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客斷了「一條腿」!央行點名,新規加碼,「錢生錢」行不通了

2020-12-13 騰訊網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了一段話。

「貨幣政策主要是三個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數量,當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來。另外,資金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要有確定性的預期。還有,資金去哪裡?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玩『錢生錢』的遊戲。」

這段話,給市場帶來了很大震動。

1,印鈔的量要控制,不能再放水。

2,利率還要繼續降,銀行要讓利。

3,錢發出來是給實體的,不是讓你們來玩「錢生錢」遊戲的。

關鍵在於,這3個要點還有一個前提,即「貨幣政策」的走向,這無疑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尤其是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難免浮想聯翩。

拿樓市來說,對貨幣政策變動充滿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經濟學家李湛說:自1998年房改以來,降息周期主要有2008年、2012年和2015年三輪。

在2008年4季度,央行總共降息了5次,到2009年3月份,銷售面積迅速反彈。

2012年6月、7月連續兩次降息,到2013年1月,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指數才轉負為正(此時已經有70城房價的統計了)。

從2014年11月至2015年底,降息6次,到2015年12月份,房價增速回正,隨後展開一輪波及全國的房價上漲潮。

說白了,市場有點「風聲鶴唳」,只要聽見貨幣政策變化,心裡不由得就緊繃一根弦,生怕銀根再收緊,這對風險資產的定價是不利的。

其實,沒必要這麼緊張,控制放水的規模,給實體降融資利率,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並不大。

只有一點需要注意:央行這次公開點名不要玩「錢生錢」的遊戲,這個提法很新鮮。

什麼叫「錢生錢」?

往小裡說,是個體賺錢的思維不同,你辛辛苦苦地上班打卡搬磚,隔壁老王賺第一桶金後做PPT融資上市,走向人生巔峰,沒錯,這世界就是對老實人充滿惡意。

往大裡說,這關乎到一個社會金融體系的穩定。

比如以前那些網貸、小貸,拿著籌來的錢高息放出去,一旦資金鍊斷裂,影響的是無數人的錢袋子,所以輿論對這一類模式很警覺。

遠的不提,最近全網刷屏的馬老師,因為發ABS獲得資金再放貸,被一些業內人士扣上了「高槓桿循環放貸」的帽子,其實是有點冤的。

房地產市場的「錢生錢」也不少,比如最近幾年很多長租公寓平臺利用租客信用,貸出一筆長期貸款,通常為一年以上,用來一次性支付房租,用戶每月還款,而真正的資金卻流入了中介手裡。

一旦中介跑路關門,房東不光要收回房子,租客還要繼續含著淚把貸款還完,錢房兩空。

很多高槓桿炒房客,註冊一個空殼公司,拿著名下的房子抵押做經營貸,拿低息貸款去充當首付繼續買房,滿足不了這些條件的,拿著小部分的現金做短期過橋貸款,再利用信用貸、開發商的首付分期、銀行的按揭款,最終購房槓桿甚至達到了20倍以上。

如果房價上漲,這些投機者可以收穫巨額利潤,一旦房價下跌,棄房斷供是必然的。

以上這些手法都太具體,我覺得,央行單獨把「錢生錢」拿出來說,背後的含義絕沒有那麼簡單。

換句偏學術的話來講,「錢生錢」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金融空轉」。

藍白在之前解讀央行為何不降息的文章中,曾跟大家解釋過,早在2017年,銀監會曾發過一個46號文,把空轉分為4種,即:「信貸空轉」、「票據空轉」、「理財空轉」、「同業空轉」。

在2015-2016年,歷史背景跟2020年很相似,同樣是降準、OMO政策利率下降、MLF利率,銀行間資金成本極低,那時候還有剛性兌付,曾發生過這樣的現象:

銀行的自營業務,去投資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又去購買中小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中小行發行存單之後,再去購買同業理財。

發現了沒?錢轉了一大圈,最終又回到了銀行手裡,工廠、製造業、小微企業一點都沒沾到光。

簡單一句話:央行說的「錢生錢」,指的是「資金在金融市場流轉套利」。

然而,對房地產市場來說,央行這句看似輕飄飄的話,背後卻有千鈞之重。

這絕不是單指「票據-債券-結構性存款「的套利,而是針對「來源不正」購房資金的一次警告,任何以實體、經營、公司名義的貸款必須要落到實處,不能一邊拿著國家給小微企業的低息「福利」,另一邊把這些錢用於投機炒房。

對樓市來說,一直以來都是靠兩條腿走路的,一條腿是剛需的正常按揭信貸,另一條腿是高槓桿投機客「用錢生錢」的歪路子,這次央行的嚴正回應,對不少囤房客來說,相當於斷了「一條腿」。

這種例子並不鮮見。

中國證券報前幾天報導,某金融公司客戶經理透露,有部分客戶通過申請「房抵貸」曲線購房。

「部分『房抵貸』客戶通過申請營業執照等方式,獲得貸款資金,然後將資金轉入親屬帳戶,以親屬名義買房。在銀行對帳戶監控期結束後,客戶再將這套房過戶到自己名下,這樣就完成了借道『房抵貸』購房的全流程」。

銀行最近加碼收緊「房抵貸」的新規,似乎就在呼應央行的點名。

按定義,所謂「房抵貸」,指的是借款人以自然人名下的房產(住房、商住兩用房)作抵押,向銀行申請一次性或循環使用的消費或經營用途的人民幣貸款。

瞧見沒有?用途是「經營」或「消費」,但很多人不想把這筆錢拿著做生意,也不願意去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就指望著把這筆錢貸出來買房子,背離了貸款的流向。

但銀行也不是吃素的,既然無法避免有人鑽空子,乾脆不批了。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稱,深圳等地的部分國有大行已於近期收緊了房地產抵押貸款條件,商鋪類房抵貸更是直接停貸。

中證報記者稱,不少銀行個人「房抵貸」業務收緊,審批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現在「房抵貸」業務所申請到的貸款,只能用於企業經營,必須是正常經營且能提供三年流水的企業。

此外,如果客戶申請用於消費的貸款,額度大概是10萬或20萬,大都有附加條件,比如受託支付,用於買車的,銀行會直接把錢匯給4S店,用於其他消費就要提供發票,想拿這些錢拿來買房子?沒門。

不妨再把央行的表態跟以下幾件事聯繫一下,大家應該能品出箇中滋味:也就是1個月的時間,高層發布關於小貸的新規、首次把房住不炒寫進重要五年規劃中,房企明年全面實施「三道紅線」的新規、龍頭房企宣布長達4年的借殼重組失敗,遏制「錢生錢」的決心之大,是以往從來沒有過的。

當然,房地產市場是複雜的,不可能僅僅管住炒房客的資金,所有城市的房價就會應聲而落。

我們甚至還看到:如今東莞的房價依然強勢,上海的二手房又熱了,很多人開始打起去北京買房抄底的打算,深圳新房依舊火熱搶手,把碰到火星就要爆發的房價給壓住,還需要時間。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全國幾百個地市,幾千個縣城,4000多個新城區,無數高樓林立的偏遠郊區,那些沒有真實購房需求,全靠虛無縹緲概念炒作起來的房子,接下來,很有可能迎來第一波洗禮。

相關焦點

  • 四天兩度「放風」,資管新規延期,央行怎麼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央行:在討論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
  • 央行家底曝光 央行到底有多少錢?
    來源:小白讀財經作者: 小白老師 央行到底有多少錢?央行是如何印鈔的?這兩個問題其實都能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當中找到答案!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每個部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央行也一樣。回到現實,錢莊可以理解為央行,市場上流通貨幣可以理解為帶有錢莊印章的紙條,理論上說央行的總資產(總負債)有多少,那麼市場上的錢就有多少!那麼央行總資產(總負債)到底是多少?下面是央行最近的資產負債表(2020年5月份)。
  • 央行「新規」出臺!存取錢要多做「一件事」,可以保護自己存款!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央行「新規」實施!以後存取錢要多做「一件事」,可以保護自己存款!銀行是我們最常見的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銀行卡,只要有錢基本都是拿到銀行存起來的。現在每個人在銀行的存款也是不一樣的,有錢人可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上班族可能只有幾萬元,還有窮人可能只有幾千元,現在存款用途也很大,可以拿來買房、買車、子女教育、養老等,總之很多人習慣把錢存到銀行裡,很多人會把錢拿出來使用。現在去銀行存錢的人也少了,因為像微信和支付寶之類的行動支付也逐漸成為了主流,現在就算是很大的數目,往往也是通過手機銀行或者網絡進行轉帳的。
  • 資管新規過渡期要延長多久?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央行相關負責人近日透露,資管新規實施兩年多以來,不規範的影子銀行規模明顯壓縮,資管產品整體風險持續收斂,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央行:金融機構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每經編輯:張楊運1丨央行:金融機構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每經AI 7月10日訊,央行相關人士表示,要認識到利率適當下行並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過低也是不利的對金融機構來說,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下一步,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情況,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
  • 央行發布新規!今後存錢統一認「這一標誌」
    將錢放在我國銀行中算是最為「穩妥」的方式,並且儲戶們都知道將錢放在銀行中還有一定的利息可拿,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但銀行真的「百分之百」安全可靠嗎?在11月23日時,我國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原則同意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序。包商銀行也成為了我國近幾十年來第一家由司法破產程序完成清盤退出的商業銀行。
  • 央行「做主」新規執行!關於上億儲戶,存錢時代迎「大改動」?
    對於我國上億儲戶來說,將錢放在銀行之中更多的是衝著銀行的存款利率去的,畢竟手中的閒錢放著也是放著,放在銀行之中還有一定的利息可拿,每年還能賺到不少錢。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產品等,都成為了儲戶們選擇的「存錢方式」,如果你在銀行中的存款金額足夠的話,一年淨賺萬元也是可能的。
  • 央行3地試點「新規」,銀行卡裡再有錢,你也不一定能取出來
    不過從今年7月份開始,央行開始在河北、浙江、深圳三地開展了大額資金管理的試點計劃,就是分別對公戶和私戶設定了一條取款上限,當取款金額超過上限的時候,要辦理相關手續之後,得到了銀行的審批,才能辦理取款。如果取款人在辦理取款手續的時候,填寫的用途不清或者不符合相關規定,取款人的資金很有可能會因此被凍結,這就出現了你帳戶上有再多的錢,但是你無法提出的情況。目前三地的上限設置不太一樣,河北的公戶上限是50萬,私戶上限是10萬;深圳的公戶上限是50萬,私戶上限是20萬;浙江的公戶上限是40萬,私戶上限是30萬。
  • 涉及2億人,央行新規僅剩1天!經濟學家:不要選錯白送錢
    根據央行新規,時間截止8月31日,各金融機構需要完成所有存量浮動貸款買房人的利率轉換為LPR利率工作。現在距離8月31日,新規落地僅剩1天。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房奴」數量超過2億人。涉及2億人,央行新規最後1天!經濟學家:多數人不懂、選錯了,不要白送錢。
  • 央行發布「新規」,對這種情況進行嚴查,「躺賺」已成為過去式!
    我們的消費支付方式一直在不斷的進化,直到現在我們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放心出行,不用再擔心忘帶錢的煩惱。甚至現在很多地方允許你去「刷臉」支付,這是基於行動支付上的又一技術性突破,通過面容掃臉然後進行扣款,這樣如果你忘帶手機的話,那麼依舊是可以完成支付的。雖然說行動支付非常的便捷,但是依舊會出現一些「擾亂」市場的情況發生。
  • 物業新規兌現!明年起,這三筆費用別交了,每月或省千元
    CPI走低,可以減緩央行加息的必要性。疫情爆發後,全球貨幣政策總體上鬆動,中國卻依然是一個放水的國家。即便如此,廣義貨幣M2仍增加了約16萬億美元。這是房地產市場局部回暖的重要原因。隨著疫情的逐漸明朗,各個國家也要考慮貨幣寬鬆退出的問題了。CPI如果這樣「插水式」下跌,央行想加息是不可能的。
  • 新政出臺「囤房者」全部消失?2020年的房價走勢或許是出人意料的
    新政出臺,「囤房者」全部消失?2020年的房價走勢或許是出人意料的!就在大家都在為下一年做準備的時候,2021年的樓市又一次被潑了一盆「冷水」,這直接讓2021年的樓市像現在一樣冷。3條紅線是針對房企負債率設置的3條規定,如果某一家房企不符合其中的一條規定,則房企的年有息負債增長率不得超過10%;如果某一家房企不符合其中的兩條規定,則房企年有息負債增長率不得超過5%;如果某一家房企不符合三條規定,則房企的年有息負債增長率不得超過5%。最終,即使是完全符合房企「三條紅線」的新規,那麼房企的有息債務年增長率也不能超過15%。
  • 銀行存取款「新規」來了,已在3地試點,你很可能有錢也取不出
    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把多餘的錢存入銀行。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的住戶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可見人們還是喜歡將錢存在銀行,這樣可能更加安心一些。導致今年銀行存款回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從明年起,銀行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不再保本保息,很多厭惡投資風險的人紛紛將錢存回銀行。二個是今年疫情來襲,告訴我們要適當存點錢,以應對不時之需。
  • 前瞻:歐洲央行或加碼寬鬆5000億 歐元漲勢到頭了嗎?
    來源:金十數據歐洲央行要加碼寬鬆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那麼歐元的漲勢到頭了嗎?北京時間周四(12月10日)20:45,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隨後21:30,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還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於此次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加碼寬鬆,此前拉加德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Lane等主要官員也已明確表示,他們即將採取行動提振歐洲經濟。
  • 雲南租房新規,房東出租繳稅至少10%,網友:誰來為這錢買單?
    如果每個月要收更多的房東稅,那麼炒房客肯定不敢再繼續囤房。 同時,這個方法也是一個警示,畢竟房東稅都出來了,空置稅和房產稅還會遠嗎?炒房客的好日子要一去不復返了。 B網友:這個稅率不低啊,一旦收稅不就是變相的漲房租嗎?房東有了更多的藉口,本來北京那邊一直就是5%的稅,只不過不開發票不用交,開發票要承租人自己再添5%去拿。
  • 央行對信用卡發起新規!只許阿里放貸,不讓銀行點燈?
    今日有媒體爆料,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區間管理。央行近期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發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這次取消上下限區間管理,被認為是信用卡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那麼問題來了,央行這一次對信用卡的新規,會給銀行乃至銀行的信用卡用戶帶來哪些影響呢?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央行發布支付新規小牛在線等P2P平臺案情通報
    一、監管動態:央行發布支付新規,銀監會整治影子銀行廣東金管局:目前未有P2P完成整改驗收並通過備案登記近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再度發布公告顯示,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監會等四部委2016年第1號令),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實施備案登記管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 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涉及超過90萬億資金的資管新規延期終於靴子落地:過渡期將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7月3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韓國為防病毒用微波爐烤錢 韓國央行這樣回應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傳播,導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大量民眾被這種病毒感染,而近日,有新聞報導稱,人們擔心紙幣會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因此,韓國為防病毒用微波爐烤錢,已經導致部分紙幣被燒毀,針對此事,韓國央行這樣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