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八卦圈
近期疫情緩解,各地陸續放開了出行限制。這時候到街上走一圈,很容易就能發現一個現象:銀行門口排起了長龍,而且排隊等待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別小瞧了這群老年人的儲蓄能力,或許他們的養老金有限,但往往生活非常節儉,從一針一線裡咬牙省錢,最後也能存下一筆不小的積蓄。
老年人花錢謹慎,在娛樂消費方面想賺他們的錢不容易,而醫藥領域卻是例外。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老年人身上往往有各種病痛,這時候吃藥治病是剛需。同時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很容易被虛假廣告欺騙,最後花了冤枉錢也沒治好病,商人卻賺得盆滿缽滿。
讓人驚嘆的是,三年前大賺一筆的陳德康終於套現離場了。或許今天很多人聽到陳德康這個名字會琢磨著「何許人也」,但聽到「白內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這個簡短有力的廣告語,你或許就有些印象。此前莎普愛思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陳德康先生籤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通過此次轉讓,陳德康約將套現8億元。8億元看似天價,但相比陳德康曾經創造的「神話」,卻又顯得不值一提。
三年前,憑藉廣告語在電視上瘋狂循環播放,莎普愛思一度被冠上「神藥」的稱呼——只是往眼睛裡滴眼藥水,就能夠讓患者省下高額手術費、免去開刀之苦的藥,可不就是「神藥」嗎?「神藥」創造神話,莎普愛思滴眼液曾一年狂賣7.5億,其毛利率甚至高於茅臺!這或許是陳德康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吧。
但誰能想到,在2017年底,一篇文章就戳破了莎普愛思創下的「神話泡沫」。在《一年狂賣7.5億的洗腦神藥,請放過中國老人》一文中,丁香醫生指出莎普愛思滴眼液廣告存在虛假宣傳、坑害老人,使得「神藥」落下神壇,市值蒸發更是超30億。
三年來,陳德康想要力挽狂瀾,布局了十全大補丸、鎖陽固精丸等新型產品,未見成效後,董事會又通過了委託理財議案。然而種種舉措都沒能挽救莎普愛思的股價。
回頭來看,莎普愛思的成功,要歸功於營銷。過去信息渠道單一,捨得花大價錢做宣傳的公司通常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莎普愛思和腦白金正是藉助這樣簡單粗暴的廣告語,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不難發現,莎普愛思的失敗,也要歸因於營銷。公司的資金有限,重營銷必然導致輕研發。營銷策略終究只是輔助,產品本身才是真正的競爭力所在。創新不足、競爭力弱,這是莎普愛思的死穴。失去了營銷這層遮羞布的莎普愛思,在市場浪潮中顯然力不從心。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歸根到底,是時代變化了。當潮水退去,那些僅靠著營銷一時風光的產品,最終都會被淘汰。陳德康的離場,正是老一套營銷方式失效的佐證。
想做「老年人生意」的人不少,如果能切實滿足老年人需求自然是皆大歡喜。而那些只是盯著老年人錢袋子,想賺快錢的人必將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