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中醫特色療法之一,也是現代人比較喜歡的一種保健方法。研究證明,拔罐能夠有效祛除體內的寒溼,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緩解因氣血阻滯引起的頸椎、腰椎疼痛。
大家都清楚,拔罐後是會出現罐印的,由於我們體內的狀況不同,出現罐印的顏色不同,一般來說有潮紅色罐印、黑色罐印、暗紫色罐印、罐印中有暗紫色瘀斑、罐印中有水泡等幾種情況,那麼不同顏色、性質的罐印,分別說明咱們的機體處於怎樣的狀態呢?
1.潮紅色罐印
如果拔罐後我們背上留下的是潮紅色罐印,說明我們機體比較健康或病邪較輕,整體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之所以皮膚處於潮紅色,是由於悶熱刺激的效果。一般來說,這種顏色的罐印會很快消失,有些人也會表現為沒有罐印,這都是機體的正常反應。
2.偏黑色罐印
與潮紅色罐印不同,有一部分人表現為拔罐後出現黑色罐印,罐印特別明顯,可以說觸目驚心。甚至有一部分人,在走罐時就會出現大面積的黑色罐印。一般來說,黑色罐印表示我們體內的寒邪比較重,走罐時的大面積罐印表示廣泛受寒。如果罐印在3天內自然消失,表示病情較輕,如果幾天不退,表示病程較重,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調理驅寒。
臨床研究表明,出現黑色罐印的人,多數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宮寒等情況,需要我們進行綜合驅寒處理。
3.偏紫色罐印
偏紫色罐印,說明我們機體內既有寒邪,也有溼邪,處於一種寒溼夾雜狀態,調理相對不易,需要辨證施治,綜合調理。
4.暗紫色斑點
如果背上的罐印除了顏色偏紫外,還有一些暗紫色的斑點,說明我們體內有瘀血,需要適當用一些活血通絡的藥物。
5.罐印出現水泡
拔罐過程中罐壁出現白色水珠,說明咱們體內溼氣較重,水分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排出體外。一般來說,這種病人的罐印中也會散在暗紫色或者紅色水泡,部分水泡有血水。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強化運動,多曬太陽,必要時可以採用艾灸灸關元穴。
了解了罐印的意義,我們也需要掌握一些拔罐注意事項,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1. 進食七八分飽
在拔罐前要適當進食,以免空腹拔罐引起暈厥,但不要過飽,對治療不利。
2. 注意保暖
拔罐主要以頸部、背部為主,拔罐過程中,多數會裸露上身,所以要注意保暖,可以開空調,如果沒有,最好用紅外線燈照射取暖。
3. 不要立即洗澡
很多人覺得拔罐後身體會有很多髒東西排出,想要洗澡清除,但拔罐之後最好不要立即洗澡。因為此時皮膚毛孔處於舒張狀態,加上熱因素影響,這個時候洗澡容易導致感染或者肌膚二次傷害,對身體健康非常的不利。
此外,拔罐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來說一周三次即可;注意同一部位拔罐,不宜過頻;拔罐時間不要過長,不是越長越好,一般10到15分鐘即可。上面解讀了罐印及相關小知識,你掌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