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唯一吃過龍肉的人,你若是這些姓,或許是他的後裔

2020-12-26 子夜說史

小說《龍族》創造了一個世界觀:人類主宰的世界裡隱藏著龍族,同樣隱藏著混血種,後者的使命便是屠龍。然而,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裡是有的,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奇生物,它可行雲布雨,掌握天氣的變化,有時候它出現在雲端,有時候它又離奇消失,因而在人們的記錄中,它形態不一,種類繁雜。有人認為有翼方是真龍,有人認為應龍與青龍是祖龍,事情究竟如何我們已無從考據,畢竟現代人從未見過龍,也未見過龍的屍骨。

儘管我們沒有見過真龍,但翻閱史書,依舊能找到有關龍的史料,《史記》還記錄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吃過龍肉的人。

這個人名叫孔甲,是夏朝的君王,公元前1612年登基,他的登基之路較為兇險傳奇。由於性情乖張,他的父親對他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因而皇位並沒有到子嗣手中,而是弟弟手裡。姒扃是孔甲的叔父,他當上皇帝一事,孔甲如何著想我們不得而知,只不過皇位輾轉,在姒扃的兒子登基離世後,還會回到了孔甲手上。

夏朝最出名的皇帝是禹、啟和桀,前兩位是明君,最後一位是有名的暴君,然而夏朝國祚滅亡卻不單單怪桀一人,孔甲也是其中的重要人物。由於喜好鬼神,又沉迷酒色,孔甲不得人心,各部落紛紛叛亂,導致夏朝的國勢急轉而下,他的孫子桀才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亡國之君。

根據《史記》記載,孔甲在位時期順服天帝,後者頗為欣慰,賜予了這位人間帝王兩條龍。龍本身有威嚴,一般人馴服不了,孔甲同樣也是如此。他本想廣而告之,讓豢龍氏派人出來幫忙,但始終找不到他們家族的蹤跡。幸好陶唐氏的後代劉累與豢龍氏打過交道,學過幾項馴養龍的本領,於是他自然而然地擔當了這個要職。

孔甲欣喜不已,給劉累賜名為御龍氏。誰也曾想到,信誓旦旦的劉累最終卻沒能讓龍心服口服,其中一條龍死掉了。為了不讓皇帝發現,劉累偷偷將龍剁成了肉泥,沒曾想,龍的滋味實在是太過美好,孔甲食指大動,興高採烈地叫劉累下次再做給自己吃。

儘管還有一條龍,劉累斷然不能再殺了。如果皇帝問起,他又不能說自己的本職工作沒做好,想了很久後,劉累還是決定逃之夭夭。

機緣巧合之下,孔甲為了有史料記載的唯一一位吃過龍肉的人,而這時候,中國的姓氏已初步雛形,誰又是孔甲的後代呢?

孔甲姒姓,是夏朝的國姓,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陝西、浙江、江蘇等地均有此姓,最主要的人分布於紹興,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守護禹王陵。夏朝滅亡後,有些姒姓的後代改頭換面,現如今禹姓、費姓、辛姓、杞姓、曾姓等姓氏都有可能是孔甲的後代。

當然,迄今為止,龍究竟存不存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按照科學的角度來說,它不存在於世界上的可能性要更大一點。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遭受極大屈辱下嘔心瀝血所著,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 ,其中就講述了孔甲與龍的故事,雖然故事很多都帶有他的個人情感,但實際上它仍然牢牢佔據我國史書的榜首。

我很多寫作的靈感思路,都是來自這本書。目前正在搞活動,現在只需要105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個姓,那可能是他的後代
    據《竹書紀年》描述,他是夏第十四位君主,於公元前1675年左右登基,經過9年的統治離世。《左傳》中曾寫過他對於軍隊建設非常有一手,可卻是一個喜好鬼神之事的君主。 而這位孔甲,正是那位據說吃了龍人的人。在《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當時的夏朝從天而降了一雌一雄兩隻「龍」,而這位君主立刻對其產生了興趣。
  • 《山海經》裡記載過吃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姓氏,有可能是他後人
    而其中的神龍只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名有姓的神龍,比如說應龍、燭龍,這些有名的一般都是高級神龍,他們主要任務是幫助天帝鎮守一方或徵戰沙場。另一些就是一些沒名沒姓,統稱為龍的低級神龍,他們通常作為天神的坐騎或者是裝飾品,比如火神祝融耳邊就掛著兩條小青龍。那麼在數千年的時間裡,沒有人品嘗過龍肉嗎?
  • 《山海經》中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是其後代
    那麼真的有人吃過「龍肉」嗎?在我國的古籍《山海經》中,記載了兩種龍。一種是有名有姓的神龍,比如說燭龍,應龍,蛟龍,夔龍,他們主要任務是幫助天帝鎮守一方或徵戰沙場;另一些就是一些沒名沒姓,統稱為龍的低級神龍,他們通常作為天神的坐騎或者是裝飾品,比如火神祝融耳邊就掛著兩條小青龍。《山海經》中還記載了「吃龍肉」的一個故事。
  • 匈奴是否還有後裔?專家:只要是這五姓之一,或許就是匈奴後代
    關於匈奴一族的起源,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而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則認為匈奴其實就是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族,到周朝時改稱獫狁,春秋時稱戎、狄,戰國時稱胡,後世則統稱為匈奴。從商朝時期開始,每當匈奴一族強大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南下侵擾中原地區。
  • 嬴政真的姓呂嗎?其實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已經解釋過了!
    《史記》說得很明白在我國歷史上,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都會有野史和正史兩種組成部分,對於大秦王朝自然也不例外,而在秦朝的野史之中,有一個人物我們不得不提,他就是當年大秦王朝的宰相呂不韋。而此人之所以在有關於秦王朝的野史之中如此的引人注目,主要是因為呂不韋與嬴政的出身一直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甚至一直有觀點認為,秦始皇嬴政本身就是呂不韋的兒子,應該姓呂,所謂的大秦王朝本就應該稱大呂王朝,因為是呂家的天下。這一點,雖然呂不韋在做秦朝的宰相之時,有過很多的成就和功績。
  • 為什麼說《大秦賦》的編排參考離不開韓城人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史記》在《秦本紀》最早記錄了秦國歷史,主要講述了春秋和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國從興起、發展到稱霸天下、秦王嬴政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裡面記載了秦的先祖是秦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子孫,名叫女脩。一直到後來從太戊以來,中衍的後代,世世輔佐殷國有功,所以贏姓中有不少顯名於世,終於成為諸侯。太史公司馬遷也說秦的祖先出自贏姓。
  • 史料記載:西漢成帝時期天降兩條神龍,那就是後來的趙雲太史慈?
    演義小說裡的上天神仙,更是經常把龍肉當作一道菜。據說關羽的祖上,就是以養龍為職業的——關龍逄原先就叫豢龍逄,屬於上古豢龍部族。直到今天,黑龍江還流傳著「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清朝大才子袁枚(還是美食家,寫過《隨園食單》)在《子不語》中也記載了這個故事。按照袁枚的說法,龍蛋是樹上結的,人吃了就會生下小龍人——其實按照《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也是「小龍人」。
  • 每個姓氏都有「守護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哪位遠古大神後裔
    《鷓鴣天》中提到: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我國歷史當中有很多神話傳說值得後人們細讀。而當那些遠古傳說和我國的姓氏文化結合在一起之後,大家會發現,我國的每一個姓氏說不定都有一個遠古守護神。當然,這一說法也僅僅只是建立在上古八大系延伸出來的一些現代姓氏的基礎上。
  • 如果你是這些姓,或許是契丹人後代
    而到了現在,土耳其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都是原先突厥的後裔;蒙古族和滿族一直都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那麼契丹族又去了哪裡呢? 從某種角度上說來說,契丹族的國際影響力比建立過清朝的滿族還要大。俄羅斯人至今仍然稱中國為「Китай」,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契丹」;而很多中東的穆斯林國家也稱中國為「Khita」。
  • 你知道你是誰的後代嗎?說不準你是皇帝後裔
    後來,這支從「濟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稱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穎或林懋就是開基祖。臺灣林姓: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從根源上說,有些是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去的。有些則由這些地方遷到臺灣,然後再由臺灣遷到別的國家或地區。因此,臺灣林姓跟大陸林姓是同一祖先。
  • 中國通史:夏朝最荒淫無道的兩位君王,一位吃龍肉,一位酒池肉林
    當年司馬遷寫史記時,寫到夏朝,重墨而書的就倆人。一個啟,就不用說了,夏朝的開國君王。另一個就是孔甲。孔甲對於夏朝的衰落有三大罪。第一條,方鬼神,也就是不敬鬼神。前面咱講過當時老百姓最信的是什麼,是天是鬼神。你這一不信鬼神,用現在的話,你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底下的人都不聽你的了,你拿什麼治理國家。第二條,事淫亂,當然了孔老夫子也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個美食一個性,是人都離不開。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像南宮,軒轅,慕容,東方,上官,拓跋,端木,皇甫,這些看起來都不算稀奇的東西,真正稀奇稀有的複姓你可能都沒有聽說過。例如複姓"屠門"。而在先秦時期,古書上也有記載,喜歡在名字前加上人的職業,「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中,宰牛的人根本就不叫姓庖名丁,「豆豆」就是這個廚工的名字。因為職業可以和名字混用,所以用職業作為姓並不奇怪,屠門這個姓的來歷一是職業,二是居住地。同樣的姓還有巫、卜、陶、匠等。
  • 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100個姓
    1、最難以啟齒的姓:睪要是姓這個姓,解釋起來可真夠不容易的。和睪字聯繫的詞組很少,用拆字法也彆扭。可不是嘛,若人家問你:「姓啥?」你說:「姓睪」。人家問哪個「高」呀?你總不能說是「睪丸」的「睪」吧。其實,睪字的本字為皋,是個會意字。會向神祖進獻新禾,禱告神靈保佑之意,這是古人在郊野水邊高地舉行的一種祭祀禱告活動。
  • 中國歷史上有爭議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史記中是這麼記載的
    舜時期,黃帝的後裔「禹」,接替父親鯀[gǔn]的班,治理河水。由於大禹治理河水盡心盡力,大禹治水的典故由此得來。隨後舜又命禹討伐三苗,禹不負眾望,得勝歸來。這兩件大事,讓禹的威望直線飆升,隨後舜把統治權利交給了賢能的禹。
  • 老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吃驢肉有什麼好處?哪些人不能吃
    老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龍肉顯然是大家無法吃到的食物,但是,卻可以吃點驢肉,這樣的說法,強調吃驢肉的好處。作為生活中常見的肉類食物,驢肉營養豐富,食用後對身體好,在河北、山東、河南等一些省份,人們更擅長吃驢肉,已經成為了地方特色。那麼吃驢肉,會帶來哪些好處呢?
  • 你有認識這些姓氏的人嗎?
    3、很令人受打擊的姓:不(fōu) 《千家姓》說:古代家族在汲郡。《晉書》記載小中有汲郡人不準,他偷挖了魏王墳,得到—本寫在竹片上的書。 《史記》記述中有秦國大夫女父.女又是古代少數民族的姓,《遼史》記載中的女裡即是例。 女字甲骨文像女子柔順交臂跪坐之形。當為未嫁之女,是上古虜婚習俗的遺蹟。本義為未嫁的女子。
  • 專家: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在位期間有過很多歷史性的創舉,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始皇共有33個子女。其中有23個兒子,長子扶蘇,第十八子胡亥都為人們所熟知。除此之外,秦始皇還有10個女兒,長女為嬴元曼,即華陽公主。
  • 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
    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這又是一個看起來十分無聊的問題。不過,許多人還真會說錯。姜子牙可能是自古以來,稱呼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關於他的稱呼包括但不限於:姜太公、姜尚、呂尚、太公尚、太公望、姜望、呂望、周望、齊太公、姜牙(您沒看錯,是沒有「子」)、呂太公望等等,讓人眼花繚亂。
  • 宋太祖取代後周,他對柴榮後裔如何安置?史書記載有出入!
    雖然魏文帝曹丕開了一個壞頭,但他對前朝統治者及其後裔還是比較善待的。到了東晉末年,劉裕通過強行「禪讓」稱帝之後,善待前朝宗室這種習俗開始被打破。 本著「斬草要除根」的宗旨,劉裕對東晉宗室展開了大清洗。而這種做法也逐漸被後世統治者所沿用。然而就是這種殘酷的清洗活動卻在宋太祖這裡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