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失去激情怎麼辦?別讓邊際影響遞減規律幹擾你,做優秀職場人

2020-12-17 神奇的白

婚姻中有七年之癢,工作上有五年之痛。

畢業後五年是你和同學拉開距離的關鍵節點。有些人能在這五年實現財富和能力的快速積累,甚至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而有些人卻和剛畢業時沒有多大變化,甚至月光、負債。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前者時常對自己的工作保持激情,談到工作就眉飛色舞;而後者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但實際上對工作和生活已經妥協,陷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泥沼中。

一、為什麼人們會對工作失去激情?

一個真實的例子

表妹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做運營。用她的話說,剛工作那會兒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雖然經常加班,但從來沒感覺累過,反而過得很充實。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滿腦子都是我要在這片大陸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本來就很上進,加上工作狀態保持的不錯,家裡對她也比較放心。

工作失去激情

今年春節,她打視頻給我拜年。聊到工作,她說自己不想幹了,想辭職。原因是現在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很多時候都是上級要求她才去做。下班之後特別疲憊,之前一直保持的閱讀習慣也沒有繼續堅持,回到家就想看劇、刷抖音。

「我發現運營做久了,就那回事兒,方法技巧都大差不差,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資源。做得好的企業都是願意在這方面投入的,我們公司搞個活動都要審批,太痛苦了。」她向我抱怨。

我知道她是進入了職業倦怠期。大部分職場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或許是因為公司的管理方式,或許是工作上受到了挫折……

總之,他們由剛開始「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變成了「遇到問題隨緣解決」。

背後的邏輯

在心理學上有個「韋伯—費克納邊際影響遞減規律」,是由9世紀的心理學家韋伯和費克納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對於得到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是會隨著數量的增多先增加再不斷變少的。

這與外界對大腦的刺激有關。人的大腦在受到同一種刺激時,是由無感到敏感再到鈍感的。

比如,上學時候有人給你起外號,剛開始你可能還認為別人只是開玩笑,並不在意;隨著叫你外號的人越來越多,這時候你可能才意識到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會很在意,甚至拒絕和叫你外號的人一起玩;當全班人都開始叫你外號的時候,你慢慢也就不在意,長大之後回想起來甚至感覺那時候挺美好的。

韋伯—費克納邊際影響遞減規律

所以說,工作沒有激情,本質上是你對工作產生了「鈍感」。

「鈍感」的出現有兩個原因:

一是對原有的刺激產生了「抗藥性」,無法給你帶來新的體驗。比如老闆經常給你「畫餅」,努力工作,等公司上市給你分紅。剛開始你還很有動力,慢慢你發現公司上市遙遙無期,老闆再這樣許諾,你也很難提起興趣。

二是原有的刺激過短或頻率過低。很多人會沉迷遊戲和抖音,因為玩一局、刷一會兒就能帶給你強烈的刺激。但這種刺激太短暫,連贏三局,你還有動力繼續玩,如果連贏十局,你就會疲了:為什麼對手那麼菜。

二、工作沒了激情應該怎麼辦?

明白了工作失去激情的原因,我們就能對症下藥:

1.嘗試做一點改變

當人對原有的刺激產生「抗藥性」的時候,就需要尋找新的刺激點。在工作上做出一些小小的改變,就能收穫新的體驗。

張居正未得勢之前,只在翰林院幹著一個閒職,幹些抄抄寫寫的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翰林院混個幾年,最差也能到地方混個官職。這樣的話,我們就看不到內閣首輔、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而是某某知縣或知府張居正。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張居正可能也知道歷史賦予他的責任。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他利用翰林能夠接近內閣的機會,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特別關注政局的變動和邊境諸事。

後來,他把自己關於治國理政的理念寫成《論時政疏》,當時雖然沒有得到皇帝和大多數大臣的重視,但引起了內閣成員徐階的注意,強刷了一波存在感,為之後晉升內閣奠定了基礎。

張居正畫像

在職場中,當你一旦習慣一些事,就會產生「鈍感」。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固化的人際關係等。其實,只要你嘗試做出一點點改變,就會不一樣。比如,主動申請承擔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跟同事共同解決一個一直存在的工作難題,下班後或周末到書店看一本喜歡的書,這些小小的動作就能給你帶來成就感。

很多人對工作並不是失去激情,而是被長時間消耗在同一件事上造成的「激情暫時性沉睡」。所以我們不需要重新尋找激情,而是要不斷給它新的刺激,喚醒它,讓它重新興奮起來。

2.確定目標

喚醒激情不是漫無目的的,需要有計劃、有頻率、有反饋。這就需要我們先有目標,然後從目標入手,建立一套有效的喚醒機制。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出了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

①目標要非常具體,不能是抽象的(S)

如果你把目標定為「早睡早起」,一般情況下你都很難做到,這就是目標不具體、過於抽象。可以設置成「22點睡覺,7點起床」,這樣就清晰多了,甚至可以定鬧鐘提醒自己,到點該睡覺了。

②目標要可衡量,能量化或細化(M)

比如,「每周寫文章」這是不可衡量的,換成「每周寫3篇文章,周一到周三完成第一篇,周四周五完成第二篇,周末完成第三篇」 。

③目標是可實現的,要跳起來能摸得著(A)

定目標切忌好高騖遠。「我一天要背3000個單詞」這種就比較難實現,如果你不是超級記憶大師,就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和時間。改成「我一天要背30個單詞」就更實際一些。

④分目標和總目標具有相關性(R)

目標是一個體系,每一個分目標都是為實現總目標服務的。如果你的總目標是「一年掙100萬」,分目標就不要寫「陪家人出行3次」。

⑤所有的目標都要有時間節點(T)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沒有時間節點,目標設置的本身就沒有意義,「明天」是一直存在的。「完成項目計劃書」的目標你完成不了,「下周三中午12點之前完成項目計劃書」這樣的目標你才可能完成。

在SMART原則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使用WBS分解法將目標拆分。WBS分解法是一種項目分解的方法,把一個項目,按一定的原則進行分解,將項目分解、拆分成具體的任務,再將任務分解成一項項工作,接著把一項項工作分解到各個環節中,直到分解不下去為止。

目標的設計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遵守「最終目標—年度目標—月度目標—日目標」的時間線;二是按照目標的執行步驟來分解。層層細化的,當下應該做哪些事一目了然。

這樣一來,你該做什麼事,每個階段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都一目了然。這時候你還怕工作沒有激情嗎?

3.從「完成」到儘量「完美」

雖然經過分解和細化之後,目標可操作性非常強。但還會出現一個問題:目標是不一定能夠真正實現的。

這是因為我們做目標分解是從總到分,從上往下進行的,每一步的目標都需要高水平完成。舉個例子,我給自己每天設定3個微頭條的目標,但如果我今天工作特別忙為了達成量而降低了內容質量,還能完成既定的粉絲增長量嗎?

一個環節出問題還容易補救,多個環節出問題的話整個目標是很難達成的。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個心態:讓每一個目標的完成結果都儘量完美。你不是在完成目標,而是超越目標。

早期的小米,在每次發布會之前都會把PPT改個上百遍,改到改無可改,動一下都是畫蛇添足的程度。當時開發會並不像現在這樣普遍,參會人員說看小米PPT就像在看一部大片。

客戶對小米發布會的評價

三、寫在最後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曾說:

之所以失去激情,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解決缺少工作激情的問題,最根本的是把你的關注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終身成長上。

關注終身成長,不在乎一時得失的人,永遠不會失去激情。

相關焦點

  • 讀懂了人生邊際效益遞減規律,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累
    因為主流價值觀默認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衡量一個人「過得成功與否」的標準,如果人生是一場考試的話,這些問題就是考卷上的必答題,你的答案決定了你的分數,最後決定了你是優秀還是一般,還是不及格。在這種標準驅動下,全社會的每個人幾乎都在奮力向前奔跑,買房買車、結婚生娃、升職加薪,生怕慢了一步自己就被落下了。
  • 地主家的兒子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換句話說,15人總共種出5500斤糧食,平均每人種出367斤糧食。「發財繼續和緩而言,「你認為你比他種田技術高明嗎?你認為你和他有不同嗎?其實,你們沒有任何不同,你們技術相同,體力相同,幹活的天數相同,付出勞動相同,唯一的不同是你在種1畝地,而他在種五分之一畝地。如果將你們兩人調換一下,難道你也可以打出來500斤糧食嗎?不會的,你肯定也是打出來100斤糧食,多出來的那400斤糧食不是你的功勞,是土地的功勞。
  • 經濟學十大定律-邊際收益遞減定律
    同樣,有很多道理,你一旦知道了,就不可能假裝不知道。 而邊際遞減定律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不得不說,邊際遞減定律描述了這個世界的一個真相,即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無限發展下去。也就是說,邊際遞減定律為這個世界的發展確立了一個邊界。
  • 邊際效應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感情淡了,不合適了這是一種普遍適用的社會規律,往往和邊際效用遞減連用其實,這個名詞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識記材料時提出的呢後來被經濟學家拿去使用並對經濟學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一開始投入1元能得到2元的產出。
  • 適可而止,感知邊際—邊際效應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本是自然現象,但是它卻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個度的,否則就是過猶不及。邊際遞減適可而止,感知邊際,可以讓我們及時,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周易·豐》激情屬於意外,平淡才是生活,現代的家庭夫妻,大多為了激情而,妻離子散,究其原因竟然是日常太」膩「,「膩」其實就是財務中的邊際遞減。
  • 工作失去熱情,自媒體無回報想放棄,經濟學思維教你克服職業疲怠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剩下的兩個經濟學思維:第二邊際效應和第三補償方式。第二個經濟學概念:邊際效應經常你說兩個你一定會感到熟悉的場景。其實這兩種場景都能用經濟學裡的邊際效應來解釋。所謂的邊際效應,其實指的就是讓我們持續的投入一件事物所帶來的額外的效用。而這個效用可以是遞減,也可以是遞增。比方說為什麼同樣是喝水,第一杯水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第4杯水所帶來的滿足感是兩個極端的存在。
  • 每周工作4小時還成功的人,一定遵循了這5種職場規律
    在職場中,無論是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還是剛進公司的新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既然有機會在同一家企業就職,那就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團隊協作完成工作任務。然而,如果僅僅自己單獨工作並不能真正讓你提高自我意識。真正的自我意識,源自於與他人的真誠交流與對話,在工作中要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務,首先你要學會傾聽。
  • 職場多年,如果你厭倦了工作,該怎麼辦才能讓自己有激情
    每個人剛進入職場時,都是意氣風發,對職場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期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工作佔據了生活,可能慢慢就會厭倦自己的工作。小杜在一家外貿企業做業務員,公司主要銷售化妝刷,護膚手套等產品,產品遠銷歐洲、澳大利亞和美國等。
  • 想要成為職場精英,這四種對抗工作沒激情、不主動的方法你要學會
    就在年前的時候,老高又辭職了,在廣告行業裡做了三年,他準備創業嘗試一下,但是遇到了這次的疫情,現在也只能是老老實實在家看書學習了。說實話,像老高這樣的人充滿激情、充滿幹勁兒的人並不多,大多數對工作、對行業失去激情的人,往往並不會激進的選擇轉行,他們基本都是麻木的坐在工位上,機械般的重複著自己每天的工作。
  • 工作優秀的你,在職場當中面對同事的嫉妒與打壓時,你會怎麼做?
    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恭喜你,你已經遭到同事的嫉妒以及打壓了,當然,其實也不用大驚小怪,職場本身就是很殘酷的,通路就那麼幾條,上升職位就那麼幾個,你上去了別人就沒機會了。當我們的發展威脅到他人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成為打壓的對象,遇到這種情況其實也挺煩的,你太在意別人,那就失去機會了,如果你不好好處理,就會對自己的發展產生影響麻煩。
  • 兩招教你走出愛情倦怠期,新鮮感歸來
    那麼進入倦怠期後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感情為什麼會有倦怠期,首先可以用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解釋。邊際效用遞減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的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的產值後,所提供的增量就會下降,也就是說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
  • 真正優秀的人,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保持激情
    一日復一日的激情如今已不會再有終身職業,大多數人都會換工作,比如你以前是HR,現在做產品,或者以前是做諮詢,現在做銷售。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做每個職業的時候,最難的是每天都保持激情。而這基本上是我觀察一個人優秀與否最重要的一條標準。
  • 職場:老闆的哪些行為,讓你失去了在公司奮鬥的激情?
    雖然疫情還未完全過去,但大部分人已恢復了日常工作和生活。阿進昨天給我發消息說他辭職了。我挺意外的,一方面是因為阿進之前的工作,薪資待遇還是挺難得的,另一方面因為疫情影響,現在確實不是個換工作的好時機。我問他怎麼突然就不幹了,他反問我:「你有沒有過一瞬間,因為老闆的某個行為,就突然失去了在公司上班的激情?」
  • 職場裡遇到一個特別討厭的同事,但又必須天天在一起工作怎麼辦?
    有朋友問我:當你在職場中遇到一個讓你特別討厭但又必須天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時,你會怎麼辦?我的觀點很現實也是直接:假如這份工作對你而言還有價值,那就努力去調整自己和同事的相處模式,好好幹下去!不要動不動就想著跳槽什麼的!具體的理由,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和大家探討。
  • 工作中是什麼讓你失去了當初的熱情?
    青春象徵著有活力,激情四射,剛畢業參加工作每天拼盡全力工作,為了在公司留下來,為了努力做好工作更有發展,為了能賺很多的錢,漸漸的發現當初那個充滿激情的自己消失了,是什麼讓你失去了當初的熱情呢?仔細回想看看自己的情況,一部分夥伴是在職場中遭受挫折,有挫折不怕,怕就怕在每次堅持很久很久的努力,才換來一點點的成功,小成功的喜悅不足以覆蓋努力過程中的挫折,久而久之你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逃避。一部分夥伴,長時間在相同的環境中,所有能遇到的問題都遇到了,每年每月每日的內容差不多,付出努力漸漸少了,慢慢的節奏慢了,失去遇到挑戰的勇氣。
  • 愛情必經「厭倦期」,你能處理好嗎?
    在一段戀愛中,隨著時間推移,兩個人總要經歷「初見-動心-熱戀-平淡-厭倦」這一系列過程,這種規律如同歷史周期律一般,存在於每個人身上。 逐漸對戀人失去好感,並開始產生反感的這一過程,我們把它叫做「厭倦期」。
  • 邊際成本.
    所以說,邊際成本才是自己當下要盯著的要點,不要讓沉沒成本影響了自己的決策。人生的「邊際成本」任何的一個事物都是有邊際成本的,作為職場上班者也是一樣的,但是上班族的邊際成本,來自於個人對於「人生拋物線」的趨勢掌握如何做出不同的判斷。
  • 提倡男女平等的當今,成為一名優秀獨立的職場女性,你該這麼做
    我想,每個職場女性包括職場男性都希望能夠在職場中嶄露頭角。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女性在職場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標杆。因此很多女性朋友都希望那個優秀獨立的職場女性中有自己的位置。我們先從側面來看,怎麼能成為一名女強人?
  •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工作狀態!在職場,你應該有的10種好心態
    你的心態,決定你的工作狀態!在職場,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才能在困難面前建立信心,才能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才能在事業上取得卓越甚至是輝煌的成績。以下分享在職場,你應該有的10種好心態!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工作上往往有這10種好心態,早晚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