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疫情初期的被低估,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接下來,考慮到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的影響,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可能:很多人的工作和收入,即將或者正在受影響。
今年,職場人需要考慮的嚴肅問題是:一旦沒人給你發工資,你自己能不能掙到不低於上班時收入標準的錢?
如果答案是不能或者不確定,我分享幾個我經歷過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眼一閉一睜,公司沒了
2004年我畢業時,加入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獨立手機設計企業,一家國企巨頭與海外龍頭企業合資的公司。不錯的待遇,外企標準的辦公環境,並且解決應屆生戶口。作為解決戶口的條件,應屆生必須籤訂為期三年的服務期保證合同,提前離職需要繳納違約金。
三年後,在那份合同還有兩周才到期的時候,公司倒閉了。這事超出了我的認知:一家行業領先的企業,三年不到就倒閉了?
公司在2007年春節後,經營就陷入了困境。工資無法按時發放,原本五層樓的辦公區開始逐步退租,債主及討債公司的人頻繁登門,最後半個月更是因為拖欠巨額物業租金,被物業派保安封門,禁止外出人員帶走任何電腦和設備。
那年五月底的一個陰雨天,我將自己使用的12寸筆記本電腦塞在後腰,用外衣遮住,混出辦公樓,一頭鑽進外邊接應的同事的車,一口氣開出兩公裡,才鬆了口氣。
我很慶幸在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了這種狗血事件,它打破了我對手機行業的幻想,也打破了我對公司的幻想。人是會死的,公司當然也是會死的。
不要指望任何公司為你提供安全感。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提供。
「你不懂社交產品」
2016年底,由於融資不順利,我中止了之前的社交創業項目,解散了團隊。因為之前的項目仍在產生收益,我也不著急去上班。
有家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尋找社交產品負責人,一個朋友把我推過去,HR約我聊一下。閒著也是閒著,那就聊一下吧。那是一家房地產行業老闆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我也是有點好奇,他們找社交方向的人是要幹啥。
見面,面試官據說是騰訊出來的,我肅然起敬,這公司決心還挺大,居然找來了騰訊的人。
講了一下自己的項目和社交社群產品經驗,對方說,我覺得你對社交產品的理解只有60分。我問,那咱們這邊是要做怎樣的產品呢?對方說,我們要做一個取代微信和支付寶的產品。我遂起身告辭。
臨走前我問了一句:您原來在騰訊的哪個事業部?對方回答:ECC。
這哥們雖然沒做過社交產品,好歹是見過豬跑的,不至於搞不清這公司在做的事有多荒唐。顯然,這公司只是ECC掛掉之後,他的落腳地而已。然而,這樣的履歷,對於他後邊的職業發展,又有多大意義呢?
病急亂投醫,裸泳者退潮後隨便撿條褲衩就穿,大抵如是。所謂職業規劃,經常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有手藝就餓不死我」
老袁在我家小區對面開了一家飯館,主營炒菜、蓋飯和板面。因為味道不錯,雖然一條街都是飯館,老袁家的生意也是數一數二的。
2016年十一後,北京開始清理無證餐飲經營。老袁他們這一排飯店,因為經營面積問題,無法辦理相關許可,被迫關門。
由於房東不給退房租,老袁繼續偷著開了兩個月飯店,卻經常被無法營業的鄰居舉報。老袁心一橫,花了半個月時間重新裝修,把飯店改成了五金雜貨店。
因為周邊沒有五金店,小區物業又不給力,老袁五金店的生意還不錯。他讓老婆看店,自己帶著兒子承接附近的上門安裝維修工作,竟然比之前開飯店時還忙,找老袁幹活一般需要提前兩天預約。遇到類似油工、瓦工這樣老袁自己不熟悉的活,他再聯繫外包給相應工種的工人。
我問老袁,怎麼會轉型做五金和安裝維修呢?
老袁說,他開飯店之前本來就做過裝修類的活,也有電工證,現在飯店不讓開,但周圍這些住家和公司,安裝維修的需求一點都不少,客戶很多也是以前飯店的客人。而且他的價格公道,回頭客多,距離近也方便連工帶料一站解決。
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有一技之長,個人和家庭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並沒那麼難。你的專業,脫離企業後,是否能讓你繼續掙錢?如果不能,你是不是應該儲備一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
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網際網路行業喜歡講企業的業務護城河。對於個人,也需要構築你自己的護城河,確保在沒有人給你發工資的時候,你的收入不會斷崖式跌落。
如果你比較年輕,年輕本身是個優勢,因為年輕意味著負擔輕、成本低,別人更願意用你、給你機會。每個人的社會價值,就是TA能對外提供的價值。年輕、成長快、能加班,同樣也是價值。
如果你前幾年因為各種原因吃到過某種紅利,賺到過快錢,要注意避免心態失衡或自我認知大幅變化。快錢不是常態,風口也不常有,承認自己運氣好很重要,不要因賺過錢認為自己能力爆棚,也不要因為快錢窗口期結束而失落。
如果面臨中年出局,也不要慌亂。
一方面,企業即使不掛掉,也不會養你一輩子。早點認清這個事實,早點開始你自己的準備工作。
另一方面,我國發展還處於上升期,各種線上線下的基礎設施完備,十幾億人的市場,怎麼也能養活你。這裡不是鼓勵你去送外賣,那個附加值有點低,你得儲備投出產出較高的技能,姑且稱之為「手藝」。
而具體到每個人,選擇怎樣的手藝,有兩個原則。
帶來正反饋是為了能堅持下去,尤其是在冷啟動階段,堅持非常重要。創造價值是強調對外提供價值。比如旅遊能給自己帶來愉悅,但並不能創造價值,除非你能把旅遊的所見所得輸出為內容。
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好日子,今後大概是越來越難遇到。如何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是疫情之下,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以前毫無準備被一腳踢下水的時候也很慌。回頭突然發現,這種個體戶的狀態,已經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