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吃人魚」,最大三百多斤,上世紀八十年代數量還極多

2020-12-15 長江君說野生魚

在我國,各地都有大量許多古老民間傳說流傳,其中,水怪、魚妖的傳說尤其多,甚至不少人都自稱曾目擊過……

然而,在長江君看來,這些古老相傳的水怪,其實都是一些體型驚人的超級大魚,因外形奇特而被誤認訛傳。

比如這種曾被稱為「吃人魚」的超級大魚——巨魾。

(見怪了鯉魚、草魚、鯽魚的朋友,可能看到這古怪的樣子,很看相信這是我國的本土魚)

——在2012年,雲南幾位小夥像往常一樣在瀾滄江邊垂釣,然而一次提竿之後,江裡傳來的一股巨力差點將幾人一同拖下水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搏鬥,最後幾人合力從江裡拖出一條龐然巨物——奇醜無比,但體型粗壯驚人,竟要3個人合力才能將其抱起。

沒錯,這條「大嘴怪」就是一條巨魾,屬於鯰形目下的魾屬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瀾滄江裡巨魾的數量極多,漁民一網能拉好幾條,是瀾滄江裡當之無愧的第一霸主,甚至有不少巨魾吃人的傳說。

(在網絡上,如今仍然能看到大量關於巨魾的神奇傳說)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水怪級」的超級掠食者,其種群迅速衰減,卻在近幾十年中,如今在許多流域已近乎絕跡了……

巨魾到底遭遇了什麼?

這種存在了億萬年的古老掠食者,為何在短短的時間內驟然消失了?

關於巨魾種群迅速消失原因的討論很多,有人認為是水質汙染,有認為是氣候變化,還有人是因為其肉質過於鮮美,因此被吃貨們吃絕了……

(巨魾魚肉呈現極為罕見的金黃色,不僅視覺衝擊驚人,其口感也是軟彈鮮美無比,自古就有美名)

巨魾種群的消失,真的是因為被「吃絕」了嗎?

其實,在長江君看來,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根源都在於人類活動的加劇,江河的過度開發,導致其棲息地被嚴重破壞。

(過去的十多年中,瀾滄江中出現過數次巨魾成群死亡,顯然同人類活動脫不開關係)

其中,過度捕撈、水電站阻隔洄遊、以及水質汙染,是三大直接殺手——事實上,生存空間被人類壓縮,是我國眾多江河水族面對的共同困境。

這種古老的「吃人魚」,還有機會重現輝煌嗎?

像巨魾這種巨型掠食魚,需要的生存空間極大,因此當整體生態環境遭遇困境時,它們受到的壓力最大、最首當其中,因此這種存在了億萬年的古老巨型掠食者,在近代迅速消失……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覺醒,如今我國在江河資源開發方面也變得越來越謹慎。

並且對於巨魾的保護和人工繁育研究也有越來越多學者、人員的加入。

(珠江下遊有人發現巨魾身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或許若干年後,巨魾種群再次繁盛起來,當你在江河中遊泳時,依然有機會與這些龐然大物不期而遇,

至於到時候你感受如何,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廈門老照片
    本組照片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廈門,圖為大街上騎自行車的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廈門,圖為廈大的夥食車。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廈門,圖為鼓浪嶼的街上。鼓浪嶼原名「圓沙洲」,明朝改稱「鼓浪嶼」,與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廈門,圖為在路邊門口吃飯。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老少都生了蝨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蝨子生在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輕人身上,其中一些人還長著跳蚤,上世紀代末以來,蝨子基本上從人體內消失,現在蝨子基本絕跡。首先,蝨子從哪裡來?蝨子也有很強的傳染性,可由貓、狗、老鼠、豬等動物傳播,具有較強的休眠能力,他們一兩年內不能餓死,當他們看到他們可以吃的時候,他們馬上又開始生長了。蝨子的產生應該類似於其他動物和人類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出現,但是現在在洗滌化學品出現之後,蝨子就消失在人體的這一部分。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只能感嘆當年路上的車不多,如果放到現在的話上熱搜是妥妥的,不過當年這對夫妻也真是放心,放到現在的北京,是很容易出事的。圖為上世紀的北京四合院,如果放到現在誰有一套四合院的話就已經發財了。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的身上為何有蝨子?現在怎麼消失不見了?
    對於七零後和八零後來說,蝨子也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蝨子非常常見。到了21世紀,蝨子似乎銷聲匿跡了,只能從動物的身上找到。蝨子的歷史不要小看蝨子這種生物,它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恐龍時期。6500萬年前,恐龍作為大型動物,是蝨子寄生的首選。
  • 為什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我們再沒有熟悉的日本影視明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日本影視劇在中國的上映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我們記住了一批優秀的日本經典影視劇和影視劇中的明星。 圖:山口百惠《追捕》、《望鄉》、《排球女將》、《血疑》、《阿信》等引起了中國觀眾的極大關注。這些影視劇中的日本影視明星也同樣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喜愛。
  • 七八十年代的奢侈品「麥乳精」,到底是啥?難怪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說起吃,總能勾起每個人不同的記憶與感悟。改革開放幾十年來,老百姓餐桌上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從求溫飽到求健康,「吃」的變化見證了一個個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點很有意思,似乎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美食,但是隨著漸漸長大,它們都已經看不到,或者吃不到了。還記得麥乳精嗎?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遊戲《Rogue》在steam上推出了
    回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龍與地下城》及奇幻文化是非常流行的,因此《Rogue》也深受其影響。在《Rogue》中玩家扮演一位冒險者,前往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城,目的是達到最底層,找回寶物。作為一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品,《Rogue》這款虛擬終端機遊戲的容量非常小!整個遊戲佔用磁碟空間5MB,其中4MB是DOSBOX,剩下1MB是遊戲說明書,而遊戲本體足足有90KB!沒錯!
  •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影廠的三位影后與北影廠三朵金花一樣著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內地電影北方有「北影廠三朵金花」,她們是劉曉慶、李秀明和張金玲,聞名全國。而這時候南方的上海呢?與北京相對應的是上海有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時期的上影廠也是人才濟濟,美女明星雲集,有三位女明星與「北影廠三朵金花」相比,顏值、演技和名氣毫不遜色,她們是影后龔雪、潘虹和張瑜。
  • 路遙——《平凡的世界》: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本文發布於07年,今特此找出來,讓我們一起懷念路遙,懷念那個永遠也不回不去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些天正是路遙去世十五年的日子。著名的或非著名的大小人等紛紛撰文紀念。我趕個熱鬧,把一直想說的話一併說出吧。
  • 「的確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但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也正是這種「不用從地裡長出來的布」,幫助中國人結束了「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的穿衣日子。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我們國家還是比較貧弱,樣樣商品都要計劃供應,比如,一個家庭每個月用多少布料、多少雞蛋、吃多少豬肉、多少大米等,都是有限制的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婦女主任們應該有什麼待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婦女主任們應該有什麼待遇?農村婦女主任工作瑣碎又具體,細枝末葉麻煩的很,尤其早年計劃生育抓得緊的時期,其辛苦程度之高,工作量之大,又苦又累,沒有從事過的人難以體會其中艱辛。80年代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最艱難的時期,計生工作非常不好開展,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壓力,所承受的誤解和委屈是外人無法想像的,這一代婦女主任們不知得罪了多少對基本國策不理解的群眾。甚至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朋友都不理解,吃過苦、受過累、挨過罵、蒙過冤、傷過心、流過淚,任勞任怨、披星戴月的工作。
  •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商品是順應時代的產物七八十年代的經濟不過是在恢復和調整的初期,無論是國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經濟狀況均處於一種休整恢復的狀態。當下的中國想攀上科技的步伐可以說是有心無力,工業水平略微低下,在這樣的條件下能生產出「的確良」這樣性能的布料確實不是件易事。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確良」,你還記得嗎?現在為何消失了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的確良」這個詞語,同樣散發著獨有的年代氣息。多數青少年應該不知道「的確良」為何物,其實就是一種用來做衣物的合成纖維紡織物,也就是滌綸。在40年前,「的確良」製成的衣物還非常流行,是時髦的代名詞,極受歡迎。
  • 傻瓜說 旁觀者(四):八十年代真的好嗎
    這似乎不僅是「人上了年紀就懷舊」的緣故,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全社會性的情緒。現在的社會,有諸多的不如人意,比如食品安全、霧霾、商業誠信、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道德滑坡……於是不少人埋怨之餘便把眼光投向了八十年代,好像曾經存在一個特別美好的年代似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確是個挺特殊的時期。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服裝風潮:時髦莫過「的確良」
    但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也正是這種「不用從地裡長出來的布」,幫助中國人結束了「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的穿衣日子。1957年6月,為節約棉布支援工業生產,華北直屬工程公司工人們提出「一年不領工作服」,依靠縫補克服困難。
  • 八十年代,一個五彩斑斕的年代.
    訪美期間,74歲高齡的鄧小平參加了80多場活動。當時,美國多家媒體將鄧小平訪美形容為「颳起了鄧旋風」。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詞可能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 上世紀80年代的長春街頭,你還記得長啥樣嗎?市民:滿滿的回憶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長春街頭,「摩電」是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之前寫過長春二商店的文章,裡面提到了長春的「摩電」,其實在上個世紀的長春,不只是在二商店附近有「摩電」,其它地方也有,甚至還有「無軌電車」。
  •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湛江有六種飲食店,你消費得起哪一種?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湛江的赤坎還屬於法國殖民者統治下的廣州灣。由於抗戰時期,全國沿海城市陷落,許多商界富豪、知識分子和文化名人紛紛到廣州灣避難。一年期間,赤坎這個彈丸之地人口猛增十多萬。
  • 老照片:上世紀80-90年代河南省漯河市,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南省漯河市老照片,在過去的時候漯河還屬於許昌地區,現在的漯河發展還算不錯,但是您對於以前的漯河你還有印象嗎?這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希望這組照片給你帶來昔日美好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