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英文名為Jadeite,是西班牙語Picdo de jade的簡稱。自古以來,翡翠一直是最受人們喜愛的珠寶之一。翡翠的綠色與紅色象徵幸福與興旺,人們認為佩戴翡翠飾物可以防身避禍,逢兇化吉,祛病延年。翡翠由於顏色不均一,在淺色底子上伴有紅色和綠色的色團,顏色之美像古代赤色羽毛的翡鳥和綠色羽毛的翠鳥,被人們稱之為「紅翡綠翠」,並以翠綠色為最佳色。被譽為「玉中之王」的翡翠是最昂貴的寶石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翡翠是一種以硬玉為主的纖維狀、緻密塊狀的鈉鋁矽酸鹽礦物集合體,顏色千變萬化,多為綠、紅、紫、藍、黃、灰、黑、無色等。根據綠色的色調、亮度和飽和度,翡翠可分為祖母綠色、蘋果綠色、蔥心綠、菠菜綠、油綠、灰綠等六種,呈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韌性極強。翡翠習慣上又稱為緬甸玉,緬甸北部印密支那地區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採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
冰種飄花緬甸翡翠A貨手鐲(55.4mm)
幾百年來,文人騷客的溢美之詞給吸納天地之精華的美玉增添了許多靈性。翡翠自明末清初傳入中國後便一統玉器天下,並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影響到海外,從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都喜愛翡翠。因此,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的美稱,更有「黃金(179,-1.70,-0.95%,吧)易求,翡翠難得」之說。
優質翡翠有四好
翡翠中翠越大越多越好。優質翡翠應具備「翠好」、「水好」、「地好」、「完美度好」四個條件。
「翠好」就是翠得「濃、陽、正、和」。即「濃」而不淡,像雨後芭蕉葉、冬青葉一樣碧綠;「陽」就是鮮豔明亮而不暗;「正」就是呈翠綠色而無雜色;「和」就是翠得均勻而無深線之分。
「水好」行話也稱「俏」,指的是質細嫩而通體透徹,光澤晶瑩凝重而不老。
「地好」是指與翠相襯託的「地」好,以「湖綠地」、「耦粉地」、「蝦肉地」、「白豆地」為最好,「豆青地」、「紫花地」、「綠白地」次之,「石灰地」、「芋頭地」、「貓屎地」最差。
「完美度好」是指無裂痕、裂隙,無雜質和其他顏色,重量大小適合。天然翡翠主要產於緬甸,以「老山坑」玉和「水皮」玉為最好,當地人稱「水多」。
冰種黃翡緬甸翡翠A貨觀音頭掛件
俗話說「家有玉石萬車,不如凝翠一件」。業內人士張劍波指出,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高檔天然翡翠資源日益枯竭,翡翠價格一直穩定上漲,如今品質上乘的高檔翡翠價格比70年代上漲達萬倍。因此市場上出現很多用其他綠冒充翡翠的贗品,收藏者在購買翡翠飾品時,一定要仔細鑑別。
(1)熗色翡翠:用低檔翡翠染色或者沿著裂隙用玻璃、塑料(13825,155.00,1.13%,吧)等填充染色製品。熗色翡翠顏色雖綠,但不純正,呆滯,不均勻,怕酸鹼,怕陽光照射,時間長了會變色或褪色。天然翡翠則顏色穩定,不怕酸、陽光,永不變色。(2)染色石英巖——馬來西亞玉:有人稱之為「南洋翠」、「馬來翡翠」、「韓玉」。主要成分是石英,為等粒結構。綠色濃豔不純正且分布不均勻,硬度6.5-7,密度2.63-2.65g/cm3,折光率1.55,濾色鏡下觀察,染色石英巖和熗色翡翠均變為暗紅色、粉紅色和深紅色。(3)脫玻化玻璃翡翠:呈半透明翠綠色,結構與天然翡翠類同。但脫玻化翡翠密度2.64g/cm3,折光率1.54,都比天然翡翠小。由於脫玻化翡翠飾品是用模具倒出來的,不見人工琢痕,戒面圓滑,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內部有淚滴形氣泡。
冰種正陽綠滿綠緬甸翡翠A貨鑲白金玉佛胸墜(真鑽)
A貨:是指未經任何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貨品,是成分、結構、顏色、透明度均保持自然狀態的屬性,僅通過機械加工改變了形狀的翡翠。
B貨:指本來是低檔翡翠,經強酸處理漂洗,去除雜質雜色,保留了綠色、紫色,再用環氧樹脂固結,顏色、玉質是天然的(真的),但結構已被破壞的翡翠,較長時間後,其色、質均會變差。
C貨:指經過人工添加外來染料或藥品處理後的翡翠及其成品,玉質是真的,顏色是人工加入的。
評價翡翠的價值,主要從顏色和質地兩個方面。顏色以祖母綠色為最好,綠色的分布和形態以帶子綠為最佳。質地以玻璃地(指結構細膩,透明至半透明狀的翡翠)為上,「水頭」(指翡翠的透明度)越足越好,「水頭」差者為次。選購翡翠飾品首先要鑑定原料的真假,如果確定是真料,還要從顏色、質地、石花、翠性、綹裂、髒黑和琢型等方面認真挑選,方能買到稱心的翡翠飾品。翡翠質堅而韌性強,但加工之後的翡翠製品都較薄,佩戴時應避免碰磕,以防損壞而價錢大打折扣。
糯冰種陽綠滿綠緬甸翡翠A貨鑲白金福瓜胸墜(真鑽)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