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90介導外泌體分泌 | Molecular Cell最新發現

2021-02-12 外泌體之家

太長不看版:HSP90是一種必需的伴侶蛋白,可以保護蛋白質組的完整性,在細胞蛋白質中佔2%。最新一項發表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的報導發現HSP90還具有通過進化保守的兩親性螺旋直接與膜相互作用並使膜變形的能力。使用新的無細胞系統和體內測量發現這種兩親性螺旋通過促進多泡體(MVB)與質膜的融合介導外泌體釋放。該研究在結構上將HSP90膜變形功能與其分子伴侶活性分開,並且揭示了這種先前未發現的功能是外泌體釋放所需的。

最新的一項研究報導了HSP90的新功能。HSP90是人體中最常見和研究最多的蛋白質之一。該研究對新藥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比利時和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除了眾所周知的蛋白質伴侶作用外,熱休克蛋白HSP90還能刺激外泌體的釋放。這項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為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

HSP90是熱休克蛋白90的縮寫,是最常見的蛋白質之一,我們細胞中每100個蛋白質中就有1-2個。熱休克蛋白在動物、植物甚至真菌中都是保守的。它們的名字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它們被描述為一組在突然的熱應激下上調的蛋白質。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HSP90功能的知識,」通訊作者Patrik Verstreken教授說。

「作為蛋白質伴侶,它有助於正確摺疊其他蛋白質,並在細胞應激的情況下穩定它們。HSP90還有助於降解無法挽救的受損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這些功能使HSP90成為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重要調節因子。」

這篇文章的研究表明,除了伴侶功能外,HSP90還有助於外泌體的釋放。外泌體是含有囊泡的胞內體與細胞膜融合後從細胞釋放的囊泡。它們可能含有信號分子,但也含有潛在的毒性蛋白。

根據Verstreken教授的說法,這些發現對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有影響。

「外泌體對於跨細胞的信號轉導非常重要,但這些囊泡常常被有毒蛋白質如朊病毒、α-突觸核蛋白或tau劫持,從而導致疾病在整個大腦中傳播,」他說。

朊病毒是導致可傳播的腦部疾病的有毒蛋白質,例如Creutzfeld-Jakob(有時被稱為狂牛症);α-突觸核蛋白或tau聚集體與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因此,更好地了解外泌體釋放的機制可以為這些領域的藥物開發提供信息。

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學院的Shelli R McAlpine副教授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我們在新南威爾斯大學實驗室開發的分子與HSP90結合併將其鎖定在一個封閉的構象中。該報告顯示,這些分子通過將HSP90捕獲在閉合構象中阻止膜融合,並阻止外泌體將其內容物釋放到細胞外。

「通過將外泌體內容物保留在細胞內,我們的分子確保有毒物質不會擴散到周圍環境中,從而可能保護生物體免受疾病傳播。」

作為伴侶蛋白作用的一部分,已知HSP90穩定幾種影響腫瘤生長的蛋白質。這就是為什麼目前正在研究HSP90抑制劑用於癌症治療的原因。Verstreken的研究小組發現,其中一些抑制劑也可能阻斷外泌體的釋放。

「我們發現一些正在開發用於臨床用途的HSP90抑制劑,特別是那些在新南威爾斯大學開發的抑制劑,實際上也抑制了外泌體釋放,」Verstreken說。

「因此,我們的工作可能會為這些藥物的作用方式帶來重要的見解。」

HSP90突變體導致質膜上多泡體積累

有活性的HSP90在無細胞實驗中促進MVB與質膜融合

參考資料:infosurhoy

參考文獻:Elsa Lauwers et al. Hsp90 Mediates Membrane Deformation and Exosome Release, Molecular Cell (2018). DOI: 10.1016/j.molcel.2018.07.016  IF=14.248

回復「外泌體」 閱讀外泌體最新科研進展及動態

回復「EV」 閱讀 2016-2018年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回復「盤點」 閱讀 外泌體領域十大前沿進展盤點

相關焦點

  • 外泌體的合成與分泌
    質膜的第一次內陷形成一個杯狀結構,包括細胞表面蛋白和與細胞外環境相關的可溶性蛋白。,也影響MVB向質膜的運輸和外泌體的釋放,但主要是作用於胞內運輸的過程而不在分泌環節;(5)SNARE (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usion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為MVB與質膜融合緩解所需要,部分也參與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胞內轉運過程,但主要是與質膜融合和顆粒分泌相關;
  • 外泌體的生物學作用(1):感染與免疫
    前面講到,外泌體作為細胞外囊泡的一個亞類,可以介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其中,外泌體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被廣為研究。
  • 上海第十人民醫院:脂肪來源幹細胞分泌外泌體通過調節miRNA-132/TGF-β途徑促進淋巴管生成
    脂肪來源的幹細胞(ADSCs)可以分泌生長因子和外泌體,調節受疾病影響的惡劣微環境。然而,外泌體對VEGF-C依賴性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近日,來自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的王曉蕾研究組在Cell Physiol Biochem.雜誌發表文章,他們發現,VEGF-C處理後ADSCs分泌的miR-132可以通過外泌體轉移到淋巴管內皮細胞,並且這種攝取導致細胞增殖、遷移和微管形成。
  • 每周外泌體速遞:20191014期
    本周小編為大家挑選近期外泌體相關的6篇文獻。第一篇介紹外泌體長鏈非編碼RNA LNMAT2促進膀胱癌淋巴轉移。第二篇介紹微流控超聲組裝外泌體膜包被納米顆粒用於免疫逃避介導的靶向治療。第三篇為長非編碼RNA和外泌體lncRNA:乳腺癌轉移和耐藥性的分類及其機制的研究。第四篇介紹治療性納米顆粒在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中的有效包囊:利用外泌體的生物生成途徑獲得空心金納米顆粒-雜交體。
  • 外泌體是好,可是這個關鍵點你知道嗎?
    2)lncARSR可以被包進外泌體中,並且可以由蘇尼替尼耐藥的RCC細胞分泌,傳播耐藥性到受體細胞中。我們預實驗發現其受到某條lncRNA吸附,從而使得豐度下降,促進下遊靶蛋白表達。引入外泌體,發現其通過傳遞lncRNA,使得靶細胞中的lncRNA上調,miRNA的豐度受到抑制,從而促進腫瘤的進展。
  • 缺氧膠質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miR-301a的作用機制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近期發表於Molecular therapy上的一篇關於缺氧膠質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miR-301a通過靶向TCEAL7激活Wnt/β-catenin信號並促進放療抵抗的文章。本研究的目的是鑑定參與膠質母細胞瘤(GBM)抗放療的外泌體miR-301a(exo-miR-301a),並揭示其可能的機制。
  • 脂聯素與MSC外泌體
    外泌體被認為在正常和病理條件下穩定地轉移活性蛋白、脂質、mRNAs和小的非編碼RNA,從而介導細胞間的通訊,並在代謝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被認為通過調節細胞的免疫功能或刺激組織修復發揮器官保護作用。    脂聯素基因缺失可使外周血外泌體水平降低,體內脂聯素過表達可使外周血外泌體水平升高。因此,脂聯素可促進外周血外泌體的生物合成。
  • 外泌體明星分子:miRNA
    隨著囊泡的運輸功能被日益挖掘,外泌體中的miRNA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們通過循環囊泡傳遞信息,這被認為是細胞間信號交流的第三種途徑,與細胞接觸依賴的信號傳導和通過可溶性分子介導的傳導這兩條途徑一樣重要。
  • 外泌體大牛Théry再發文:樹突狀細胞分泌不同亞型的囊泡在T細胞激活中的不同作用
    其中特別是,由樹突狀細胞(DC)分泌的外泌體會攜帶MHC-肽段複合物,能夠有效激活T淋巴細胞,從而顯示出作為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啟動者的潛力。DC細胞會分泌不同大小、不同亞細胞起源和蛋白質組成的各種類型的EV,這些EV的免疫能力在此前還未與外泌體免疫能力進行過比較。
  • 外泌體的內化
    上一期的推送中簡單介紹了外泌體的合成與分泌,但對於外泌體如何作用於下遊的靶細胞(免疫細胞及其他細胞)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例如RNA傳遞的信息想要發揮作用有賴於外泌體的內化(internalization),但含有如FasL等作用於膜結合蛋白等的組分的外泌體發揮作用則不需要內化的過程。
  • 研究揭示GPCR磷酸化模式如何協調抑制素介導的信號傳導
    研究揭示GPCR磷酸化模式如何協調抑制素介導的信號傳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6:23:0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Ron O.
  • 外泌體與皮膚系列九| 外泌體在抗皮膚老化中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人員將外泌體與皮膚疾病聯繫起來,發現外泌體不僅參與皮膚生理、病理過程,如調節皮膚微環境中促炎細胞因子分泌,促進皮膚缺損處血管新生及膠原沉積
  • 梅毒螺旋體誘導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特徵及其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
    為了探討梅毒螺旋體(Tp)體外誘導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特徵及其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增殖水平的影響,中國醫學科學院 許卜方、王千秋等人自雄兔睪丸分離Tp。將人單核巨噬細胞(THP-1)誘導為巨噬細胞後,分為實驗組(Tp刺激)和對照組(不用Tp刺激),12 h後繼續培養48 h,收集巨噬細胞外泌體懸液,利用差速離心法和膜親和試劑盒提取外泌體,運用透射電鏡、Western印跡鑑定外泌體,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粒徑分析儀定量分析外泌體。
  • 一個小泡泡的大明星之路 外泌體
    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直徑30~100 nm),它是這樣形成的:胞內體逆出芽形成多囊泡胞內體,多囊泡胞內體與細胞膜融合,向細胞外釋放外泌體。外泌體存在於大多數種類的細胞中,包括腫瘤細胞、幹細胞和神經細胞,也存在於多種體液當中,如血漿、尿液、唾液、乳汁、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腦脊髓液、羊水、水電胸液、腹水及惡性腹水等體液中,同時也存在於大多數種類細胞的培養液中。
  • 【Nature】細胞將TLR7扔進外泌體來抑制自身免疫
    Barton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介紹了TLR7被UNC93B1和syntenin-1調控分選進多泡小體繼而分泌到外泌體中,從而減少細胞內TLR7水平以抑制其對自身免疫的作用。                           Toll樣受體(TLR)家族中TLR7和TLR9可以分別識別自身RNA和DNA。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多種疾病前景可期|康復率|幹...
    外泌體:打破不可逆損傷的修復障礙外泌體(Exosome)是一種直徑為30-100nm的納米級脂質包裹體結構,內部包裹了蛋白、mRNA和microRNA等物質。來源於不同組織的外泌體不僅具有其特異性蛋白分子,而且還包含其行使功能的關鍵分子。外泌體由細胞分泌釋放出來,在血液等體液內傳播,最後又可被其他細胞吞噬,是細胞間通訊的重要介質。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生物玻璃增強細胞的外泌體分泌並改善其生物學功能
    外泌體具有循環穩定性高、免疫排斥低、靶向性好、多功能調節受體細胞行為等優點,在組織修復和再生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組織修復中外泌體的實際應用仍然受到分泌能力的限制。因此,如何提高外泌體的產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生物玻璃(BG)是第三代生物活性無機材料之一,已被廣泛研究並應用於傷口修復。
  • 間充質幹細胞旁分泌作用有哪些功效?
    間充質幹細胞(MSCs)旁分泌作用是其治療疾病,參與組織損傷修復的主要機制。所謂旁分泌,是指細胞自身分泌的各種物質,包括可溶性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microRNAs、蛋白酶和胞外囊泡等。細胞外囊泡包括外泌體、微泡及凋亡體。MSCs移植後,可迅速遷移到組織損傷部位,通過旁分泌作用激活組織內源特異性幹/祖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對於組織損傷的修復進程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