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支付曝光臺App
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自去年底被嚴厲打擊之後,違規代還行業或想趁著這次疫情復活。在優惠的費率和誘人的分級裂變營銷背後,實際上隱藏著較大的交易風險。
疫情打趴了刷臉支付和無數中小商戶,卻給那些曾被監管叫停的行業提供了復活的土壤。據調查發現,信用卡代還行業趁疫情期間再次抬頭,某平臺代理稱近日業務出現大幅上漲,最高的時候能有數百萬日活躍用戶。由於新冠肺炎導致眾多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無數信用卡用戶在停業、復工的煎熬中失去收入,他們對逾期風險的焦慮為代還行業帶來重生的希望。「你不僅能自己用,化解資金周轉危機,避免信用卡逾期,而且還能加入我們的代理隊伍,這在當下就是躺著賺錢的機會。」一代還平臺的代理說。
一千撬動十萬的生意
依據代換平臺披露的推廣視頻,這種代還軟體能急速代還信用卡。當持卡人無充裕資金還款時,只需在信用卡中空出一千餘額,便能還一萬甚至是十萬的帳單。
實際上,這種代還模式只是幫助持卡人推遲帳單,暫緩逾期危機。具體來說,就是持卡人需要預留5%左右的可用餘額,代還軟體自動為持卡人設置還款方案,然後利用這5%的餘額連續刷出還入十餘次,直至把所有的當月帳單推遲到下個月。即使卡內無多餘的餘額,代理商也會給你推薦「空卡代還」的模式,相比餘額代還,空卡代還手續費更高。
信用卡代還通常都會收取手續費,一般都在1%-3%左右,另外還會按交易筆數收取每筆一元的費用。
代還中介們除了能在手續費中取得分潤,而且能在裂變推廣中拿到人頭費。從某代還平臺代理商手中取得一份代理商分潤返傭政策,其服務商共分為A1至A9九個等級,其中A1至A8為代理,A9為合伙人。用戶可以通過提升交易量或直接出資金購買相應等級,不同等級對應的分潤和返傭也不同。最低等級一萬交易量能拿到20元的分潤,最高等級一萬能拿到40元。
復活的不只是軟體智能代還,還有人工代還模式。知情人士透露,此前監管對智能代還採取堅決打擊的態度,代還行業便開拓了人工代還模式。人工代還是代還人墊資,向持卡人的信用卡裡轉錢,持卡人重新獲得信用額度之後馬上通過消費的方式將這筆錢刷還給代還人。然後持卡人按照約定給代還人一定的服務費。雖然代還手續費在一些急需還款的持卡人來說並不高,但是也隱藏著不小的風險,特別是個人數據等隱私安全問題。我們此前曾報導過:「叮咚智還」、「養提還」等智能代還軟體通過虛假交易的方式坑害用戶的信用卡。
復活只是迴光返照
受疫情影響,部分用戶會暫時失去收入來源,這也將導致其面臨信用卡無法按時還款等問題。信用卡的免息期是有限的,一旦超過相應天數,不僅會產生利息,還會造成徵信汙點。多家銀行雖然宣布了信用卡可以延期還款並免收違約金的政策,但這些政策涵蓋的用戶多為參加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政府工作人員,以及確診患者、疑似人員等重點疫區人員。這也就是說,大多數信用卡用戶仍需在還款日按時還款。違規代還嗅到現階段的商機,欲重新返回舞臺,然而監管對其一直保持強壓態度。 去年11月份,銀聯發布了《關於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代還專項規範工作的通知》,要求立即關停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
通知中要求,收單機構自2019年11月18日至2019年11月29日全面開展自查整頓工作,還吧、轉轉科技等代還平臺主動關閉。這意味著,在去年信用卡違規代還行業就經歷了一次生死。隨後,一則與信用卡代還業務相關的案件宣判,6名人員因違規進行信用卡代還被判刑。此6人並無實際經營的業務,POS機刷卡構成了大量虛假交易,
在從事信用卡代還業務的過程中,涉及交易金額共計超1.8億元。
按照監管規定,信用卡違規代還是指利用信用卡帳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通過違規存儲持卡人支付關鍵信息,以虛構交易的方式進行循環還款。目前市場上的代還軟體比較混亂,多款信用卡代還軟體被曝出無法到帳、無法提現等惡性問題,並且在其背後運營的公司,大部分既沒有支付牌照,又逃避了相關部門的監管。
對於違規代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信用卡代還APP發展迅速,但也存在個人信息洩漏和銀行封卡、盜刷的巨大風險,需要更規範的政策和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撰文:陳大柴出品:支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