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一次和弟子,談論起了理想。子路說治理一個中等強國,三年時間,可以使民有勇,且知方也——他說的其實就是魯國。冉有說,三年時間可以使民眾富足。公西華則希望在各種禮儀上當個主持人——這其實是孔子早期的理想。
恢復周禮是孔子的夢想
這三個人說得都挺靠譜——因為孔子當時的教學,就是為各國培養經理人員——替各國權貴管理城市和人民。而他的這麼多學生確實也做了大夫們的邑宰。
但最後一個談論理想的曾點有點跑偏,他說自己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風乎舞雩,詠而歸。
大致的意思就是,陽春三月,脫掉棉衣,穿上春服,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小孩,一起到沂水洗個澡,然後到舞雩臺上吹吹風,最後唱著歌回家。
聽著好熟悉——這不就是葛優所說的,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快樂生活嗎?這不近似於聊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
孔子聽了卻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怎麼著?不想培養公務員了?想當悠哉悠哉的隱士了?
努力仕進不得,進而周遊列國,進而著書立說的孔子什麼時間開始追求享受生活了呢?
不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