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問題,在現代生活中發生率很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現糖尿病逐漸年輕化。出現問題以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血糖。
關於糖尿病,也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在控制血糖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差錯,導致血糖波動大,也就會引發其它問題。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就會建議大家隨時檢測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糖情況,就能調整控糖方法。在檢查血糖的時候,需要檢測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有的人就不知道有啥意義,兩種情況下的血糖,多少算正常?
檢測血糖時,為什麼一定要測餐後和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就是指最後一次進餐後,8-10個小時沒有再進餐,所表現出來的血糖值。大多是凌晨5-6點左右進行檢測。檢查空腹血糖,主要是想知道人體在沒有食物的狀態下,血糖是如何表現。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糖尿病人群的基礎胰島素水平,還能體現肝臟葡萄糖輸出的情況,就可以有效了解血糖,判斷糖尿病情況。
但空腹血糖也有弊端,容易出現誤差,會遺漏掉糖尿病臨界值的人群,就是前期糖尿病人群,不利於有效篩查糖尿病人群,這個時候就需要餐後血糖來進行配合,兩者都檢測一下,更有利判斷糖尿病。
所謂的餐後血糖,就是在測完空腹血糖後,適當喝點葡萄糖溶液,餐後兩個小時內定期測試血糖水平。
餐後血糖的意義也很重大,餐後血糖波動比較大,這時候檢測出來的血糖,會更有利判斷糖尿病情況。
要知道空腹血糖不高,不代表血糖就是穩定的,要結合餐後血糖,而且要進行多次檢測,才能更好了解血糖情況,調節血糖才會更有效。
那麼,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分別多少才算正常?
一般空腹血糖低於5.6mmol/L算是正常的,血糖水平在5.6-6.9mmol/L血糖較高,屬於前驅糖尿病。若多次測量的血糖結果都大於7mmol/L,就要小心是糖尿病了。
餐後血糖的正常水平是在7.8mmol/L,血糖水平在7.8-11mmol/L,要引起注意,說明糖耐量出現了異常。如果餐後血糖超出11.1mmol/L,不能忽視,可能糖尿病已經找上門,需要趕緊調節血糖。
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後,可以對照上面水平自查一下,超出範圍的人,平時要多調節血糖,生活方式上要有所調整,還要結合相關藥物來控制。
檢測血糖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要提醒,就是測血糖最好別老在一個地方測,要更換地方,只在一個地方測量,容易產生誤差,換著地方來,可以更準確了解血糖情況。
在測量前,要做好細節工作,一定要消毒,保持清潔,才不容易發生感染,測出來的血糖值也比較準確,對健康也會有好處。
測血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別一次兩次就判定結果,儘量多測幾次,取幾次結果的平均值,一天內的血糖會有波動,多次測量更有利穩定血糖。
情況比較嚴重的人,需要每天測量血糖,不太嚴重的人,可以隔幾天測量,血糖水平不算高的人,則可以一個月測量一次,不要覺得麻煩,測血糖也是為了有效穩定血糖,誰都不想給身體帶來更多問題,危害到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