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最小的單位,是社會的細胞。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家庭關係和諧有利於文明家風的建設,更有利於孝道文化的繼承與弘揚。
我們出生來到這個大千世界,放眼滾滾紅塵,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奔波。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在這個世間活著,這還不夠,我們還想要更好地活著,要豐衣足食,快樂幸福。大家為了獲得幸福可以說是用盡了各種方法和手段,如:有的人離家萬裡,奔波他鄉,打工賺錢,拼命工作,家中父母無人贍養,成了空巢老人,兒女無人撫育,成了留守兒童。老人在家中過世無人知曉,留守兒童在家跳樓自殺的事件不時在我們眼前閃現。有的人為了功名利祿,讀書求學,買官賣官,媚上欺下,貪汙受賄,最終啊!「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紀委、檢察院來了,只得乖乖伏法。唉,為此不得不惋惜:「人生原本天堂路,為何偏向苦海遊」。
得不錯,人們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去奮鬥拼搏,這我能理解。但我們在去追求幸福生活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我們追求的方向不能偏,不能視國家王法與倫理道德於不顧;第二:不能忘了我們從哪裡出發,我們出發的地方還有些什麼?這一點可以概括為:不忘初心。只要我們明白了這兩點,那幸福就會不期而至。
為什麼我們明白了以上兩點,快樂幸福就會不期而至呢?這第一呢,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方向,就會有敬畏之心,信仰之道,而不會去觸犯國家王法和倫理道德,我們就會心平氣靜,福應萬靈。第二呢,我們出發的原點是是我們的家,那裡或有父母,或有兒女,或是二者兼具。他們或需贍養,或需撫育。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們獲得快樂幸福的源泉。
「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百善之首,是做人之本。為了更好的孝親敬老,我們就要做到「學孝,知孝,守孝,行孝」。簡單地說「學孝」就是要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的孝道文化。加強對孝道文化學習的對象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孝道文化的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只有青年一輩學好了孝道文化,我們的這一優良傳統才能更好地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那麼作為中老年一輩呢,也要加強學習,為青年一輩做榜樣,樹楷模,父慈子孝,家庭才會和諧。「知孝」是建立在「學孝」的基礎上,通過對孝道文化的學習,我們對「孝」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對「孝」有了一個理論上的認知。「守孝」就是要遵守孝道美德和孝的理論經典。按照孝道經典去盡孝,行孝。「行孝」就是孝既要掛在嘴邊,更要付諸實踐。在傳承孝道文化的同時要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立足當下的家庭生活和社會實際,大膽創新,與時俱進,賦予孝道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孝作為一種傳統美德,最集中體現在家庭生活中,是家庭倫理的基石。家的味道應該是甜甜的,淡淡的,孝道的傳承應該是不斷講述著父慈子孝的家庭故事,維護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家風,維繫所有人為之羨慕的幸福家庭。孝道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我們不妨通過一個小故事來了解一下。在閒暇之餘,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婦工作特別優秀,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他們的孩子,學習優秀,乖巧孝順,是父母的驕傲。但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他們的孩子發生了一些變化。回家的時間晚了,開始和父母頂嘴了,甚至出現了夜不歸宿。變得剛愎自用,玩世不恭。父母細數著對他的愛,哭訴著他的叛逆,指責著他的不孝,但終究找不出原因出在何處,最終這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上了白雲山虔誠祈求祖師的幫助。當他們向觀裡師傅敘述情況的時候,他們的兒子突然指責起自己的父母,在指責過程中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你們又怎樣,有什麼權利要求我,還不是總是和爺爺奶奶吵架,你們真的關心過他們嗎?你們的藉口總是工作太忙,但你們有時間去和同事旅遊,有時間徹夜打牌,為什麼就沒有時間回去看你們的父母!」他們孩子的這番話,一語驚醒夢中人,夫婦倆頓時啞口無言,沉默許久……
這個小故事說明什麼呢?「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孝道的傳承就像一根鏈子一樣,要環環相扣,一旦其中一環脫節了,後面的環就接不上了。同時孝道在家庭的傳承中需要有榜樣的力量作為支撐。一切的一切就像一面鏡子,我們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或許,在匆忙間,我們應該學會停一停,不要迷失了方向,在執著間我們應該學會放一放,不要忘了孝道的傳承;在迷茫間,我們應該學會靜一靜,不要丟棄了最初的自己。「福祿皆由孝字的,天將孝子另眼觀」。我們千萬不要忘了初心,孝親敬老,我們自會福祿雙全,千祥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