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的發布,科創板的上市要求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指引包括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企業如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即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如不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但是滿足5項例外條款的任意1項,也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
對於目前大多數科創板擬上市企業來說,指引無疑使得上市條件更加高了——他們不但要滿足原先的5套上市標準,還要額外滿足指引的要求。不過事無絕對,挖貝網研究發現,新指引利好4類企業:採用第二套標準上市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大企業、低研發費用率企業。
同時,挖貝網也依據指引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進行了盤點,發現在這些擬上市企業中,慧辰資訊、吉貝爾、海德曼、萊伯泰科、迪威爾、路德環境等6家企業可能不符合指引要求。
新指引:降低科創能力突出企業的上市難度
具體而言,對於採用科創板第二套標準上市的企業,指引放寬了研發要求,但加強了營收要求(主要針對營收在2億元以下的企業);對於研發能力較為突出的企業,科創板上市變得更加容易。
我們先來看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該標準的具體細則為: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佔最近三年營收的比例不低於15%。
新指引3項常規指標對研發投入的要求沒有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那麼苛刻。只需要保證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並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發明專利5項以上。
不過在營收方面,指引增加了額外的需求,如果這家企業採用標準二上市,但最近1年營收低於3億元大於2億元,則其還要滿足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的條件。不過對於最近1年營收達到3億元的企業,則無此要求。
除了採用科創板第二套標準上市的企業可以因指引獲利,對於創新能力特別突出的企業,指引也是一個利好。因為指引專門列出了5項額外條款,針對雖未達到指引3項常規指標,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發行人擁有的核心技術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定具有國際領先、引領作用或者對於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2)發行人作為主要參與單位或者發行人的核心技術人員作為主要參與人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並將相關技術運用於公司主營業務;
(3)發行人獨立或者牽頭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4)發行人依靠核心技術形成的主要產品(服務),屬於國家鼓勵、支持和推動的關鍵設備、關鍵產品、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等,並實現了進口替代;
(5)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50 項以上。
換句話說,如果這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是國家主管部門認定具有國際領先、引領作用的企業或者這家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獎項......那麼這家企業去科創板上市是不需要滿足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5%以上、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發明專利5項以上、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符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收達到3億元這些條件的。
巧合的是,科創板第四套標準的上市條件是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收不低於3億元;第五套標準上市條件是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所以如果一家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並將相關技術運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企業去科創板上市,而其剛好採用科創板上市標準四,那麼對這家企業來說,在財務上,已經沒有任何具體的要求了;如果這家企業採用科創板上市標準五,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無疑是對「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要求的一個有力的驗證。
雙刃劍:利好大企業 也利好低研發費用率企業
雖然說指引使得大部分企業的科創板上市難度加大了,但對一部分營收規模較大、但研發費用率較低的企業來說,指引同樣也是一個利好。
在科創板企業上市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即:這家企業研發費用的絕對金額很高,但由於這家企業的營收規模也很高,最終會導致其研發費用率低於5%。比如已經上市的傳音控股(688036.SH),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研發費用分別為3.85億元、5.98億元、7.12億元,以絕對金額而論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科創板上市公司,但其研發費用率卻3%左右徘徊。
所以這類企業往往會陷入爭議之中——它到底是不是一家科創型企業呢?
指引無疑是肯定了這類企業,因為指引規定研發費用率在5%以上和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這兩種情況中,只要滿足一項就可以了。
但是,這一規定也可能導致另外一種現象,即:只要營收規模足夠大,就可以輕鬆滿足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的條件。比如說營收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企業,那麼只要保證每年1%的研發費用率,不就可以符合條件了麼?不過,目前科創板尚未出現這樣的申報企業。
6家擬登陸企業或不符合指引要求
受指引影響最大的當屬正在走科創板上市流程的企業了,截止目前處於提交註冊、問詢、更新財報階段的企業有100餘家,套用指引3項常規指標進行對比,我們發現至少6家企業達不到常規指標的要求。
我們先看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這項指標。共有6家企業不符合這項指標,他們分別是慧辰資訊、吉貝爾、海德曼、萊伯泰科、迪威爾、路德環境。
這6家企業2016年至2018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均低於5%,並且累計研發投入也小於6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吉貝爾,該公司已經提交了註冊。不過這家公司是一家藥企,根據其招股書,其主要產品包括升白藥物利可君片、複方抗高血壓一類新藥尼群洛爾片等產品。所以即便其不滿足指引的3項常規指標,但依舊有可能上市。
至於營收指標,由於大部分科創板擬上市公司都是在2019年申報的,2018年為其最近一個完整的財年(大部分企業未公布2019年具體的財報),如果要計算最近3年的的營收複合增長率則要上溯至2015年。而企業在招股書中一般只會公布最經3個完整財年的業績(2016年、2017年、2018年),所以本文不計算營收複合增長率這一指標。
7家已上市企業或達不到新標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是在2020年3月20日公布的。那麼從去年7月22日至今,已經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中有沒有不符合指引3項常規指標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呢?答案是肯定的。
經過計算後,我們發現潔特生物(688023.SH)、清溢光電(688138.SH)、萬德斯(688178.SH)、神工股份(688233.SH)、聯瑞新材(688300.SH)、建龍微納(688357.SH)、江蘇北人(688218.SH)7家上市公司2016年至2018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低於5%同時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低於6000萬元。
這7家公司上市後,業績表現都還不錯,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了增長。但有一家例外,這家公司就是神工股份。
神工股份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9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8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3.2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694.9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7.8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618.4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2.65%。
神工股份表示,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33.25%主要系2019年行業景氣度整體下滑及受國際摩擦影響公司向國外客戶銷售減少所致。值得一提的是,神工股份招股書(註冊稿)顯示,公司擁有 24 項專利,其中 2 項為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