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兵臨城下,金國皇帝送出女兒向成吉思汗求饒,反被滅國屠城

2020-12-23 天涯孤劍客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靖康之恥之後嶽飛寫下的句子,句中的匈奴指的就是900多年前的金人,金人在滅掉北宋時,或許是欣喜若狂,認為自己可以一統天下,沒想到時隔107年,報應就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金人是被蒙古人所滅,而金國的覆滅源於那場蔡州之戰。「石馬汗滴昭陵血,銅人淚泣秋風客」這一句詩也盡顯蔡州城破之日的慘烈。

然而,金軍雖敗猶榮,在這場戰爭中,金軍沒有一個人投降,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因此,這場戰爭,蒙古軍隊自然花費了不少的代價。

其實,在此之前,1213年的秋天,蒙古族曾大舉向金國的都城北京發動進攻。金宣宗一看大事不妙,便想到了和親的方式。

為表誠意,金宣宗還向成吉思汗獻了一份大禮,他把華北以及華北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讓出,讓成吉思汗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地佔領。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免於災難,殊不知,狼是永遠也餵不飽的。

成吉思汗在佔領了北平城之後,先是按照慣例進行了屠城,緊接著,以「不夠誠意」為由繼續向南發動進攻,意圖吞併整個金國。

大勢已去

當年的成吉思汗曾經徵服了整個亞歐大陸,金國自然是完全阻擋不住元軍的猛烈進攻的,隨著元軍攻勢的逐漸擴大,金國的土地也越來越少,而到了最後,蔡州已經成為了最後的防線。

成吉思汗也很聰明,沒有選擇直接發動進攻,而是採取「圍困」的方式。在這裡,不得不誇一下鐵木真的高明了。鐵木真很清楚,自己的蒙古族士兵屬於蒙古族,而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擅長的是在平原、草原這樣的平地上作戰,對於攻城是不太擅長的。

而且,這對於金軍來說已經是最後一戰了,他們自然會拼盡全力,誓死抵抗。這麼做,其實也是在消磨他們的鬥志。

危在旦夕

其實,在此之前,1213年的秋天,蒙古族曾大舉向金國的都城北京發動進攻。金宣宗一看大事不妙,便想到了和親的方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成吉思汗的兒子。為表誠意,他還主動向南撤退,意在告訴成吉思汗:我投降了,放過我吧!可成吉思汗表面上答應金宣宗,實際上根本不想放過金國,因為他想吞併整個金國,又怎麼會滿足於這點蠅頭小利呢?

成吉思汗在佔領了華北之後,按照慣例進行了屠城,城中無論長幼、男女老少都無一倖免。與此同時,他又找了一個奇葩的理由竟然說金宣宗匆忙撤退、沒有誠意,於是不買他的帳,繼續向南發起進攻。

曾經的蒙古兵徵服了整個亞歐大陸,小小的金國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在蒙古軍向南發動進攻的過程中,金軍一路敗北,最終,只剩下了蔡州這最後一塊堡壘。

成吉思汗在攻打蔡州城的時候,一改常態,沒有選擇直接進攻,而是採取了圍困的方式,他想通過這種方式把金國拖垮、拖崩潰。成吉思汗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一.蒙古軍隊是蒙古族,而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所擅長的是平原地區的作戰,像這種攻城戰是不太擅長的;二.此戰金軍已經退無可退了,必定會殊死一搏,自己這麼做,也是怕「狗急了會跳牆」。

果然,不出成吉思汗所料,不久之後,蔡州城中瘟疫橫行,金軍也是死的死傷得傷,還有一些部下偷偷地跑出來投降,成吉思汗也優待了他們,並放出話來:凡在城破之前主動投降的,一律給予優厚待遇。成吉思汗這麼說,無非就是想利用攻心之計讓城內的人起內訌,這樣對自己破城更有幫助。

可金軍畢竟是有骨氣的,投降的也只是少數,大多數的金兵都是願意隨金宣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為此,金宣宗甚是感動,可這麼下去不是辦法,這時,金宣宗的部下武仙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大王,如今於蒙古軍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眼下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南發起進攻,徵討蜀國。

兩面受敵,女真破滅,重現靖康之恥

當時的中國版圖大概可以分為3個部分,最北面由成吉思汗佔領,中間由金軍佔領,而最南邊也就是蜀地是宋軍的地盤。當年金軍一直向南進攻,最終,把南宋的大部分地盤都吞併了,因此,南宋就在蜀地建立了都城,一直等待機會反撲。

而戍守南宋北境的將領正是昔日嶽家軍的子弟:孟珙,當初,嶽飛含恨而終,而身為嶽家軍的後人,孟珙自然有著消滅金軍、報仇雪恨的使命,這不,正愁沒地方報仇,金軍自己卻送上門來了。

1233年,金軍蜀國的武仙在光化遭到了孟珙的埋伏,損失慘重,由於地形不熟,被打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武仙一想,自己遭受如此大的困難,必定是遇到了重兵埋伏,那麼宋軍的都城襄樊必定空虛,於是,下令全軍向襄樊發起進攻。

可沒想到的是,今日的宋軍已經不是昔日的宋軍了。而且,自己所面臨的是宋軍的精銳部隊,所以自己才損失慘重,並不是說宋軍在此埋伏了重兵,而至於偷襲都城的想法就更加的搞笑了,僅憑自己的一番猜測就斷定都城中少人,未免有些荒唐可笑。

武仙雖然說的是「偷襲都城」,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的行蹤早已暴露,而孟珙已經設好埋伏等著他了。

果不其然,武仙中了埋伏之後,寡不敵眾,部下被全殲,自己也死於亂箭之下。

而宋軍這邊則是士氣大振,孟珙見此情況,準備「北伐」。而北邊的成吉思汗見時機成熟,也命令眾部下攻城,雙面受敵的金宣宗見此情景發出感慨:天要亡我啊!接下來的場景不用說也知道,金國註定是要滅完了。可不得不說的是,金宣宗作為一國之君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宋蒙聯軍殺死了。

公元1234年,這場戰爭結束了,而金國自然也從地圖上抹去了。

相關焦點

  • 為何成吉思汗對西夏趕盡殺絕,蒙古和西夏有什麼恩怨?
    蒙古滅西夏之戰這先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說起,蒙古和金朝是世仇,成吉思汗一直想進攻金國,但認為處在金國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因為一旦西夏與金聯手,自己就會兩面受敵,所以他決定先滅西夏。西夏皇帝1205年和1207年,蒙古軍先後兩次攻入西夏,擄獲到大批財物後便撤退了。1209年,蒙古軍第三次攻入西夏,進入河西走廊地區。西夏派太子率軍五萬迎擊,結果被打得大敗,蒙古軍直趨西夏都城。
  • 蒙古滅金時,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女真人的老家東北?
    先明確一下,雖然通常說蒙古滅金,可實際上如果沒有聯合南宋,蒙古滅金不會那麼輕鬆容易。準確一點的描述,是蒙古加上南宋南北夾擊才滅亡了金國。至此,金兵主力幾乎打沒了,苟延殘喘的金國又沒有生力軍補充,滅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預見的事實。時任皇帝的金哀宗見南京糧盡援絕,絕對守不住,只得率領剩下的少數心腹臣子輾轉歸德、亳州等地,最後到達蔡州,即現在的河南汝南。也許是出於行蹤保密的考慮,金哀宗逃跑的時候沒有帶上太后和妃嬪,使得她們都成為了蒙古的俘虜。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夏被蒙古滅國時有多慘?發生強烈地震,都城遭屠城,皇帝被殺
    蒙滅西夏之戰為蒙古擴張的其中一場戰爭。戰爭分為三個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結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拖雷後來依成吉思汗之願殺掉末帝,蒙古大軍隨即於西夏都城中興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築皆被破壞、毀滅。屠城最後因察罕的勸諫而告結束。
  • 成吉思汗為什麼最痛恨西夏人?
    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從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學過高中歷史的同學們都應該了解,鐵木真是一個極力崇尚武力的人,它的國家也亦是如此。最遠打到了東歐匈牙利的多瑙河附近,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人的噩夢。更可怕的,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有近7成的人都留著蒙古人的血。從1205年到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大軍六次徵伐西夏,終將西夏滅國。
  • 西夏皇帝李安全投降,成吉思汗:為了表示誠意,請把你女兒嫁給我
    成吉思汗在駕馭敵人的方法上,十分老道,這一點,從他第三次攻打西夏上就可以看出。1209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時,由於堤壩垮塌,不僅未能達到引黃河水淹中興府的目的,還讓黃河水倒灌進自己的陣地中,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
  • 金國到底做了什麼事,在滅國後,皇室竟然遭到蒙古人屠戮?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發兵南下,不斷蠶食金國領土,這個時候的金國已經無力阻擋蒙古人的鐵騎,不斷南遷。 可就算是遷都到汴梁,也抵擋不了蒙古人的鐵騎了,成吉思汗甚至到了後來,都沒有把金國當成一個什麼了不起的對手,直接派了自己的心腹木華黎去做這件事。
  • 手下對攻打金國沒信心,成吉思汗如何激勵士氣?方法簡單直接
    完顏永濟:金國第七任皇帝。事實上,成吉思汗在決定攻打金國的時候,除了他自己信心滿滿外,手下的將領並沒有太大的信心。金國畢竟太過於龐大,與草原上任何一個部落都不同,金國不僅經濟、文化發達,軍事也非常強硬,否則,就不可能滅了遼國和北宋,奴役蒙古人長達上百年時間了。
  • 成吉思汗擁有500嬪妃,多數是敵人的嬪妃,他不怕被身邊人報復?
    成吉思汗之死,嫌疑最大的兇手就是西夏第一美女李嵬(wéi)名,有人說她在侍寢的時候惡意重傷了成吉思汗。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成吉思汗其實還是死在了盲目的自信上: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崇拜英雄!李嵬名的父親李安全是西夏的第七位皇帝,這位老兄是典型的「內鬥內行外戰外行」,雖然靠著陰謀詭計登上了皇位,但在蒙古崛起的大形勢下,去根本沒有能力做好西夏的掌舵人,在1209年蒙古人拿西夏練兵時,他面對著來自大漠的彎刀鐵馬,害怕得不要不要的,只能向金國求援,但金國的皇帝也是個吃貨,根本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拒絕發兵救援。
  • 金戈鐵馬——成吉思汗西徵
    氈的城守將忽都魯汗見蒙古軍隊兵臨城下後卻連夜棄城逃跑,經過沙漠地帶,跑到玉龍傑赤去了。朮赤見狀仍然先採取了招降策略,氈的城居民最初還以堅守為主,但當蒙古軍隊成功佔領城牆後卻沒有向蒙軍進攻,由於他們沒有抵抗,朮赤赦免了他們,並委任了一個名叫阿里-火者的人為氈的城長官,管理城中軍民。
  • 蒙古大軍晝夜攻城,西夏皇帝將女兒叫上城樓,鐵木真為何下令退兵
    1206年,鐵木真經過幾年的徵伐,逐漸統一了蒙古草原,蒙古帝國應運而生,鐵木真加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四海的汗。也是在這一年,蒙古帝國的鄰居西夏國,也產生了一位新的皇帝,此人名叫李安全,本是西夏桓宗的堂哥,通過發動政變殺掉了堂弟夏桓宗,成功登上了西夏的皇位。
  • 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東北老家?
    都說金國是被蒙古滅掉的,可如果沒有南宋相助,蒙古不會如此容易就滅了金國。正確的說法,是「蒙宋滅金」而不是「蒙滅金」。當然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聯合金國共抗強盛的蒙古才是上上策,正如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聯合起來對付曹魏,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時間。可是,南宋和金國讎深似海,無法一笑泯恩仇。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沒有一個南宋人會忘記。
  • 成吉思汗嗜殺成性,屠城卻從不殺三種人,難怪能成世界霸主!
    文/成吉思汗嗜殺成性,屠城卻從不殺三種人,難怪能成世界霸主!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成吉思汗,名為鐵木真,生於1162年,是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進程。
  • 蒙古帝國徵服世界的秘訣:成吉思汗這個命令讓蒙古大軍戰無不勝
    成吉思汗劇照 一、成吉思汗建立了有效的軍制 成吉思汗的天下是一寸一寸打下來的。 這種十進位的軍制管理方法,十分簡便,大大提升了蒙古軍隊組建、集合、整頓、開拔的效率。
  • 讓宋朝承受「靖康之恥」的金國,滅亡時有多慘?一天死2皇帝
    如此,南宋皇帝趙構不但不敢挑戰金國,還得尊稱對方為「伯父」、「叔叔」,以求苟延殘喘,抗金名將嶽飛也因之而被殺害。金國軍隊能打,但崛起於草原上的蒙古軍隊更能打。隨著金國衰落,蒙古發起了挑戰,最終將其消滅。野狐嶺之戰,金國聚集30餘萬鐵騎與成吉思汗10萬兵馬對決,結果一敗塗地,差點全軍覆沒。1228年,金國名將完顏陳和尚率領400忠孝軍在大昌原大戰中擊敗蒙古大將赤老溫率領的8000鐵騎,扳回一局。
  • 金國滅亡後,宗室下場有多慘?皇帝戰死後,屍體被分成兩半瓜分
    歷數古代歷史,一個王朝滅亡後,宗室子弟很難有倖存者,大多都被屠殺殆盡,落得個國滅身死的下場。 然而即使如此,歷史上也很少有王朝的宗室,遭遇的恥辱,與北宋宗室比肩。
  • 成吉思汗的臨終遺言,成就了蒙古滅金戰爭的勝利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於甘肅清水縣,暫由太祖幼子拖雷監國。1229年8月,成吉思汗諸子與諸宗王大臣集會於克魯倫河畔,推舉太祖第三子窩闊臺繼汗位。 1215年,蒙古軍先是佔領中都(今北京)後,進一步在山西陝西河北一帶活動,謀取黃河以北地區。
  • 成吉思汗屠城前,為什麼留下萬人不殺?原來這才是讓對手最害怕的
    但是,每次成吉思汗屠城之前,卻是常常會做出一項奇怪的決策,那就是赦免萬人。這萬人往往是工匠。 除了這些人之外,成吉思汗還會留下一批人,這些人的用途卻是比死去的人還要慘,成吉思汗逼迫這些人去挖掘防禦工事,作為蒙古軍隊的苦力。而一旦發生什麼需要替死鬼的場合,這些人就會被推出去,作為蒙古鐵騎攻城略地的墊腳石。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他內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們來看看,要弄清楚成吉思汗的歸屬,首先要回到當年的朝代,成吉思汗是蒙古部落的領袖,而當時的蒙古部落是屬於金國管轄的,儘管成吉思汗地處偏僻,屬於邊疆了,但是成吉思汗是金國人,這是毫無疑問的。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國家,金國皇帝當初已經十分漢化,同時,金國佔據了中原,比起遼國,似乎更有理由,自認為自己是中華。
  • 蒙古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克烈人投降了成吉思汗,從此忠實地為他放勞。然而成吉思汗仍很謹慎地把克烈人重新分配到蒙古各氏族之中,目的在於分化瓦解。對札阿紺孛(王罕之弟)的人他表示了特別的關心,因為他娶了禮阿紺孛的一個女兒亦必合別吉,他的幼子拖雷娶了札阿紺孛的另一個女兒唆魯禾帖尼公主,她在成吉思汗家族中將起著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