橘子可以吃30個橘子,用30個皮能換10個橘子。依次展開,用10張皮可以換3個橘子並且還剩一個皮,那麼3個橘子3張皮換一個橘子,一個橘子一張皮加前面10個橘子剩下的皮就剩下2張皮,3張才能換一個橘子,所以2張皮是不能換的。於是,答案就是最多只能吃44個橘子。」
事實上這道題之所以會錯,主要還涉及到急轉彎。畢竟,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找水果店老闆借一個橘子皮,從而湊夠3個換橘子,試問這種虧本買賣誰會願意做呢?不得不說,出題的小學生確實贏得漂亮!
二、要想孩子學好數學,這3點很關鍵
1、鍛鍊孩子的數字感
相比較語文、英語這類更偏向記憶的學科,數學的邏輯性思維學起來就更加難。但其實要想孩子的數學邏輯感好,首先必須對數字要敏感。畢竟,只有孩子有學習興趣,他們才會願意發動腦筋去思考。
因而,建議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數字概念,比如說數玩具的個數、或者被吃掉的零食有多少等等,從他們感興趣的點做一些小小算術,更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2、用遊戲聯繫點數
眾所周知,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如果說父母能在家庭遊戲中加深孩子對數學的理解,必然有助於孩子學習數學。比如說,家長可以準備兩個碗,一個放花生一個放黃豆,讓孩子分類撿拾並數數等小遊戲,既能讓孩子在玩耍過程中快樂,也能學到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對他們的成長有利無害。
3、多看和數學相關的書
孩子都是聰明的,大多時候學得多也就懂得多,數學也是如此。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繪本,等到睡前陪孩子讀一讀,其實故事書也可以被數學書代替。比如說,在書上可以詢問孩子有幾顆梨子、幾顆蘋果,用簡單的手指教他們梨子比蘋果多幾個等等。而且很多數學書上還有圓形、長方形等圖案,加上顏色絢麗鮮豔,孩子也會更願意學。
三、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引導
大多時候,父母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一看到孩子卡殼或者出錯的時候,立馬告訴孩子正確答案。但其實,這種行為只是加深了孩子的糊塗勁,並沒有引導他們理解答題的核心步驟。
此外,在輔導孩子作業途中,家長也要多點耐心和寬容,不要動輒打罵,這很容易讓孩子對學習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