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論壇在川舉辦!從單幹到抱團,四川稻漁綜合種養有啥新花樣?

2020-12-12 紅星新聞

說起稻漁綜合種養,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田裡挖點水溝,養點魚蝦,可能會增加點收入?其實,稻漁綜合種養在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9年,四川淡水養殖產量150萬餘噸,居全國第七位,其中稻漁綜合種養產量40.10萬噸。

「相比產量、經濟價值這些看得到的收益,稻漁綜合種養還有更大的隱性價值。」四川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表示,糧食生產如果是一棵大樹,稻漁綜合種養則會讓其根系更牢固。

目前四川水稻綜合種養有什麼最新進展?有哪些難題需要克服?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近日,記者走訪四川最新的稻漁綜合種養試點點位。

兼職「養殖尾水處理廠」

每年這兩個月稻田有點忙

8月31日,德陽市什邡市馬井鎮,剛剛收完的稻田裡,還有紮成一束一束的秸稈。在田地的一角長寬約20米的區域裡,放著48個直徑約兩米的白色水缸。走近細看,水缸裡還有魚在遊動。水缸的上面有一排藍色的管子,下方的地裡有一排白色的管子,分別連接著每個水缸。

稻田裡的水被抽到蓄水箱

「藍色的進水管,白色的是出水管。」負責該區域管理的四川溪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安友表示,該處是稻漁綜合種養的一種——稻田節約化工廠養魚系統,「進水管和出水管都是循環相連的,不過中間經過了長約200米的稻田」。魚缸排出的養殖尾水,會通過鋪設在地裡的管道進入稻田。

對於稻田中的秧苗,富含魚糞的養殖尾水是很好的養料。對於整個系統而言,稻田起到了淨化養殖尾水的作用。經過稻田淨化處理的水抽到高位水塔上,通過重力原理再經管道輸送到魚缸旁較低的水塔,為魚缸供水。養殖尾水進入稻田被秧苗吸收利用的同時,還滋養了田裡像輪蟲等許多魚類喜歡吃的水生生物,這些生物作為天然飼料,隨著水循環進入魚缸,作為人工投餵的補充。

高安友正在檢查養殖場

稻田裡的淨化過的水重新被抽到蓄水池養魚

「該技術用地量是常規稻漁綜合種養的八分之一,同時畝產稻田魚100—250公斤,是常規稻漁綜合種養的8倍,節約了有限土地。」高安友介紹說,該系統實現了養殖尾水不進入天然水域,避免了天然水域富營養化。另外除稻穀增產、少用化學肥料等增收節支外,老百姓出租稻田中的水源,每畝還可獲得200元收益,村集體投入部分可獲得3%的年收益率。

高安友指著約兩百米遠的一處白色農舍說,之前那個地方有一個6米高的水塔。整套系統可以拆卸,每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安裝使用。之前稻田不適宜淹水,之後田地可以接著種蔬菜、小麥等秋季作物。「2018年40畝、2019年400畝規模太小不具備參考性,今年試驗了3000畝,如果結果和之前一樣,明年計劃推廣1.5萬畝」。

剛打撈出的鯰魚

稻田邊放魚池魚缸

魚蝦不會被洪水衝跑了

目前,稻田節約化工廠養魚系統已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與此同時,成都市邛崍市和達州市大竹縣,也有兩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今年年初開始試點。其中邛崍的高低位帆布池稻魚種養循環模式,和稻田節約化工廠養魚系統類似。不同的是,相比玻璃鋼魚池,其採用的帆布桶價格更低,拆卸更方便,更易推廣。

高安友申請的專利

水稻檢驗報告

而大竹縣在田間設置「跑道」,不僅僅是稻田四周一圈類似跑道的水溝。「在跑道裡跑的不是魚,而是水。」負責該項目四川省水產學校副校長龍祥平表示,「跑道」模式主要應用於缺水的地區。除了直觀可見一圈「跑道」,田間還鋪設著很多看不見的管道。通過這些管道,養殖尾水進入到稻田中,經過淨化,再順著跑道回到養殖池區域。

據了解,邛崍採用高低位帆布池稻魚種養循環模式的基地於去年10月底動工,今年4月建成投入運行。目前第一期已建成現代化漁業養殖設施高位池8口,高位池佔地面積約6畝,內循環稻田種植面積約150畝,另外配備綠色蔬菜種植循環溝400米,面積約3畝。主要養殖品種為鱸魚、黃顙魚等,目前預估稻田畝產1200斤/畝,商品魚產量約5萬斤,經過一個生產周期的試運行,養殖效益已初步顯現。該項目擬在今年大春收割後實施二期工程,建成配套完善的現代化養殖設施高位池20口,可內循環稻田400畝,預計年產優質成魚15萬斤,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提高年產值約5000元/畝。

各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各有所長,其本質有何意義呢?四川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表示,因為要養魚養蝦,所以農戶不會用農藥,糧食安全質優;同時養魚養蝦產生的魚糞等有機質,可以改善土壤質量,有益於生態環境。而實實在在的增收,也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而在稻田邊設置集中魚池魚缸的方法,更是解決了之前傳統稻漁綜合種養的一大痛點。「之前洪水一來,田裡的魚蝦基本都被衝走了,農戶的損失很大」。現在既有了一定的防洪能力,收穫時也更方便了。

抱團發展提升

3年到5年發展稻漁綜合種養500萬畝以上

「之前基本是各地各家單打獨鬥。」曾開虎介紹說,之前大約十餘年的時間,四川稻漁綜合種養還處於單打獨鬥的摸索階段,現在已經進入發展提升階段。目前已經有像內江市隆昌市整縣推進稻魚種養模式的例子了。另外上述試點的模式,在技術創新填補了之前的空白。「之前大家關於水稻面積減少產量受影響的擔心,經驗證,土壤改良單位面積增收以及邊際效應等可彌補」。

9月2日至3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現場會暨第四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高峰論壇在內江市隆昌市舉行。一場「國字號」會議緣何選擇在隆昌召開?這與當地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稻漁綜合種養密切相關。該市入選了「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當地的稻漁現代農業園區是全省首批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之一。

同時當地注重產業鏈條延伸,積極建設稻漁產業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設施設備,稻漁產品初加工率達95%、精深加工率50%,產值達25億元;大力發展休閒觀光、垂釣、農耕體驗等農旅新業態,打造「春季稻蝦看四川,四川吃蝦到隆昌」迭加聚集效應。

成熟的稻穀

今年隆昌市被納入四川省整縣推進「魚米之鄉」示範縣建設,以15萬畝稻漁產業為龍頭,發展35萬畝特色農業產業,截至今年7月,該市已發展稻漁產業14萬畝,稻田蝦產量7200噸,約佔全省21%。

四川是西部水產大省,稻田養魚歷史悠久。2019年,四川淡水養殖面積19.31萬公頃,居全國第十位,淡水養殖產量150萬餘噸,居全國第七位;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逾500億元,稻漁綜合種養產量40.10萬噸。「目前的需要包括資金和技術,以及大家認知上的統一,引導更多小田並大田,更多農戶願意主動參與其中。」曾開虎表示,以小龍蝦為例,四川每年消費10萬噸左右,去年產量3萬4千噸左右,還有很大的空間。而稻漁綜合種養正好是很好的發力點。

剛剛收割完的稻田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水產高質量發展,四川計劃用3年到5年時間發展稻漁綜合種養500萬畝以上,並在今年培育7個現代水產園區。為實現該目標,四川將整合農業發展項目資金,大幅度向「魚米之鄉」建設集中,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整合項目投入、吸納社會資本等方式支持「魚米之鄉」建設。同時,四川將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水產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漁場等水產新型經營主體入駐現代水產園區,逐步構建起以水產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的現代水產經營體系,推動水產適度規模經營。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抱團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揭牌,致力讓「四川...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我省川菜川酒抱團「走出去」部署,加速五糧液國際化步伐,12月19日,由五糧液集團打造的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正式開業,並承辦了深受當地民眾喜愛的第四屆「四川美食節」。大酒家坐落於日本東京黃金地段六本木,主營酒水、餐飲、文化演藝、市場推廣等,開發出獨具特色的五糧液菜譜和五糧液精品菜,巧妙地將五糧液元素和四川元素融入其中。作為五糧液品牌的宣傳陣地,大酒家將以川菜川酒為輔,以文化餐廳為載體,同時作為外國精英的活動場地,承載品牌外宣、參觀接待等多重功能。
  • 抱團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 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揭牌,致力讓「四川...
    濃鬱醇厚的五糧美酒,麻辣鮮香的正宗川菜,兩大四川名片聯袂出海,飄香日本。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我省川菜川酒抱團「走出去」部署,加速五糧液國際化步伐,12月19日,由五糧液集團打造的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正式開業,並承辦了深受當地民眾喜愛的第四屆「四川美食節」。
  • 稻香蝦肥一水雙收 桐鄉稻蝦種養開啟生態致富新模式
    在桐鄉市崇福鎮稻蝦種養基地,目之所及,處處是一望無際的水田。眼下,一籠籠肥碩飽滿的龍蝦已經上市,緊跟著農戶們機械化插秧工作正在陸續展開。在這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播種的希望的時節,6月2日,全省稻蝦種養技術模式現場觀摩培訓活動召開,來自全省各市、縣(市、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農技(農作、糧油)站(中心)負責人和種養殖大戶齊聚桐鄉崇福,現場觀摩稻蝦種養桐鄉模式,探索稻蝦產業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什麼是稻蝦輪作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龍蝦、水稻,一地兩用、一水兩養。
  • 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飲匯活動周下周舉辦 推動四川餐飲業復甦
    9月27日下午,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飲匯活動周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召開,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唐燕在會上表示,四川省商務廳將於9月29日至10月2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辦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飲匯活動周。俗話說:「食在中國,味在四川」。
  • 籌建「國釀原酒公司」,川酒集團進軍全國再添「秘密武器」?
    謀劃四川原酒產業未來的發展,同時也為全中國原酒發展提供一個風向標。」10月29日,2020中國國際酒業博會開幕前夕,以「聚焦產區,打造中國白酒原酒國家地理標識」為主題的研討會暨2020中國白酒原酒產業論壇在瀘州召開。以原酒發展為出發點,該論壇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四屆。
  • 抱團助農戰疫|四川在線攜手紅旗伊藤淘寶幫您賣滯銷農貨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億萬人心,四川農戶拿出優質農產品馳援武漢,為抗擊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然而受疫情影響,傳統供貨渠道收縮,熱心的四川農民也正面臨著農產品滯銷的難題。「土裡面有將近二十多萬斤青菜,正是收穫季節,賣也賣不了,不知怎麼辦?」
  • 助推川酒高質量發展 「濃香鼻祖」瀘州老窖亮相「2020川酒全國行」
    創新形式推廣川酒挖掘內需踐行「雙循環」川酒是四川經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川酒全國行」於2017年啟幕,經過四年發展,已打造為川酒的新IP,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知名品牌。通過政企緊密協作、川酒抱團發展的推廣方式,在打造川酒整體品牌、提升川酒美譽度和辨識度、擴大川酒影響力、推動廠商對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面對新形勢與新需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 川酒全國行|郎酒郎行天下走進廣州,傳遞四川白酒文化,分享企業發展...
    作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和川酒醬酒龍頭,郎酒既有著「川酒甲天下」的優良基因,又有赤水河畔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雙重優勢的加持,使得郎酒擁有拔乎其萃的品質和品牌。在當天的推薦會上,郎酒不僅將川酒、川茶、川劇、川景、詩詞、大熊貓等四川元素帶到了現場,還將郎酒莊園這個桃源秘境「搬」到了現場,時尚出圈的創意得到嘉賓們的認可。郎酒以品牌及文化為引領,充分展示出川酒的奮進、創新,促進川酒品牌進一步提升。
  • 第九屆四川茶博會「拍了拍」你:標誌性茶業首展,7月2日成都見
    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及川酒十朵小花將首次亮相茶博會,在6號館「茶酒融合館」與廣大觀眾見面。會期還將舉辦川茶川酒重點企業對接會,相互藉助科技、渠道、品牌、管理等優勢融合創新發展。川竹產業精彩展示。為進一步擦亮「川竹」金字招牌,青神縣國際竹藝城強勢參展,將精彩展示作為全球最全面的集旅遊觀光、竹藝展示、竹編生產為一體的竹生態園林和竹編藝術博覽城風採。
  • 聚融·發展·共生,川派房企合謀求變
    成都市房地產開發協會「總匯來——川商房企投融合作懇談閉門會」舉辦初秋的9月,細雨濛濛。昨日下午,城東知名網紅盤德商錦江天璽的精緻會所裡,一群四川房企的領路人正在圍繞川商房企未來如何抱團發展,展開一場熱烈而別開生面的討論。
  • 千億茶產業創新大發展標誌性茶業首展第九屆四川茶博會7月2日開幕
    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及川酒十朵小花將首次亮相茶博會,在6號館「茶酒融合館」與廣大觀眾見面。會期還將舉辦川茶川酒重點企業對接會,相互藉助科技、渠道、品牌、管理等優勢融合創新發展。川竹產業精彩展示。為進一步擦亮「川竹」金字招牌,青神縣國際竹藝城強勢參展,將精彩展示作為全球最全面的集旅遊觀光、竹藝展示、竹編生產為一體的竹生態園林和竹編藝術博覽城風採。
  • 川A到川Z,四川各個城市的車牌編碼是怎樣形成的?
    四川共有21個市州,每一個市州都有一個對應的車牌字母編碼,最多的成都還有兩個。在這些車輛牌照中,從「川」字後面的字母中,基本上可以看出車輛的歸屬地。目前,從川A到川Z,除了不予使用的「I」和「O」,以及暫未使用的「N」和「P」以外,每一個字母都有對應的城市。
  • 政企攜手「樹品牌」 綿竹酒欲抱團走出「深巷子」
    「目前,公司產能已經恢復到春節前的水平,正在抓緊生產交付今年的20萬件新訂單。」該公司董事長鍾坤明說。綿竹是四川白酒主要釀酒區之一,境內共有59家酒企,目前22家規上酒企已全部復工復產,規下酒企復工率也超過90%。然而略顯尷尬的是,除聲名在外的劍南春外,綿竹本土白酒的品牌「存在感」並不強。
  • 【奇蕙蘭苑】第3期:徐厚遠:四川蕙蘭發展前景淺析
    在這種需求的背景下,四川豐富的野生蕙蘭資源將迎來一次百年難遇的蕙蘭發展的歷史機遇,要有新種的不斷推出才是發展之道。四川蘭友機會來了,拭目以待。現將四川蕙蘭發展前景提出一些淺見,供與會蘭友研討,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川舉行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1月5日,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兩彈城」舉辦的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多名院士通過主旨演講,與社科理論界的多位專家學者一道,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挖掘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 川酒全國行︱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即將閃耀亮相羊城
    2020年12月6日-8日,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指導、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主辦、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捨得、水井坊協辦的「2020川酒全國行」將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川酒金花 醉美珠江」,通過宣傳推廣,傳播川酒品牌和文化,提升川酒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打通臺灣農業優質資源對接農綜區合作新渠道
    2019年以來,濰坊市委臺辦強化服務濰坊國家農綜區對臺合作力度,首次爭取到國臺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農科院等國家部委、機構在濰坊舉辦海峽兩岸農業論壇,通過創新平臺、創新機制、創新業態,打通臺灣農業優質資源對接農綜區合作新渠道,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