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取代後周,他對柴榮後裔如何安置?史書記載有出入!

2020-12-26 騰訊網

文┃拾荒雜談

(本文為拾荒雜談原創,抄襲必究,歡迎轉載!)

「禪讓」的本意是指統治者在生前將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率先開啟「禪讓」制度的是五帝之一的唐堯。上古時期「禪讓」之風盛行,一般都是統治者認為自己年老體衰,執政能力大不如從前,這時候就該找一位德行高、身強力壯且很有能力的人來做自己的繼承人,通常這種繼承人是和自己沒有什麼直系血緣關係的,所以才能稱之為「禪讓」而不是「繼承傳位」。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這種「禪讓」之風被認為是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因此一直被古人所推崇。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禪讓」之風開始發生改變,直接變成有權勢的臣子通過武力來迫使統治者「禪位」。雖然魏文帝曹丕開了一個壞頭,但他對前朝統治者及其後裔還是比較善待的。到了東晉末年,劉裕通過強行「禪讓」稱帝之後,善待前朝宗室這種習俗開始被打破。

本著「斬草要除根」的宗旨,劉裕對東晉宗室展開了大清洗。而這種做法也逐漸被後世統治者所沿用。然而就是這種殘酷的清洗活動卻在宋太祖這裡發生了改變。他通過武力強行讓後周恭帝「禪讓」後,對於後周宗室卻是沒有展開清洗,而是像曹丕那樣選擇了善待。因此贏得了後世一片稱讚。

後周世宗柴榮畫像

制封周帝為鄭王,以奉周祀,正朔服色一如舊制,奉皇太后為周太后。

況恭帝當紈綺之衝年,會笙鏞之變響,聽謳歌之所屬,知命歷之有在,能遜其位,不亦善乎。

——出自《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書)恭帝紀)》

周恭帝柴宗訓是柴榮的四子,也是柴榮為帝後時存嫡子中最年長的,實為現存「嫡長子」。繼承帝位之時年僅七歲(實際六歲)。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後,將柴宗訓降為鄭王,食古鄭國封地,以繼續祭祀後周郭氏。在屬地之內以皇帝之禮祭祀,規格和以前一樣不變。(不管是柴榮還是柴宗訓都是以郭為姓,是後周太祖郭威之後裔)

趙匡胤給之柴宗訓的待遇和曹丕給予劉協的差不多。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後漢書.孝獻帝紀第九》

劉協的山陽公排位比曹魏王爵還要靠前,也是以天子禮儀祭祀先祖。從劉裕「破壞規矩」以來,趙匡胤的善待前朝算是相當有良心了。

而且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時還在百官面前立下一石碑,上寫三條祖訓,其中一條就是: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從刑律上面避免了後世繼承者想牽連清洗後周宗室的行為。

但是,武將出身的趙匡胤真的能放心前朝皇室並不會「舊火復燃」?他這一系列的善待措施究竟是真心為之,還是掩人耳目?

韓熙載夜宴圖

說得再好,制定的方法再完善,不如真正去看一下後周皇室在宋朝建立後的情況如何?

首先就是周恭帝柴宗訓,

《續通鑑長編》:建隆三年,周鄭王出居房州。

柴宗訓的鄭王屬地按理來說是在古鄭國範圍內,古鄭國即是今天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新鄭市。新鄭和北宋王朝都城開封屬於接鄰,把前朝皇室安排在距離新朝都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本就是充滿風險的。好處在於可以時時刻刻盯住風險,壞處則是臥榻之側酣睡時難保不被偷家。所以後面趙匡胤又將柴宗訓母子遷移到距離開封較遠房州,房州就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下轄的房縣。

影視劇《清平樂》還原北宋服飾

為了保險起見的調動是人之常情,這是統治者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但詭異的地方在於柴宗訓於開寶六年,即公元973年去世,年僅二十歲。二十歲正值青春和年輕力壯之期,突然逝世,而逝世的原因也比較耐人尋味,翻遍史書,無一闡述死因。前朝皇帝,青年逝世,死因不明。這三點聚集在一起無論是誰都會產生別的想法。但宋朝官方史書對此諱莫如深。

至於柴宗訓死後的事情則是其長子柴永崎被封爵鄭國公,並世襲。其國公之位傳了幾代之後逐漸消失,到宋仁宗想起前朝皇室再去尋找的時候,已然再無明確後人。柴宗訓共有五子,除長子外,便再無明確記載。這是宋仁宗時期的著錄所記載的事情。彼年為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距離柴宗訓逝世已近九十年。

五個兒子,長子還是世襲的國公爵位,在四五代人之後便銷聲匿跡。記載上說的很明確,是柴宗訓的後代已經無從查據。那麼這四五代人去了哪裡?國公如此顯赫的爵位竟無世系記載?這是相當可疑的一點。

其次是柴榮的其他幾個兒子。

五子曹王柴熙讓,他的處境更為蹊蹺,《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要麼只提及爵位封號,要麼直接來了一句下落不明。然而近年「柴氏文化宗親」之中的柴道琳卻根據考究和族譜認定柴熙讓的直系後代在北宋時期一直居住在河北滄州。

六子紀王柴熙謹,他在北宋建立後被名將潘美收為養子,改姓為潘。但最終卻在北宋建立不久後的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北宋960年建立)離奇去世。

柴宗訓是公元953年生,可以肯定的是柴宗訓必然不是柴榮原配劉皇后之子,也不會是小符後之子(史書明確說明小符後是柴宗訓養母),那麼按理來說就是大符後所生。柴榮其餘的幾個兒子依照史書分析,也不太可能是小符後所生,故按理來說同為大符後之子。從柴宗訓953年生,到大符後956年去世,很有可能一年生一位,故柴榮的幾個兒子年紀相仿(還有一種可能是庶子,根據相關野史來看,即使是庶子,各自年齡之間絕對相差不到兩歲)。

那麼柴熙謹應該就是公元955年生,於公元964年去世,年僅十虛歲。柴熙謹的突然死亡很可能和趙宋皇室脫不了干係,但也有可能是得了重疾突然去世。

七子柴熙誨,史書記載北宋建立後被其嶽父盧琰收為養子,改姓為盧。盧琰出身於玉川盧姓,家族龐大有威望,可成庇護之所。《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對其記載是不知所蹤,而浙南盧氏族譜當中有很明確的記載,柴熙誨改名為盧璇,為盧琰第三子,侍奉盧琰夫婦。養父母歸天后,守孝好幾年。之後出任宋朝官員,被封武烈侯,其後代搬遷至浙南開枝散葉。

綜上,四子恭帝柴宗訓二十歲暴亡,五子改名換姓躲進民間,六子被收養,不到十歲暴亡,七子被收養,改名換姓,後代開支散葉。

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後來宋仁宗發現柴榮後代不是改姓就是消失匿跡,覺得不能讓周世宗的世系就此沒落(也有可能博得美名),於是便從柴榮從孫一脈找人繼承世系並祭祀。這裡的「從孫」很有意思,周太祖郭威的子侄全部被後漢隱帝所殺,所以柴榮的從孫很明顯是其生父柴守禮的後代。那麼實際上柴榮「從孫」於後周郭氏之間其實是毫無聯繫,宋仁宗的這個舉措很耐人尋味啊。

所以從上面分析來看,趙匡胤建立大宋後,雖然明面對後周皇室禮遇有加,但實際上只是面子工程,最起碼除了柴宗訓之外的人全部都被迫改姓或者隱匿民間。因此可以說趙匡胤對待後周實際上只是一個面子工程,禮於面而兵於內。但至少這也是那個時期比較好的下場了,如果換了一個人,柴榮後裔當時能不能活著出皇宮猶未可知。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宋太祖趙匡胤的三個皇后
    948年,後漢的樞密使郭威為徵討叛軍李守貞而徵兵,趙匡胤應募從軍,從此成為了郭威的部下,這一年,他22歲。951年,郭威兵變,奪取了後漢政權,建立了後周。此時,趙匡胤任禁軍東西班行首,也就是皇帝郭威的侍衛。而他的父親趙弘殷,時為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屬於侍衛親軍司馬軍的高級將領。954年,郭威去世後,妻侄柴榮繼位為皇帝,是為周世宗。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賞析:宋太祖趙匡胤早年戰爭中執法嚴明之事。五代後周世宗時,趙匡胤掌管禁軍,在與北漢進行的高平之戰中,建有奇功,被授予殿前都虞侯銜,領嚴州刺史之職,在後周諸大將中素以能徵善戰、執法嚴明著稱。世宗三年(956年),匡胤隨世宗徵淮南,大敗南唐軍,入據渦口(今安徽蒙城),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號稱15萬眾之軍來戰。
  • 柴榮要殺方面大耳之人,為何單單留下了趙匡胤?此舉最終讓後周亡國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去世,留下了一個七歲的幼帝柴宗訓,而後周也將走進前面三個王朝逃不脫的困境,大將趙匡胤效仿當年的太祖郭威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大宋皇帝。柴榮繼位,李重進和張永德雖然心有不服可也只能咽下這口氣,但兩人之間卻互相看不慣,勾心鬥角的糾紛時有發生 ,而兩人的矛盾 實際上跟後周的軍制也有關係。
  • 柴榮,一個成就趙匡胤千秋偉業的人,其後人境遇如何?
    但是有這樣一位才能卓越,但英年早逝的人,被贊為五代第一明君,這個人就是柴榮,一個成就趙匡胤千秋偉業的人。如果他能夠多活幾十年,那統一天下的可能就會是他而非是趙匡胤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讓我們先分別看下柴榮簡介及趙匡胤成長史。司馬光曾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 史書上那些細節對話是怎麼來的?作者在身邊?其實原因有三!
    這三段之間看似時間不同,出處史書也不同,彼此之間更無聯繫,但如果從現實角度去看的話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蹊蹺點。那就是人物私密時或遠在萬裡之處的話語和神態是如何被百年甚至千年後的史學家所掌握的?為何資料人物之間的對話和形態能夠栩栩如生,仿佛史家就在身邊隨時記載一樣?
  • 印第安人是不是中國後裔,又有什麼根據呢?
    不過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中國人是他們的祖先,而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明,印第安人確確實實就是中國人的後裔。如果要想證明是中國人最早發現了美洲大陸,甚至據此推測印第安人本來就是中國上古移民的後裔,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 《史記》記載唯一吃過龍肉的人,你若是這些姓,或許是他的後裔
    然而,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在中國的神話故事裡是有的,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奇生物,它可行雲布雨,掌握天氣的變化,有時候它出現在雲端,有時候它又離奇消失,因而在人們的記錄中,它形態不一,種類繁雜。有人認為有翼方是真龍,有人認為應龍與青龍是祖龍,事情究竟如何我們已無從考據,畢竟現代人從未見過龍,也未見過龍的屍骨。
  • 匈奴是否還有後裔?專家:只要是這五姓之一,或許就是匈奴後代
    有了萬裡長城這條防線,再加上秦直道的存在,秦軍大部隊從鹹陽趕到九原郡只需要三天時間。萬裡長城和秦直道在抵禦匈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匈奴也無法越過長城侵擾中原地區。後來秦朝滅亡之後,漢朝在一片廢墟中誕生,逐漸強大起來的匈奴又趁機越過長城侵擾中原地區,對剛剛誕生的西漢王朝造成了很大威脅。
  • 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脫離困境後,徐義投奔東晉將領楊佺期,楊佺期任命他為洛陽令。
  • 那些與眾不同的謀朝篡位,於無聲中取代前朝,相比戰亂更高一籌
    周的國號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很自然地要追根溯源,自己祖上是三皇五帝的後裔,表明是正統性。如李淵的李氏就說自己祖先是老子。武則天則說武姓來源於周朝皇族後裔。 另一層也與古代周朝有關,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朝代,禮制盛世,基本後世的禮儀道德很多思想都是從周朝開始,所以地位崇高。
  • 他出生時出現異象,是個香餑餑、金娃娃,長大後有多厲害?
    又在魚肚子裡藏好寫有「陳勝王」的字條,讓他人剖開魚腹後看到。好傢夥,天意如此,誰敢不從?陳勝的大旗呼啦啦展開。其實,歷史常常就讓那些所謂的天子貴人,一出生就帶有異象。《後漢書》記載,光武帝劉秀出生的那天夜晚,劉家因為家貧黑燈瞎火,但卻「有赤光照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