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靖康之恥之後嶽飛寫下的句子,句中的匈奴指的就是900多年前的金人,金人在滅掉北宋時,或許是欣喜若狂,認為自己可以一統天下,沒想到時隔107年,報應就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金人是被蒙古人所滅,而金國的覆滅源於那場蔡州之戰。「石馬汗滴昭陵血,銅人淚泣秋風客」這一句詩也盡顯蔡州城破之日的慘烈。
然而,金軍雖敗猶榮,在這場戰爭中,金軍沒有一個人投降,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因此,這場戰爭,蒙古軍隊自然花費了不少的代價。
其實,在此之前,1213年的秋天,蒙古族曾大舉向金國的都城北京發動進攻。金宣宗一看大事不妙,便想到了和親的方式。
為表誠意,金宣宗還向成吉思汗獻了一份大禮,他把華北以及華北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讓出,讓成吉思汗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地佔領。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免於災難,殊不知,狼是永遠也餵不飽的。
成吉思汗在佔領了北平城之後,先是按照慣例進行了屠城,緊接著,以「不夠誠意」為由繼續向南發動進攻,意圖吞併整個金國。
大勢已去
當年的成吉思汗曾經徵服了整個亞歐大陸,金國自然是完全阻擋不住元軍的猛烈進攻的,隨著元軍攻勢的逐漸擴大,金國的土地也越來越少,而到了最後,蔡州已經成為了最後的防線。
成吉思汗也很聰明,沒有選擇直接發動進攻,而是採取「圍困」的方式。在這裡,不得不誇一下鐵木真的高明了。鐵木真很清楚,自己的蒙古族士兵屬於蒙古族,而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擅長的是在平原、草原這樣的平地上作戰,對於攻城是不太擅長的。
而且,這對於金軍來說已經是最後一戰了,他們自然會拼盡全力,誓死抵抗。這麼做,其實也是在消磨他們的鬥志。
危在旦夕
其實,在此之前,1213年的秋天,蒙古族曾大舉向金國的都城北京發動進攻。金宣宗一看大事不妙,便想到了和親的方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成吉思汗的兒子。為表誠意,他還主動向南撤退,意在告訴成吉思汗:我投降了,放過我吧!可成吉思汗表面上答應金宣宗,實際上根本不想放過金國,因為他想吞併整個金國,又怎麼會滿足於這點蠅頭小利呢?
成吉思汗在佔領了華北之後,按照慣例進行了屠城,城中無論長幼、男女老少都無一倖免。與此同時,他又找了一個奇葩的理由竟然說金宣宗匆忙撤退、沒有誠意,於是不買他的帳,繼續向南發起進攻。
曾經的蒙古兵徵服了整個亞歐大陸,小小的金國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在蒙古軍向南發動進攻的過程中,金軍一路敗北,最終,只剩下了蔡州這最後一塊堡壘。
成吉思汗在攻打蔡州城的時候,一改常態,沒有選擇直接進攻,而是採取了圍困的方式,他想通過這種方式把金國拖垮、拖崩潰。成吉思汗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一.蒙古軍隊是蒙古族,而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所擅長的是平原地區的作戰,像這種攻城戰是不太擅長的;二.此戰金軍已經退無可退了,必定會殊死一搏,自己這麼做,也是怕「狗急了會跳牆」。
果然,不出成吉思汗所料,不久之後,蔡州城中瘟疫橫行,金軍也是死的死傷得傷,還有一些部下偷偷地跑出來投降,成吉思汗也優待了他們,並放出話來:凡在城破之前主動投降的,一律給予優厚待遇。成吉思汗這麼說,無非就是想利用攻心之計讓城內的人起內訌,這樣對自己破城更有幫助。
可金軍畢竟是有骨氣的,投降的也只是少數,大多數的金兵都是願意隨金宣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為此,金宣宗甚是感動,可這麼下去不是辦法,這時,金宣宗的部下武仙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大王,如今於蒙古軍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眼下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南發起進攻,徵討蜀國。
兩面受敵,女真破滅,重現靖康之恥
當時的中國版圖大概可以分為3個部分,最北面由成吉思汗佔領,中間由金軍佔領,而最南邊也就是蜀地是宋軍的地盤。當年金軍一直向南進攻,最終,把南宋的大部分地盤都吞併了,因此,南宋就在蜀地建立了都城,一直等待機會反撲。
而戍守南宋北境的將領正是昔日嶽家軍的子弟:孟珙,當初,嶽飛含恨而終,而身為嶽家軍的後人,孟珙自然有著消滅金軍、報仇雪恨的使命,這不,正愁沒地方報仇,金軍自己卻送上門來了。
1233年,金軍蜀國的武仙在光化遭到了孟珙的埋伏,損失慘重,由於地形不熟,被打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武仙一想,自己遭受如此大的困難,必定是遇到了重兵埋伏,那麼宋軍的都城襄樊必定空虛,於是,下令全軍向襄樊發起進攻。
可沒想到的是,今日的宋軍已經不是昔日的宋軍了。而且,自己所面臨的是宋軍的精銳部隊,所以自己才損失慘重,並不是說宋軍在此埋伏了重兵,而至於偷襲都城的想法就更加的搞笑了,僅憑自己的一番猜測就斷定都城中少人,未免有些荒唐可笑。
武仙雖然說的是「偷襲都城」,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的行蹤早已暴露,而孟珙已經設好埋伏等著他了。
果不其然,武仙中了埋伏之後,寡不敵眾,部下被全殲,自己也死於亂箭之下。
而宋軍這邊則是士氣大振,孟珙見此情況,準備「北伐」。而北邊的成吉思汗見時機成熟,也命令眾部下攻城,雙面受敵的金宣宗見此情景發出感慨:天要亡我啊!接下來的場景不用說也知道,金國註定是要滅完了。可不得不說的是,金宣宗作為一國之君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宋蒙聯軍殺死了。
公元1234年,這場戰爭結束了,而金國自然也從地圖上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