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滅亡後,百萬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些姓,或許是契丹人後代

2021-01-08 騰訊網

從商周的時候開始,中原北部地區的人民就一直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苦不堪言。這些常年生活在草原上與自然抗衡的遊牧民族非常剽悍,甚至可以做到「全民皆兵」的地步。因為騎兵的機動能力強,單兵作戰能力也強於步兵,商、周、春秋戰國諸國都沒有什麼辦法,一直到秦始皇修建長城之後才有所好轉。

提到我國古代最厲害的遊牧民族,一般人都會想到突厥、契丹、蒙古以及滿族(原為女真,後被皇太極改為滿族這幾個部族。而到了現在,土耳其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都是原先突厥的後裔;蒙古族和滿族一直都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那麼契丹族又去了哪裡呢?

從某種角度上說來說,契丹族的國際影響力比建立過清朝的滿族還要大。俄羅斯人至今仍然稱中國為「Китай」,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契丹」;而很多中東的穆斯林國家也稱中國為「Khita」。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中古時期歐洲很多國家對中國的稱呼都是契丹,如葡萄牙語「Catai」、西班牙語「Catay」、義大利語「cina」等等,哥倫布航海時最初的目的就是尋找契丹。

大約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鮮卑族的一部分族人脫離了出去,來到了我國的東北地區建立契丹族。與其他的遊牧民族不太一樣的是,契丹人在放牧的同時也會進行耕種。在唐太宗繼位之後,唐朝派兵攻打契丹。契丹向唐俯首稱臣之後,唐朝在契丹設立了松漠都督府管理契丹。

自從安史之亂唐朝走下坡路之後,契丹就一直想要脫離唐朝的統治。到了唐懿宗時期,唐朝深受藩鎮之害已經無力管轄遊牧民族,契丹就從唐朝脫離了出去,之後耶律阿保機成立契丹國,耶律阿保機死後他的兒子將契丹國改為了遼朝。從唐朝開始,契丹人組成的遼朝就一直繁榮,契丹鐵騎也多次遠徵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所以絲路附近的國家都用契丹稱呼中國,歐洲人在與中東地區交流的時候,也知道了在世界更東的地方有一個名為「契丹」的大國。

既然契丹族當時那麼繁盛,為什麼現在都找不到契丹人了?根據宋史記載,金國消滅遼國的時候至少還有百萬契丹人逃離金國,這些人都去了哪裡?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除了融入蒙古和女真兩族的契丹人,剩下的契丹人基本上都去了雲貴地區、草原深處隱居,或是與漢人通婚漸漸融入漢族。

經過學者的研究之後,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達斡爾族以及雲南地區的本人族就是契丹族的後裔,達斡爾族的習俗與《遼史》中記載的契丹習俗基本一致,而本人族的族姓就是契丹。

而在遼朝最鼎盛的蕭太后時期,宋遼籤訂了澶淵之盟,蕭太后也鼓勵族人向漢人學習農耕知識,所以遼宋接壤處的契丹人其實與漢人非常親密。遼朝滅亡之後這些契丹人都進入了漢族地界,繁衍生息。為了更好地融入漢族,這些契丹人還根據族系不同為自己取了阿、莽、蔣、蕭、石等五個姓氏,而耶律皇族則改為劉姓。所以如果你是上述這六個姓氏之一,有可能就是契丹的後裔。

相關焦點

  • 假如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
    對於契丹族的姓氏又知道多少,有可能你就是契丹族的後裔,而自己卻無所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契丹族姓氏的事。從我國歷史來看,契丹建國是從公元的九一六年開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遼國誕生,契丹建國的歷史結束,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遼王朝也已經逝去了近九百年。雖然說,契丹建國曾經所創造的輝煌,很多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消磨了,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印記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
  • 大同之戀之契丹人吃什麼?
    「據史書記載,我也記不清是哪本書了,有一次北宋使臣去參加遼駙馬蘭陵郡王的宴會,菜譜包括以下動物:羊、牛、兔、鹿、熊、狐狸、大雁、野雞、野鴨、駱駝。「跑題了。」萬哥說,「咱們還是說吃,契丹人還吃火鍋呢。比如,內蒙古巴林左旗白音敖包遼墓東室的契丹人割肉圖。
  • 秦王朝滅亡以後,他的後代,那些姓嬴的人都哪去了
    在秦始皇在位期間,嬴這個姓還是很輝煌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因為自己的姓贏而感到驕傲,也有很多的家族因為身為皇親國戚或者被嘉賞而被叫做這個姓。但是在秦二世導致秦朝滅亡以後,這些姓嬴的後人去哪了呢?首先說來,「嬴」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最早開始於堯舜時期。還曾經是上古時期八個比較大的姓氏之一。一般認為這個姓氏的起源是在伯益。
  • 強悍的契丹人發源地在哪裡,有哪些悍將威王?
    作者:陳二虎一、翁牛特的本意翁牛特旗,地處塞外的一片沃土,卻是中華文明的一個亮點,中華第一龍——碧玉龍從這裡出土,強悍的契丹人在這裡發源,濃縮了歷史文化的精華。兀良哈三衛最早遊牧在不兒罕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到成吉思汗時代遷移到洮河上遊,居大寧路,屬遼陽行省,即在屈裂兒河上遊和朵顏山一帶的朵顏衛,洮兒河流域的泰寧衛,嫩江與福餘河一帶的福餘衛,到了明宣德年間,又逐漸遷到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市與赤峰市一帶(其中的泰寧衛遷到赤峰地區),這裡恰恰是契丹人興起的地區。
  • 你可能想不到
    後來大賀氏聯盟解體,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後突厥汗國。後突厥被回紇所滅後,契丹人從此被回紇管控了百年。契丹的崛起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契丹族湧現出一個英雄人物,他就是耶律阿保機。公元947年,遼太祖改國號為「遼」。在契丹輝煌的時刻,曾逼迫數個中原王朝稱臣。
  • 遼朝的復國史——梳理北遼、西遼、東遼、後遼、後西遼的歷史脈絡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之後,遼朝並沒有完全滅亡。之後,遼國皇族相繼建立了北遼、西遼、東遼、後遼、後西遼五個政權,國祚一直延續到了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公元1307年—1311年在位)年間。蒙古人與契丹人系出同源,皆為東胡鮮卑的一個分支,二者最初以大興安嶺為界,東為契丹,西為蒙古,遼朝時期,蒙古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遼朝末年,女真人崛起,女真人是我國東北靺鞨的一支,在唐朝時期曾建立渤海國。
  • 遼國傾全國之力南下,真宗御駕親徵,為何會讓遼軍攻至澶淵呢?
    沒辦法,遼國方派出了一個藩僧,帶著一百來人出來劫掠。結果被魏能的六千精銳騎兵消滅了個乾淨。這不挺好嗎,不行!魏能覺得打的一點都不過癮。沒打著正牌子契丹人,這能算打仗嗎?契丹人也生氣,遼國上上下下的都信佛。你聽聽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小名就知道了。他叫耶律文殊奴!契丹人追了上來,一場血戰,魏能雖然是個狠人,但是真的寡不敵眾,只好讓另一個狠人收拾契丹人。
  • 清朝滅亡後,留下的14w皇室貴族去了哪?有的回老家有的出國
    但是,相對於其他朝代,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就是清朝卻是比較幸運的,清朝的滅亡並沒有戰爭,所以那麼多皇族血脈都生存了下來。據統計,清朝滅亡後,與皇室相關的皇族總計有14萬多人,那麼,那麼多的皇族血脈後來如何了呢?下面,請聽小編細細道來。我們都知道,清朝皇室的前身其實是建州女真族,所以在清朝滅亡後,有很多皇族選擇了逃離京城,回到了自己的東北老家。
  • 清朝滅亡後,為何滿族人紛紛改成漢姓?滿清貴族後代說出了理由
    在1912年時,清朝滅亡了,中國進入了連年戰亂的時代,但是原來的那些皇族過得並不好,他們失去了原有的顯赫的光環,逐漸淪為底下人,甚至遭到人們的唾棄。而且在清朝滅亡後,還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貴族把自己的滿族姓改成了漢族姓,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滿族人,那麼為什麼清朝滅亡後,他們就趕緊改名換姓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 秦始皇有後代延續嗎?專家:倘若你姓這四個姓,可能是他的後代
    他在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後,統一了華夏民族,建立了中央集權。他是個褒貶參半的人物。雖然他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實行三公九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 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現在都改成什么姓了?
    然而,還不到一百年的光景,西遼王國就被草原崛起的兇悍蒙古人滅亡。契丹族再次慘遭滅門。蒙古鐵騎的肆意踐踏破壞了西遼的文化,契丹族耶律一族飄零何處已經無法考證。耶律一族的後人身在何處?所以現在很難見到耶律這樣的姓了。
  •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後代
    因此,炎黃子孫都有自己的姓。但事情也不一定,古時候也有外來國家的人在中國定居,由此改為了中國的姓氏,就此繁衍生息。比如說你若是姓「安」的話,就不一定是炎黃子孫了,也許你是「波斯人」的後代呢?帕提亞帝國,又名為安息國。他起源於公元前247年,這個國家的全盛時期是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 請不要用現代的認知去衡量古代的問題
    一位讀者在某篇文章後給我留言:韓德讓既然是漢人,還在大遼當漢籍宮奴,為什麼不願意回到自己民族做個正常人?卻幫著大遼殺那麼多漢人,還那麼愛蕭太后?真讓人想不通。看完留言,我不由長嘆,又是以現代種族主義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種族問題,猴格很認真地提醒,請不要用現代人的認知,去衡量古代的問題!
  • 遼國「攝政王」:你只知他的緋聞,卻不知他的牛掰
    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後,從遼太宗耶律德光開始,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賢,遼國皇位的繼承沒有哪一次是一帆風順的。每一次皇位傳承,背後必然是權鬥、陰謀,甚至是一場流血變故。皇位坐上去了,也不是誰都能坐得穩。
  • 《史記》記載唯一吃過龍肉的人,你若是這些姓,或許是他的後裔
    姒扃是孔甲的叔父,他當上皇帝一事,孔甲如何著想我們不得而知,只不過皇位輾轉,在姒扃的兒子登基離世後,還會回到了孔甲手上。夏朝最出名的皇帝是禹、啟和桀,前兩位是明君,最後一位是有名的暴君,然而夏朝國祚滅亡卻不單單怪桀一人,孔甲也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 大清滅亡之後,皇室一族和滿族八旗都改成姓什麼了?
    很多人都知道,網絡上的公式是,「漢姓金=愛新覺羅」,然後有一些稍微懂一些的人,會煞有介事的說,這是錯的,對的是「北京姓金,東北姓肇=愛新覺羅」。實際上這些都是片面的。比如說,順承郡王,是清代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末代順承郡王叫文葵,他在新中國之後,報漢姓為「文」,名「仰宸」,全名「文仰宸」。
  • 蜀國滅亡後,張飛和關羽的後代怎麼樣了
    蜀國滅亡後,關羽和張飛的後代怎麼樣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是「桃園三結義」的主角,他們有著共同的志向,都立志於匡扶漢室,重整山河。但無奈「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後諸葛亮又病死五丈原,劉禪更是扶不起的阿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