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藝術撰就香港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

2020-12-16 金臺資訊

1962年,一所公營博物館誕生,滋養了香港的藝術交流;1979年,一人對文物的捨命守護,轉化成文人筆墨的世代相傳;1986年,一個國際大型展覽,展開了銜接世界的藝術合作;1991年,一次舉館遷移,催生出香港藝術文化新貌;2002年,一個策展團隊,感動了著名畫家貢獻畢生傑作;2019年,香港藝術館暌違四年重開,煥發了香港多元的藝術世界……

每一個香港藝術館事跡,洞見跨時代的香港藝壇發展歷程;每一件藝術珍品,演繹著承接千年、貫穿中西的香港故事。「這個由藝術寫就的香港故事,勾勒出香港藝術發展圖騰,傳承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系譜。」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道。

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

回望來路 勾勒香港藝術圖騰

藏品是藝術館的靈魂,一個特有的收藏體系成就一個藝術館的獨特魅力。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營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的收藏歷史已達58年,以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四大館藏享譽盛名。置身藝術館的藏品間,便可探尋香港藝術的發展脈絡,譜寫香港故事的點滴傳奇。

五十多年來,香港藝術館構築了一個與香港有關的「DNA」。莫家詠表示,香港藝術館的「DNA」一直藏在館藏之中,中西、新舊、本地及國際的藏品,碰撞出一個多元藝術世界,極具香港特色。2019年11月底開館時的11個展覽中,便有6個以不同形式摻進香港藝術成分,其間更有《香港經驗·香港實驗》展覽,雲集跨時代香港藝術家的精選之作。

「以新看舊,以舊看新,這是香港藝術館與其他博物館不同的地方。」莫家詠舉例說,香港藝術館會不停變換新的角度,同時會令展廳的藝術作品時常更新,將一些傳統和歷史記憶,以獨特多元視角演繹全新的香港視點。

莫家詠最想做到的是,每一次都採用一個特別的主題和策展角度,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感覺,「觀眾每次來,都有新的參觀體驗。」

香港藝術館內景。人民網 沈婧婕 攝

暌違四載 架設連接觀眾心橋

觀眾是藝術館的生命力,一場沉浸式體驗成為一個藝術館的遠大使命。

2019年11月,閉館四載、久別重開的香港藝術館,帶來硬體與軟體的雙重改變。莫家詠團隊歷經四年沉澱,透過展品鋪排、展場設計、文字、燈光等多方面,精心設計、布局參觀體驗,力圖「造就一個有溫度的藝術館」。

硬體方面,莫家詠提到,「拓建遇到很多複雜的問題,所幸最後不超時、不超支地完成了。」如今,香港藝術館外牆翻新後更見醒目,落地玻璃接納自然光線,令室內光線分明。同時主建築增至五層,擴建新翼大樓,展覽空間約1萬平方米,較之前增加40%,合計共設12個展廳,館藏超過1.7萬件。

軟體方面,除卻展覽令觀眾驚呼「走了五個小時都沒看完」,還有令藝術館引以為傲的年輕化、時尚感與有溫度的沉浸式體驗。首先是品牌重塑工程,將簡稱改為「HKMOA」提升網絡的搜索量,並透過不同的海報、不同的角度,宣傳統一的全新品牌形象;其次是透過「視微知著」的細節理念,與觀眾交流與溝通,從公眾入口指示、到作品旁、地面上提綱挈領的字字句句,均見藝術館的新形象新風格;還有循著藏品而異的音樂,配合中國文物的陶瓷聲,契合外銷藝術的中西音樂,創造出一個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

莫家詠認為,團隊有一個使命,就是覓到一些既感動策展人也感動觀眾的藝術珍品,再透過沉浸式體驗將藝術與生活有機融合。

香港藝術館內展品。人民網 沈婧婕 攝

展望未來 傳承中華文化系譜

合作是藝術館的方向,與外界的交流助推一個藝術館邁向國際舞臺。

上世紀80年代,香港藝術館引進一系列國際展覽,就此拉開香港藝術館銜接世界藝術的序幕。此後,香港藝術館與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地博物館開展合作,為香港國際化注入新活力,也將中華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呈現給世界。

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與內地博物館一次次互動與交流,香港藝術館深入地梳理香港藝術脈絡,也更堅定地傳承中華文化系譜。莫家詠說,香港藝術館有大量中華文化傳統藝術,譬如至樂樓和館藏中國書畫展,從作品題材、筆墨技法及書畫家字號等不同方面,詮釋書畫中傳統文人的氣節風骨;而館藏外銷藝術藏品,大部分則描繪了18、19世紀珠江三角洲及中國沿岸商埠的繪畫,照片及地圖。

從粵商傳奇,到享譽全球的粵曲粵菜、詠春拳;從一碗涼茶艇仔粥,到粵語鄉音,無不訴說著三地的文脈相連、血脈相親。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又將為香港藝術館帶來新的機遇,12月4日開幕的《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就由粵港澳三地聯合策劃,將在三地巡展,今後藝術館還會鞏固三地的緊密合作與交流。

印照著維多利亞港的粼粼波光,披著波浪圖案的香港藝術館,攜著跨時代藝術藏品,無言地訴說香港故事,演繹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

相關焦點

  • 香港藝術館展烏菲茲美術館藏品慶祝中意建交50周年
    中新社香港10月21日電 (記者 史冰筠)今年適逢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香港藝術館聯合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展出珍藏藝術品,將於今年10月23日至明年2月24日對公眾開放。據主辦方21日的預展介紹,作為本年度慶祝中意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由烏菲茲美術館提供42件與文藝復興早期代表藝術家波提切利有關的藏品,這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與其相關的主題展覽。香港藝術館館長胡佩珊介紹,展覽主要通過波提切利自己、他的老師、學生和其他追隨者的作品,立體、全方面介紹他和那個時代的藝術特色和文化特徵。
  •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展 2020-05-24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坐落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蹟,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橫屋的建築特色,還記載著陳氏族群在此生活的點滴。「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
  • 近200件閩南特色藝術品在香港展出
    中新網7月17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首間私人文化博物館《海藝堂168文化博物館》16日正式開幕,同時展出近200件極具福建工藝特色的藝術品。  據主辦單位表示,這個「福建(香港)文化藝術精品展覽」分為福建當代書畫精品、工藝美術精品兩個主題。
  • 周大福「韓美林藝術傳承」系列發布會在北京韓美林藝術館舉行
    2020年1月8日,周大福「韓美林藝術傳承」系列發布會在北京韓美林藝術館舉行,周大福珠寶集團執行董事陳世昌先生、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和廣大媒體以及熱衷於周大福傳承珠寶的各界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盛典。北京天品藝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徵先生此次發布會地點位於北京韓美林藝術館,館藏繪畫、書法、雕塑、民間工藝等作品2000餘件,藝術門類豐富,令人讚嘆不已。
  •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 收藏家魏道林的傳奇人生: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2019年成立了蕪湖市捨得堂古玩藝術品銷售有限公司,創建了捨得堂北京四合院藝術會所。戰略合作單位有中國文保基金會民間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江蘇工作站博大藝術館,蕪湖艾爾曼藝術空間,江蘇邱小葉茶文化博物館等。一位祖籍在安徽省巢湖南岸民藏之「草根」,大唐名相魏徵之後,嫡系三十八代子孫,終生以先祖為榮。
  • 中國民族織錦藝術精品高校特展驚豔亮相北航藝術館
    2018年5月4日,在全國各族青年歡度五四青年節的特殊時刻,《錦秀中華——中國民族織錦藝術精品高校特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館拉開帷幕。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馬自樹、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副司長鍾廷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李軍鋒、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張志文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蔡勁松教授主持。
  • 遠去的田園牧歌——戴順智學術精品展在大都藝術館開幕
    2020年10月25日,《遠去的田園牧歌——戴順智學術精品展》在北京大都藝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大都藝術館、國際水墨畫交流協會、中國水墨畫院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東歐文化經貿交流協會、東方信捷競園文化有限公司等國內外重要文化機構給予大力支持。
  • 傳承中華文脈 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收官
    凝聚文化共識 傳承中華文脈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圓滿收官11月28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閉幕式暨廣府文化之夜」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20餘名港澳青年代表以及150名來自廣州、中山、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共同體驗非遺項目,同臺展示精彩才藝,現場表演精彩,觀眾掌聲頻頻響起。
  • 香港美術家協會於7月6日開啟愛我中華,江西景德鎮寫生之旅
    香港美術家協會愛我中華,景德鎮採風團於6日下午抵達目的地——浮梁縣汪大滄陶瓷研究所,一行人受到汪大滄陶瓷研究所所長汪順進的盛情款待。賓主進行了認真交流,共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加強合作而共同商定,決定成立香港美術家協會景德鎮陶瓷創作基地。
  • 香港K11 MUSEA商場設計賞析:藝術+商業壘砌「香港文化矽谷」
    於是,藝術購物中心應運而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購物中心K11MUSEAK11MUSEA的名字靈感來自古希臘神話中主司文學、科學、藝術以及知識泉源的繆斯女神。以「海邊的靈感繆斯」為構想意念,成為尖沙咀沿海藝術文化的全新地標。
  • 香港尖沙咀文化零售新地標「文化矽谷」K11 MUSEA正式開業
    作為K11集團旗下備受矚目的項目,K11 MUSEA已於去年8月在香港尖沙咀海濱Victoria Dockside開幕營業,融合頂尖藝術和文化創意,為全球消費者掀開文化零售體驗新篇章。這一被命名為「海邊的靈感繆斯」的全新項目透過創意、文化與創新的力量,革新香港乃至世界現有的購物體驗,為熱愛藝術文化的千禧一代締造創意溝通與思維碰撞的「文化矽谷」。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羅湖區文化藝術館最新進展來了
    好消息~羅湖區文化藝術館傳來新進展!羅湖區為緩解文化設施供需矛盾完善轄區文體基礎設施重新選址新建區文化藝術館新館將成為集文化藝術、文博等功能為一體的新的「複合型文化地標」羅湖區文化藝術館新址位於深圳市羅湖區蓮塘片區,羅沙路北側、仙臺路南側,背靠梧桐山
  • 【奢華故事】獨具東方特色 從香港珠寶設計師說起
    但是,在香港還有更為重要的珠寶設計,華裔設計師近年來在國際上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不只是在時裝界,在珠寶設計界同樣如此。而來自香港的珠寶設計師們,他們的珠寶作品不僅僅流傳與香港,同樣也成為了在國際上讓我們自豪的名字。將東方文化與西方雕刻結合,所呈現出的珠寶作品,不失華麗外表的同時,同樣更具文化氣息。現在嘉人網編輯就帶你來認識一下,在國際上備受矚目的香港珠寶設計師和他們的珠寶品牌吧。
  • 梁和生書法應邀參加2019中國香港明日之星一帶一路世界文化交流會
    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璀璨與溫潤和諧共融。為深度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偉大倡議,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大國文化自信建設,2019年12月27日,由中國明日之星集團主辦的中國.香港2019「一帶一路世界文化交流峰會在香港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 陶瓷文化與海上文化交流融合——寧鋼陶瓷藝術館落戶上海的意義
    陶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重要名片。坐落於「千年瓷都」景德鎮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是中國唯一以陶瓷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本科院校,為促進陶瓷藝術在上海的交流與發展,2020年1月5日,以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教授命名的「寧鋼(上海)陶瓷藝術館」落戶上海閔行。
  • 香港K11 MUSEA
    全球具前瞻性的文化零售地標 K11 MUSEA 於香港正式開幕!全新體驗式購物藝術館以獨特設計融合頂尖的藝術和文化創意,締造迎合現今新消費模式的全方位體驗。全新體驗式購物藝術館以獨特設計融合頂尖的藝術和文化創意,締造迎合現今新消費模式的全方位體驗。由國際知名的海外及中國建築師、藝術家和設計師所組成的 100 CREATIVE POWERS(100 份創意力量)聯手設計,佔地 120 萬平方尺的 K11 MUSEA 銳意為千禧世代、中國消費者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帶來與眾不同的嶄新文化零售概念。
  • 智尊閣文化藝術館對「關注自閉症·首屆公益展」活動進行愛心捐助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公益主題展北京智尊閣文化藝術館捐贈儀式◆導語: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內心豐富卻無法與人溝通,他們聽力完好卻對外界充耳不聞智尊閣文化藝術館應邀參加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大都藝術館共同主辦,國際水墨畫交流協會、陳菊梅公益基金會、筆墨中國組委會、北京東方信捷競園文化有限公司協辦的「關注自閉症·首屆公益展」。展覽現場此次展覽匯聚了數十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小朋友,展出藝術家作品52幅、兒童(含自閉症小朋友)作品5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